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縣西來鎮鐵牛新村風貌。
成佳萬畝茶園風光。
3月,一則好消息傳到成都市蒲江縣:為激勵先進、鼓舞幹勁,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省委、省政府命名蒲江縣等10個縣(市、區)為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市、區)。這是蒲江近年來先後獲評全國首批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稱號後,再獲殊榮。
2020年的春天不一般。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備戰春耕、生產保供、助農增收等多重考驗下,別樣的「春耕圖」在蒲江鋪開:農戶戴好口罩、手套,在果園、茶園、菜地幹得熱火朝天。
一份使命在肩頭,一種信心在心間,一股幹勁在腳下——春天在「網紅村」的自信裡。明月村從2015年對外開放至今,共引進文創項目46個,引導村民發展鄉村文旅業態30餘個,明月新村、林盤院落、休閒綠道……一個充滿詩意的村落遠近聞名。
春天在老鄉的笑容裡。蒲江縣老鄉「錢袋子」鼓起了,2019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8元,排位全省第9位,獲評成都「全市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
春天在返鄉創業青年的夢想裡。「留在家鄉幹事創業!」蒲江返鄉創業青年紮根故鄉當果農,借力電商變身「水果搬運工」。疫情期間,這些農村新電商把蒲江水果端上省內外百姓餐桌。
在蒲江,越來越美麗的鄉村,正成為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
□蒲宣文/圖
夯實產業之基
三大主導產業蓬勃發展
5月7日,「綠色蒲江投資熱土」農業專場線上招商推介會舉行,蒲江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核五體系」總體規劃亮相,即聚焦蒲江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一核」,有機綠色發展、農產品加工、電商賦能行動、科技創新、品牌建設「五體系」,建設以「有機綠谷,世界果園」為總體定位的「川果」主導產業功能區。
非常之時,當有非常之舉。「大美成佳 雲上採茶」網絡直播、醜柑網購節……蒲江縣結合實際,借力「網際網路+」,將名優產品推介到全國各地。據統計,蒲江茶葉、柑橘、獼猴桃等農產品今春銷售額達4.29億元,同比增長32%。
高質量發展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振興,蒲江的做法獲得肯定。5月初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中,蒲江縣與浙江義烏、山東壽光等一起入選全國「推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和產銷對接成效明顯的地方」,將得到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優先支持,並給予專項資金扶持。
榮譽的背後,是蒲江狠抓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成效。
鄉村振興,要抓住產業這個「牛鼻子」。縱觀蒲江,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為抓手,構建起「三業兩園」發展格局,茶葉、獼猴桃、柑橘三業並舉,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產業園建設全覆蓋,種植面積達45萬畝,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不斷完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成效明顯。
不僅強化主體培育、優化經營體系,更是強鏈補環,在技術上加速提升。
讓農村電商為農業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蒲江成功創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打造「買全國、賣全國」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2019年,全縣網絡零售交易額實現34.71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2.94億元,網商主體4791家。
蒲江實施水土共治、科技創新、綠色有機「三大工程」,完成耕地質量提升95萬畝次,推進三大產業工程技術中心提檔升級,引培優新品種38個,建成物聯網示範基地20個、綠色有機基地5.85萬畝,獲評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範縣。
描繪鄉村之美
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五一」假期,明月村一如既往成為網紅打卡地。該村共有723戶2218人,加上每年紛至沓來的20萬人次遊客,當地生活垃圾處理壓力不小。然而在明月村,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鄉村綠道,一切整潔有序。
明月村日常生活垃圾去哪兒了?蒲江縣甘溪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明月村使出三招建設美麗鄉村,守護詩意棲居——可堆肥垃圾就地處理,「土辦法」讓垃圾回歸田園;改造垃圾收集設施為鄉村景觀,「活思路」讓垃圾處理回歸市場;建立「垃圾銀行」,「洋科技」讓垃圾處理的效益鼓了老百姓腰包。
明月村是蒲江縣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縮影。蒲江是全國首批創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之一,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0%以上,20戶以上農民集中居住區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86%。
這些舉措蒲江如何做到的?高位謀劃。蒲江將宜居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縣、鎮、村三級書記親自抓,形成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縣委農辦牽頭、職能部門協同、鎮(街道)主責、村(社區)主體的工作聯動機制。
規劃先行。制定《「美麗蒲江·宜居鄉村」實施方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意見》,在總體方案下,分別制定《蒲江縣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檢查考核辦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項規劃》、《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實施方案》,實現整縣推進。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項民心工程,核心是人,群眾的參與和感受是起點也是落腳點。蒲江堅持黨建引領、共建共享,廣泛動員群眾。為此,蒲江建立鄉村(社區)規劃師制度;定期組織宣講,累計受訓1.5萬人次;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強群眾參與整治的內生動力。
做強保障。蒲江整合財政資金7億多元,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同時引導市場主體投入70多億元,探索建立村莊整治「雙承諾」機制,發動群眾投資投勞2000多萬元。
著眼長遠。蒲江堅持「專業、市場、自治」相結合,積極探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化常態化運行機制。
美麗經濟蓬勃發展,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蒲江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為農民滿意、農民受益的「民心工程」。
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
畫出「五大振興」同心圓
暮春時節,蒼翠欲滴的茶田裡灑滿暖陽,春風吹過,修剪齊整的生態茶樹猶如綠色波浪,萬畝茶園風光是成佳鎮最具特色的名片。
沿著成佳鎮茶旅綠道一路向前,在麟鳳村,一棟棟特色民宿星羅棋布,村民劉大哥對於家鄉的變化感受深刻,「近年來,全村『顏值』大幅提升,不僅留住了本地村民,還引來大量遊客和創業者發展全域旅遊,新老村民共建共享,收穫了實在的生態紅利。」
美麗鄉村催生美麗經濟。麟鳳村乾淨整潔的村風村貌,以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轉變成為全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帶動三產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鄉村振興之路。
從麟鳳村望向蒲江全域:朝陽湖·雲頂水鄉文旅項目規劃面積約19平方公裡,以農業為核心打造三產文旅業態,多條文化體驗遊線路串聯整個區域;餘家碥作為蒲江打造的川西林盤保護和修復工程,將3000畝林地、菜園進行了保護修復,現代都市人的田園夢想在此點燃;西來鎮的鐵牛新村,徽派建築與獨具特色的川西民居交相輝映,引來市民遊客體驗傳統農耕文化……
蒲江縣做好融合加法、統籌推進農商文旅體齊頭並進,畫出「五大振興」同心圓。
產業築基——目前,蒲江縣已培育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100餘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10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構建「區域+企業+產品」的品牌體系,「蒲江雀舌」「蒲江醜柑」「蒲江獼猴桃」三大區域公共品牌綜合價值374.53億元。
人才支撐——設立50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建成人才公寓6.6萬平方米,引進1000餘名規劃、文旅等領域高端人才投身鄉村建設,培育鄉村一線人才1800人,培訓實用人才5000餘人次,推動人才振興。
生態打底——全縣森林覆蓋率66.79%,實施特色鎮建設5個、川西林盤保護修復45個,建成綠道200多公裡,實施特色鎮建設5個,推動生態振興。
文化鑄魂——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文創街區,獲評全市首個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鎮(街)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組織保障——構建「一核三治、共建共享」鄉村治理新機制,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實現城鄉社區全覆蓋,全縣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全面提升,培育先進基層黨組織10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