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
四川師範大學發揮學校智力人才優勢和師範教育特色,圍繞定點幫扶縣域發展短板,堅持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健全「1+3+6」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助推脫貧攻堅由「輸血」向「造血」轉換,為理塘縣和普格縣順利脫貧「摘帽」、鞏固脫貧成果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理塘縣和普格縣地處「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長期處於貧困「窪地」,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屬於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自定點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四川師範大學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統籌謀劃扶貧工作,堅持實地調研指導,明確要求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幫扶力量,確保幫扶實效。從2015年至今,學校選派15名優秀幹部教師開展幫扶相關工作,其中6人擔任鄉鎮掛職扶貧副書記、駐村幹部,深入定點幫扶貧困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學校扶貧幹部下沉到村到戶,既注重通過協調資源發展產業、推進項目改善民生等方式治理貧困,又著重在治病、治毒、治愚、治超生和移風易俗等方面建立防止返貧長效機制,確保國家扶貧政策和學校扶貧項目落地落實。由於定點幫扶工作成效明顯,2017年學校獲得全省脫貧攻堅「五個一」幫扶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9年學校獲得「全省高校定點扶貧先進單位」及「定點扶貧先進省直部門(單位)」榮譽稱號,1名扶貧幹部獲省級榮譽表彰。
為了切實幫助到當地群眾,四川師範大學還聯合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四川廣播電視大學等,組成C5聯盟,推進校地合作,在普格、理塘等13個區市縣掛牌成立四川新農村建設學院(四川鄉村振興學院),拓寬教育扶貧途徑,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國家鄉村振興戰略。
通過各地鄉村振興學院平臺,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系統實施文學藝術教育、鄉村治理綜合能力教育、新型產業技能技術教育、教育家素質能力教育、衛生健康教育,先後為所在區市縣培訓了4000餘名鄉村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鄉村骨幹教師、鄉村管理幹部、鄉村致富能手等鄉村本土人才,在發展地方教育、提升居民素質、培養新型人才、推進基層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進「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的動能轉化,助推鄉村人才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