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超200億仍拋出220億擴產計劃 聞泰科技遭機構減持股價跌近30%

2020-12-14 新浪財經

原標題:商譽超200億仍拋出220億擴產計劃 聞泰科技遭機構減持股價跌近30% 來源:投資者網

「百億隻是開始,市值與業績雙千億不遠了。」2019年年末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聞泰科技」,600745.SH)實控人張學政表示。說此話之前的2018年,聞泰科技淨利潤出現約八成下滑。

實控人的底氣源於對安世半導體的併購,這家公司不僅在多個細分領域名列前茅,並且其所擅長的汽車功率半導體未來前景可觀。

聞泰科技因此打算在汽車電子領域彎道超車,並接連拋出約220億元的擴產計劃,即使其債務已超百億、商譽達到214億元。今年11月1日,公司宣布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90億元。

而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卻在「用腳投票」。

債務壓力驟增

從一家手機代工廠發展到半導體巨頭要用多久?聞泰科技給出的時間是:三年。

這樣的突飛猛進源於其對安世半導體的收購。2019年12月至今,聞泰科技累計耗資 331.24 億元併購該資產。

天眼查數據顯示,安世半導體源自於 2016 年恩智浦 剝離的標準產品業務部門,在二極體、電晶體、ESD保護器件、邏輯晶片、MOSFET等細分領域保持行業前三。

受益於併購,聞泰科技2019年營收同比增140%至416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1954.4%至12.54億元。

2020年前三季度,聞泰科技營收達到386.24億元,同比增長76.6%;歸母淨利潤22.6億元,同比增長325.8%。

今年以來,聞泰科技市值最高膨脹至1800億元,相比其2016年5月借殼上市之初的132億元大幅增長。

上市公司也為之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據收購預案披露,聞泰科技預計5年內要還清境內50億元併購借款,還款來源為上市公司的盈利和目標公司的盈利分紅。安世集團同時還背負境外銀團借款 56.32 億元。

也就是說,對於聞泰科技而言,能否穩定盈利將是生死攸關的命題。但這一點,卻正是公司過去所缺乏的。

本次收購前,聞泰科技正困於主營業務下滑。2018年,營收為173.35億元,同比增速僅2.5%;公司歸母淨利潤為0.61億元,同比下降81.5%。

不僅如此,安世半導體也同樣面臨不確定性。

業內判斷,恩智浦主動剝離安世,側面佐證了其「科技含量」並不一定在行業領先。據不完全統計,安世半導體產品2018 年平均出貨單價約為0.12元,低於國內同行華潤微。

2013年至2019年,安世半導體營收從11.45億美元增長至超14億美元,增速緩慢;且在2019年出現小幅下滑。

 擬巨額融資擴產

聞泰科技以往的業績表現,與其議價能力高度相關。2017年至2019年,聞泰科技毛利率約為10%,低於消費電子同行立訊精密毛利率(20%左右)。

聞泰科技決定從根本上扭轉被動局面。

「新一代信息浪潮的代表性技術是 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其基礎和核心就是晶片、半導體技術。而在主要的半導體終端應用中,汽車電子的增速是最快的,也是聞泰科技押注的重點。」實控人張學政曾公開表示。

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預測,隨著未來5G通信網絡建設到達中後期,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260億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1.9萬億美元。物聯網應用範圍廣大,將會是功率半導體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

公開資料顯示,安世半導體四成以上的營收來自於汽車功率半導體。而如何將之與主營業務聯合起來,是聞泰科技下一步重點。

今年 8 月,聞泰科技先後拋出兩項投資計劃:總投資120億的上海臨港 12 英寸車規級功率半導體自動化晶圓製造中心、總投資100億的無錫ODM智慧超級工廠及研發中心。

為了支撐上述擴產,聞泰科技控股股東將先行投資建設第一個項目,在項目建設完成的2年內,最近一年12英寸晶圓片實際產量達到規劃產量的60%時,預計該項目股權將轉讓給聞泰科技。

第二個項目,聞泰科技打算求助資本市場。

今年11月1日晚間,聞泰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90億元,將投資於無錫智能製造產業園(32億元)、昆明智能製造產業園二期(22億元)、印度智能製造產業園(11億元)、移動智能終端及配件研發中心建設(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22億元)。

「在MOSFET產品線上,安世半導體的市場佔有率相比英飛凌、安森美等國際競爭對手尚存在一定差距,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擴大安世半導體的MOSFET封測產能。」聞泰科技表示。

機構與股東減持

經由上述項目,聞泰科技不僅打算發力汽車電子,同時助推安世半導體擴大市場份額,最終上市公司將在消費電子領域一家獨大。

那麼如果項目不及預期,亦或是資金鍊斷裂呢?後果將由誰來承擔?《投資者網》就相關問題聯繫到公司方面,等待一周仍未獲回復。

張學政對此胸有成竹:「人生就是一個接一個的馬拉松比賽,如果你堅持到底,這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也就完成了。」

但實控人張學政的底氣源於資本市場。今年7月,聞泰科技已通過定增分別募集了58億元、61.84億元配套資金。其中知名私募人士葛衛東合計認購8億元,目前其已虧損約1.4億元。

經此一役,股東們對聞泰科技的態度不再堅定。

今年11月3日,風格投資、富恆投資、鵬欣投資作為一致行動人,宣布計劃減持不超過2489.88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減持原因是「自身經營需求」。彼時公司9906.8萬解禁股股剛上市流通。

今年8月,公司公告,城投集團及融智投資,擬分別減持不超過1244萬股,合計佔總股本的約2%,原因與上述一致;股東茅惠英擬減持1912萬股,佔總股本約3%,理由是「鑑於對目前資本市場的認識」。

值得一提的是,聞泰科技12月21日將有約8336.67萬股上市流通。

紛紛減持似乎成了機構的共識。以外資機構為例,截至11月23日收盤,聞泰科技本月已被其合計賣出36.7萬股,約合市值6046萬元。

近20日以來,聞泰科技被主力資金賣出1167萬股,約合市值11.7億元。

而這也造成股價「跌跌不休」。近五個月以來,聞泰科技從167.75元/股的高位跌至100元/股左右,累計下跌27.5%,市值蒸發約500億元。同期申萬通信設備與半導體板塊加權平均僅下滑10%。(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焦點

  • 聞泰科技不太平:股價從高點跌超40% 實控人畫100億美元大「餅」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聞泰科技「不太平」:股價從高點跌超40%,實控人畫100億美元大「餅」見習記者 林堅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陳鋒 北京報導「記得去年那個四個連板(漲停)前,聞泰跌了8個點,那天也是個周五……」2020
  • 阿里減持,機構拋售,美年健康市值蒸發超200億,體檢第一股怎麼了?
    其實,自10月30日後美年健康股價便跌跌不休,按10月29日17.43元的收盤價計算,其市值在6個交易日內蒸發超200億元,當前總市值471.67億。 阿里減持&機構拋售 11月3日晚間,美年健康發布關於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超過1%的公告,股東阿里網絡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公司股份合計53,992,600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3794%。
  • 十年60倍科技龍頭遭大舉套現 基金剛加倉超200億
    (原標題:十年60倍科技龍頭遭大舉套現,基金剛剛加倉超200億!行業龍頭減持名單曝光,千億減持計劃在路上) 眾多行業龍頭股近期遭股東巨額減持。今天早盤A股大跌,上證指數跌1.19%,深證成指跌1.31%,中小板指跌1.83%,創業板指跌0.39%。
  • ...暴漲19倍後近60億減持計劃襲來 機構剛剛買進10多億!全球死亡...
    根據減持計劃,IPV計劃減持不超過(含)6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天津潯渡計劃減持不超過(含)1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寧波聯利計劃減持不超過(含)1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減持區間為6個月內,三家採取的減持方式有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三家合計減持股份佔比不超過800萬股,擬減持股份佔總股本的8%。
  • 收購年產量超過900億件的安世半導體的聞泰科技的現在估值如何?
    最近很多朋友關注聞泰科技,現在是否到了估值回穩中能不能作為重點投資,短線回調確實挺充分,這點我不說,但長期來講還是貴。23元的每股淨資產,五倍的市淨率,憑什麼那麼高的價格。文泰確實是一家很優秀的公司,業務包括晶片和手機代購兩部分,在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手機代工全球領先,2019年聞泰,光是手機出貨量就高達1.1步,別忘了全球手機年出貨量大概也就在14億部附近。更重要的是,還把握住了三星華為和小米這樣的大客戶,還是高通驍龍Windows10筆記本唯一的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合作商,不僅稀缺大客戶還很多,所以2019年的移動終端收入就高達398億確實能賺錢。
  • 3天蒸發200億:IT巨頭用友網絡跌落神壇?
    伴隨A股走勢分化,某些千億市值俱樂部成員也開始動搖,例如總市值超1300億的用友網絡,已經連續三天K線飄綠,總市值重挫超十分之一。在用友網絡股價連續下跌的背後,公司擬分拆子公司獨立上市、公司押注小貸業務卻賣出第三方支付牌照、公司帳上有錢卻計劃募資53億擴產遭監管問詢的消息陸續傳出。
  • 京東方A兩日完成近20億回購 聞泰科技完成對安世集團100%股權收購
    【聞泰科技:中標3.66億元合肥廣坤半導體產業投資中心項目】聞泰科技公告,中標合肥廣坤半導體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份額轉讓項目,成交金額為3.66億元。本次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持有安世集團100%股權。
  • 「尼古丁第一股」上演驚天大逆轉:商譽爆雷,股價不跌反漲!
    導致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是金城醫藥擬對子公司金城泰爾和金城素智分別計提商譽減值準備7.3億元、87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金城醫藥自2011年6月登陸A股以來,上市近十年間首次出現業績虧損的現象。時針回撥到2016年,當年金城醫藥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以18.8億元的總代價將金城泰爾收入囊中,這起併購溢價率高達416%,由此產生11.44億元商譽。
  • 英科醫療擬60億擴產衝擊世界手套龍頭 全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豪擲近60億元擴產,英科醫療(300677.SZ)瞄準了世界手套龍頭寶座。根據英科醫療的擴產計劃,公司擬在山東青州、沂源分別投資建設年產500億隻、100億隻手套。
  • 三隻松鼠遭IDG資本減持逾400萬股 5月份以來市值縮水近200億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三隻松鼠遭IDG資本減持逾400萬股 5月份以來市值縮水近200億 (記者 郭帥)三隻松鼠(SZ:300783)日前披露提示公告,股東NICE GROWTH LIMITED及其一致行動人
  • 暴漲超300%後,股東拋出天量減持計劃!
    8月20日盤中,此前23個交易日大漲237.01%的君正集團股價砸向跌停。該股當日開盤直接觸及跌停,後有回升,但在上午10:28分左右,君正集團再次封在跌停板上,截止收盤,跌停板封單超近120萬手。近一個月裡,上交所共計公布了多張君正集團龍虎榜。而龍虎榜中,少見出現機構席位身影,其股價暴漲的背後顯然是遊資的擊鼓傳花。一線遊資接力爆炒!儘管公司連續提示風險,也難擋多個概念加身的君正集團股價大漲。
  • 商譽減值業績降、股價極度低迷逢減持 盛和資源或臨控制權變動風險
    因自身經營資金需要,文盛投資擬自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1個月內,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00萬股(含400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0.23%。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2月21日,盛和資源總體質押比例為23.12%。而且由於業績不振,相比股市最為低迷的2018年,公司股價又下跌了大約14%。
  • 鵬欣系減持聞泰科技背後,姜照柏新瓶裝舊酒
    三季報利好刺激之下,聞泰科技終於結束自8月以來漫長的回調周期。但在11月2日晚間,根據聞泰科技披露的公告,公司「鵬欣系」股東將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2%的股份,相較原來24.68元的購進價,最高浮盈超過三倍。梳理鵬欣系過往的投資脈絡,其入主大康農業之後大舉併購海外資產,藉此在一二級市場融資甚巨,但公司主業經營並不出彩,並且鵬欣系控股的其他公司主業亦差強人意。
  • 英科醫療擬60億擴產衝擊世界手套龍頭 全球需求激增四季度業績或將...
    豪擲近60億元擴產,英科醫療(300677)(300677.SZ)瞄準了世界手套龍頭寶座。  根據英科醫療的擴產計劃,公司擬在山東青州、沂源分別投資建設年產500億隻、100億隻手套。
  • 屢「蹭」概念卻遭商譽「爆雷」 數知科技一年計提「清零」十年淨利
    原標題:屢「蹭」概念卻遭商譽「爆雷」 數知科技一年計提「清零」十年淨利 摘要 【屢「蹭」概念卻遭商譽「爆雷」 數知科技一年計提「清零」十年淨利】12月23日晚間
  • 60億炸雷突然引爆,這隻股被砸20%跌停,9天8漲停大牛股卻...
    突發爆雷減值60億數知科技一字跌停年報披露時間臨近,上市公司財務「爆雷」又要開始了。12月23日晚,數知科技發布公告稱,由於四家收購的公司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將出現商譽減值,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產生不利影響,預計減值金額約為56億至61億元。
  • ...成證券板塊個股遭高管及大股東減持 7.47億股已「落地」 10.23...
    板塊內49隻個股去年至今(截至2021年1月13日,下同)漲幅超15%,但股價表現差異較大。其中,東方財富的股價漲幅超190%,國金證券、招商證券的股價漲幅也均超70%,其餘上漲個股的股價漲幅均不足50%,還有15隻股價處於下跌狀態。
  • 轉角沒有遇到愛,卻撞上了減持,聞泰科技的財報頂得住嗎?
    大A股村裡無新鮮事兒,比如回購與減持。一般來說,回購說明股東認為公司目前的股價太低了,比如董小姐的格力電器為了搶回「A股回購王」的寶座,又發布了60億的回購計劃。減持正好相反,股東認為公司股價太貴或發生了不可預知的風險。股東是最了解公司的人,所以無論是回購還是減持,都對公司的股價影響非常大。
  • 艾格拉斯突遭立案調查:控股股東瘋狂減持 三年股價暴跌66%
    這家公司關鍵時刻突遭立案調查,控股股東瘋狂減持!近三年股價暴跌66%...控制權變更在即,艾格拉斯(002619)卻突遭立案調查!12月6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已被中國證監會進行立案調查,上述事項暫不會對上市公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影響。
  • A股商譽警鐘長鳴榜:1.26萬億高懸 藏著多少"雷"?
    在超過百億商譽的公司中,主板上市公司有1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有2家。具體來看,中國石油的商譽近五年來牢牢佔據第一把交椅,絕對規模超400億元,2019年商譽為428億元;濰柴動力、中國平安、廣匯汽車等三家上市公司的商譽近五年來也保持在前十名之列,2019年分別為238億元、209億元、189億元;此外,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海航科技、紫光股份連續三年入榜前十名,商譽均超1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