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是屬於中國,還是蒙古國和土耳其?

2020-12-12 棟哥歷史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裡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鬥爭史。

幾千年間,無數的遊牧民族融入了漢族,很多漢人身上有遊牧民族的血統,尤其是北方人。還有多個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地區建立政權,蒙古和滿族甚至建立了大一統王朝。但是,今天的中國人總是傾向於把漢人王朝當作正統,對少數民族政權比較排斥。

這在以前,這種做法也沒什麼,畢竟漢人更認同漢人建立的政權,這天經地義。但現在,砸場子的來了。

第一個砸場子的是土耳其。

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個突厥化遊牧民族建立的帝國。

土耳其人雖然不是正宗的突厥人,但它要認突厥人為祖先也是可以理解的。問題是土耳其把包括匈奴在內的16個遊牧帝國都當成了祖先。

這樣一來,中國歷史中的匈奴人、突厥人,以及他們西遷後在中亞、西亞、東歐建立的帝國就都成了土耳其人「輝煌歷史」的一部分。甚至土耳其還想以此為依據,恢復土耳其「自古以來」的領土,這就讓中國人很不爽了。

第二個是蒙古國。

蒙古國本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即外蒙,民國時期在俄國的策動下才獲得獨立。

以前,蒙古國只是把成吉思汗當成祖先,把蒙古人建立的大蒙古國當成本國歷史。現在,蒙古國上溯歷史,把匈奴等更早出現的遊牧民族也當成了祖先。

第三個是韓國。

匈奴在北方草原,韓國人的祖先「三韓」在朝鮮半島南部,兩者相隔數千裡,本來是八竿子打不著。但這難不倒韓國人,韓國人先是把高句麗當成祖先,又把高句麗所在的東北當成故土,認為匈奴起源於東北,所以韓國人把匈奴也當成了祖先。

既然有這麼多國家來搶匈奴、突厥等遊牧民族的歷史。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到底是屬於哪個國家呢?

先看以下四重考慮:

一,是中國人記錄的這段歷史,其他國家沒有相關記錄。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每一個時期的歷史都有文字記錄的國家。從夏朝就有專門記錄歷史的史官,到了周朝對歷史的記錄更加完備,每一個諸侯國都有檔案館。

中國史官不僅記錄了華夏族、漢族的歷史,也記錄了少數民族的歷史。由於中國人過去對歷史記載的解讀和開發不夠,外國人就開始來解讀中國歷史了。有很多外國人故意曲解中國歷史,明目張胆拿中國人記錄的歷史來反華。

這種局面必須改變,中國人應該加大力度研究史書,掌握歷史話語權。

二,與中國歷史密不可分。

遊牧民族、少數民族、夷狄等與漢人的歷史是密不可分的。從今天的觀點來看,把漢人之外的民族稱為夷狄也是不對的。

在幾千年的歷史上,華夏族本來就是很多土著部落融合而成,還有無數的外族人融入了漢人群體。在蒙古草原出現的大部分遊牧民族最後的歸宿都是融入漢族,比如鮮卑、党項、契丹等。大部分匈奴人和突厥人也是融入漢族,少部分西遷到西亞和東歐。因此,今天的人不能把漢人與少數民族一刀切,說兩者在血緣上沒有任何關係。

三,涉及到現實的領土問題。

中國領土很大,而且大部分國土都屬於氣候宜人的優質土地。很多國家內心覬覦。土耳其、韓國認匈奴為祖先,除了塑造輝煌歷史,滿足民族虛榮心之外,也是隱含著領土考慮的。如果任由他們捏造歷史,會有一定的隱患。

四,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今天,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94.6%。因此,很多中國人,尤其是漢族人就經常以漢人為中心來考慮歷史問題,帶有狹隘的歷史眼光,認為是漢族的歷史就是中國的歷史,不是漢族的,就不是中國的。這種觀點是很要命的,絕對要不得。

漢人在這樣看歷史時候也要考慮中國還有55個少數民族呢,漢人的祖先是中國人,難道少數民族的祖先就不是中國人了嗎?少數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難道就是中國的嗎?

更進一步,漢人必須認識到,漢人只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離開了其他55個少數民族,漢人是舉步維艱的,中華民族必須以一個整體來行動才能具有無窮的力量。

因此,土耳其把中亞、西亞的突厥化民族當祖先,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把唐朝疆域內的突厥人當成祖先,是不可接受的。蒙古國人是喀爾喀蒙古人,把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當祖先可以理解,把匈奴人當祖先就很離譜了。至於韓國,哪涼快哪待著去,韓國歷史只局限於半島。

遊牧民族的歷史,少數民族的歷史也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容其他國家搶奪。按照歷史學家的觀點,至少在清朝最大版圖內的所有民族的歷史,都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大家也可以說下自己的看法。

相關焦點

  • 外蒙獨立之前的歷史到底是屬於中國還是蒙古國?
    外蒙的獨立不僅導致中國失去約18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含唐努烏梁海),還附帶一個歷史文化方面的惡果:北方遊牧民族歷史的割裂。說白了就是兩個問題:1946年外蒙獨立之前的蒙古人的歷史到底是屬於中國還是屬於蒙古國?
  • 蒙古人的歷史到底屬於蒙古國,還是中國呢?這一次全說清楚了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對於歷史而言,一般來說,那是具有固定的歸屬,也就是那個民族的歷史,基本上屬於這個民族所在的國家,這個也沒有什麼爭議。因為每個民族的歸屬那是基本上很確定的,但是這個也有例外的是,有很多民族,可能分屬兩個國家,這個時候,這個民族的歷史歸屬就很難說清楚了。
  • 中國遊牧民族簡史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多種文化不斷融合的歷史,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後,中華大地就成為了一個整體。自此,中原漢人幾千年來都在致力於與邊境的遊牧民族作戰。在漫長的歷史中,這些遊牧民族有的被漢化融入了中華民族,有的則遷徙到了其他地方。
  • 駿馬奔馳在遼闊的草原——馬與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不解之緣
    自中國北方民族馴服了馬,便世世代代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歷史長河中,馬始終是遊牧民族生命力的代表,是他們生產、生活中親密的夥伴和助手,也是戰場上生死與共的戰友。正是這種漫漫的馬背生活、艱苦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北方民族剛健的意志,粗獷、豪放的性格,能徵善戰的本領和寬闊的胸懷,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馬背英雄。
  • 成吉思汗到底是蒙古國的,還是中國的?現在終於弄明白了
    要說最強勢的少數民族,那還得是建立元朝的蒙古族,蒙古鐵騎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當時不僅中國,連周邊的一些小國都被劃入了元朝境內,儘管統治時期並不長,不過元朝仍然是令全世界聞風喪膽的存在。我們在歷史書上都有聽過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句話,他也是強盛元朝的締造者,儘管歷史上對他評價褒貶不一,不過成吉思汗絕對稱得上一個響噹噹的人物。那麼成吉思汗到底是「屬於」蒙古國的,還是中國的呢?
  • 成吉思汗到底是屬於蒙古國,還是屬於中國?這裡終於說清楚了
    雖說元朝從建立到覆滅經歷的時間還不到一百年,但是這個朝代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為掌權者的大一統政權,某種意義上來說,元朝促進了中國的民族融合。 不過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一個問題,成吉思汗到底是屬於蒙古國的,還是屬於中國?現在終於說清楚了。
  • 縱觀歷史,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乃宿敵,為何不去統一遊牧地區?
    在歷史長河中,一般都是遊牧民族南下入侵中原,而農耕民族奮起抵抗。具體的原因可詳見拙文《在歷史長河中,遊牧民族為何既能佔據草原,又能統一中原地區?》。那麼,中原王朝能不能徹底擊垮遊牧民族而連同遊牧地區一併統一了呢?
  • 蒙古國的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
    大清朝的時候曾把伊斯蘭教稱回教,所以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大多稱為回回,稱現在的新疆地區為回部或回疆、回域。可能蒙古和滿洲都有把信奉伊斯蘭教稱回回的習俗,所以蒙古國也曾把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分為回回。 但現在要細分,在蒙古國信奉伊斯蘭也分屬不同民族,其中有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族人,被稱回回部,或算是回回在蒙古內部的狹義用法。
  • 為什麼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總是侵略中原?
    負向的氣候衝擊,通過對遊牧地區經濟的影響,與遊牧部落向中原王朝的劫掠之間有著很強的正相關關係。軍事衝突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都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研究軍事衝突的誘因是我們努力阻止類似衝突發生的前提。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的衝突橫貫兩千餘年的中國歷史,可能是世界上綿延時間最長的文明衝突。
  • 阿爾泰的古代遊牧民族
    現在阿爾泰山分屬於中國、蒙古、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四個國家。在新疆,此山名為「阿勒泰山」,在俄羅斯名為「阿爾泰山」。阿爾泰山脈雨雪充沛,水源充足,因而河流、森林和草場隨處可見,舊石器時代以來就適合人類居住。同時,除了西北部的雪峰為天然壁壘以外,周圍區域的河谷可以通行,所以阿爾泰地區四個國家的古代文化非常相近。
  • 【真相】蒙古國能回歸中國嗎?
    進入蒙古國,轉了幾天,聽到、看到、體會到的,中國與蒙古國的關係不是一般的緊張,而是非常緊張。除了官樣文章和冠冕堂皇的講話,沒有人認為中國與蒙古國的關係是友好的,包括某些官員。表面擁抱,肚裡罵娘,這就是中國與蒙古國政治關係的現實。
  • 元朝是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為什麼仍然把它叫做中原國家
    一是元朝是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朝代。元朝以前,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王朝就一直處在對抗之中。而元朝是遊牧民族戰勝作為中原王朝的金國和南宋建立的朝代,因此,元朝被認為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朝代,而不是中原王朝。二是中原王朝一直定都在長安、洛陽、開封這些地方。但是元朝卻定都在大都(北京),和中原王朝的情況不一樣。
  • 蒙古國歷史教科書上的本國歷史是一部擺脫殖民統治的歷史
    在蒙古國教科書上,主要是這麼講述歷史,歷史分主要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元之前的蒙古歷史:主要集中在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領土爭奪的矛盾。當時我們蒙古人由於處在遊牧部落狀態,四分五裂,自然被中原農耕民族一一擊破。
  • 蒙古國千裡送羊有何深意?如今脫離中國的蒙古國,發展得怎樣了?
    其實,回看蒙古國前世今生的發展歷史,就不難理解,其為何要送羊。01 蒙古地處於蒙古高原地區,為世界第二大內陸國,以遊牧為主一個聚落的演變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域的氣候、地貌、人文等因素的影響。首先,蒙古地處於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帶,大部分地區為大陸性溫帶草原氣候。
  • 中國遊牧民族史
    以上是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匈奴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進行了最後一場演出。之後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華夏族。匈奴後裔漢化後,所改漢姓有劉、賀、叢、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和山東等地。
  • 遊牧與農耕:競爭中構成了中國歷史
    中國的遊牧民族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西部的羌人、藏人;一類是北部的蒙古人、鮮卑人;一類是居於東北,漁業和遊牧混雜的滿人、女真人、遼人等。歷史上,羌人、藏人對中國的影響不大,僅僅出現在東漢和唐朝初期。北方蒙古帝國雖然軍事力量強大,佔領中國全境也不過幾十年而已。真正對中國產生影響的是東北人,即便他們的軍事力量並不非常強大。遊牧民族與中原民族真正起衝突始於戰國晚期。
  • 元朝時期,是中國屬於蒙古,還是蒙古屬於中國?這回答才是正確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中國的概念,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 中國古代氣候變化和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是遊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在冰期,原來生活在北方的動物群會出現大規模的滅絕,而古人類也會因為食物危機而出現危機。在間冰期,氣候溫暖,植被生長,動物繁衍,人類活動又頻繁起來。在中國發現的許多人類遺址都處於間冰期,如藍田人生活在65萬到53萬年前,是大姑亞冰期和廬山亞冰期之間的間冰期,氣候十分溫暖,這裡發現了大熊貓、東方劍齒象等化石遺址。北京人生活的時間也屬於這個範圍。
  • 來自大興安嶺的鮮卑族最晚入主中原,卻統一整個中國北方
    鮮卑民族大約是在西漢的時候出現在中國的歷史紀錄上,然後這個民族走出了大興安嶺,一步一步向南遷徙,大致的線路就是從今天的呼倫貝爾到錫林郭勒,然後來到了廣闊的內蒙古草原的南部。在東漢的時候,由於東漢初年,漢光武帝打敗了當年稱霸中國北方草原幾百年的匈奴族,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北匈奴西遷,向西沿著北緯大約40度這條緯度線,來到了今天地中海的東岸,成為今天土耳其、保加利亞的主幹民族之一。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蒙古國,是發達還是落後?
    說起蒙古,很多人都知道,歷史上它和我國本來就是一家的,只是後來一些原因,獨立建國了。蒙古雖然是我國鄰居,但是很多人對這個國家不是特別了解,它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呢,跟內蒙古比起來,蒙古是發達還是落後,來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