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教育,絕對是未來最好的賽道之一。
在資本的加持下,教育早已經脫離的原來的範疇,教育行業到底有多賺錢?答案是一年大賺18億!
根據A股上市公司中公教育的年報數據顯示,在2019年,中公教育的淨利潤達到驚人的18億,且業績仍在不斷增長之中。
作為A股的"公考第一股",中公教育的盈利能力確實非常出色。
而也是因為其連年增長的業績,中公教育自借殼上市以來,其股價表現就十分出色。從復牌後的2元左右,到如今的最高的43元,僅僅3年多的時間,中公教育的股價就漲超20倍。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隻大牛股,最近卻陷入了輿論風波之中:先是年初在短期借款接近29億的情況下,卻分紅14億,有錢不還先分紅,大股東被質疑掏空公司;再是最近,帳上還有50億資金,卻又募資60億。
明明不差錢,中公教育為何又瘋狂在資本市場上借錢?作為教育行業的大白馬,中公教育的背後又有何秘密?
中公教育,低調的賺錢機器
說起教育輔導機構,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在美國上市的新東方以及其創始人俞敏洪。
確實,新東方的故事廣為流傳,但在A股,卻有一家教育企業比其市值還要高上幾百億,而這家企業就是國內知名的輔導機構——中公教育。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截止至12月6日,中公教育的市值為2323億,而新東方的市值為市值為275.5億美元,換算人民幣為1795億,市值比中公教育少了528億。
除了市值以外,中公教育的大股東也可謂是深藏不露。
在2019年11月7日,中公教育的實控人——李永新家族就以643.5億的身價,位列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22位。2019年11月27日,李永新和魯中芳母子以585億身價新上榜《2019年胡潤百學·教育企業家榜》,成為中國教育領域新首富。而在今年,中公教育的股價又大漲超過一倍,李永新家族的身價可能又再次大幅提升。
除了超2000億的市值、深藏不露的大股東之外,中公教育還非常的賺錢。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中公教育的毛利率達到58%,2019年淨利潤達到18億,2020年3季度單季度淨利潤達到15.5億,且業績仍在不斷提升中。
低調、賺錢,這就是中公教育的代名詞。
不差錢卻又"差錢",資金充裕卻募資60億
雖然市值超過2000億,實控人也為教育領域的首富,但不差錢的中公教育卻表現得十分"差錢"。
在今年年初,中公教育明明帳上資金充足,但是在2019年年末的短期借款餘額卻較年初增加了12.6億元,有錢的中公教育向銀行借了錢。
身背接近29億銀行負債的中公教育,在年末中卻向股東派發了14.8億的現金股利,其中前三大股東分走了11.15億,大股東被質疑"掏空上市公司"。
而在不久之前,中公教育又發布公告,將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60億,其中42億用於懷柔學習基地建設項目,18億用作補充流動資金。
但是從其現金流量表來看,其三季報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50億,資金非常充足。
明明不缺錢卻募資60億,中公教育這一舉動不禁讓投資者感到疑惑。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多家"暴雷"的企業也有過類似的操作:康美藥業在暴雷前帳上資金為274億,卻向銀行借款114億;康得新暴雷前帳上資金為185億,卻向銀行借款65億。
至於中公教育會否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種"不差錢卻又借錢"的行為,確實讓人感到困惑和不解。
機構大幅減持,2300億市值高估了嗎?
作為今年的大牛股,中公教育在二季度機構基金持倉家數高達428家,機構持倉股數超過1.9億股,可謂是深得機構的歡喜。
然而,在三季報數據披露之後,中公教育的機構持倉家數就銳減至38家,機構持倉股數也減少至8700萬股,同比大幅減少超1億股。
股價上漲,機構撤退,這代表著目前中公教育的股價存在著一定的泡沫。
那麼2300億的市值高估了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以新東方為例,雖然市值較中公教育低528億,但新東方的盈利能力卻比中公教育要強得多,其2019年毛利高達19.9億美元,歸母淨利潤達到4.133億美元,明顯高出中公教育一截。
目前中公教育的市盈率高達131.91倍,作為傳統行業的上市企業,這樣的市盈率無疑是存在著不少的泡沫。
上市三年股價大漲20倍,超2000億市值的中公教育證明了其在教育行業中的領導地位,然而公司"不差錢卻瘋狂借錢"的行為,也讓投資者充滿疑惑。
業績成色到底有多少,數據的背後又是否有貓膩,這我們不得而知,但面對中公教育的謎之操作,我們還是儘量離的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