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段「上海首臺流浪動物自動餵食機」的視頻在抖音、視頻號等網絡渠道傳播,還有幾位明星為其代言,觀看量在短短2天內突破了數百萬次(相關報導點此)。
從網友在視頻下方的留言來看,有不少人為這臺機器點讚,希望推廣,讓更多流浪動物得到關愛;也有人指出,自動投餵機可能導致的流浪貓狗聚集,由此造成攻擊人事件概率的增加。
此事也引起了本市野生動物管理部門和野生動物保護專業人士的關注,「我們不提倡擅自投餵流浪貓狗,由此可能引發包括流浪貓狗以及其他野生動物種群失控、公共安全等問題。」
流浪動物投餵機相關帳號截屏。野生動物保護專家:不提倡投餵流浪動物
流浪動物自動投餵機的視頻在網絡出現後,也引起了本市野生動物管理部門的注意。昨天,市野生動植物保護事務中心試圖聯繫自動投餵機相關企業,並打算去現場查看,但未能聯繫到相關負責人。
同時,本市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專業人士也非常關注這一機器的進展。上海首批自然教育學校之一、城市荒野工作室的創始人郭陶然在網絡關注到自動投餵機的視頻後,第一時間向記者發來視頻連結,並表示,「擅自投餵流浪動物,會帶來很多問題。如果這個機器推廣開,麻煩就大了。」
野生動物保護專業人士眼中的「麻煩大了」最新的經驗教訓來自於今年7月發生在松江米蘭諾貴都小區的事件:因有小區居民長期投餵流浪貓狗,結果貓糧、狗糧成為小區裡野生貉的食物來源,有了充足的食物,貉加速繁殖,數量從2018年的2-3隻擴張到事件發生時的50-80隻,還疑似咬傷居民,部分居民甚至不敢出門遛彎。
事件發生後,市、區兩級野生動物管理部門聯合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專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對米蘭諾小區的貉採取了種群控制措施。
復旦大學野生動物研究專家王放在事件發生後數次前往小區進行調查,並撰文呼籲:禁止擅自投餵動物。他說,自然界有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動物一旦在幼年期持續受到人為投喂,會變得依賴投餵而失去在自然界中獨立生存的能力。在投餵過程中,人類手上攜帶的各種細菌、病毒可能讓動物感染疾病。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動物也會變得不懼怕人類,一旦未來食物得不到充足保證,可能引發攻擊行為。此外,投餵會讓動物數量不正常的爆發,尤其是對繁殖能力本身就很強的動物來說。一旦動物數量失控,就可能引發公共安全等其他一系列問題。
王放表示,投餵動物帶來的危害在國內外都有現實案例,比如,國內景區因遊客投餵把獼猴變成了搶劫遊客財物的「強盜」;在美國,投餵導致浣熊數量失控,它們闖進民宅,破壞電力線等公共設施,甚至幹擾公共運輸。所以,投餵動物並不是一種真正的善意。
此前,因投餵貓糧導致米蘭諾貴都小區貉激增,目前貉的種群數量已經得到控制。自動投餵機負責人:有些問題沒有考慮過
昨天,記者也聯繫到流浪動物自動投餵機負責人劉先生。他表示,目前機器放置在虹口區臨平路地鐵站附近,但已經被包裹起來,不讓人繼續使用,此前,也只是在綠地繽紛城、虹口區一小區嘗試推廣宣傳,並沒有實際投入使用。
對於自動投餵機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劉先生表示,他是從一個短視頻中看到國外流浪貓狗自動投幣糧食機器的介紹,萌發了生產類似機器的想法,覺得能讓流浪動物不挨餓的想法不錯,也認識幾個明星,就請他們拍了一些視頻,自己則拍了機器視頻在抖音、短視頻等平臺播放,對於其他問題並沒有認真考慮過,「我的想法是最好能在那個地方長期投入使用,但目前遇到了一些問題,可能要改進。」
劉先生自己拍攝並發布在抖音的視頻。滬上已有小區設置禁止投餵標識
此次流浪動物自動投餵機以及此前米蘭諾貴都小區的貉事件都反映出部分人群在對待流浪動物上的觀念還需要更新,需要正確引導。
在米蘭諾貴都貉事件發生之後,市野生動物管理部門聯合松江區綠化市容局邀請王放研究員對松江各街鎮野保條線工作人員、泗涇鎮有貉分布的38個小區居委會、業委會代表等50餘人開展了《貉、蝙蝠、生態城市》的科普講座,旨在進一步幫助行業管理者、普通民眾樹立正確的野生動物保護理念。
在事件處理中,松江米蘭諾貴都小區的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在流浪貓狗投餵點設置了警示標識,希望居民不要投喂,同時也對居民開展了其他形式的禁止擅自投餵宣傳。
近日,記者在寶山區滬太路、緯地路一小區也發現了物業設置的禁止投餵標識,這些點位曾經有人投餵貓糧,附近聚集了不少流浪貓,還誕下過幾窩小貓。一位居民表示,「小區裡有個別幾個居民一直餵貓的,但我不贊成,如果喜歡貓,可以把它們領回家,不要在公共區域投喂,貓太多了。」
寶山區滬太路、緯地路一小區設置的禁止投餵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