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聯盟要在哪裡開打的地點,已被普遍認為選定於奧蘭多的迪士尼樂園,怎麼開打比賽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疑問,特別是賽程怎麼安排才公平,讓各隊跟聯盟傷透腦筋。
主席蕭華一直想要嘗試取消傳統的東、西區,讓前16位種子捉對廝殺,現在看來是個實驗的好時機,而根據ESPN的Woj報導,效仿足球世界盃的小組制也是個辦法,
消息來源指出,各隊的經理正在研究小組賽的可行性。隊伍會被分配至特定數目的小組,並且以相同的次數,遭遇組內的各隊,至於該打幾場比賽還在討論。這些比賽將都被視為季後賽的一部分,並且根據各小組的最終排名,會有8支隊伍從小組預選賽脫穎而出,剩下的賽程將會效仿歷年的傳統季後賽模式,直到冠軍出爐。
至於要有幾隊進入預選小組賽才公平呢?知名運動網站Ringer提供了一個有趣的20隊生死鬥的模型。
首先,他們將以目前的常規賽成績,將隊伍分為五個等級,像是目前總排名前四位的公鹿、湖人、猛龍、快船,將會是第一級 ,五至八名的凱爾特人、掘金、爵士、熱火將會是第二級…… ……以此類推。
接著,這種分組方式為東西部排名前10的球隊,一共20球隊分成4個小組,每組5隊,每一隊會進行十場比賽(註:每隊跟自己以外的隊伍對戰兩場,4x2=8),最後各組的前兩位種子晉級下一輪。
是不是很像國際賽、NCAA三月瘋,或大家平常參與的系際杯比賽的熱血呢?更別出心裁的是,為了補償常規賽高順位種子消失的7輪主場優勢,最高層級的四支隊伍將可以進行選秀,分級決定他們小組裡的其他對手!
那這樣的賽制有什麼好處呢?筆者認為大略分為三點。
首先,藉由分級選秀制度,可以避免因為隨機分組而自然產出死亡之組的尷尬局面,確保了各小組內的強弱,也不至於讓大家有種某隊穩定晉級的無趣感。
畢竟,大家面對彼此要只打兩場比賽,要是一個不小心翻船,情況就會變得不同。雖說看似有兩個名額能夠晉級,但實際上可謂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十分刺激。
接著,在常規賽辛苦拼得聯盟前幾名的球隊,在心理上也不會有被虧待的感覺。透過變向的選秀制度,前幾名隊伍能夠選擇心目中好打的對手,雖然不見得如此,以確保在小組內的基本勝場數。
那被挑到的隊伍呢?想必會非常不願意。這就像是小時候在打躲避球,作為第一個跟最後一個被挑到的那個,心境上會有大大的不同。
同樣地,被視為勝利積分的隊伍,也會被激起鬥志,相較於往年第八vs 第一的絕望感,比賽更是會圍繞在尊嚴與怒火之中,增添許多前所未有的話題性,悄悄達成不只雙贏的局面。
最後,這也相對公平,能滿足那些在季後賽邊緣奮鬥的隊伍。畢竟如果直接以傳統的東、西區各取八隊,這些試圖挽回一城的球隊,將直接被宣判死刑(假設NBA不打算不剩下的常規賽打完)。
而這些被擴編進季後賽的球隊,目前也都是具有競爭力的隊伍,像是利拉德的開拓者。本季飽受傷病所苦的他們,將能以健康的姿態,帶著傷愈的禁區大將尤素夫·努爾基奇與科林斯強勢回歸。
同屬西區的年輕鵜鶘也可以為聯盟賺進更多電視收入,像是可能產生的錫安-威廉士與莫蘭特的新人季後賽對決,或是前湖人小將鮑爾、英格拉姆與哈特與老東家的復仇之戰等等,都讓這些隊伍有望晉級,並保有季後賽該有的話題與強度。
為各位介紹了這麼多,你可能會好奇,這會是最公平,並且讓前幾名隊伍滿意的選項嗎?筆者想答案會是No。
那至於它會不會是目前最有娛樂性,且為聯盟帶來一線生機的解答呢?我會說Yes!
很多球員想打球、總冠軍也不宜空懸,更重要的是,大家都不想喝西北風,不論是聯盟高層、各隊的決策者、體育媒體記者,以及球場的管理清潔員。假設能在安全的前提下開啟賽季,相信大家不會有太多反對意見。
這是一條環環相扣的產業鏈,不只有夢想的生成,還有現實的經濟考量。
筆者認為,今天的這個構想雖不盡完美,但終究是有趣、有建設性,且刺激無比的,讓人們在不明朗的疫情中看見一線曙光。期待下一次電視打開時,我們可以看到嶄新的NBA在眼前放映!
感謝閱讀,為您帶來更多的體育資訊,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點讚,關注,是您給我帶來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