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黑幫社團--山口組,在線註冊成員達1.6萬人,去年年營收達900億美元,遠超日本軍隊經費。於2015年,山口組分裂的消息震撼全球,日本相關政府也相當警惕,加強戒備,以防引起社會動蕩。以至於讓我們對日本黑幫社團產生了眾多的疑惑,下面我們就從日本黑幫影片的演化來了解一下日本黑幫的發展。
說起日本社團,除了想到正規跨國公司外同時也差不多讓人想到日本黑社會社團,在歷史時期,早期的日本黑社會起源於「浪人」,作為日本的貴族,他們擁有令人豔羨的精緻生活,但是由於日本國內政治出現了動蕩,該階層嫣然間卻變成了「賤民」。從而該階層為了維護自身權益進而集結,利用武力,從事一系列犯罪行為,進而黑勢力社團的雛形出現,以至於社團黑社會勢力多以「武士」的後代自居,聲稱自己秉承著「武士道」的精神,信封仁義,講究忠誠;幾乎在每一部黑幫電影中,主題背景思想都會是小弟們對老大的無限忠誠,稍有出入就會面臨懲罰,輕則鼻破臉腫,重則斷指亦或失去生命。再者根據日本憲法21條的規定:民眾享有自由結社的權利,黑社會作為暴力社團的一種,也受到法律的保護。
一批美國影片,例如《教父》《美國往事》給人們生動的刻畫了美國的義大利黑手黨的生活,把其描摹的十分有氣場;相反日本影片描繪的感覺和美國黑手黨的氣質完全不同,不管是幫會的老大還是地位較低的小弟,都散發著暴戾的氣息,影片中沒有過多道理的描繪,時不時就會暴力相向,血灑屏幕,斷指送命;在北野武的《大佬》中,極其鮮明地表現出日本黑幫和美國黑幫的不同,前者擅長在利益中權衡而曲顏逢迎,後者擅長拔刀相向,直接衝突。
日本最早的黑幫影片大約反映的是1868年—1925年間的任俠片。任俠片主要講的是黑幫之間決鬥,來彰顯出俠義精神的影片,以《日本俠客傳》、《昭和殘俠傳》為主。事實上,這種影片中主要都以冷兵器來決鬥,而不像現代黑幫電影一樣,頗有點武俠片的感覺。
隨著社會的發展,任俠片在70年代逐漸銷聲匿跡了,而將任俠片埋入泥土的第一人正是憑任俠片聞名於世的深作欣二。在六十年代拍攝了很多經典任俠片之後,深作欣二清醒的意識到了任俠片所描繪的虛偽和無端美化的粉飾,在目睹社會上以及身邊黑社會在一步步的壯大,真正的黑社會在現實情況下,並不講任何俠義,一切舉動完全以利益為目的。於是乎在1973年,深作二作推出了反任俠片的《無仁義之戰》,用接近新聞紀實片的風格,描繪了現代黑社會之間兇狠暴力複雜的爭鬥和火併,片名中的「無仁義」字樣可以說是當時社會最大的IP,同時也昭示著黑社會的本質。
在近現代中1990年左右,北野武殺入電影業並拍攝的處女作《兇暴的男人》打開了黑幫片的新紀元,隨後《奏鳴曲》《大佬》等黑幫影片別出心裁,感覺清新輕鬆,但又把冷暴力刻畫到了一個極端的反面高度,可能是北野武的性格或者是藝術風格,大多時候他的電影都是沉默寡言,少言寡語的,但劇場會突然間的將暴力推到極致,反而將這種風格刻畫的十分震撼,就像風格清新的《奏鳴曲》一樣,在上演高潮的時候,上一秒還在沙灘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玩耍,下一秒子彈就極可能從太陽穴穿過。
到2005年以後的《極惡非道》系列,北野武改變了原來的文藝清新加冷暴力狀態,而是直接刻畫現代黑幫的現狀,詳細勾勒了現代幫會集團企業化後一切以金錢為根本,唯利背信棄義成了幫會的常態,像電影中的角色「大友」一直秉行著俠義精神,但卻被無情利用之後再被驅逐。《極惡非道》表現出了2個極端的景象,一方面是中下層黑幫分子一如既往的暴力、極端、誇張,切手指,手術刀割嘴等都表達的淋淋盡至,讓人不寒而慄;另一方面,北野武更有意刻畫上層黑幫有意組織社團集團商業化,以金錢為目的,背信棄義,唯利是圖等玩弄權術的現象,甚至於政府部門與黑社會幫派社團勾結等態勢。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承認黑社會合法的國家,由於日本憲法第21條規定:民眾享有自由結社的權利,所以以社團存在的黑社會暴力組織也受到憲法的保護,而不會刻意打壓解散;在現實生活中,日本暴力黑社會社團大多都與當地政府部門有著錯綜複雜千絲萬縷的關係,就像中國的電影《無間道》系列一樣,他們運用勢力和金錢來扶持對自身有利的官員,並在競選的時刻活動賄賂等,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有的充當著話事人的角色,甚至於可以調停警察所無法調停的鬥爭;涉及到當地黑社會幫派之間的鬥爭,往往通過話事人以及警察來聯合治理或者調和。聞名世界的山口組發展愈來愈強,他們所涉及的領域幾乎涵蓋所有,而史上能力最強的三代組長田岡一雄,就曾與當時的日本首相舉杯對飲,可見當時他們整體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