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晉書·謝安傳》
「東山再起」這個成語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又重新擔任重要職位的意思,也有失勢後又重新的恢復原有勢力,主要就是比喻人從差的處境重新回到好的處境。這個成語聽起來非常的熟悉,但它背後的典故似乎不太清楚,這個成語中有「東山」二字,東山究竟指的是哪一座山?它的背後又是什麼故事呢?出自哪個歷史典故?
謝安之能人
歷史上的謝安是一個大文學家,精通音律古籍,多才多藝且性情溫和儒雅,不僅是風流瀟灑的才子,更是少女的夢中情人,若是放在現在,謝安必是受眾人敬仰和追捧的才子。
謝安出生於世家貴族,來自東晉最大的兩大家族之一的謝家,家族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謝安的一生。也許是見多家裡為官長輩的難處,又也許是年少的謝安早懂得官場的黑暗,他一生淡泊名利,對權利與官職都不太在意。由於家中職務的緣由,也進宮做了些小官。從不結黨營私,也不會居功自傲,是朝堂上的一股清流。
東晉時代,王謝兩家勢力龐大,幾乎可以一手遮天。而昇平三年時謝安的弟弟謝萬犯了大事,當時謝萬和北中的將領一同帶兵前去剿滅燕賊,然而討伐途中,膽小如鼠的謝萬誤以為敵軍突然到達,嚇得慌亂逃跑,根本沒來得及關心下屬的死活,主將都跑了,小兵們更是亂成一鍋粥,軍心渙散的非常嚴重,崩潰的四處逃竄。這件事最後被聖上知道,非常的憤怒,帶兵打仗之事豈是兒戲,打算重重懲罰謝萬,可由於謝家在朝中地位,於是只是將他流放,沒有取他的命。然而這件事牽連到謝安,他本就是一個閒官,這個小官職也被罷免,並且被貶成庶人。
離開朝廷後的謝安做事更加隨心所欲,一旦沒有官場之事的約束,也不用再見朝堂之上的權謀之爭。罷官這件事這對他算是一種成全,而他也憑著這件事選擇隱居山林間,與王羲之等才子一同日日遊山玩水,談古論今,順帶教育下家中子弟,日子過得平淡閒適。
世事變遷,東山再起
離開朝堂中心的謝安小日子過得很滋潤,然而也因為他的離開,他弟弟的過錯,謝家的勢力在朝廷受到威脅,在天子腳下的日子也過得非常煎熬。這時已滿四十歲的謝安,才漸漸萌生做官的打算,家族曾經的榮耀現如今需要他來挽回,他明白自己的責任和重擔,他需要一個機會東山再起。
而這個機會沒過多久就出現了,徵戰西北的將軍桓溫來到謝安所在的東山,他誠意十足的前來邀請謝安來做自己的軍師,謝安的為人和才華都是非常出名的,儘管他不再做官做事,可他的品格在朝堂間流傳甚廣,桓溫此次前來便是奉朝廷之意重新將他請出山。家族榮譽這個大任現在由他承擔,他不得不重新出山。
大將軍桓溫見謝安到達自己的府邸非常的高興,他以為謝安願意為自己出謀劃策奪取皇位,然桓溫的謀逆之心早就被謝安看出,他不可能與如此之人為伍,他只是想借桓溫之力重返朝廷。後來謝萬病逝,謝安就趁機以此為藉口離開了桓溫,重新回到朝廷中。
年過四十的謝安,真正重新的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活,這便是「東山再起」典故的來源。
結語
「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謝安回歸朝堂後,動蕩的朝堂局勢才得以穩固,風雨飄搖的江山才得以安穩,而謝安本人的職位也是一升再升,沒有辱沒他的才能。
謝安的一生經過幾次大起大落,他對權利富貴沒有欲望,然家族的興衰卻是他最在意的事情,為了榮譽他也得出山。
參考資料:《晉書·謝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