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牢人才振興抓手,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2021-01-09 光明網

把牢人才振興抓手,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實踐團赴四川遂寧調研成果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實踐團 執筆人:李軍偉、劉維哲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發展不充分、城鄉發展不平衡,城市對農村人才「虹吸」效應明顯,農村人才流失嚴重,已成為農村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要破解鄉村振興的人才瓶頸問題,關鍵要做好人才的培養、引進工作,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年來,四川省遂寧市堅持「鄉村振興,人才先行」,把人才振興放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不斷在實踐中探索鄉村振興有效途徑,著力從用才、育才、惜才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全面實施鄉村人才振興計劃,發揮人才在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為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內在支撐力。遂寧市在人才振興方面的諸多有益嘗試,為鄉村振興工作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與參考價值。

  一、「領、引、育、用、留」,鄉村人才振興的遂寧實踐與啟示

  提升隊伍實力,以組織振興引「領」人才振興。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基層工作的複雜性進一步提升,對基層「帶頭人」的能力素質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為此,遂寧市率先開展選拔「職業村支書」試點工作,通過發送「家書」感召、走訪座談動員、發布新聞等方式廣泛發動,共吸引660餘名各類優秀人才報名參與。通過「兩測一適」模式嚴把「選人關」,最終層層選拔出43名職業村支書,分別派駐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矛盾問題突出村。有效解決了隊伍老化、素質不高、本領不強等問題。同時,遂寧市聯合省農村信用社,選派一批熟悉金融業務、熱愛農村工作的「金融村官」覆蓋全市323個貧困村,開展貧困村農戶評級授信工作,積極為村集體發展金融信貸建議。目前,遂寧全市「金融村官」採集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8.29萬戶,完成授信5.38萬戶,授信金額11.81億元,發放了佔全市99.53%的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和93.6%的個人精準扶貧貸款。「職業村支書」和「金融村官」等制度的施行和推進,是引人才入「興」海的大膽探索和有益創新。遂寧市經驗充分說明,鄉村人才振興必須以組織振興為首要前提。只有實現組織振興與人才振興的協調與融合,才能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隊伍在發展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中的帶頭引領作用。

  創設環境引力,著力吸「引」外出人才返鄉創業。做好農村人才「回流」工作,必須為人才返鄉創造良好鄉村創業機遇與發展空間。遂寧市,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出「八大行動計劃」「六大扶持政策」和「三大保障措施」,為返鄉創業人員落實在土地流轉手續、貸款貼息補貼、稅費減免等方面扶持政策。設立30億元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和5億元企業應急轉貸資金優先保障返鄉創業項目。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各縣區設立創業孵化園區,依託鄉鎮、行政村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設立返鄉創業服務窗口211個,為返鄉創業者提供政策諮詢、工商登記、融資貸款等「一站式」服務。建立由企業家、專家學者及相關職能部門人員等57名成員組成的創業導師志願團,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創業指導、經營診斷等服務。全市目前累計推出創新創業項目3000個,成功孵化創業企業166家,創業帶動就業達900餘人。遂寧市的經驗說明,鄉村要振興,就必須改變人才由農村向城市單向流動的局面,積極吸引走出去的人才把在城市裡積累的經驗、技術以及資金帶回本土,造福鄉梓。要努力創設良好的返鄉就業創業濃厚氛圍,清除阻礙要素下鄉的各種障礙,通過一系列扶持政策,解決返鄉創業過程中面臨的融資、用地、服務、風險應對等難題,激發外出人員返鄉就業創業熱情,推動人才回鄉、資金回流、項目回遷。

  打造內生動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近年來,遂寧市堅持「立足產業、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注重實效」原則,全面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僅2018年一年,遂寧市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重點農業企業負責人670人次,培育科技示範主體2700餘次。遂寧市各縣區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綜合協調農業、畜牧、水利等相關部門共同推進培育工作。每年安排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專項資金,重點用於新型職業農民的外派培訓、創業孵化、獎勵性補助和培育工作考核驗收等。大力從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業企業骨幹和返鄉創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中優選培育對象,積極依託市農科院、職業中專和農廣校為主體展開培訓工作。在培訓中堅持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指導相結合,設立農業機械化、畜牧養殖專業、果蔬種植和種養結合等專業。聘請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專家進行理論教學。同時,積極聯繫培訓基地開展實地培訓,組織學員先後到市內外實踐基地進行對口專業的實訓實習。積極實施「五大扶持政策」,從土地流轉和農業疊加補貼、興辦農業經營實體、農業龍頭企業優先聘用、技術指導服務、小額信貸支持等方面進行傾斜,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產業保駕護航。遂寧市的經驗證明,破解鄉村人才瓶頸制約,眼睛不能只盯著外面的世界,還要善於從腳下的土地上去發現人才,培養「本土能人」。必須著眼本土人才優勢,挖掘本土人才資源潛力,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切實提高鄉土人才發展能力和技術水平,持續激發鄉土人才內生動力。為農業現代化塑造攻堅力量,為鄉村振興建設提供動力引擎。

  發揮主體活力,「用」好產業發展領頭雁。脫貧攻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遂寧市積極探索產業帶動扶貧模式,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激發各類主體活力,鼓勵產業發展「領頭雁」帶動地區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近年來,遂寧市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優勢,引進多個農業龍頭企業以及專業合作社入駐現代農業示範區,依託新型經營主體採取直接生產帶動、就業帶動和資產收益帶動等多種形式實現對貧困戶的全方位幫扶。同時,遂寧市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和產聯社的發展路徑,實現政府、企業和貧困戶三方的有機結合,依託3大農業示範園區和10個鄉鎮農業小園區,發展以「優質糧油、綠色果蔬、生態養殖、花卉林木、鄉村旅遊」為核心的五大主導產業,融合發展觀光體驗、民宿康養、農村電商等新興業態,開創「大園區+小園區+產業+業主+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截止到2018年底,當地農戶人均純收入超過1.7萬,成果帶動3800多戶貧困家庭,8000餘貧困人口脫貧。同時,對返鄉創業者創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電商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和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並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的,給予獎補政策激勵。遂寧市經驗充分說明,精準扶貧的全面開展要依靠人才振興。既要鼓勵有能力、有頭腦、敢作為的農村優秀青年紮根鄉土大地發展農業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產業振興。同時也要充分發揮「領頭雁」的示範帶動效應,鼓勵引導農村致富能人牽頭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帶領群眾共同增收致富,提升精準脫貧內生動力。

  強化待遇激勵,確保基層人才「留」得住、沉得下。近年來,遂寧市積極推動鄉村醫療衛生、規劃建設、基礎教育、產業發展、文化旅遊和環境保護六大領域人才向農村流動。為此,遂寧市強化基層人才配套待遇,著力解決人才後顧之憂。第一,暢通職業路徑,以拓寬發展空間留住人才。遂寧市積極創新「市級高配,基層重用」的留才方式,充分發揮機構編制資源的作用和效益,「高配」鄉村基層人才,解決引進人才身份問題。對在基層服務出色的幹部,優先選拔為鄉鎮領導幹部、考錄鄉鎮機關公務員,拓展職業發展空間。第二,注重物質激勵,提升經濟待遇。提高鄉村規劃師、科技特派員等特殊崗位人才工資待遇,嚴格落實選派掛職幹部相關補助和鄉鎮幹部補貼、高定工資檔次和放寬職稱和評審條件等就業優惠政策。第三,豐富考核管理,落實評優評獎激勵。對下沉到基層的人才遂寧市建立科學的實績認定辦法和考核管理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評選先進、升職晉級、績效薪酬的重要依據。同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鄉村人才振興百村示範」行動,加大對先進典型和返鄉創業農民代表的表彰力度,發揮榜樣效應,為農村人才的成長進步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遂寧市的相關經驗充分說明,解決好人才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問題,關鍵是要理順配套待遇激勵政策,從職業發展上關心、從生活工作上關愛,多渠道、多舉措解決人才後顧之憂。只有以更好的服務留住人才,以更豐厚的待遇保障人才,才能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所能、大顯身手。

  二、新時代鄉村振興需開啟新徵程、譜寫新篇章

  新時代背景下,新形勢對實現農村全面振興提出了新要求;中國夢徵程中,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已經進入攻堅克難階段。這些都要求直面問題和挑戰,砥礪前行。貫徹踐行以「物」的振興吸引和激勵「人」的振興,以「人」的振興創造和積累「物」的振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鄉村振興開啟新徵程、譜寫新篇章。

  鄉村振興需融入全面發展戰略,與城鎮化發展同頻共振。必須始終明確,鄉村振興與城鎮化發展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左右兩翼,只有將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才能深刻理解、踐行新發展理念,也才能真正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鄉村是城鎮化發展的「資源庫」,城鎮是鄉村振興的「加油站」。必須以全局、全面的思維通盤考慮農村與城鎮「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激發最大的內生動力,一方面,城鎮化發展對鄉村人口有吸納與調整作用。鄉村振興一定程度上是鄉村人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是農村人口遷進城、創業人才住進村的過程。這一過程必須通過城鎮化發展和城鄉融合引領來實現。城鎮化發展帶來產業和人口在空間上的集聚,對吸納巨大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契機,同時人工成本的上漲壓力也為城鎮化發展、吸納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內生動力。另一方,面城鎮化發展對鄉村振興具有支持與帶動作用。相較於城市,鄉村的市場化水平低、體制機制不健全。要充分發揮城鎮化發展的正外部效應,以城帶鄉,以城興鄉,鼓勵城市的各種先進要素下鄉,尤其是人才要素,帶動鄉村全面發展。

  鄉村振興需培育現代核心農戶,使農業市場全面激活。鄉村振興,關鍵是人的振興。培養一批愛農業、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是人的振興的根本衡量標準。鄉村振興絕不是機械地轉移承接城市工業產業,更不能承接過剩產業、汙染產業和淘汰產業。實施鄉村振興,必須從鄉村特色資源出發,積極與城市市場充分融通,發展立足農村、圍繞農業、培育農民的新產業。以產業為基礎發展和培育核心農戶,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從而建立完善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因此,要培育現代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一方面,在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下,鼓勵土地向種田大戶、種地能手流轉,形成規模經營,促進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另一方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把發展機會留給堅守在農村的核心農戶。既要擴大資金要素向鄉村充分流動,更要向職業農民傾斜。

  鄉村振興需依託「鄉情」「鄉愁」優勢,將「人才經」念出新時代旋律。現在的城裡人,往上數三代,大都來自農村,只要有機會,很多人都有回報家鄉的願望。因此要發揮好血緣、親緣、地緣紐帶作用,堅持立足本村鄉風文明文化資源,梳理本地所特有的「鄉愁牌」「鄉情牌」,以「鄉愁」引人、「鄉情」留人。積極實施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推進落實人才引進政策,吸引人才回鄉創業興業,為鄉村振興凝聚發展力量,將「人才經」念出新時代旋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春節等傳統節日返鄉節點,打好「鄉情牌」「鄉愁牌」。積極採取座談交流、上門走訪、電話溝通等方式,努力搭建暢通的聯絡平臺,以躬行實踐的真意、招賢納士的真心、坦誠布公的真情,讓人們真切感受到身處家鄉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感召優秀農村人才返鄉創業。另一方面,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返鄉創業濃厚氛圍,念好「人才經」。通過清除阻礙要素下鄉的各種障礙,解決返鄉創業過程中面臨的融資、用地、服務、風險應對等難題,讓願意留在農村、建設家鄉的人留的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使他們在農村進的來、住得下、能創業、可成業。

  鄉村振興需深耕思想教育廣度與深度,將農民潛力全面激發。中國革命、改革與發展的力量主要蘊藏於農村和農民身上。在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將蘊藏在農村和農民身上的革命力誘發出來,從而贏得革命的勝利;在改革開放時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滿足了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的要求,將蘊藏在農村和農民身上的生產積極性激勵出來,續寫了我國農業燦爛的40年;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滿足了廣大農民對小康生活的要求,將蘊藏於農村和農民身上的巨大生產力誘發出來,必定能實現農村的全面振興。鄉村振興既包括「物」的振興,更包括「人」的振興。要以「物」的振興吸引和激勵「人」的振興,以「人」的振興創造和積累「物」的振興。一方面,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向農民群眾廣泛宣傳、講解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採取廣大農民群眾易於接受的宣傳方式,增加農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感知與理解,使他們從思想上深刻理解鄉村「為誰振興」「誰來振興」「如何振興」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和完善農村民意表達機制,把他們的合理意願和要求體現到鄉村振興的決策中。農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感知最終體現在參與感上,要讓農民參與到規劃、建設、管護鄉村中,讓農民參與到共同創造文明鄉風中,讓農民參與到農村治理中。同時,要充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切實維護農民的主體地位,讓鄉村振興變成農民的自覺行為,讓農民在參與家鄉建設的過程中收穫自信,激發農民的主人翁意識,激活農民主動性。

  (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實踐團赴四川遂寧調研成果。執筆人:李軍偉、劉維哲。團隊成員:李軍偉、劉維哲、魏嘉希、曹文瀟、黃奕傑、張麗、張藝晗、段煉、劉山山、任阿偉、羅鵬、張瑜瑜)

[ 責編:李澍 ]

相關焦點

  • 共享農莊,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蘇州市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局局長吳文祥說:「未來將把共享農莊(鄉村民宿)建設成為蘇州全市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品牌和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張嶄新名片,為全市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發展動能。」2018年初,蘇州便提出打造「鄉村精品民宿」,初步確定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方向。2018年底至2019年初,正式提出「蘇州共享農莊(鄉村民宿)」這一完整概念,明確把特色農業和鄉村民宿作為兩大必備亮點。 發展共享農莊,蘇州正按照自己的節奏穩步前行。今年將累計培育50個共享農莊(鄉村民宿),到2022年,全市預計累計培育100個蘇州共享農莊(鄉村民宿)。
  • 徐世國: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 做好新時代農村工作
    11月3日,豐都縣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召開2020年第二次會議,豐都縣委書記、領導小組組長徐世國主持會議並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結合「十四五」工作重點進一步完善各類工作方案,紮實做好新時代全縣農村工作。豐都縣委副書記、縣長羅成,縣委副書記唐守淵參加會議。
  • 激活人才「引擎」 「領跑」鄉村振興 潮州鄉村服務官乘勢而出!
    激活人才「引擎」 「領跑」鄉村振興 潮州鄉村服務官乘勢而出!潮州市網信辦、市農業農村局及廣東鄉村振興服務中心聯手推出潮州市鄉村服務官人才選育計劃,成立潮州市鄉村服務官培訓基地,計劃在全市範圍內選聘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服務官,培育打造一支適應現代化、數位化發展的人才隊伍,講好潮州鄉村故事,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 四川師範大學創建鄉村振興學院 助推鄉村人才振興
    馮慶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四川師範大學發揮學校智力人才優勢和師範教育特色,圍繞定點幫扶縣域發展短板,堅持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健全「1+3+6」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助推脫貧攻堅由「輸血」向「造血」轉換,為理塘縣和普格縣順利脫貧「摘帽」、
  •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什麼
    【關鍵詞】資源優勢  群眾幹勁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代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通過深入解讀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可以看出,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深挖各方優勢資源,提振群眾的幹勁。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全區農村經濟運行平穩,農村和諧穩定,民生事業持續改善,鄉村振興的新動能新活力不斷增強。▲4月21日,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和裡村水滿田間,美不勝收。黎寒池 攝產業振興取得新成效一是廣西特色農業產業加快發展。
  • 探索人才培育新模式 臨沂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即將投入使用
    圍繞打造高素質鄉村振興人才隊伍,蒙陰縣與臨沂大學合作辦學,成立鄉村振興學院,這也是山東全省高校首個實體建制運行的鄉村振興學院。
  • 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注入科教動能
    所以,加強引導科研創新向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傾斜,十分重要。」12月6日下午,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接受記者採訪,為我省「十四五」規劃獻計策。  過去五年,我省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基本能夠滿足廣大青年學生的求知需求」。在「擴量」的基礎上,實現「提質」,張憲省建議,以「雙一流」建設為抓手,提升學科水平。
  • 貴州遵義新蒲新區「雙培養」模式壯大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今年以來,新蒲新區開展「雙培養」工作,通過培養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與鄉村振興後備力量,強化鄉村振興村級組織人才隊伍建設,切實為提升鞏固脫貧攻堅成色,推進鄉村振興夯實人才基礎。在全區選拔14名村級組織領軍人才,由14名縣級領導全方位、近距離、立體式、一對一進行幫帶培養。通過「請進來教、走出去學、到現場看」等方式,提升領軍人才的專業技術水平,以編制項目的方式助力村級組織領軍人才提升實踐能力。
  • 杭州市餘杭百丈鎮:人才「引育用留」帶動鄉村振興
    洪德元院士將與當地龍頭農業企業合作,支持當地打響「浙江三葉青」品牌,幫助鄉村振興產業。  記者了解到,浙江三葉青的藥用價值要高於外省三葉青,但由於目前沒有細分市場,統一按重量進行銷售,這成為當地農業龍頭企業擴大規模的瓶頸。鎮黨委、政府的「軟性引進」人才,洪德元院士幫助企業順利打通產學研的關鍵環節,對三葉青擴大種植,提高畝產收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 廣東80後「新農人」胡順天:建特色人才驛站 助有志青年振興鄉村
    同年,胡順天創建了首個服務新農人及鄉村振興的人才驛站——梅州市新農人人才驛站,專注於培育及引進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近幾年,胡順天的鄉村事業也經歷了「裂變」,向鄉村培訓和創業諮詢等方向拓展。而作為梅州市新農人人才驛站的運營負責人,今年8月底,胡順天受邀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區域改革發展研究所考察學習,圍繞剛柔並濟引才、培育賦能區域的特色人才、建立首都名校人才導入梅州聯動等方面達成初步合作,並籤署了部分領域的合作書。
  • 鎮原 鄉村旅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鎮原 鄉村旅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每日甘肅網12月29日訊據隴東報報導(通訊員田永昭) 近年來,鎮原縣依託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鼓勵和支持農民在農家樂、採摘園、綠色種植養殖上做文章、謀出路,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 一年可培育楸樹3000萬棵!濰坊市坊子區發展生態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5日訊 在濰坊鄉村振興的「一盤棋」中,近郊都市農業是坊子區的優勢特色,也是坊子農業的發展定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濰坊市坊子區在提質增效上探新路,在發展模式上創新提升,在打造示範帶上聚焦聚力,通過打造山東盈豐田園綜合體,擦亮了「坊子田園」品牌,走出了一條「生態振興」的新路子。坐落於濰坊市坊子區的山東盈豐田園綜合體建有國內最大的速生楸樹組培中心。一早,技術人員早早地來到組培中心搞起了實驗。他們通過對楸樹樹種進行選育優化、脫毒,將制約楸樹生長的基因去除。
  • 成都蒲江:鄉村振興春潮湧 跑出振興「加速度」
    疫情期間,這些農村新電商把蒲江水果端上省內外百姓餐桌。  在蒲江,越來越美麗的鄉村,正成為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  鄉村振興,要抓住產業這個「牛鼻子」。縱觀蒲江,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為抓手,構建起「三業兩園」發展格局,茶葉、獼猴桃、柑橘三業並舉,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產業園建設全覆蓋,種植面積達45萬畝,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不斷完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成效明顯。  不僅強化主體培育、優化經營體系,更是強鏈補環,在技術上加速提升。
  •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發布時間:2020-12-21 08:20:05 來源: 延安日報
  • 努力打造美麗鄉村建設新樣板 東陽以「戰」促贏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包康軒攝田野裡廢棄的水塔經過改造變身為可以俯瞰全景的地標建築;阡陌間連片綻放的向日葵讓鄉村富有詩意;小微農創園裡每一塊菜地專屬的二維碼可以讓人們通過線上選購蔬菜或者認領菜地;稻鱉共生園裡不僅有農業新技術,還承載了現代農業綠色發展之路的夢想;影視基地、共享灶臺、農創館的投用,讓農文旅結合的田園更添魅力……在湖溪鎮八裡灣共享田園,美麗鄉村建設結出的串串碩果讓當地百姓甜在心頭。
  • 奮力繪就鄉村振興的中原新畫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保障糧食安全與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統籌做好「三農」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省。  如何扎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在今年的河南兩會上,代表委員圍繞人才培養、產業興旺等方面建言獻策。
  • 校地合作啟新篇 鄉村振興再發力——玉林師範學院鄉村振興研究院...
    ,實現應用型轉型發展,履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使命而設立,肩負推進鄉村振興政策研究與諮詢、科學研究、技術推廣與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引領、高層次人才培養、政產學研用融合等重要職責。黨委唐仁郭書記在致辭中強調,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體現了我黨對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三農」問題認識的深化,使新時代的「三農」工作有了總抓手,使扶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了戰略保障,使我國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有戰略定力。
  • 儀徵: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今年以來,儀徵市始終把「產業興旺」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重要抓手,堅持園區化、產業化、特色化發展思路,不斷加大推進力度,狠抓措施落實,持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加快發展。
  • 青島市出臺鄉村振興新方案 聚焦鄉村「五個振興」攻堅克難、協同作戰
    為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優化戰役路徑,市委於2020年10月26日出臺實施了《青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大突破、十大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結合實際,系統梳理了未來一個時期青島市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任務,提出了五大突破方向和十項重點行動,這是青島市今後實施鄉村振興攻勢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