又到一年諾獎時
又忍不住要來說說那些熱門的……陪跑者
☝ 鮑勃·迪倫發來一個神秘微笑
諾貝爾文學獎開獎在即,忙瘋博彩公司。根據 Ladbrokes 榜單來看,萬年熱門先生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目前又居於高位(第二),僅次於另一位同樣熱門了好幾年的肯亞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Ngugi Wa Thiong'o),而剛因《使女的故事》包攬艾美獎 5 項大獎的原著小說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排名第 3,中國作家閻連科本次也成了奪獎熱門人選,衝到第 9 名(數據截至 9 月 28 日)。
那麼問題來了,榜上有名的這些文學大咖,你知道幾位?主要是,他們最近有什麼新書、或者哪本重要作品你應該關注下呢?
哦,對了,如果揭曉時出意外的話,我可不負責……誰讓諾獎那些評委那麼刁鑽古怪……
☝ 鮑勃·迪倫又發來一個神秘微笑
▼
村上春樹 + 《殺死騎士團長》
沒得獎不是最難過的,比這更叫村上難過的是,每次都有人安慰他,沒關係,下一本一定可以。
於是,《殺死騎士團長》一出來,就有人猜測,這次該輪到村上春樹了吧。
「難以捉摸的語言」、「變幻莫測的故事」、「自1Q84以來,時隔七年再度問世的鴻篇巨著」,日文版《殺死騎士團長》腰封的赫然標語,讓人對此書內容浮想聯翩。今年年初在日本一經出版,就已一周賣掉 50 萬冊的驚人銷量晃瞎了其他出版方,它的中國版權也是一波三折,最終花落譯文,並由林少華擔任翻譯。
至於出版時間,大家敬請期待吧。林少華老師近日在個人微博上已經宣布,翻譯工作已完成初稿。
如果,這次村上春樹依然敗北,那麼,我們就送他一句《且聽且吟》中的話吧: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 《女巫的子孫》
你可能對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不是太熟悉,但是一定聽過剛在艾美獎上狂攬 5 項大獎的美劇《使女的故事》。這部今年大熱的美劇正是由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反烏託邦小說《使女的故事》是她早期作品,在阿特伍德構建的世界中,女性淪為二等公民,被分為若干個等級,而能夠生育的女性則稱之為「使女」書中的一切並非完全虛構,更像是一種預言。
瑪格麗特·阿特伍在文學上她是嚴肅的,生活中則像個老頑童,愛用推特,客串由自己的書改編的電視劇。
2015 年阿特伍德參加了由霍加斯出版社組織的一個莎士比亞改寫項目,選擇了自己最喜歡莎翁劇作《暴風雨》進行改寫,於是一部血雨腥風的小說《女巫的子孫》就此問世。
這部小說講述了戲劇家菲利克斯籌謀一場復仇計劃,最終在監獄裡排演了一場帶有著荒誕感的《暴風雨》,陷入復仇執念,最後選擇原諒,獲得自我和解的故事讓人覺得實在是不那麼阿特伍德。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在今年還斬獲被稱為「諾獎風向標」的卡夫卡文學獎,雖然外界推測今年的諾獎不會再頒給女性,不過就這位女作家來說,還是值得一搏!
▼
阿摩司·奧茲 + 《愛與黑暗的故事》
可能為數不少的人是從娜塔莉·波特曼首次執導的電影《愛與黑暗的故事》開始了解阿摩司·奧茲的。這部電影改編自奧茲的同名自傳體長篇小說。
通過這部小說,奧茲向讀者們展示了百餘年間一個猶太家族的家族故事和民族史詩,而且通過這部小說也實現了與自己父母的和解,心靈的創傷得以癒合。他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生於同年,是當代以色列最具影響力的作家。
▼
阿多尼斯 + 《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剛剛在上海國際詩歌節摘得金玉蘭獎的阿多尼斯是位敘利亞詩人。你可能還記得,2016 年在頒布諾貝爾文學獎前十幾分鐘,網站熱搜關鍵詞成了「阿多尼斯」,據說是因為他的推特被盜後,「自己」公布了得獎的消息,總之滿屏皆是他獲獎的新聞。
事實上,讀者中鮮有人真正可稱得上了解這位 87 歲的詩人,反而每到諾獎開獎前,他總能成為媒體用來渲染氣氛的談資。
在《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中,阿多尼斯寫到:「孤獨是一座花園,但其中只有一棵樹。絕望長著手指,但它只能抓住死去的蝴蝶。太陽即使在憂愁的時候,也要披上光明的衣裳。」讀起來充滿了勵志感,文字之間的冷酷,讓阿多尼斯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個多愁善感的詩人。
▼
恩古吉·瓦·提安哥 + 《孩子,你別哭》
恩古吉·瓦·提安哥是最有可能獲獎的作家,事實上這幾年,他得諾獎的呼聲幾乎都是排前三的。《孩子,你別哭》讓這位東非重要作家一舉成名。
他用小說展現了非洲的近現代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他猶如一個時代的標杆,用筆桿子寫出了他對那片苦難之地深沉的熱愛和憐憫。
除了這本外,《一粒麥種》《大河兩岸》也已經有簡體中文版。
▼
閻連科 + 《日光流年》
在我國當代國家當中,經歷出版風波次數最多的可能就是閻連科了,人稱「禁書作家」。近年來他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日益攀升,三獲布克獎提名,並且是國內獲得卡夫卡文學獎第一人,文學界很多人預言閻連科將是下一個有望獲得諾獎的中國作家。
有人說「因為有《生死晶黃》,所以閻連科高出了劉震雲和餘華;因為有《受活》,所以閻連科跟莫言打個平手;因為有《日光流年》,所以閻連科成為了閻連科。」
《日光流年》講述了一個聞所未聞的慘烈的故事,把苦難寫得質感透明,把深厚與天真糅成了至純和心酸,從而寫出了中國農民的一部心靈宗教史、生命救贖史。比莫言的《生死疲勞》更厚重深沉、更具鄉村氣息,更能觸及人性。不過說真的,莫言老師才得獎沒幾年,這對閻連科老師是個不利因素,當然,誰知道呢……
▼
克勞迪歐·馬格裡斯 + 《微型世界》
有讀者說,如果餘生只能讀一本書,他會選義大利作家馬格裡斯的《微型世界》,因為在這本書中馬格裡斯的每一個句子都值得推敲。
這部作品以文學之城的裡雅斯特為原型,構築了所謂的「微型世界」以及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他們的命運,總是隨著無形的邊界的動蕩和歷史的變遷而變化。馬格裡斯將動物、植物、自然等各種現象賦予擬人化,讓他們有了生命力。
▼
約恩·福瑟 + 《有人將至》
作為本次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的挪威劇作家約恩·福瑟,用新挪威語創作出了很多詩意暗湧的作品,其中《有人將至》聲名在外。這本書是約恩·福瑟的戲劇選集。
如果說莎士比亞的古典戲劇有著百轉千回的人性,那麼約恩·福瑟的作品則交織在現實與夢幻當中。他的文字是前一秒還是風平浪靜,下一秒則變得巨浪滔天。
好啦,從性別,國籍和作家類別來看,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或許會從這 8 位作家當中產生。不過,從去年鮑勃·迪倫老先生的超級大冷門來看,諾獎評委會的口味實在讓人難以捉摸,總之,拭目以待吧!
以上文案由好基友 未讀 的兩位編輯提供:
未生,文學編輯,90 後,之前做過翻譯,現在編輯文學書,趟著水進了出版圈。(譯文君註:害羞的未生老師沒好意思提供照片……)
mono_l,營銷編輯,喜歡看小說和繪本,營銷霍加斯·莎士比亞改寫系列。(譯文君註:不太害羞的梁老師提供的照片……)
謹在此向兩位害羞的老師表示感謝!
對了,譯文社最近還新出版了另一位諾獎熱門人物、阿爾巴尼亞作家伊斯瑪依爾·卡達萊的兩部作品《破碎的四月》和《事故》。
卡達萊是近年來呼聲很高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他屢屢斬獲國際知名文學獎項,先後獲得首屆布克國際文學獎、阿斯圖裡亞斯親王獎、耶路撒冷獎等,是蜚聲國際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說也進入了經典文學的行列。
《破碎的四月》是卡達萊的代表作,以 20 世紀初阿爾巴尼亞北方高原為背景,故事圍繞著阿爾巴尼亞過去的一個特殊的傳統習俗展開,根據統治阿爾巴尼亞北部高原地區的法典,如果一個人被殺死,他的家人必須以血還血,為他報仇,充滿了濃鬱的東歐風情。
《事故》的故事背景是 20 世紀末的東歐巴爾幹半島,書中波詭雲譎的動蕩局勢與主人公撲朔迷離的愛情相互映照,是東歐小說中難能可貴的佳作。小說開頭設置的懸念貫穿始終,尤其強調偵探小說一般的緊張氣氛,令讀者不忍釋卷。除去很強的可讀性之外,卡達萊一如既往充分展現了人類彼此之間紛繁複雜、難以捉摸的關係,深入探究人的內心和生存的意義。
這個版本的卡達萊作品,都是由阿爾巴尼亞語直接譯為中文,譯者鄭恩波、陳逢華長期從事東歐文學研究。譯本可靠,忠實地反映了原文的風格。
如您對這兩本卡達萊作品感興趣
長按下圖二維碼至購書連結
上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