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六月飛雪,必有冤情,出自哪個典故?

2020-12-22 耳朵比較小

六月飛雪這個典故人物原型是戰國時的鄒衍。

燕昭王請齊國的鄒衍來幫助治理國家,燕國部分人嫌才忌能,對鄒衍不滿。

有強盜劫去金牌,官兵追捕甚急,強盜故意把金牌拋入鄒衍家中,官兵搜得金牌,即逮捕鄒衍,並屈打成招,臨刑之日,農曆六月大暑,卻天降大雪。

六月飛雪是自然界中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燕昭王意識到鄒衍是冤屈的,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有人說「昭雪」一詞,就是燕昭王的「昭」,「雪」就是六月飛雪。

後來六月雪又成了戲曲《竇娥冤》的經典橋段:

竇娥自幼喪母,父親竇天章為還高利債將竇娥送與蔡婆婆家做兒媳,但不久丈夫病故,婆媳兩人相依為命,生活十分貧苦。

張驢兒垂涎竇娥美色就前來逼婚,竇娥不肯,蔡婆婆也不肯。

張驢兒就想毒死蔡婆婆,結果卻把自己的親爹毒死。張驢兒反咬一口,說是蔡婆婆下的毒,還買通縣令對蔡婆婆嚴刑拷打。

竇娥不忍心自己的婆婆遭受此罪,只得含冤扛下了所有,被判處斬。

竇娥臨終發下「血染白綾、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願,而後逐一應驗。

父親竇天章最後科場高中,身居高官,回鄉省親時聽聞此事,查辦貪官,處斬張驢兒,終為竇娥平反昭雪,洗去冤屈。

鄉親們紛紛來探望竇父,還問道:我們都知道竇娥是冤枉的,可敢怒不敢言。但我們又沒加害竇娥,為什麼要我們受三年乾旱之苦呢?

竇父回答:你們有一些人明知道竇娥是冤枉的,卻不敢出來說句公道話,是謂不義;還有一些人居然相信貪官的話,認為竇娥真的有罪,而誣衊忠良,是謂不仁。老天有眼,沒有無妄之災,天災人禍就是在懲治不仁不義之徒呀!

相關焦點

  • 元曲裡的故事:六月飛雪究竟出自何處?最早是關於誰的?
    在元朝的讀書人,不為朝廷所重,往往也有悽清孤獨之意,對冬日之雪即有同病相憐之感,遂是推崇雪之品格。其實,北方的寒冬雪,南方的豔陽天,這是中國土地的季節特點。南方人很少看到雪,每到下雪就會欣喜若狂。而北方人則是常年見雪,倒是年年冬天都能見到雪,寒冬之際,銀裝素裹,雪則成了風景。對雪之熱愛,是不分南北的。詩人們說「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就是在萬籟俱寂時,才能聽到雪落之聲。
  • 「六月飛雪」真的出現了,異常天氣接連不斷,這預示著什麼?
    800年前關漢卿的雜文《竇娥冤》被大家所熟知,目前已經成為典故,竇娥被冤枉問斬後「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關漢卿用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來特別突出情感,冤情大到蒼天都被撼動,竟然出現六月飛雪的罕見現象。
  • 竇娥冤之六月飛雪原來只是恰巧碰上的自然現象
    民間傳說六月飛雪就是有冤情,最著名的就是明代戲曲作家關漢卿寫的《竇娥冤》,故事主角竇娥被陷害蒙奇冤,被判斬刑殺頭的時候,六月落下了飛雪。關於六月雪的說法最早記述的是戰國時期周衍的故事,說鄒衍在燕國得到重用,燕昭王親自為其掃地以示尊重。
  • 竇娥死前許的三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有何深意?
    上帝,你錯勘賢愚,誤作上帝專家說,實際上竇娥很聰明。竇娥三次下毒誓,都大有來歷,但凡成就了一次便可洗刷冤屈。最初的誓言,竇娥要自己的血一滴不落,全部灑在高懸的白衣之上。「孝婦名周青」是《列女傳》中的典故。青衣將死,車上十尺杆,以懸五幡。誓言對眾說:「青若有罪,願殺掉它,血當順流而下;青若枉死,血當逆流而下。」
  • 它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是「六月雪」,六月雪別稱滿天星、白馬骨、碎葉冬青白馬骨、滿天星、路邊姜、天星木、路邊荊、雞骨柴等,為茜草科六月雪屬常綠小灌木,六月雪畏強光,喜溫暖氣候、也稍能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肥沃和溼潤疏鬆的土壤,對環境要求不高,生長力較強,養在室內讓人賞心悅目,是常見的家居養殖植物。
  • 康定紅原「六月飛雪」,奇怪還是正常?
    很多朋友覺得詫異:現在還是農曆六月間,這「六月飛雪」可只在竇娥冤的故事裡聽說過?!其實,在高原地區,六月飛雪是一個常見的景觀。那麼,「六月飛雪」是怎麼形成的呢?四川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康嵐解釋說,降水需要有水汽輸送,需要水汽在降水地區輻合上升,成雲致雨。川西高原近期水汽條件好,具備抬升條件。而紅原屬於高海拔地區,本身氣溫較低。
  • 1816年,為什麼這一年詭異的沒有夏天,7月飛雪氣候大變?
    無夏之年1816年,地球北半球的氣候出現了嚴重的反常,在夏天出現了罕見的低溫,多地出現了六月飛雪。在很多中國人的意識當中,六月飛雪意味著有冤獄發生,那麼這無夏之年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六月飛雪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 出自哪個歷史典故?
    這個成語聽起來非常的熟悉,但它背後的典故似乎不太清楚,這個成語中有「東山」二字,東山究竟指的是哪一座山?它的背後又是什麼故事呢?出自哪個歷史典故?謝安之能人歷史上的謝安是一個大文學家,精通音律古籍,多才多藝且性情溫和儒雅,不僅是風流瀟灑的才子,更是少女的夢中情人,若是放在現在,謝安必是受眾人敬仰和追捧的才子。
  •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 在中國的易學聖賢人物中,戰國時期的鄒衍是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因其獨創「五德始終論」和「天下九州」等觀點,被人們尊為「鄒子」。 「一畫開天,文明肇啟」。上古時期,伏羲聖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明出了先天八卦,被尊為「人皇」。
  • 竇娥許下血濺素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三樁願背後的深意是什麼?
    臨行前,竇娥呼天搶地,怨氣衝天,發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這三件事都在問斬後一一應驗。三年後其父竇天章官居要職,查訪案宗。竇娥冤魂不散,託夢與父訴說冤情,這才真相大白,冤情得以昭雪。
  • 常識積累:「指鹿為馬」的典故出自何處?
    3、成語「東施效顰」出自?4、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被稱為「五柳先生」是因為他?5、「六朝古都」常用來指代哪個城市?答案:1、東漢;2、護航女神;3、《莊子》;4、家門前種5棵柳樹;5、南京。6、「言而有信」的成語典故出自何處?7、「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出自何處?8、「指鹿為馬」的典故出自何處?
  • 典故出自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喻意是指:在平時普普通通,沒有出色的表現,突然一下有了出色的成績。一鳴驚人這則典故有兩個歷史出處,不過都是出於春秋戰國時期,一說出自春秋時期的楚莊王,另一說出自戰國時期的齊威王。典故出處一:《韓非子·喻老》記載:「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楚莊王熊旅是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莊王繼位楚王后,楚莊王熊旅先是韜光養晦,之後帶領楚國北上爭鋒,和中原霸主晉國爭霸,又不斷向外擴張,最終使得楚國稱霸春秋時期,楚莊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 閏六月多少年一次?2017為什麼會有兩個「六月」
    至誠財經網(www.zhicheng.com)07月22日訊  繼6月24日迎來農曆六月之後,7月23日又將迎來農曆雞年的第二個農曆六月,即「閏六月」。那麼,雞年為何是「閏六月」呢?天文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農曆六月沒有「中氣」所致。
  • 竇娥砍頭之前的3個誓言,除6月飛雪外,其他兩個是什麼?
    但6月飛雪還是發生了,這些都是由關漢卿筆下所寫的《竇娥冤》,"匹夫結憤,六月飛霜",6月飛雪也被很多人形容自己被冤枉,竇娥,他是郭翰卿所創造的一個非常悲劇的人物,我們都知道在竇娥上刑場的時候,許下了三個毒誓。其中就包括6月飛雪除了這個事件之外。其他兩個誓言究竟是什麼,到底有沒有實現?
  • 新疆最有情懷公路,280公里海拔在2000米以上,六月飛雪美成了畫
    為什麼很多自駕愛好者對於能走一次獨庫公路這麼痴迷,很多人多年了還沒實現自己的心願呢?這裡面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就是獨庫公路一年只開放五個月,剩下的七個月都在交通管制,這是由整個公路沿途的特殊地形決定的。當我們的車子越往前走,道路越崎嶇,天氣也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使是在最炎熱的夏季來到獨庫公路,六月飛雪遇到了也不要驚奇,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短短的十個字,形象的說出了在獨庫公路上的遇見。
  • 出自詩詞當中有典故的女孩名字
    從一些古典詩詞中提取名字,會讓孩子的名字有出處。詩詞就是父母在給女孩起名時比較好的選擇,尤其是一些形容女孩子的詩詞句子,更適合給女孩起名。以下是五行閣起名整理的出自詩詞當中有典故的好名字。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一句詩中就有兩個疊字可用來做女孩的名字。出自詩詞當中有典故的女孩名字案例(盈袖)——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 美人篇:啞巴吃了黃蓮——有苦說不出的潘金蓮
    如果潘金蓮可以說話,她一定會喊一句六月飛雪,奴家比竇娥還冤!我們所熟知的潘金蓮,出自《水滸傳》,她為賣炊餅的武大郎妻子,與西門慶私通,姘淫為惡,毒殺親夫武大郎,最後兩人惡行曝光,均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殺死。後來《金瓶梅》一書擷取此段故事加以創作,成為書中第一主角,多了武迎兒繼母、西門大姐嶽母的身份,同時是西門慶、陳經濟情婦。
  • 出自河南18地市的成語典故 你家鄉的有幾個?
    鄭文公派燭之武去勸秦穆公退兵,說鄭國與秦國不相連,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秦國東方道路的主人)去對付晉國,牽制晉國對秦國有好處。秦穆公認為有道理就立即撤軍。另有成語:決一雌雄,斷臂求法,養虎為患,熙熙攘攘,立竿見影,多行不義必自斃,眾怒難犯,言不由衷,窮則思變,害群之馬,克勤克儉,買櫝還珠,燕雀焉知鴻浩之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