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一小區野生貉成群結隊出現,原因耐人尋味?

2020-12-14 瀟湘晨報

近日,松江區米蘭諾貴都的居民發現,每當清晨和夜晚時分,小區裡的步道上、花園裡、水池邊經常會有野生貉出沒,它們大搖大擺地在小區裡跑動,居民就連下樓倒個垃圾,都變得心驚膽顫。不少居民擔心,萬一這些野生貉向人們衝過來,咬一口、抓一下,那該如何是好?但是,在另一部分居民看來,野生貉的出現,也證明了小區環境很好,他們希望和這些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有居民說:十多隻貉直勾勾地看著我嚇死人劉女士家住在松江區米蘭諾貴都,這個小區因其較高的綠化覆蓋率,吸引了不少業主的青睞。幾年前,小區偶爾還能看見幾隻野生貉,不少居民都認為,野生動物的出現,是小區環境好、綠化好的標誌之一。

然而,近半年來,小區裡的野生貉突然呈井噴式增長,越來越多的貉出現在小區的步道上、花園裡、水池邊,對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有天晚上我下樓倒垃圾,垃圾桶邊有十多隻貉直勾勾地看著我,嚇死個人。」

劉女士說,每天清晨和夜晚,是野生貉經常出沒的時間,白天一般很難看見它們,如果大半夜的回到小區,不注意的話,很容易會被嚇一跳。

居民朱先生表示,最近他早上出門鍛鍊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野生貉的出沒。

它們不怕人的,還會跟著人走,就像是來討要食物一樣。」

朱先生說,有人一邊走,一邊朝野生貉吹口哨,它們就會跟著人的腳步,緩慢地走動。

朱先生還特地上網查閱資料,他發現貉是雜食性動物,基本上什麼都吃,朱先生擔心,今後這些野生貉如果一直在小區活動的話,難免會傷人。

業主群裡有人說被貉咬到了,但是不知道真假。」

朱先生認為,野生動物的出現說不清是好是壞,但是一定要妥善處理,不能一味地野蠻捕殺。

有的居民將拍到小區裡野生貉的照片發到網上,引來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有網友擔心野生出沒傷人:

這是我們小區,希望能引起重視,(貉)真的太多了,已經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了,前年大概只有5隻,今年大概50隻以上了,晚上已經不敢帶孩子去散步了。」

但是,也有網友覺得問題不大,有人評論道:「只要互相不傷害,我覺得可以和諧共處。」

物業希望:儘快抓走防止出現傷人7月22日中午,記者來到了米蘭諾貴都小區,如劉女士所言,小區裡的綠色植物的確非常多,高低錯落的樹木、灌木、草葉遍布在綠化帶中,每走幾十米,就能在綠化帶裡看到一則溫馨提示:野生動物貉經常出沒,請小心!

記者在小區裡走了一圈,暫時沒有發現野生貉的蹤跡。

小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白天不是野生貉的活動時間,大家也找不到它們的洞穴,只有夜幕降臨之後,野生貉才會出來覓食。

4、5月是貉的繁殖期,不知道為什麼今年特別多,大概有五六十隻。」

據工作人員猜測,野生貉出現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小區綠化覆蓋率高;其二,小區裡的餵貓人士很可能在蓄意餵養野生貉。

據了解,小區裡有好幾位餵貓人,他們通常把貓糧灑在一些角落,餵完貓後,沒吃完的貓糧就被遺留在原地,因此吸引了野生貉的光顧。

最近,居委的工作人員一直會收到居民的投訴,大家希望居委、物業能夠儘快把這些野生貉全部抓走,否則一旦出現傷人事件,後果將變得非常嚴重。

「家裡有小孩的父母可能很抵制,希望趕緊弄走,但是一些老年人,就會覺得無所謂,可以共同生活。」居委工作人員說道。

專業人員:小區綠化好加上有人投餵7月22日,記者聯繫到松江區林業站的工作人員蘇先生,針對貉出現的原因,對方表示,貉屬於上海本地物種,原本就在上海自然分布,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小區裡的綠化環境做的很好,因此也適合野生動物生存,將小區看作是它們的棲息地。

小區裡有人投喂,造成了貉的繁殖量過大。」

蘇先生說,貉屬於「三有」野生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人們不能使用獵捕工具捕捉。

據蘇先生介紹,貉的生性膽小,一般不會主動接觸人類,但是如果人們對它投喂,養成習慣以後,一旦它們碰到沒有食物的人,很可能會發起攻擊。

就像景區的猴子一樣,它們習慣了餵食,如果遊客手上有食物卻不給它,就很容易被攻擊。」

目前,他們已經向小區居委、物業建議,及時提醒居民們不要投餵貉,並且在小區發現貉之後,主動避開對方,儘量遠離它們。

除了上述的軟性措施,林業站的工作人員還將採取一定的硬性措施進行誘捕。蘇先生說,他們會在小區的綠化帶放置一些誘捕籠,裡面放上麵包、香腸、水果等食物,一旦貉進入籠子,籠子就會自動合上,誘捕到的貉再交給林業站的工作人員,由他們送到遠離居民區的地方,進行放生。

7月22日上午,小區物業的工作人員成功誘捕了3隻幼小的貉,並且移交給了林業局,並於當天放生。

在蘇先生看來,自然狀態下,野生動物是可以與人共同生存的,只要人們不要過多的幹擾,不去投餵食物,野生動物的種群可以進行自然調控,並不會呈現爆發性地增長。

「我們人為地幹擾,反而容易受到反作用,這和氣候變暖是一個道理。」蘇先生說道。

野保部門:協調各方希望用科學方法解決記者從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獲悉,在接到松江米蘭諾貴都部分居民的投訴後,市區兩級野生動物保護部門邀請包括王放在內的復旦大學相關研究調查團隊,先後多次赴小區進行現場調研、評估,協調物業、居委會、業委會召開座談會,根據專家意見,協商解決問題。目前,從野生動物科學保護、尊重自然規律等角度,從根本上解決小區貉激增造成的種種問題的辦法是杜絕隨意投放貓糧,管理好小區生活垃圾,居民保持和野生動物的距離。

在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辦理合法手續的前提下,我們也可以應急性地從小區轉移走部分貉,但這不是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批貉走了,如果小區還是有充足的食物來源,貉照樣會大量繁殖,過段時間再次造成種群數量失控,由此引發各種問題。」

松江區林業站野生動物保護分管負責人表示。

根據專家意見,採取措施,控制貉的食物來源,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會慢慢讓貉的種群數量得到控制。然而,目前這一做法在小區業主內部有分歧。

哪怕不能完全禁止投喂,儘量減少一天之內投餵的次數,每次投餵的量,並在每次流浪貓取食完畢後,及時將剩餘的食物清掃乾淨,這也是一種緩解問題的辦法。」

松江區林業站這名負責人表示。

目前,在小區貉經常出沒的點位、流浪貓投餵點,物業、居委會等已經豎立了警示和提醒標識。

此外,野生動物保護部門還提出,小區要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居民不要亂扔垃圾,不讓貉從翻垃圾桶來獲取食物。

據悉,貉屬於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不得隨意捕殺。「對我們來說,可能還要聯合專家學者、科研機構、媒體等各方,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幫助人們樹立正確對待野生動物的觀念。」一名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人士表示,除了貉,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後,本市寶山、閔行等多個區的居民反映,家中出現蝙蝠,要求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對居民的生活產生影響,造成心理恐慌,相關部門當然會去處理。但是,從野生動物保護、整個生態環境平衡的角度去考慮,事情可能並不那麼簡單。比如,蝙蝠是吃蚊子的,蝙蝠大量減少,是不是會造成蚊子的增多,進而通過食物鏈,引起連鎖反應。貉也是一樣的道理。」

市野生動物部門表示,目前正會同本市野生動物領域權威專家以及區野保部門進行專題研究,怎麼處理貉、蝙蝠等野生動物和居民正常生活產生矛盾的問題,包括未來可能出現其他野生動物對居民正常生活產生影響具體該怎麼處理,將儘快形成應對方案。

同時,市野保部門也呼籲市民,不要隨意投餵流浪動物,保持和野生動物的安全距離,樹立科學觀念。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人民網關注松江一小區野生貉出沒,處置的下文來了
    人民網關注松江一小區野生貉出沒,處置的下文來了 2020-08-06 1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熱心」投餵致小區野生貉猛增,復旦研究員:城市生態向好引貉...
    居民「熱心」投喂,松江一小區野生貉大量繁殖「從20日觀察的情況來看,這個小區的貉數量之多,在我們調查的所有地點裡前所未見。這裡的成年貉依然對人類保持警惕,躲在灌木叢觀察,但本應溫和、羞怯的野生幼貉,已喪失了對人的距離和恐懼,擠在前面搶食的大都是今年新出生的幼貉。」
  • 松江頒發首張「狩獵證」,送它們去更「貉」適的地方
    近日,松江區委副書記、區長李謙在做客2020「夏令熱線·區長訪談」節目。節目現場,媒體就泗涇米蘭諾貴都小區近期出現的大量野生動物貉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向李謙提問。 野生貉在松江一小區出沒的消息也引起了人民網的關注,並提醒市民切勿投喂。
  • 147個小區發現貉,拒之門外還是和諧共處?上海用GPS和紅外監控找答案
    當地林業部門則採取了相對摺中的處理方式,一方面建議小區居委、物業提醒居民不要投餵貉,以免讓貉養成壞習慣,碰到沒有食物的人產生過激行為,同時要求物業加強垃圾箱房的管理,沒必要的時候緊閉垃圾桶蓋;另一方面,林業部門和小區物業在小區綠化帶放置了誘捕籠,誘捕到的貉確認沒有傷病後,送到上海5個指定的野生動物收容點或遠離居民區的地方放生。
  • 上海多個小區發現貉,復旦學者稱野生動物與人距離會更近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初期,公眾談蝙蝠色變,一時間引發對野生動物的過度恐慌。上海市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曾在一天內出動六次,他們接到居民報案,要求上門驅趕周邊的越冬蝙蝠。「這樣的場景讓人吃驚又極度不安,」王放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文表示,妖魔化蝙蝠,甚至侵擾越冬蝙蝠,是此時此刻最離譜的事情。
  • 流浪動物自動投餵機走紅網絡,專家犯了愁:擅自餵養或引發其他野生...
    野生動物保護專家:不提倡投餵流浪動物 流浪動物自動投餵機的視頻在網絡出現後,也引起了本市野生動物管理部門的注意。昨天,市野生動植物保護事務中心試圖聯繫自動投餵機相關企業,並打算去現場查看,但未能聯繫到相關負責人。 同時,本市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專業人士也非常關注這一機器的進展。
  • 追野生動物的年輕人|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赤腹...
    它顯然沒發現自己已經「入鏡」,短暫停留後,它又一蹦一跳揚長而去。它是華南兔,比一般野生兔子更小、耳朵更短,身體呈棕黃色。白天,它躲在自己的小洞裡,直到夜晚才出來覓食。這不是它第一次在此被相機捕捉。過去半年裡,武亦乾和他的志願者朋友們在上海各個公共綠地以及小區安置了近百臺紅外相機。本來,這是他們團隊針對上海貉生存狀況展開研究的一部分。
  • 吉文森林公安局成功解救一隻野生貉
    被吉文森林公安局成功解救的國家三有野生動物貉。 近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吉文森林公安局成功解救一隻野生動物,經鑑定,該動物為國家三有野生動物——貉。 元月6日,吉文森林公安局組織民警在對轄區內重點區域、路段開展巡邏檢查中,發現一隻被鋼絲獵套套住的全身烏棕的野生動物,民警將其解救出來,並清繳了15處布設的鋼絲獵套。
  • 人與動物的故事:武漢嫂子說的「一丘之貉」,遊蕩在夜上海街道
    復旦大學研究員王放在上海拍攝到的貉。白天它們在居民樓的通風口和廢棄的下水道裡休息,夜晚則在小區裡覓食。  野生動物是中國人越來越重視的話題。  「大家都知道『一丘之貉』這個成語,但很多人卻表示根本沒見過『貉』這種動物。調查發現,它們就生活在上海市民的身邊。」據王放團隊統計,上海超過60個小區有貉出沒,它們在長三角地區的南京、蘇州、杭州、無錫等地也都存在。  貉是一種野生犬科動物,比貓、兔略大一點。「貉性情相對溫順,我們做實驗給它們抽血樣、戴頸環時,你按住它的腦袋,它就乖乖配合了。
  • 大學生在嶽麓山撿到受傷的貉,一丘之「貉」原來長這樣…
    「我們一開始以為是只狐狸,後來百度覺得是只浣熊。」昨日下午,湖南師範大學學生李曉峰和兩個同學在嶽麓山索道旁,發現一隻受傷的小動物。他們將它送往了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經工作人員鑑定,它叫貉,一丘之貉的「貉」。
  • 野生動物「紮根」家門口 上海開展追蹤調查探索國內首個城市野生...
    類似的「野生動物紮根城市」問題,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已經在上海有了「苗頭」。記者從上海林業部門獲悉,根據相關研究,上海目前至少有147個小區發現了貉,據初步估算,全市各處分布的貉可能已經超過了2000隻。  是為了排除隱患而將它們「拒之門外」,還是欣然接納、和諧相處?面對這道全新的問題,上海想好了嗎?
  • 捕獸夾上 一丘之「貉」在掙扎
    被困捕獸夾上的貉  人家其實也是一個靚仔    本報訊 1月23日,遵義赤水一竹林裡,一隻小動物被捕獸夾困住
  • 蝙蝠、黃鼠狼、貉、獐……上海有80隻紅外探頭,日夜監測著這些野生...
    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通過了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決定,不吃、不捕野生動物,和野生動物和諧共處已成為社會共識。野生動物離我們並不遠。你了解城市中的野生動物嗎?它們分布在哪裡?有哪些習性?和人類生產生活有哪些交集?先要搞清楚這些問題,才有之後野生動物的管理、風險評估與疾病防治。
  • ...上海的「一丘之貉」——現代化大都市如何與野生動物共生?復旦...
    白天它們在居民樓的通風口和廢棄的下水道裡休息,夜晚則在小區裡覓食。夜幕下的上海,貉出沒濱江森林公園、共青森林公園、浦江郊野公園、復旦大學校園、上海海洋大學校園……王放團隊和「公民科學家」項目的志願者挑選的地點,大都是野生獸類最可能活動的綠地、水源邊,或人跡稀少、自然環境較好的地帶。
  • 出沒在夜上海的「一丘之貉」——現代化大都市如何與野生動物共生...
    「大家都知道『一丘之貉』這個成語,但很多人卻表示根本沒見過『貉』這種動物。調查發現,它們就生活在上海市民的身邊。」據王放團隊統計,上海超過60個小區有貉出沒,它們在長三角地區的南京、蘇州、杭州、無錫等地也都存在。貉是一種野生犬科動物,比貓、兔略大一點。「貉性情相對溫順,我們做實驗給它們抽血樣、戴頸環時,你按住它的腦袋,它就乖乖配合了。
  • 上海探索國內首個城市野生動物管理...
    類似的「野生動物紮根城市」問題,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已經在上海有了「苗頭」。記者從上海林業部門獲悉,根據相關研究,上海目前至少有147個小區發現了貉,據初步估算,全市各處分布的貉可能已經超過了2000隻。是為了排除隱患而將它們「拒之門外」,還是欣然接納、和諧相處?面對這道全新的問題,上海想好了嗎?
  • 美國城市隨處可見的野生動物,美國的野生動物是不怕人的
    美國城市隨處可見的野生動物,美國的野生動物是不怕人的。 你有沒有想過你家的窗外,會有成群結隊的麋鹿,野牛,火雞,鳥或者松鼠等動物出現?估計很多人會認為那是天方夜譚,至少應該是童話或者神話。
  • 動物世界-貉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 哺乳綱 Mammalia目: 食肉目 Carnivora科: 犬科 Canidae屬: 貉屬 Nyctereutes種: 貉 N. procyonoides野生貉對環境適應性較強,除荒漠地帶外,由亞寒帶到亞熱帶地區的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均可生活。
  • 又像狐狸又像狗 專家鑑定:它是一隻貉
    馬先生買下的野生動物。  多彩貴州網訊 昨日上午,本報24小時新聞熱線96811接到市民報料:一位好心的貴陽市民,從惠水縣返回貴陽途中,遇見一男子在路邊售賣一隻長得像狐狸模樣的野生動物。他花400元買下後,及時與貴陽市野生動植物管理站聯繫,尋求專家驗明正身並放歸大自然。  這位好心的市民姓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