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的「東山」,指的是哪座山?有什麼歷史典故嗎?

2020-12-15 尚宮女史

383年,苻堅出動25萬左右將士南下攻打東晉,謝安作為東晉的總指揮以東晉的8萬兵力實現了以少勝多的巨大勝利,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而今,淝水之戰雖然已經過去了1600多年,但它卻給我們留下了幾個很有意思的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東山再起。

投鞭斷流使用的比較少,後面三個即便在今天也經常被使用,而這個東山再起的成語實際上就和謝安有關係。現在很多人可能對謝安這個名字相對比較陌生,但對謝家卻並不陌生。兩晉時期,王家和謝家都是當時著名的世家大族,兩家也經常被放在一起提及,比如那句著名的「舊時王謝堂前燕」。

而謝安就是謝家的傑出代表,如果說王導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為東晉偏安江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那麼謝安就是東晉時期在內團結士族,在外穩固東晉政權的大功臣。同時,謝安這個人應該算是古代文人的極致了。

他年輕時期不願意為官,隱居在東山,攜妓女遊山玩水,與三五友人飲酒作詩,好不快活,對於朝廷的徵召從來不屑一顧,而等到他四十歲之後,毅然出山,戰功立業,為東晉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功成之時,他又不貪戀權勢,及時交權退隱。

雖然最終還是在病逝之前沒有退隱回東山,但他這一生是大部分人文人所嚮往的一生,用一句話來形容謝安,那就是「真名士自風流。」此風流是一種豁達、鎮定的韻味,而非風流成性。有人稱謝安為「江左風流宰相」,可以說是相當貼切了。

正因為如此,後世的文人極為推崇謝安,尤其是大唐詩人李白,李白對謝安的崇拜之情可以從他寫的數十首關於謝安的詩中窺見一二,這位驕傲的大詩人是真的喜歡謝安,希望成為謝安一樣的人物,既能退隱山林又能建功立業,可惜李白才情是有,但卻註定成不了謝安一樣的人。

謝安作為謝家人,一出生身上就是有擔子的,只不過謝家子弟眾多,謝安本人就有兄弟四個,因此謝安可以不必為家族的興盛擔負太多的責任,這也是謝安早年能夠安然隱居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自小飽讀詩書,愛好清談,又家族本身的底蘊在那裡,所以謝安很快就成為當時的名士,他喜歡自由散漫的生活,對官場並不感興趣,因此對於朝廷的數次徵召,他都拒絕了。到了後來他索性就隱居在了會稽郡的東山。當然謝安所謂的隱居並不是真正的隱居,只不過是他向朝廷表明自己的態度。

因為他在東山隱居之後,並沒有對外隱藏自己的蹤跡,還是照樣帶著妓女遊山玩水,和王羲之等名人飲酒作詩,暢談人生,遍訪名山古蹟。不過,即便是他隱居到了東山,朝廷和一些官員依舊沒有放過他,他曾在不勝其擾的情況下出山為官,但僅僅一個月就又回到了東山,官場的生活實在不是他所喜歡的。

他在東山隱居了數年,直到四十歲以後才步入官場,這次出山卻並不是朝廷的徵召,而是他主動為官,359年,謝安的弟弟謝萬北伐過程中指揮不當又讓士兵潰逃,他自己也狼狽逃回,以至於被貶為庶人,這件事不僅對謝萬打擊很大,同時對謝安的打擊也很大。

謝萬一倒,他就必須站出來振興家族,因此,他離開東山而到了徵西大將軍桓溫的帳下擔任司馬,在他走的時候,還有人揶揄他:

「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蒼生今亦將如卿何!」

等謝安到了桓溫處,很得桓溫的看重,但謝安志不在此,這只是他的開始,他對於桓溫的獨斷專行很是看不慣,只不過並沒有表現出來,直到第二年謝萬去世,謝安以回去奔喪為由離開了桓溫,之後被徵召入朝為官,一步步升到吏部尚書。

與此同時,桓溫對東晉的控制也愈發明目張胆,甚至有了廢立皇帝的能力,他先是廢黜了司馬奕,將司馬昱扶上位,但司馬昱就是一個傀儡皇帝,不過一年就鬱鬱而終,在司馬昱病重之際,桓溫倒是舉薦了謝安,這一舉薦就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

謝安被重用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位高權重的桓溫鬥智鬥勇,當桓溫入朝,試圖控制朝局並對東晉君臣有所企圖的時候,謝安和王坦之負責迎接桓溫,他以鎮定自若的態度和機智化解了危局,桓溫並未對謝安和王坦之兩人不利,而且還撤了軍。

桓溫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心中很是鬱悶,不久就生了一場大病,他借著病重的機會,要求朝廷給他加九錫,並命人寫好了奏表,謝安見了奏表之後,對其不斷進行修改,今天改改這個地方,明天又改改那個地方,始終沒有一個完美的奏表,於是這件事也就一拖再拖,直到桓溫去世,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桓溫一死,謝安升任尚書僕射,與王彪之一起執政朝政,謝安執政時期非常的寬仁,為了能讓東晉國內和睦穩定,沒有不合的因子,謝安做了多方的努力,平衡士族、廣行德政,為東晉換來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環境,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外的戰事也就比較順利了。

在謝安輔政十年後,發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戰,東晉經過十年的穩定期,在對外問題上已經達成了一致,但對於這一戰,東晉將士還是比較懼怕的,畢竟苻堅號稱有百萬大軍,而東晉十萬兵力也拿不出來,因此很多將士對此並沒有信心。

謝安作為總指揮,自然也考慮到了這件事,如何能穩定軍心是他必須要考慮的一件事,他為此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作戰計劃,第二件事就是穩定軍心,畢竟實力懸殊,東晉要是想取得勝利,不能拼人頭。

負責此次出戰的將領有謝安的弟弟謝石、侄子謝玄、兒子謝琰以及桓伊,而謝安則是徵討大都督,負責整個軍事作戰,眼看著苻堅大軍南下,謝玄這個將領心裡自然也是緊張的,因此迫不及待要從謝安那裡知道該怎麼打這一仗,但等他去之後,卻啥也問不出來,謝安只是淡淡的說:「已經安排好了。」

謝玄離開之後,謝安若無其事的到了東山的別墅,聚會飲酒,絲毫不關心軍事,他和同樣來打探消息的張玄下棋,甚至將自己的別墅拿出來做賭注,等贏了之後將別墅給了外甥,然後又出去遊山玩水,就是不提作戰的事情。

他這一番不慌不忙的表現,給東晉將士吃了一個定心劑,大家也都不再懼怕,只等著戰爭真正開始。有意思的是,東晉軍不再害怕,苻堅卻害怕了,在作戰過程中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硬生生吃了一個大敗仗,謝安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苻堅的二十多萬大軍,名動一時。

也因此,有了東山再起這個成語,說的就是謝安在東山隱居數年之後,出山為官,功成名就。現在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再度出任要職或者是失勢後又重新得勢,《晉書》記載:

「(謝安)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這裡的東山實際指的就是會稽郡東山,即現在的浙江省紹興市東山,謝安入朝為官之前在此東山隱居了數年,等到謝安在建康為官之後,雖然依舊不得不為國事操勞,但操勞之餘還是對東山的一切很是渴望。

於是他在建康尋了一處不起眼的土山,將在會稽郡東山的一切都「搬到」了這土山,重新弄出來一個建康的東山,在此與好友聚會,帶著妓女遊山玩水,重現了當初東山的情景。

建康的這個東山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江寧東山,因此很多時候,「東山再起」這個成語與紹興東山和江寧東山都有關係,但真正的根源還是紹興東山,而江寧東山只能算是紹興東山的子東山,但無論如何,都因為謝安這個名人還成為著名的景致。

相關焦點

  • 「東山再起」的「東山」,具體指的是哪個山?有什麼歷史典故嗎?
    我國的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比如許多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或者跌宕起伏,或者含蓄優美,或者扣人心弦。它總包含著深刻的含義,啟發人、激勵人、感召人。例如,我們形容一個人跌入低谷之後,再重新雄氣,常常用「東山再起」這個成語。那麼,「東山再起」的「東山」,指的是一個具體的山嗎?它又有什麼歷史典故?
  • 東山是哪座山,「東山再起」有何歷史典故?看完你就明白了
    東山再起這一詞語在現代經常被人使用,意思就是重返輝煌。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東山再起這一成語的來歷。東山是哪座山,「東山再起」有何歷史典故?看完你就明白了。東山再起的主人公名叫謝安,是兩晉時期的大家謝家人。「舊時王謝堂前燕」所說的就是這個謝家。
  • 「東山再起」中的「東山」,指的是座山?出自哪個歷史典故?
    「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晉書·謝安傳》「東山再起」這個成語在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又重新擔任重要職位的意思,也有失勢後又重新的恢復原有勢力,主要就是比喻人從差的處境重新回到好的處境。這個成語聽起來非常的熟悉,但它背後的典故似乎不太清楚,這個成語中有「東山」二字,東山究竟指的是哪一座山?
  • 「東山再起」源自哪裡,東山具體是指哪座山
    東山再起與淝水之戰公元383年,前秦的苻堅雄心勃勃想要完成大一統,他親自率領前秦87萬大軍,點集人馬由都城長安出發,一路向南準備一舉殲滅南方的東晉。史書記載,此次苻堅的隊伍極其壯大,所到之處塵土飛揚,將士、馬車、輜重、糧草十分充足,遠遠望去得有數百裡長的隊伍。
  • 成語「東山再起」的典故是什麼?「東山」指的又是哪一座山?
    東山再起,是人們常說的一個詞。它是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出自《晉書·謝安傳》。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語都有一個典故,東山再起也不例外。那麼,它的典故出自哪裡?與何人有關?謝安,現在河南太康人,東晉的政治家、名士。
  • 人們常說「東山再起」,「東山」到底指的是哪座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就連一個小小的成語都不簡單,其背後必然有一個動人的歷史故事,或跌當起伏,或扣人心弦。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關於「東山再起」這個成語背後的歷史故事,還有就是成語中的「東山」到底是指哪座山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
  • 「東山再起」中的東山是一個地名嗎?其中又有什麼典故呢?
    因此,世人再引用「東山再起」時,往往會在後面加上「捲土重來」。可以說,這兩個成語相得益彰,有異曲同工之妙。接下來,咱們重點說一下「東山再起」這個成語。有人問了,這裡的「東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嗎?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典故呢?
  • 「東山再起」的「東山」,指的是哪座山?有何歷史典故嗎?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李白 從李白的這首詩可以看出,一個謝安石,可以抵擋敵人的千軍萬馬。謝安石的治國輔政之才,可見一斑。 不過,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樣的宰輔之人在40歲之前卻一直過著寄情於山水的悠閒生活。
  • 我們常說的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哪座山嗎
    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有無數著名的山川。關於山的成語也有很多,像我們在給老人祝壽的時候,都會說「壽比南山」,這個成語中的南山指的哪座山呢?關於山的成語還有很多,下面這十個成語中的山分別指的都是什麼山?泰山1.東山再起,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退隱後再度出任要職。
  • 東山再起的東山是哪座山?
    「東山再起」這個成語一般指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這個成語我們都很熟悉,但是成語裡面的「東山」如今在哪裡?可能有人就不知道了。
  • 「東山再起」的「東山」,指的是一個山名嗎?有什麼歷史典故嗎?
    而今,淝水之戰雖然已經過去了1600多年,但它卻給我們留下了幾個很有意思的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東山再起。 投鞭斷流使用的比較少,後面三個即便在今天也經常被使用,而這個東山再起的成語實際上就和謝安有關係。現在很多人可能對謝安這個名字相對比較陌生,但對謝家卻並不陌生。
  •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南山」,到底指哪座山?
    (文:安久)(原創作品,抄襲必究)都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也許有人問,黃山真的有那麼美嗎?我想這個問題,去過的人會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祖國的大好河山,其秀美、險峻都是不同的,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我們的文化中、生活中,也有很多和「山」有關的俗語、成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
  • 東山再起的「東山」究竟是哪座山?
    東山再起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或者失去萬貫家財之後,重新振作賺回更多的財富。而它的出處最早是來自於杜牧的《暮秋……呈蘇渙侍御》:「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 「壽比南山」中「南山」是哪座山:成語中十座山,無一不出乎想像
    泰山壓頂、華山論劍、逼上梁山,這些是人人皆知的名山,無須我們去探究,但還有一些成語中涉及到的山,由於歷史原因,我們已經很難知道它是哪座山。比如下面十個成語中的山,可能都出乎了你的想像,已經不是你認為的那座山。
  • 紹興東山vs南京東山,誰才是正宗的「東山再起」?
    當一個人不畏失敗,二次創業成功,我們叫他東山再起。東山再起,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成語。但是,東山到底指哪座山,稍有不同的說法。我們先從成語東山再起說起。謝安、王羲之敢這麼作,年屆不惑還整天遊山玩水不思養家,是因為他們背後都有一個超級強大的家族作為後盾,那就是建康烏衣巷的王謝家族。從山東臨沂遷來的琅琊王氏,策劃並主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超大規模的民族大遷徙——衣冠南渡。並一手扶植琅琊王司馬睿創建了東晉王朝,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望族。
  • 「東山再起」的東山,是南京江寧東山嗎?
    南京市江寧區有一座土山,名為東山,江寧的東山街道也是因此得名。之前不少文章說,成語「東山再起」裡面的東山,就是江寧東山,事實上是否如此?
  • 東山再起的東山原來是在這!東山不僅能再起,而且還很好看!
    大家好,我是小吳,今天跟各位介紹一下娟雅天下第一山就是東山。東山東方的東它聳立在浙江省紹興市東42公裡的沿溪江畔,位於我國五大鎮山之南,就是會計山的北端,因為山上長著很多的薔薇花,所以又名叫薔薇閃。東晉的名士謝安曾經隱居在這,有名叫謝安山,東山風光秀麗,娟雅我國著名的電影導演謝晉稱它為娟雅第一山。自從東晉政治家謝安隱居此山之後,引出了許多神奇的故事,那就逐漸讓它成為我國東南的一大名山。
  • 上虞一座小山,居然隱藏著東晉聖賢和他東山再起的典故,值得一探
    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東山再起」這個成語,但對這個成語的由來及背後故事並不是十分清楚,其實這個成語和一個地方的一個歷史人物很有關係,這個地方就是浙江紹興的上虞區,而這個歷史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東晉謝安。通過山門,依石階而上,不過十分鐘爬山路程,便來到了東山國慶寺門前,這座寺廟看上去目前規模不大,氣勢也不談不上雄偉,和一般的寺廟並無明顯差別,但它的來頭真不小,它的歷史比隋代古剎天台國清寺還要早,據說台州的國清寺的開山主持是從東山國慶寺過去的,而東山國慶寺與謝家淵源頗深,謝安的祖父遷居東山後,捐助修繕寺院,據說謝安出山後,把自己的住宅「舍宅為寺」。
  • 成語《東山再起》與《寶樹堂》淵源
    成語《東山再起》典故「東山再起」的典故出自《晉書·謝安傳》,指的是東晉名士謝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相比較,「東山再起」的主人公謝安的名氣,比「東山」要大得多。東山再起後的謝安,指揮了東晉與前秦那場著名的淝水之戰,委任自己的親戚為大將,領兵迎敵,擊敗了苻堅的百萬大軍。在浙江紹興上虞上浦鎮境內有一個水陸皆通的山,叫東山。四十幾歲前謝安都隱居於此,於是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謝安山。
  • 山東省境內的東山是哪座山?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這句名言,我對山充滿了敬畏。說起五嶽之首的泰山,相信大家都熟悉。孟子說到的「東山」是什麼山?在哪裡?我充滿了好奇。漢民族,對中國的五嶽情有獨鍾,而五嶽中的泰山,又是五嶽之首。因為君權神授,登高封禪,泰山是最被遵崇的山。秦始皇登泰山封禪,李斯的《泰山刻石》碑,是泰山上最早的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