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後算帳!這家券商恐遭監管立案調查 事涉*ST富控財務造假 投行...

2020-12-14 金融界

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 雲中隼

壓嚴壓實中介責任,絕非只是一句空話。在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曝光之際,中介機構也難辭其咎。

近日,關於「國融證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消息在債券圈內不脛而走,而這一消息的透露方為國融證券控股股東長安投資。截至目前,國融證券旗下多隻債券均未披露公司遭遇立案調查的情況。

據悉,由於國融證券在*ST富控2016年重大資產出售中開展獨立財務顧問業務時,涉嫌盡職調查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被證監會稽查總隊開出立案調查通知書。對此,國融證券方面表示未有回應。

遭遇監管立案調查,將對國融證券投行業務影響幾何?業內人士認為,最直觀的影響將是項目有可能被按下暫停鍵。Wind數據顯示,目前國融證券共有兩個創業板項目IPO正在進行中,審核狀態分別為中止審查和已問詢。

國融證券恐遭監管立案調查

在固收、資管業務連番遭罰之後,國融證券的投行業務也即將面臨危機。

近日,關於「國融證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消息在債券圈內不脛而走。由於國融證券在*ST富控2016年重大資產出售中開展獨立財務顧問業務時,涉嫌盡職調查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被證監會稽查總隊開出立案調查通知書。

早在2013年底,「中技系」的創始人顏靜剛以中技樁業借殼ST澄海,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此後,ST澄海更名為中技控股,通過一系列的重組併購,公司主營業務最終轉向遊戲開發及應用公司。

而國融證券參與「中技系」的資本局,則是在2016年。在2016年7月,國融證券作為獨立財務顧問,操刀了中技控股(現*ST富控)的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在該次交易中,中技控股將其持有的94.49%中技樁業以24.16億元的對價轉出,轉讓方為實控人顏靜剛控制的中技集團全資子公司。也即,在完成借殼上市後,中技控股即將核心資產轉出。

彼時,國融證券在獨立財務顧問報告中表示,其按照證券行業公認的業務標準、道德規範和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精神,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在認真審閱相關資料和充分了解本次交易行為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財務顧問意見;已按照規定履行盡職調查義務,有充分理由確信所發表的專業意見與上市公司和交易對方披露的文件內容不存在實質性差異。

在頻繁的資本運作之下,顏靜剛的「中技系」最終入手三家上市公司。然而好景不長,2018年1月,「中技系」三家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公告,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實際控制人顏靜剛於2018年1月17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

此後,*ST富控的危機也漸次爆發。在2018年業績大幅虧損後,*ST富控2019年業績如繼續虧損,將面臨暫停上市交易的局面。為此,*ST富控不惜動起更改財報的心思,淨資產指標從上年的-36億元直接轉為7.63億元。*ST富控的2019年年報也遭到審計機構的「否定意見」,並被監管連續問詢及開出一系列紀律處分。

今年6月,*ST富控披露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涉及大量違法事實包括:未在定期報告中披露關聯交易、財務報表少計負債、在定期報告中虛增利潤總額、未在定期報告中披露或有負債等。除了*ST富控被開出60萬元的頂格處罰外,顏靜剛本人也被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在上市公司及實控人的違法違規即將「蓋棺論定」之後,此次國融證券被立案調查,或許正意味著監管對於中介機構的追責已經開始。不過,對於此事,國融證券方面表示未有回應。

近年來多項業務遭罰

遭遇監管立案調查,將對國融證券投行業務影響幾何?最直觀的影響將是項目被按下暫停鍵。

根據相關規定,在證券公司處於立案調查期間,證監會暫不受理其作為保薦機構的推薦,暫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暫不受理公司作為獨立財務顧問出具的文件。北京一家大型券商資深保代向券商中國記者介紹,此前,西南證券、國信證券等公司均因上市公司財務顧問業務爆雷而出現類似遭遇,投資銀行業務在立案調查期間將受到影響,儲備項目的「丟失」也有相當可能。

中證協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融證券實現營業收入4.01億元,排名第91位;實現淨利潤6906萬元,排名第95位。其中,國融證券2020年上半年實現投行業務淨收入1.95億元,排名第35位,與其他業務排名相比,對營收貢獻明顯。

Wind數據顯示,目前國融證券共有兩個創業板項目正在進行中,分別是電旗股份和潔雅股份,審核狀態分別為中止審查和已問詢。

從人員方面來看,國融證券參與*ST富控重大資產重組的三名項目主辦人中,有兩名在2017年轉投華創證券,目前只有1人還在國融證券執業。

2018年12月,內蒙古證監局曾對國融證券採取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措施的決定,涉及三方面問題、八個事項。其中,包括未及時報送多個重要事項、為緩刑人員辦理入職、員工私下向投資者推薦私募產品等多個問題。

在2019年,證監會陸續對國融證券總經理、合規總監、固收、資管業務負責人等開出罰單。2019年5月,證監會對國融證券採取限制業務活動措施的決定,限制債券自營業務6個月、暫停資產管理產品備案一年。疊加此次投行再遭監管調查,可算是雪上加霜。

由於以上大量違規情況,在2019年的分類評價中,國融證券從BBB連降5級下調至C。不過,在今年的分類評價中,國融證券重回BBB評級。彼時,國融證券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以來,國融證券全面加強合規風控管理,並聘請外部知名諮詢機構對公司合規管理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對存在的不足進行強化。

在恆泰證券轉投天風證券、業務發展勢頭全面向好之時,作為內蒙古轄區「唯二」的券商,國融證券近年來卻頻繁遭遇監管罰單,對比明顯。此次證監會立案調查最終結果如何,仍有待觀察。

相關焦點

  • 秋後算帳!這家券商恐遭監管立案調查,事涉*ST富控財務造假,投行...
    在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曝光之際,中介機構也難辭其咎。近日,關於「國融證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消息在債券圈內不脛而走,而這一消息的透露方為國融證券控股股東長安投資。截至目前,國融證券旗下多隻債券均未披露公司遭遇立案調查的情況。
  • 涉ST富控財務造假,國融證券被立案調查,近年多次違規被罰
    近日,時代周報報導,國融證券收到了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被立案調查原因,指向了ST富控2016年重大資產出售的財務造假舊案。 2016年, ST富控將中技樁業94.4894%股權過戶至了交易對方上海軼鵬名下,國融證券在交易中擔任了獨立財務顧問。
  • 國融證券收到立案調查通知書 事涉中技系財務舞弊舊案
    涉ST富控財務造假一位長安投資的債券持有人告訴記者,「立案的時間實際上是11月4號,但是長安投資披露的時間是11月20日。」其認為這個披露的時間是有些延遲的。據調查通知書,國融證券被調查的原因是其參與ST富控2016年重大資產出售中開展獨立財務顧問業務時,涉嫌盡職調查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從調查通知書的文號來看,此次調查發起於證監會稽查總隊。ST富控是此前涉及一系列財務造假案的中技系旗下的重要資本運作平臺。
  • 事涉中技系財務舞弊舊案國融證券收到立案調查通知書
    涉ST富控財務造假  一位長安投資的債券持有人告訴記者,「立案的時間實際上是11月4號,但是長安投資披露的時間是11月20日。」其認為這個披露的時間是有些延遲的。  據調查通知書,國融證券被調查的原因是其參與ST富控2016年重大資產出售中開展獨立財務顧問業務時,涉嫌盡職調查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從調查通知書的文號來看,此次調查發起於證監會稽查總隊。  ST富控是此前涉及一系列財務造假案的中技系旗下的重要資本運作平臺。
  • 又見投行遭連坐!這次是*ST雅博重組造假引爆,還有611份追責金元...
    但券商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因涉及上市公司造假、欺詐等行為被牽連的案例逐漸增多。實際上,早在2017年,*ST雅博就曝出為實現重組上市業績承諾,虛構境外工程項目等虛增收入合計5.8億元,虛增利潤2.6億元,成為A股又一起性質惡劣的上市公司跨境財務造假案件,被證監會調查。2019年7月,中介機構金元證券和眾華會計師事務所也因出具含有虛假內容的證明文件被行政處罰。
  • 保薦機構拖累,2單創業板IPO按暫停鍵,國融證券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多...
    據深交所官網顯示,目前潔雅生物、電旗通訊2家衝擊創業板公司的IPO申請按下暫停鍵,這2單IPO項目均由國融證券保薦,主要原因為該券商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在項目擱淺後,這些公司後續有何打算?財聯社記者就此對相關行業人士進行採訪。上述企業若想快速推進上市進程,更換保薦機構是最優手段。
  • 立案調查!半年暴跌95% 這隻昔日明星股怎麼了?
    藍山科技成為首家因精選層申報信披違規遭調查的公司!近日,證監會對北京藍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山科技)申請公開發行並在精選層掛牌過程中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立案調查,這是落實深化新三板改革總體要求,把好精選層「入口關」,嚴肅市場紀律的重要舉措。
  • 1.8億美元和解金並不是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調查的終點
    瑞幸咖啡隨後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公司與SEC已就部分前員工涉嫌財務造假事件達成和解。目前公司和門店運營穩定、經營正常。公司將持續配合監管。不過,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風波依然暗流湧動。瑞幸咖啡投資者訴訟的境內外代理律師們對新浪法問指出,此番和解並不意味著瑞幸咖啡未來不會再受到美國證券監管部門的進一步調查。
  • 康得新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證監會對造假跨市場行為追責
    原標題:康得新債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證監會對造假企業跨市場違規行為全面追責在康美藥業違法違規案作出正式處罰之後,A股「雙康事件」另一主角——康得新違法違規事件也有了新進展。這是繼2019年7月證監會在對康得新作出處罰及禁入告知後的再次「關注」,這傳遞了監管部門嚴懲造假企業、對跨市場違規行為進行全面追責的態度。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財務造假持續保持監管高壓,已有13家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處罰或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債券違約牽出百億造假案在嚴打財務造假背景下,康得新處罰落地僅僅是一個開端。
  • 這家券商董事長被監管約談!家族生意屢遭質疑 曾貴為深圳首富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李言 深圳前首富、華林證券董事長林立日前被監管約談!此外,林立還曾任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新疆立業天富能源、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深圳航天立業實業等四家公司董事。從職業生涯來看,無論是實業還是金融,林立均做的風生水起。
  • *ST富控: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關於公司的監管問詢...
    *ST富控: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關於公司的監管問詢函的回覆公告 時間:2020年09月04日 18:06:25&nbsp中財網 原標題:*ST富控:關於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關於公司的監管問詢函的回覆公告
  • 實習生難求,頭部券商投行不得已招收中專生?實情如何?投行大機遇...
    近年金融專業的火熱,也讓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等頭部券商的實習機會一崗難求。就在今年3月份,有某間著名院校的在校學生冒充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官方招聘實習生,實為收集簡歷轉賣牟利,遭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官方打假後引發金融圈熱議。雖然今年一季度處於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但從企業上發審會的速度來看,A股IPO速度正顯著加快。
  • 履新證監會主席惜字如金 打擊券商造假從嚴從快
    3月29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向外界通報,肖鋼上任兩周以來,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時,一直在進行調查研究,調研力度很大,並強調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推進和落實年初證券監管工作會議部署的工作任務。5月4日,肖鋼首次公開「發聲」。證監會網站公布了肖鋼題為《與年輕的資本市場共進》的寄語,勉勵證券期貨監管系統青年幹部做「中國夢」的踐行者。
  • 這家券商遭行政監管措施,什麼情況?股權質押業務遭點名,業務風險仍...
    對於此次監管措施的到來,市場並不感到意外。在2019年的「券業大年」,國開證券虧損4.66億元,主要是由於股票質押業務所導致。2020年以來,國開證券在債券市場上屢次發布重大涉訴公告,大多涉及股票質押回購案,涉案金額較大。作為消耗資本金的重資本業務,股票質押本是券商傳統業務之外最重要的吸金板塊之一。
  • *ST北訊涉信披門再遭監管「升格」被立案調查,市值兩年蒸發數百億...
    吳立駿2020年9月23日晚間,北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T北訊,002359)公告,公司於當日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深證調查字【2020】209號),因公司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監管信息顯示,因內控治理及信披不合規等問題,*ST北訊、公司控股股東及相關當事人最近一年來先後被證監會和深交所採取監管措施。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資深證券索賠律師吳立駿指出,目前北訊集團遭遇監管升級的態勢表明,該公司已涉嫌存在虛假陳述的違法違規行為,符合條件的權益受損投資者可報名加入民事索賠集體訴訟的訴前準備,以爭取法定賠償挽回部分投資損失。
  • 一些上市企業財務造假等劣行要從重處理 看八大關鍵表述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點名了「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上市企業無視法律和規則,涉及財務造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惡劣行為」。來看會議關鍵表述:1、國內疫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經濟活力逐步提升。7、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上市企業無視法律和規則,涉及財務造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惡劣行為。8、監管部門要依法加強投資者保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確保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披露,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對造假、欺詐等行為從重處理,堅決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的功能。
  •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1、為何財務造假?瑞幸咖啡公告顯示,董事會已成立特別委員會,負責監督對截至去年12月的合併財務報表的審計過程中的某些問題進行的內部調查。對比「安然事件」,除了安達信破產,事件中的三大投行花旗集團、摩根大通、美洲銀行因涉嫌財務欺詐被判有罪,支付了巨額罰款。某股份行投行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國內之前也有幾單是因為財務造假的問題,中國證監會要把責任壓實到保薦人、保薦機構的責任上。如果出現一單財務造假問題,可能未來兩年中介機構都不能再有新的 IPO 項目,包括評級都會有一些下調。
  • 3萬股民踩雷 *ST富控被暫停上市 曾為保殼操縱財報
    值得注意的是,*ST富控最近一個交易日11月24日收盤時報收於0.82元/股,公司股票已連續13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均低於股票面值,面臨面值退市的風險。有投資者指出,公司可在暫停上市期間進行資產重組,為保殼贏得時間和空間。不過,*ST富控的情況可不簡單,公司早前披露一旦公司立案調查事項被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則將觸及終止上市的風險。
  • 錦龍股份被立案調查,涉及...
    隨著中山證券處罰塵埃落定,圍繞控股股東的立案調查正式開啟。同日錦龍股份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書,緣由是涉嫌違反《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有關規定。東莞證券或再度受到波及。有投行人士表示,若股東立案調查事項影響到發行人股權重大不穩定性的,IPO是要中止。已經停滯5年的東莞證券IPO項目,何時重啟再度變得撲朔迷離。
  • 資本圈 | 阿里巴巴再遭市場監管總局調查 綠地控股退出綠地金控
    人民日報: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規範和發展平臺經濟12月24日,人民日報刊文稱,對阿里巴巴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此次立案調查,並不意味著國家對平臺經濟鼓勵、支持的態度有所改變,恰恰是為了更好規範和發展平臺經濟,引導、促進其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