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民」的鄉村振興夢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新村民」的鄉村振興夢

  鄉村振興夢如何在攀枝花的綠色田園裡生長開花?

  在鹽邊縣紅格鎮昔格達村,攀枝花格美達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在「三線精神」的感召下接力奔跑,奮力追夢,他們是農民的新群體、農業的新業態、農村的新細胞。

  他們以「新村民」的身份,和當地幹部村民一起打造「歸園田居」,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踐者。

  11月27日,市委主要領導對昔格達村發展農文旅產業給予充分肯定:「昔格達是攀枝花鄉村振興的2.0版本。」「第一次走進來才發現,這個村子裡面還有這麼多細節,你們這個團隊用心了,不簡單。」「支持你們這樣有想法、有創意的攀三代回鄉創業,建設美麗新農村!」

  新成效

  冬天,本是農閒時節,但鹽邊縣紅格鎮昔格達村卻一點也沒有「閒」下來。

  兩棟鄉村藝術民宿正加緊施工,爭取年後投用;青年旅社備受消費者青睞,已提前一個月全部預訂;由格美達公司捐建的「村史館」裡收集了家譜、紡車、水車、風車、犁頭等老物件,記錄展示了昔格達村的人文歷史;鄉村文創生活館內擺放著溫泉米、鈦陶、風物手繪書籤、原創手工布藝等文創產品,讓遊客在遊覽美景後還能將昔格達的鄉村之美裝進口袋,帶回家中;不遠處的中國·紅格寫生基地裡,歡樂的笑聲與手機的「咔嚓」聲交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的田園旅居康養式生活,觸手可及。

  「項目全部建好後,我們村會越來越火!」村民們習慣了早起,每天沿著昔月小徑在村裡溜達一圈,看著村裡一點點的變化,他們對未來信心滿滿。

  這是記者11月28日在昔格達村看到的情景。

  當前,攀枝花正按照省委「打造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後花園』」戰略部署,深入實施康養旅遊產業「5115」工程,高標準建設國際康養旅遊度假區,高品質打造特色康養村、康養旅居地和醫養結合點,讓陽光「物有所值」。

  攀枝花作為全國康養產業的首倡者、先行者和標準的提供者,近年來憑獨特的自然氣候、豐富的物產資源和優秀的三線文化,正在為全國人民特別是川渝地區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康養旅居、度假避寒、旅遊休閒服務。隨著紅格國際運動康養·溫泉度假區的建設,昔格達村這個以文化藝術、鄉村民宿、康養度假、鄉村體驗為主題的農文旅融合產業項目,將成為紅格度假區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鹽邊縣農文旅產業融合的名片,成為攀枝花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典範。

  2019年3月,紅格鎮聘請川投宏格公司董事長顧鳴先生為「紅格鎮美麗鄉村建設顧問」,邀請四川美術學院牟群教授、西華大學藝術學院唐高明副教授等文化名人,對昔格達村進行重新策劃、規劃、設計、改造。昔格達村集體經濟投入670萬元,格美達公司投入650餘萬元,對昔格達村的村頭、村部、道路、廣場、池塘、水渠、環境、景觀、風貌等進行功能性打造,從形態、文態、生態、業態等進行包裝,徹底改變了昔格達村的面貌。

  從2019年初昔格達文化田園初步建成,到11月昔格達村改造完成,短短半年多時間,昔格達村完成了一次華麗的嬗變。一時間,昔格達成為遊客熱捧的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不僅吸引了眾多市場投資者、文旅機構、消費者和市民前來參觀旅遊,同時還吸引了來自北京、重慶、河南、江蘇、雲南等地政府部門和客商前來考察。昔格達村委會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幾乎每天都在接待陪同參觀者,忙都忙不過來。 (下轉3版)

  (上接1版)在紅格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格美達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和昔格達村委會確定了「田園變公園、藝術加人文、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勞作變體驗」的集田、商、文、旅、學於一體的休閒康養模式。目前,村集體經濟累計收入達2250萬元,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省級「四好村」、攀枝花「美麗鄉村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格美達公司入駐一年來,新項目激活新動能:「中國紅格寫生基地」「國際藝術創作營」建設已具雛形,同時已建成藝術家工作室4棟、鄉村民宿5棟、2棟藝術院校師生客棧,具備共300個床位的接待能力。鄉村文創生活空間及其他54棟鄉村藝術民宿正在分階段實施建設中。同時,從2019年5月公司成立至今,已和全國32所藝術院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和全國多個藝術協會、藝術畫廊以及一大批國內知名藝術家、策展人達成項目合作關係。

  新模式

  在鹽邊縣和紅格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當地村民的積極參與下,格美達公司依託優美的鄉村環境和獨特的地理資源,秉持「農業是本、文化是魂、旅遊是路」的理念,推進鄉村人文與生態環境相結合、田園風情與文化藝術、市場需求與產業融合相結合,打造鄉村文化養心、田園旅居康養、陽光休閒度假、藝術創研培訓、田園研學養智的農文旅融合產業綜合體,努力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格美達的內涵就是立足紅格,打造美麗鄉村,共建昔格達。」格美達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不僅做規劃、建設,更重要的是持續的堅守,只有通過創新的文化內容賦能,專業的市場化運營,才能讓鄉村永續發展,讓昔格達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

  與生態環境相結合,打造田園生態養身。結合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餐飲製作體驗等活動,構建起生態體驗、田園體驗等業態。80畝「文化田園」四季花香,更保留了稻田、蔬菜地,根據時令種植農作物。在這裡可以在田間採摘蔬菜,到共享廚房「大展身手」,自己烹飪製作,然後感悟「稻花香裡享美食,聽取蛙聲一片」,贏得遊客廣泛關注和喜愛。

  與文化休閒相結合,打造田園文化養心。深度挖掘昔格達獨有的鈦陶土、赤龍潭傳說、溫泉米等特色物產、歷史故事,結合市場需求及現代生活方式,打造了昔格達鈦陶館、昔月樓、鄉村文創生活館。建起藝術家工作室3個,吸引了北京奧運會閉幕式服裝總設計師梁明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美院教授馬一平,陶藝專家劉競芳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村民」,引外部優質資源合力打造昔格達文化藝術IP。

  與康養度假相結合,打造田園旅居養生。將90餘戶農民閒置的15000平方米農房有效利用改造成首批3棟藝術家工作室、3棟鄉村藝術民宿、2棟寫生基地宿舍。為遊客提供全方位的康療設施及服務,並為人們提供感受藝術的空間與環境,達到在恬靜的氣氛中修身養性的目的。

  與教育培訓相結合,打造全齡養智。把全齡體驗教育與鄉村有機結合,開發出「康養+主題營地教育體驗項目」「文創+藝術創意訓練營」「主題+營地特色體驗項目」「營地+周邊基地主題」等體驗型課程,讓老人、成人及各年齡段的學生通過體驗感悟,實現學思踐悟、學做結合、知行合一,通過參與豐富的實踐內容,有效提升各年齡段人群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夢想

  「我們和很多前輩及同行一樣,都在努力的探索,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們有幸在昔格達村,以『新村民』的身份和當地村民們一起打造我們心中的『歸園田居』。」

  「雖然現在還沒有完工,還有很多細節需要繼續完善,但是我們大家庭中的每一個人的努力都將被記錄下來,平面設計師、空間設計師、景觀造型師、項目策劃師、手繪師、牆畫師、文案編撰人以及辛苦駐村執行項目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探索鄉村振興如何落地的實踐者。」

  「『新村民』,把心融入這片土地,踏踏實實地做。」

  ……

  這是「新村民」的心聲,也是「新村民」的初心:腳下有泥,心中有光。

  從成都、重慶來攀的文旅人和藝術院校師生加上攀枝花三線建設的第三代,共同組成了昔格達的「新村民」,他們帶來了新思維、新理念、新創意、新模式,同時又了解攀枝花的一山一水、風土人情,集城市鄉村資源和文旅康養功能於一體,創鄉村振興農文旅融合新天地。因此,格美達人也在思考:如何配合攀枝花打造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如何配合鹽邊縣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如何配合紅格國際運動康養·溫泉度假區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典範,如何通過巧妙的文化藝術環境營造來還原生活化、詩意化、感動化的場景,把鄉村建設得更美,吸引更多康養旅遊人群來這裡享受陽光、溫泉、花果、田園風情,這是一個現實而巨大的時代命題。

  很多「新村民」率先做出了嘗試。農文旅產業投資大、周期長、回報慢,特別是文旅康養產業受制於攀枝花區域交通條件的制約,又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斷路斷橋的影響,給格美達公司和昔格達村的建設經營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在昔格達村農文旅產業發展處於初見成效、成長受阻的關鍵時期,紅格鎮黨委政府和昔格達村委會對格美達公司給予了大力支持,讓他們堅定信心,同心協力克服困難,堅持熱情和夢想,共同努力,築夢昔格達,實現打造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的輝煌願景。

  追夢路上的「新村民」,喚醒了鄉村田園的生命力,激起了一池美麗鄉村的春潮。他們的目標也更加清晰篤定:讓攀西高原獨有的生態氣候,讓傳統鄉村的人文風情,讓文化藝術的無限魅力,讓文旅康養的產業動能,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鄉村創新創業生態圈。

  紮根田園,深耕藍海,在鄉村振興的甘霖雨露中,一路拓荒的「新村民」將讓鄉村的振興之花歷久彌新。


(文章來源:攀枝花日報)

(責任編輯:DF527)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講堂·「一堂一品」|開化首家鄉村振興綜合體——「阿土伯...
    「五位一體」平臺建設,激勵先進、鞭策後進,衢州市委組織部近日公布了一批示範鄉村振興綜合體、3A鄉村振興講堂和市級實訓基地。   阿土伯鄉村振興綜合體坐落於池淮鎮池淮村,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綜合體圍繞「三主」定位和農村政府服務供給側改革要求,堅持黨建統領、區塊聯動,設置「一堂一園二帶二基地」,以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依託鄉村振興示範帶和田園黨建示範帶,結合水果種植採摘基地和茶葉發展培訓實踐基地打造而成,是集農業創業孵化平臺、農業產業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小微產業園、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振興」新引擎。   鄉村振興大講堂
  • 與時代共振——上海青浦區鄉村振興掠影
    「作為指導服務『三農』工作的一員,我深刻理解到,青浦區已經把鄉村振興成色列為檢驗人和的重要標準,這些年的建設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青浦區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謝輝說。蓮湖村2015年被評為上海市美麗鄉村示範村,2018年獲評全國生態文化村,同年又入選首批9個上海市鄉村振興示範村,2019年獲得「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稱號。一連串的榮譽背後,是上下同心的鄉村振興建設。「青浦區去年提前全面實現美麗鄉村(鎮級)達標村創建全覆蓋,村子變美了,老百姓可高興了。」
  • 資訊| 安哲論壇001:「築村之夢」鄉村振興研討會順利召開
    「築村之夢」2018.08.25 北京鄉村是一個有溫度、有情感的聚落。中國鄉村有著其獨具魅力的特色,鄉村的建設不應僅僅是建造房屋,更重要是的是建設鄉村產業、打造鄉村IP,令鄉村真正回歸其本來的面目,「將鄉村建設得更像鄉村」是我們進行鄉村振興的指導思想。8月25日,「築村之夢」——全經聯走進安哲建築鄉村振興研討會在DREAM2049文化創意園區成功開幕!
  • 「鄉村振興」的湘潭時刻——湘潭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鄉村振興」的湘潭時刻 ——湘潭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打造鄉村振興「雙創」平臺,建設鄉村振興創業園,預計吸引風投資金1億元以上。 蓮城春候尚早,鄉村卻已滋榮。「振興之花」經過日久天長的努力與積蓄,終似忽如一夜春風來,開遍了千鄉萬村,在這個冬天,讓家家戶戶喜上眉梢、美上心頭。
  • 樸宿開啟鄉村振興「小馬達」
    樸宿作為項目運營方抓設計規劃、運營、招商、接待服務,計劃將楊家灣打造成為一個集花卉觀光、農業體驗、田園養生、親子休閒、美麗鄉村、文創產業等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滿足人們回歸自然、體驗鄉趣的生活需求。樸宿瞄準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社會參與的方式,積極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民閒置用房、農村閒置集體資產,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 「決勝2020河南更出彩」時莊:一個豫東鄉村的「甦醒」與「振興」
    7月29日上午,當「決勝2020 鄉村振興看河南」採風團走進時莊村時,一下被驚豔了——曲水流觴,文化長廊,亭臺樓閣,疊院通幽,一步一景觀,一院一主題,讓人恍惚置身於江南。為了留住這段歷史和文化,永城市演集鎮黨委政府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一城三區的總體布局,利用招商引資、社會捐助、政府投入等渠道,開展時莊文化藝術村的規劃建設。歷經數年,將時莊打造出曹樓—張大莊—陸樓—時莊—韓寨—劉莊--劉樓等一條完整的鄉村旅遊線路,形成了處處有景觀、村村有韻味的田園自然文化景觀,實現由農業村到「文化園」的蝶變。
  • 石排書寫鄉村振興好文章 打造「興業 村美 民富」新畫卷
    這是近年來石排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巨變。  連日來,石排鎮委書記嚴繼宗密集調研了全鎮19個村(社區),他再次強調,各村(社區)、各部門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搶抓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各村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結合自身特點,理清發展思路,因地制宜,走好鄉村振興特色發展之路,全力做好石排鎮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努力打造石排鎮「業興、村美
  • 鳳還巢 百業興|從大劉村看崮雲湖街道鄉村振興的人才效應
    前些年,越來越多的大劉村民離開家鄉,在城市裡安家立業,而鄉村、鄉愁卻逐漸成為他們奮鬥的背景幕布,越來越淡。鄉村能人「孔雀東南飛」,背後的鄉村卻逐漸凋敝。如何讓鄉村能人有枝可棲,上演一出當代鳳還巢,依託人才振興最終推動鄉村振興,我們就從這裡說起——大劉村黨總支書記王禎(左二)在察看汙水處理。
  • 省委鄉村振興辦: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工作
    日前,中共福建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推進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閩委振興辦函[2020]3號),以落實《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示範工作方案》(閩委振興組〔2019〕3號),加快鄉村振興重點縣(市、區)、特色鄉(鎮)、試點村建設發展,探索形成一批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經驗。
  • 把牢人才振興抓手,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要破解鄉村振興的人才瓶頸問題,關鍵要做好人才的培養、引進工作,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年來,四川省遂寧市堅持「鄉村振興,人才先行」,把人才振興放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
  • (經濟觀察)臺灣青年紮根福建三明:在鄉村振興中找到「完美契合點」
    「我是拿著規劃設計圖,來自臺灣的福建新村民。」臺南姑娘張欣頤這樣介紹自己。  2014年,張欣頤從臺灣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研究所畢業,跟隨臺灣鄉創團隊來到福建參與美麗鄉村項目,負責空間規劃設計。來到距離縣城約12公裡的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杉城鎮際溪村,當地人習以為常的丹霞地貌、田園風景,在張欣頤眼中有了另一種可能性。
  •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2020-12-1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師範大學創建鄉村振興學院 助推鄉村人才振興
    馮慶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四川師範大學發揮學校智力人才優勢和師範教育特色,圍繞定點幫扶縣域發展短板,堅持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健全「1+3+6」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助推脫貧攻堅由「輸血」向「造血」轉換,為理塘縣和普格縣順利脫貧「摘帽」、
  • 泉州市泉港區領導到界山鎮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近日,泉港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曉鶯帶隊到界山鎮東張村調研鄉村振興工作,協調指導東張村發展建設。  在聽取東張村的工作介紹後,與會人員就東張村鄉村規劃、項目引進、發展定位、鄉村旅遊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王曉鶯充分肯定東張村近年來鄉村振興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 中國探索鄉村振興實踐路徑 需釐清鄉村振興起點
    書中的討論,對於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01 釐清鄉村振興起點 現代化建設一頭連著鄉村,一頭連著城市,正確處理城鄉關係是關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其中的奧秘之一是,我國建立起具有彈性且開放的城鄉關係。
  •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什麼
    【關鍵詞】資源優勢  群眾幹勁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新時代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通過深入解讀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基本原則可以看出,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深挖各方優勢資源,提振群眾的幹勁。
  • 建設美麗鄉村體現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各地要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起來,把黨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落細落小、落到實處。鄉村美麗往往是鄉村振興的代名詞,鄉村美麗了,鄉村振興也就到了一個新階段。
  •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發布時間:2020-12-21 08:20:05 來源: 延安日報
  • 鄉村振興的「楊凌答卷」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十三五」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楊凌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指導下,緊盯「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引領示範區」目標定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步伐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繪就了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大美畫卷。
  • 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兩岸關係)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尋一方田地,耕一寸夢土,這個夢不僅是民宿夢,還是攜手村莊創造未來的夢」。12月8日,臺灣青年林智遠在廈門舉辦的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上說。這次論壇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展開鄉村振興的探討之旅。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綜合合作交流推進小組大陸方面副召集人畢美家表示,閩臺鄉村融合發展,既是傳統的農業合作,更是邁出了鄉建鄉創、共建共管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