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從這8位作家中產生

2021-02-06 上海譯文

又到一年諾獎時

又忍不住要來說說那些熱門的……陪跑者

☝ 鮑勃·迪倫發來一個神秘微笑

諾貝爾文學獎開獎在即,忙瘋博彩公司。根據 Ladbrokes 榜單來看,萬年熱門先生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目前又居於高位(第二),僅次於另一位同樣熱門了好幾年的肯亞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Ngugi Wa Thiong'o),而剛因《使女的故事》包攬艾美獎 5 項大獎的原著小說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排名第 3,中國作家閻連科本次也成了奪獎熱門人選,衝到第 9 名(數據截至 9 月 28 日)。

那麼問題來了,榜上有名的這些文學大咖,你知道幾位?主要是,他們最近有什麼新書、或者哪本重要作品你應該關注下呢?

哦,對了,如果揭曉時出意外的話,我可不負責……誰讓諾獎那些評委那麼刁鑽古怪……

☝ 鮑勃·迪倫又發來一個神秘微笑


村上春樹 + 《殺死騎士團長》

沒得獎不是最難過的,比這更叫村上難過的是,每次都有人安慰他,沒關係,下一本一定可以。

於是,《殺死騎士團長》一出來,就有人猜測,這次該輪到村上春樹了吧。

「難以捉摸的語言」、「變幻莫測的故事」、「自1Q84以來,時隔七年再度問世的鴻篇巨著」,日文版《殺死騎士團長》腰封的赫然標語,讓人對此書內容浮想聯翩。今年年初在日本一經出版,就已一周賣掉 50 萬冊的驚人銷量晃瞎了其他出版方,它的中國版權也是一波三折,最終花落譯文,並由林少華擔任翻譯。

至於出版時間,大家敬請期待吧。林少華老師近日在個人微博上已經宣布,翻譯工作已完成初稿。

如果,這次村上春樹依然敗北,那麼,我們就送他一句《且聽且吟》中的話吧: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 《女巫的子孫》

你可能對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不是太熟悉,但是一定聽過剛在艾美獎上狂攬 5 項大獎的美劇《使女的故事》。這部今年大熱的美劇正是由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反烏託邦小說《使女的故事》是她早期作品,在阿特伍德構建的世界中,女性淪為二等公民,被分為若干個等級,而能夠生育的女性則稱之為「使女」書中的一切並非完全虛構,更像是一種預言。

瑪格麗特·阿特伍在文學上她是嚴肅的,生活中則像個老頑童,愛用推特,客串由自己的書改編的電視劇。

2015 年阿特伍德參加了由霍加斯出版社組織的一個莎士比亞改寫項目,選擇了自己最喜歡莎翁劇作《暴風雨》進行改寫,於是一部血雨腥風的小說《女巫的子孫》就此問世。

這部小說講述了戲劇家菲利克斯籌謀一場復仇計劃,最終在監獄裡排演了一場帶有著荒誕感的《暴風雨》,陷入復仇執念,最後選擇原諒,獲得自我和解的故事讓人覺得實在是不那麼阿特伍德。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在今年還斬獲被稱為「諾獎風向標」的卡夫卡文學獎,雖然外界推測今年的諾獎不會再頒給女性,不過就這位女作家來說,還是值得一搏!

阿摩司·奧茲 + 《愛與黑暗的故事》

可能為數不少的人是從娜塔莉·波特曼首次執導的電影《愛與黑暗的故事》開始了解阿摩司·奧茲的。這部電影改編自奧茲的同名自傳體長篇小說。

通過這部小說,奧茲向讀者們展示了百餘年間一個猶太家族的家族故事和民族史詩,而且通過這部小說也實現了與自己父母的和解,心靈的創傷得以癒合。他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生於同年,是當代以色列最具影響力的作家。

阿多尼斯 + 《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剛剛在上海國際詩歌節摘得金玉蘭獎的阿多尼斯是位敘利亞詩人。你可能還記得,2016 年在頒布諾貝爾文學獎前十幾分鐘,網站熱搜關鍵詞成了「阿多尼斯」,據說是因為他的推特被盜後,「自己」公布了得獎的消息,總之滿屏皆是他獲獎的新聞。

事實上,讀者中鮮有人真正可稱得上了解這位 87 歲的詩人,反而每到諾獎開獎前,他總能成為媒體用來渲染氣氛的談資。

《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中,阿多尼斯寫到:「孤獨是一座花園,但其中只有一棵樹。絕望長著手指,但它只能抓住死去的蝴蝶。太陽即使在憂愁的時候,也要披上光明的衣裳。」讀起來充滿了勵志感,文字之間的冷酷,讓阿多尼斯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個多愁善感的詩人。

恩古吉·瓦·提安哥 + 《孩子,你別哭》

恩古吉·瓦·提安哥是最有可能獲獎的作家,事實上這幾年,他得諾獎的呼聲幾乎都是排前三的。《孩子,你別哭》讓這位東非重要作家一舉成名。

他用小說展現了非洲的近現代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他猶如一個時代的標杆,用筆桿子寫出了他對那片苦難之地深沉的熱愛和憐憫。

除了這本外,《一粒麥種》《大河兩岸》也已經有簡體中文版。

閻連科 + 《日光流年》

在我國當代國家當中,經歷出版風波次數最多的可能就是閻連科了,人稱「禁書作家」。近年來他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日益攀升,三獲布克獎提名,並且是國內獲得卡夫卡文學獎第一人,文學界很多人預言閻連科將是下一個有望獲得諾獎的中國作家。

有人說「因為有《生死晶黃》,所以閻連科高出了劉震雲和餘華;因為有《受活》,所以閻連科跟莫言打個平手;因為有《日光流年》,所以閻連科成為了閻連科。」

《日光流年》講述了一個聞所未聞的慘烈的故事,把苦難寫得質感透明,把深厚與天真糅成了至純和心酸,從而寫出了中國農民的一部心靈宗教史、生命救贖史。比莫言的《生死疲勞》更厚重深沉、更具鄉村氣息,更能觸及人性。不過說真的,莫言老師才得獎沒幾年,這對閻連科老師是個不利因素,當然,誰知道呢……

克勞迪歐·馬格裡斯 + 《微型世界》

有讀者說,如果餘生只能讀一本書,他會選義大利作家馬格裡斯《微型世界》,因為在這本書中馬格裡斯的每一個句子都值得推敲。

這部作品以文學之城的裡雅斯特為原型,構築了所謂的「微型世界」以及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他們的命運,總是隨著無形的邊界的動蕩和歷史的變遷而變化。馬格裡斯將動物、植物、自然等各種現象賦予擬人化,讓他們有了生命力。

約恩·福瑟 + 《有人將至》

作為本次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的挪威劇作家約恩·福瑟,用新挪威語創作出了很多詩意暗湧的作品,其中《有人將至》聲名在外。這本書是約恩·福瑟的戲劇選集。

如果說莎士比亞的古典戲劇有著百轉千回的人性,那麼約恩·福瑟的作品則交織在現實與夢幻當中。他的文字是前一秒還是風平浪靜,下一秒則變得巨浪滔天。

好啦,從性別,國籍和作家類別來看,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或許會從這 8 位作家當中產生。不過,從去年鮑勃·迪倫老先生的超級大冷門來看,諾獎評委會的口味實在讓人難以捉摸,總之,拭目以待吧!

以上文案由好基友 未讀 的兩位編輯提供:

未生,文學編輯,90 後,之前做過翻譯,現在編輯文學書,趟著水進了出版圈。(譯文君註:害羞的未生老師沒好意思提供照片……)

mono_l,營銷編輯,喜歡看小說和繪本,營銷霍加斯·莎士比亞改寫系列。(譯文君註:不太害羞的梁老師提供的照片……)

謹在此向兩位害羞的老師表示感謝!

對了,譯文社最近還新出版了另一位諾獎熱門人物、阿爾巴尼亞作家伊斯瑪依爾·卡達萊的兩部作品《破碎的四月》《事故》

卡達萊是近年來呼聲很高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他屢屢斬獲國際知名文學獎項,先後獲得首屆布克國際文學獎、阿斯圖裡亞斯親王獎、耶路撒冷獎等,是蜚聲國際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說也進入了經典文學的行列。

《破碎的四月》是卡達萊的代表作,以 20 世紀初阿爾巴尼亞北方高原為背景,故事圍繞著阿爾巴尼亞過去的一個特殊的傳統習俗展開,根據統治阿爾巴尼亞北部高原地區的法典,如果一個人被殺死,他的家人必須以血還血,為他報仇,充滿了濃鬱的東歐風情。

《事故》的故事背景是 20 世紀末的東歐巴爾幹半島,書中波詭雲譎的動蕩局勢與主人公撲朔迷離的愛情相互映照,是東歐小說中難能可貴的佳作。小說開頭設置的懸念貫穿始終,尤其強調偵探小說一般的緊張氣氛,令讀者不忍釋卷。除去很強的可讀性之外,卡達萊一如既往充分展現了人類彼此之間紛繁複雜、難以捉摸的關係,深入探究人的內心和生存的意義。

這個版本的卡達萊作品,都是由阿爾巴尼亞語直接譯為中文,譯者鄭恩波、陳逢華長期從事東歐文學研究。譯本可靠,忠實地反映了原文的風格。

如您對這兩本卡達萊作品感興趣

長按下圖二維碼至購書連結


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諾貝爾文學獎前瞻|8日公布獲獎者,三位中國作家登上賠率榜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於8日在瑞典公布,英國博彩公司Nicer Odds以賠率預測可能得主,排名居首的是加勒比海法國屬地瓜德羅普出身的83歲作家瑪麗斯·孔戴,她的許多作品描繪奴隸制度及殖民主義下的非裔族群故事。排名居次的是俄羅斯作家烏利茨卡婭。村上春樹與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並列第3。
  • 諾貝爾文學獎為何冷落美國作家?
    如同中國文學界總在期待第一位中國籍的諾獎得主,近年來,美國文學界也一直在翹首企盼誰能打破瓶頸,畢竟有候選資格的美國作家不止一兩個。不過,就在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前,瑞典文學院(SwedenAcademy)常任秘書長HoraceEngdahl的「一盆冷水」澆滅了美國人的熱情。
  • ...露易絲·格麗克|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獎|作家|瑪麗斯·孔戴
    2020諾貝爾文學獎(以下簡稱諾獎)揭曉,美國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了這一榮譽,以及1000萬瑞士克朗的獎金(約合770萬人民幣)。露易絲·格麗克這個名字讓幾乎所有媒體和文學界人士的大呼意外,但一位資深的美國女詩人,這個定位又的確符合今年的總體趨勢。
  • 今年誰有望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業內大咖預測:中國作家可能是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瑾華 宋浩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10月8日將揭曉。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
  • 截至2020年已有117人獲諾貝爾文學獎,華人作家2人獲獎
    根據遺囑,諾貝爾的遺產將用於建立一系列獎項,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諾貝爾文學獎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文學獎是頒給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該獎項由瑞典學院從1901年起頒發,截至2020年,已有117人獲此殊榮。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將揭曉,這8位熱門人選,誰是你心中的得主?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將於10月8日晚間揭曉,作為最受大眾關注的一個獎項,每年諾貝爾獎將會頒發給誰都會引發大家的各種猜想,不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哪位作家才應該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呢?小說看上去匪夷所思,但裡面的一些觀點卻是我們今天社會中的現實,讓我們深思女性在現實中的處境。02莉迪亞·戴維斯(Lydia Davis)莉迪亞·戴維斯(1947.7.15 — )有個稱號,叫做「作家中的作家」,這是因為她的文體風格非常獨特,語言極其簡潔和精確。
  • 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最熱門,中國作家呢?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圖/譯林出版社供圖(另署名除外)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安妮·卡森、品欽、殘雪、村上春樹……金秋十月將至,又到了一年一度諾貝爾獎揭曉的時節,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將花落誰家
  • 2020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公布!
    北京時間今晚7點,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準時頒發,獲獎者是美國當代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
  • 盤點|21世紀以來,已有19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去世
    今晚將「連開雙獎」的諾貝爾文學獎備受關注。在興奮與好奇中,我們遺憾地發現在過去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已經有19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離開人世。讓我們來盤點並回顧他們為世界文壇留下了哪些作品。2019年8月5日,美國女作家託妮·莫裡森在紐約去世,享年88歲。
  • 快訊: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瑞典文學院在北京時間今日19時宣布,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榮獲200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是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爾貝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生於江西省贛州,現為法國公民;父親是位銀行職員,母親是演員。受母親的影響,高行健很早就顯露出對戲劇和寫作的興趣。
  • 書單|2017諾貝爾文學獎預測:中國作家閻連科有望獲獎,村上春樹有望陪跑
    如果,這次村上春樹依然敗北,那麼,我們就送他一句《且聽且吟》中的話吧:「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加拿大]《女巫的子孫》這部小說講述了戲劇家菲利克斯籌謀一場復仇計劃,最終在監獄裡排演了一場帶有著荒誕感的《暴風雨》,陷入復仇執念,最後選擇原諒,獲得自我和解的故事讓人覺得實在是不那麼阿特伍德。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在今年還斬獲被稱為「諾獎風向標」的卡夫卡文學獎,雖然外界推測今年的諾獎不會再頒給女性,不過就這位女作家來說,還是值得一搏!
  • 諾貝爾文學獎 這是戴著文學作品面具的政治獎項嗎?
    2019年,瑞典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Anders Olsson)表示,預計這個獎項將更加多樣化,考慮到性別之間的平衡,並避免以前佔主導地位的「歐洲中心地位」,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她積極反對國家的右翼政府,並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 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開獎季仍在進行。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已於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1月31日之後,評獎機構、瑞典學院的18位院士,將從所有被提名作家中選出15-20名作家,並於5月底前再次篩選出一份僅有5人的「決選名單」。之後,評審們將花大約3個月的時間,閱讀上述5位作家的作品。在經過一充分討論後,於9月到10月間,投票選出最終得獎者。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看這一篇就夠了!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看這一篇就夠了! 瑞典文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此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給出的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 日本已故作家井上靖曾是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人民網東京1月3日電 在日本共同社的要求下,瑞典皇家科學院2日公布了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等的相關資料,因寫過《天平之甍》《敦煌》等小說的日本已故作家井上靖曾經是當年的候選人之一。 井上靖曾經是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之一的消息,在公開資料中還是首次出現。
  • 2020諾貝爾文學獎點評:終於把獎給了一位正經的美國詩人
    2020諾貝爾文學獎(以下簡稱諾獎)揭曉,美國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了這一榮譽,以及1000萬瑞士克朗的獎金(約合770萬人民幣)。露易絲·格麗克這個名字讓幾乎所有媒體和文學界人士的大呼意外,但一位資深的美國女詩人,這個定位又的確符合今年的總體趨勢。
  • 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作家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2015諾貝爾文學獎公布】諾獎官網消息,白俄羅斯女記者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
  • 關於疫情籠罩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根據哪些因素來展望和預測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01 疫情回聲2020年對全世界而言都是極為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會對今年的文學獎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此處所指並非影響文學獎的具體操作和頒發流程,而是如何影響評審對文學作品的評度。文學書寫瘟疫的傳統由來已久。
  • 長沙女作家連續兩年登諾貝爾文學獎賠率前十,外媒:中國最好作家
    今天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獲獎者為美國女作家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其獲獎理由是:因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其實這位美國女詩人很多人並不熟悉,她的文學作品很多都是對生與死、愛與恨的解讀,其中關於死亡的詩歌作品更是像錐子一樣扎心。
  • 美國女詩人路易絲·格呂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因其詩意般的聲音
    10月8日晚7點(北京時間),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來自美國的女詩人路易絲·格呂克(Louise Glück)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路易絲·格呂克也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的第16位女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