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康得新債券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證監會對造假企業跨市場違規行為全面追責
在康美藥業違法違規案作出正式處罰之後,A股「雙康事件」另一主角——康得新違法違規事件也有了新進展。
6月10日,*ST康得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公司實際控制人鍾玉、 公司董事紀福星、公司監事周桂芬於 2020 年 6 月 9 日收到證監會送達的《調查通知書》,因涉嫌債券市場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鍾玉、紀福星、周桂芬立案調查。
這是繼2019年7月證監會在對康得新作出處罰及禁入告知後的再次「關注」,這傳遞了監管部門嚴懲造假企業、對跨市場違規行為進行全面追責的態度。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財務造假持續保持監管高壓,已有13家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處罰或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債券違約牽出百億造假案
在嚴打財務造假背景下,康得新處罰落地僅僅是一個開端。
6月10日,*ST康得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公司實際控制人鍾玉、 公司董事紀福星、公司監事周桂芬於 2020年6月9日收到證監會送達的《調查通知書》。
作為「雙康事件」另一主角——康得新違法違規事件同樣惡劣。
從時間線上看,2019年1月,證監會宣布對康得新涉嫌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立案調查,康得新百億造假案開始浮出水面。
2019年7月,證監會披露,經查,康得新涉嫌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通過虛構銷售業務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並通過虛構採購、生產、研發費用、產品運輸費用等方式虛增營業成本、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通過上述方式,康得新共虛增利潤總額達119億元。此外,康得新還涉嫌未在相關年度報告中披露控股股東非經營性佔用資金的關聯交易和為控股股東提供擔保,以及未如實披露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等違法行為。上述行為導致康得新披露的相關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
「持續時間長、涉案金額巨大、手段極其惡劣、違法情節特別嚴重。」在形容康得新所涉及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時,證監會方面如此表示。
同月,證監會向涉案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擬對康得新及主要責任人員在《證券法》規定的範圍內頂格處罰並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康得新起初引起監管部門關注,竟是因為一筆跨市場的債券違約。
公開信息顯示,康得新曾在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過多筆債券,尤以銀行間市場債券居多,品種涵蓋了超短融、短融、中票、定向工具等幾種銀行間債券市場主要的債務融資工具。
從2019年1月到7月,康得新發行的4支債券相繼發生違約,均為超短融和中票等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
來源:Wind
其中,2019年1月15日,因未按時足額兌付18康得新SCP001本息,康得新發生了首次實質債券違約。其後不久,2019年1月21日,康得新發行的5億元18康得新SCP002也未能按時足額償還本息。
2支共15億元超短融在10天之內相繼違約,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關注。
「今年1月,康得新複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因無力按期兌付15億短期融資券本息,業績真實性存疑,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質疑。證監會迅速反應,果斷出擊,決定對康得新涉嫌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立案調查。」2019年7月,證監會在公布對康得新等作出處罰及禁入告知時如是說。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康得新再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可能涉及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問題。該案調查進一步表明監管部門將對造假上市公司跨市場違法違規進行全面追責,康得新案或將成為債券市場跨市場執法第一案。
對財務造假等惡性違法違規保持「零容忍」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證監會做出的行政處罰,只是追責體系的一個環節,證監會將發揮立體追責體系作用,加大對違法違規案件處罰力度。
近期,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0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講話時指出,對財務造假等惡性違法違規保持「零容忍」,淨化市場生態,進一步取信於市場。
易會滿表示,證監會保持日常監管和稽查執法的高壓態勢,集中力量查辦康得新、康美藥業等一批市場高度關注、影響惡劣的重大財務造假案件。證監會將用好用足新證券法賦予的監管職權,加大懲處力度,強化監管震懾。
據悉,2019年以來,證監會累計對22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立案調查,對18起做出行政處罰,向公安機關移送6起。今年以來,12家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處罰或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監管部門對財務造假持續保持高壓和嚴打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