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2021-02-13 新勞船級社

故事背景:皇家馬德裡在和馬德裡競技隊的西甲比賽中0:4大敗,隨後皇家馬德裡的球員按時舉辦了自己的生日派對。網上對此事一片「大噴」

貝克漢姆退役後,C羅代言了足球世界裡最高等級的球技和顏值,人帥,球好,星光大道。我身邊經常有女球迷這樣嘖嘖:C羅真帥,不知道他的大哥A羅,二哥B羅是不是一樣帥?

女球迷的確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我的回答是:沒有A羅、B羅,這個世界,只有一個C羅。

是的,只有一個C羅。C羅三獲金球獎,C羅拿遍英超西甲冠軍頭銜,C羅的「生活十五條」成為效仿的標杆和楷模,C羅成了大學的研究課程,C羅的踩單車和電梯球成了孩子們爭相模仿的動作。

感謝C羅給我們帶來的激情,歡樂和滿滿的正能量。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有溝溝坎坎,那是前段時間的一樁風波,慘敗之後的生日宴。

  就事件本身來講,一個被忽略的事實是,目前網上流傳的這些C羅狂歡照,都是其他與會者發布的,C羅無論是個人推特還是Facebook,都從未發布這些照片,他本人已經在輸球後保持了低調

  另外一點,輸球也是足球的一部分。而且,C羅在場下自由奔放,但一到訓練場和比賽場上,就非常的自律和專注,為球隊肯奉獻一切。他的經紀人門德斯讚許,這種自律的精神,C羅40歲時依然可以保證足夠優秀。

  大多數人是在呵護他,也持以上這些觀點,但也有不少數量值的評家,紛紛表示指責。看了一些網帖就會發現,其中有些球迷,沒籤證也能出國,把自己想像成是在當面質問C羅:「輸成這樣,你咋不知道愁呢?你怎麼不上火呢?你還有心思開party?」

  還是熟悉的句式,還是熟悉的味道。

  每個中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一路伴隨考試,我也如此。只可惜我從來都不是學霸,成績經常慘不忍睹,所以經常遭到老師的文攻武鬥,但我沒有一次是往心裡去的。不過有一種苦口婆心,是讓我過了腦子的,這句話我至今言猶在耳,那便是:XX,你咋不知道愁呢?

  我當然不敢在嘴上頂撞(現在好後悔)。但是當時每次聽到這句話,我心裡馬上就有了答案:我憑啥愁啊,不就是個考試嗎?我才不愁呢,我愁出病來怎麼辦,我愁死了你負責啊?

  想必C羅也是這樣的回答:我為什麼不能輸球呢?不就是一場球嗎?我為什麼不能開心,我為什麼不能在輸球後玩耍一下?

  所以他照常開了party,照常接受安慰和安慰別人,照常顧及了40個孩子,照常吼一吼嗓子,拼一拼歌星。

  於是也照常是網上,跑出一些人,開始指責C羅。

  這便是了。有些人活一生,是在活自己,有些人活一生,時刻盯著別人。這些人很「偉大」,總會忘記自己,總想替你考慮,替你做主。他們總會對你的言行舉止看不順眼,然後指責你,要你按照他的想法去生活。包括衣食住行,言行舉止。甚者還要幹預你的財產支配權。——君不見但凡或名人或非名人的帖子上,不管消費了什麼,支出了什麼,底下往往一行行未乾的墨跡:這錢捐給希望工程不行嗎?

  言下之意,你不能這麼花錢,你不能這麼說話,你不能這麼生活。在這些人眼裡,你必須看見感動的畫面就跟著流淚,你必須在地震時捐款,你必須嘲笑富人,你必須抵制奢侈品,你必須在輸球後,反思,總結,甚至絕食三天。

  當然,你會反駁,我的人生我做主,你憑什麼幹預。可是他們早準備好了,他們立刻奉上那句經典的墓誌:「我不贊同你說話的內容,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看吧,伏爾泰可說了,我有說話的權利,並且伏爾泰規定了,你要誓死捍衛。於是他們有了引申的結論:既然我有說話的權利,那麼不管我說什麼都是可以的。再然後,他們還給出了得寸進尺的邏輯:我說什麼都是可以的,那你就必須按照我說的做,你只能按照我的意旨去活著,你不按我的想法去做,去活,你就不是人,你就要挨噴,噴你各種網絡流行語。

  這是現今充斥網絡的一種邏輯,很多這樣的人,操持著這樣的邏輯,每分每秒在尋找著他們眼中的對象,在施展著時刻要求別人的神功。而中心思想無一例外,那就是:你為什麼不按照我的想法生活?

  對這種邏輯的回應,兩字:呵呵。弎字:憑什麼?!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本應該是相互平衡,也相互制衡的兩句話,既不贊同內容,又允許你說話。但現今,畸形追求變種的自由,已經讓這句話走了樣,很多人只重視後面: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而前一句,不贊同你說話內容則變成了大逆不道。他們主觀的想駕馭你的靈魂,發現你不受他們隔空的控制就暴跳如雷。

  請別忘了伏爾泰原話前面還有半句,我可以不贊同你說話的內容!你的確有表達的權利,但是你不能一廂情願的要求別人這麼做。你表達完了,別人聽不聽是別人的權利,別人贊不贊同也是別人的權利。甚至我覺得,別人有權利耳根清淨,對你的話連聽都不聽,也是權利。

  你有說話的權利,我會捍衛,但我也捍衛我不贊同你言論內容的權利!——不能因為你有說話的權利,你就什麼都能說。你的觀點,最好先表達給自己。同時考慮一下,是否合適說給別人。

  所以說回C羅這場莫名的風波,C羅選擇了捍衛這種權利:你無權幹涉我的生活,你無權對我的言行指責。你有權利說話,但我更有權利,不聽你們對我的任何評論。我有權利在球場以外,選擇我想要的生活。

  至於說來說去,這些人究竟是哪些人?這些人若隱若現,我們看不見,摸不到。不過其實這些人,也好總結,那便是一群「嚴於律人、寬以待己」的人。要求別人如何去做,但從來不會這樣要求自己。他們往往是:批評中國足球的青少年發展不好,但他們絕不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踢球。總是指責中國人有劣根性,卻忘了自己也是13億分之一。總是指責球星影星們的私生活,然後在屏幕前對著各位模特想入非非。他們看不起暴發戶,卻總是遺憾自己為什麼沒成為暴發戶。他們以人民群眾自居,其實骨子裡最看不起基層,一心想成為人上人,只是沒當成,所以只好被迫暫時留在民間。

所有內容均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不預設任何立場,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不同意你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還要被這話騙多久?
    當然,伏爾泰最被人們熟知的,就是他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甚至有不少人先是知道了這句話,進而才了解到伏爾泰這個人。這還不算完,到最後,弗雷龍的老闆同時也是伏爾泰的朋友拉莫永·馬雷謝爾伯,不但解僱了弗雷龍,並且停刊了《文學年代》,在這裡,伏爾泰可並沒有「誓死捍衛」弗雷龍說話的權利,甚至動用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如果伏爾泰真說了「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此時是不是被自己狠狠地打臉了呢?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也作廢了
    有趣的是,從CNN、《華盛頓郵報》以及《紐約時報》自己對此事的報導來看,事發後《紐約時報》的領導層和評論版的資深負責編輯詹姆斯·本奈特(James Bennet),起初曾用諸如「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樣的套話去辯解此事,稱評論版應該將來自不同立場的人的聲音展現出來。可在讀者以及尤其是報社內部超800名員工群情激奮的抗議下,他們又改變了說法。
  • 美國教授: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所以你就是「民主的敵人」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最起碼的民主和自由的要求吧,這不應該是隨便個大學生都知道的吧?但是把自由延展成瘋魔狀態的美國民主黨教授,就不會明白這一點。顯然,這位民主黨教授信奉的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所以誓死不讓你有開口的機會」。有很多民主黨人隨後跟風說這些共和黨議員應該被逮捕,並以煽動罪和叛國罪受審。很熟悉的味道,這是要揪出來批鬥的節奏嗎?難道美國大學生都是被這種教授教育出來的?看來美國大學已是孕育指鹿為馬的人才之地,最拿手的技術就是給別人貼標籤。
  • 韓國瑜為中天發聲:捍衛中天,就是捍衛臺灣的「言論自由」
    韓國瑜在臉書指出,如果中天新聞臺真的被關臺,那麼臺灣人民40年來所抗爭奮鬥、引以為傲的「民主自由」,將成為國際社會最大的笑話,因為臺灣出了一個踐踏、摧殘「言論自由」的獨裁當局,從此以後,無論是自肥貪汙、還是美豬核食,人民再也發不出真正的聲音,因為所有的媒體將只能對蔡當局歌功頌德、不能針砭時事。
  • 王傳君,我尊重你的言論自由,但我不贊成你diss我們的情懷!
    正在熱映的《我不是藥神》,演員王傳君在裡面能跟其他實力派演員有來有回,不露怯,把角色演繹得生動形象,表現確實是一個青年演員應有的樣子,看得出他對演員的執著,對演戲的尊重。第一次認識王傳君,和很多人一樣,是《愛情公寓》,關穀神奇,給我們帶來了太多快樂 ,但也僅僅是一笑而過。
  • 從肖戰到丁真,我明白的不是我沒他們帥,而是他們活成了樹葉
    文‖ 丹尼爾李我前天寫了一篇關於丁真的文章,承蒙平臺不棄,給了推薦,不少人寫了評論。也就是在各種評論聲裡,我仿若看到上次肖戰事件中一些粉絲的影子,你無論說什麼,他們都可以用一句話作為回答:某某就是好,我永遠支持他!!!語氣之強烈,態度之決絕,比說「我願意」還要令人激動。
  • 我沒耍球迷!格裡茲曼澄清與梅西不和:受夠傳聞!他說會誓死捍衛我
    格裡茲曼在2019年夏天以1.2億歐元轉會費從馬競轉投巴薩,格裡茲曼表示:「我在加盟巴薩時和梅西進行了交談,他告訴我,當我第一次拒絕巴薩的邀請時他很不高興,因為他之前公開表示希望我加盟,但我卻說了不。不過梅西也對我說,一旦我加盟了他的球隊,他就會誓死捍衛我,這也是我每天都能感受到的。」
  • 職業素養——事實和觀點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英國女作家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這句捍衛言論自由的名句,很多人認為是出自伏爾泰,但事實上卻是英國女作家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根據「綜述」了伏爾泰的思想而得出的評論
  • 「配錯對」的名人名言,泰戈爾:我沒有說過這句話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首《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被認為是泰戈爾最美的情詩之一,但是泰戈爾表示:我沒有說過這句話。
  • 誓死捍衛國土,這就是赤膽忠誠!
    面對外方的非法侵權,我邊防官兵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對其暴力行徑予以堅決回擊,在邊境衝突中不怕苦、不怕死,誓死捍衛國土,湧現出某邊防團團長祁發寶、某機步營營長陳紅軍和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等先進典型。中央軍委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  雪山巍巍,見證赤膽忠誠,他們以行動守衛祖國,用生命詮釋使命。
  • 不愛喝水,你也想做「腎鬥石」?
    殊不知,那些讓你多喝水的人,是好人啊~~~「你可以不贊同我的觀點,但你要誓死捍衛我說話的權利~~我都是為了你好,不要好心當了XX肺~~」而在我們體內這兩個像扁豆一樣的東西,這就是腎臟。那麼不愛喝水,為什麼會演變成「腎鬥石」呢?分享身邊的兩個真實案例。李某,25歲的年輕女性,平面設計師,典型的「坐」班一族,屁股一著凳子,一坐就是一天,日飲水量不超過500ml,當項目交期緊迫時,500ml的飲水也保證不了,這種習慣持續了近2年。
  • 我不笑,我能憋得住,我很贊同你的說法
    我不笑,我能憋得住,我很贊同你的說法 我不笑,我能憋得住,我很贊同你的說法
  • 「就你這樣的,還敢追人家」「那我也得試試」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當別人的想法和我們的想法有出入時,我們不能要求對方來適應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的想法自由流動。不管怎樣,結局只有一個,搞得自己不痛快,還元氣大傷,得不償失。作為一個實力演員,有時難免會演繹反派人物,而作為觀眾,他們有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想法,也沒法讓周圍的人都喜歡你,適應你,當你不認同他的時候,就沒必要表露自己的觀點,因為沒有討論的價值。人人都可以說自己想說的話,哪怕你成為他人酒足飯飽後的談資,不理會。
  • 蘇亞雷斯:面對巴薩如果進球不會慶祝 誓死捍衛身上的馬競球衣
    ——如何適應新球隊 我適應的還不錯。剛來的時候,面對的主要是家庭方面的問題,比如租房和給孩子找新學校等,但俱樂部給我提供了很多出色的服務,讓我不用操那麼多心。現在我過得很舒服,正在享受這一切。
  • 每次槓精一說話,就希望殺人不犯法
    當你曬了自己做的小點心,槓精更是苦口婆心:「你為什麼要做曲奇,雞蛋糕明明更好吃啊。中華民族泱泱幾千年的文化培養出來的雞蛋糕到底做錯了什麼?」——哦,好的。您槓的真對,是我功課做的不夠,沒有理解到中華傳統糕點的精髓,下次一定注意。當你發了愛豆照片,槓精比粉絲反應更快:「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很醜嗎?(攤手)都沒有xxx長的好看。」——哦,好的。
  • 面對無良「開發商」,你敢不敢誓死守衛家園
    或許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會告訴給你答案。《巴克勞》是一部講述著發生在不久的未來的電影。一個村莊中的長者去世了,她的孫女回到了故鄉來參加葬禮,葬禮結束後,孫女在村子裡住了下來,然後不久之後人們就發現,這個村莊已經從地圖上被抹去了。
  • 誓死捍衛祖國領土!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寧灑熱血 不失寸土「面對人數遠遠多於我方的外軍,我們不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還頂著石頭攻擊,將他們趕了出去。」——陳祥榕對一次戰鬥的記錄英雄勇敢無畏,只因責任在肩。一線官兵常說,我們身後就是祖國,當國家受到侵犯時,唯一的選擇就是衝鋒向前。
  • 華爾街英語教你如何禮貌表達不同觀點
    說話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表達不同觀點的權利,但是一個個「no」難免讓人覺得生硬無禮。更禮貌的表達方式能夠讓表達不同觀點時的不愉快氛圍得到消減,讓交流更順暢。今天,華爾街英語就帶大家學習如何活用「actually」,更禮貌地表達不同觀點。
  • 邊境衝突中誓死捍衛國土,團長重傷,4名官兵犧牲!
    因在邊境衝突中誓死捍衛國土,中央軍委為5名官兵授予榮譽稱號、記一等功,他們是團長祁發寶、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春節期間,記者來到喀喇崑崙高原,記錄下邊防一線官兵的忠誠與勇敢、堅守與奉獻。一大早,喀喇崑崙高原的天剛蒙蒙亮,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官兵已準備出發。按照計劃,他們要對預定點位進行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