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在中國:從NGO到企業 解決社會問題是根本

2020-12-23 和訊

  自7月8日開始,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以下簡稱社企論壇)2020向光獎的評選活動已經開展超過一個月了。

  作為我國社會企業領域的重要獎項,每年向光獎的評選都是對社會企業發展狀況的一次集中展現,也是觀察社會企業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

  從2007年社會企業概念被引入中國,一大批NGO開始實踐社會企業的理念,到2014年社企論壇成立,2017年開始進行社會企業評選,再到2020年向光獎的評選,社會企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在當下的環境中,應該如何理解社會企業?

  「解決社會問題是我們設立獎項最核心的出發點,」社企論壇總裁馬翔宇強調,「我們更希望社會企業回歸企業的本質,在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自身是可持續發展的。」

  從NGO到企業

  追溯社會企業在中國的發展,2007年是極為重要的一年。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與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合作推出專刊《透視社會企業:中國與英國的經驗》,首次通過出版物的形式全面地介紹了社會企業理念。

  2009年,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啟動了在中國的社會企業項目,旨在向那些希望解決社會問題或已經付諸實踐的社會企業家、非政府機構從業者、社區領導者和年輕人提供技能培訓、導師計劃、英國的專業支持及對接社會投資機會。

  彼時,參與培訓、進行社會企業實踐的更多是來自NGO領域的機構和從業者。2016年3月,該項目在中國正式結束。由此產生的《中英社會企業及社會投資名錄》,139家歷屆獲勝社會企業中,只有大約30%是公司。

  隨著中國經濟和企業家精神的發展,這種狀況開始發生轉變。2012年以後,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加入解決社會問題者的行列。由最開始的捐錢,到帶動企業、員工參與, 2015年以後,企業和企業家作為主體參與到公益行業發展的勢頭越來越明顯。

  「隨著企業和企業家的加入,勢必會產生一個問題——企業家會思考我到底是單純的捐錢捐物,還是說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或者資源優勢來解決社會問題。」馬翔宇表示。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以企業為主體運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向善的企業越來越多,從開始就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成立的公司也開始變多。

  《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行業掃描調研報告2019》顯示,社會企業的組織類型呈現多樣化的形態:工商註冊企業佔59.5%,非營利組織佔32.4%,5.1%的社會企業同時註冊了工商企業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等不同性質的機構。

  與此同時,社會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市場運營:91.6%從事市場經營活動,58.4%佔比最大的收入來自市場運營。

  社會企業的商業屬性越來越明顯。

  從社企獎到向光獎

  在社會企業發展的同時,與社會企業相關的第三方平臺、機構也陸續開始出現。最典型的就是社企論壇。

  2014年9月,17家支持社會企業和影響力投資發展的基金會、公益創投機構和社會企業研究機構共同發起了中國社會企業和社會投資論壇。2018年5月,社企論壇正式註冊為北京市級民辦非企業單位北京社啟社會組織建設促進中心。

  社企論壇致力於成為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生態系統構建的倡導者。通過每年舉辦社企論壇年會,社企論壇為社會企業搭建了一個全國性的溝通交流平臺。

  2017年,社企論壇推出了中國社會企業獎,對社會企業進行表彰。

  2018年,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更名為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獎項優化為社會企業獎和影響力投資獎。在對社會企業進行表彰的同時,發掘致力於扶持社會企業發展的社會投資機構。

  2019年,隨著社企論壇戰略的調整,為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增設了商業向善獎,並整體更名為向光獎,寓意大家向光而行。

  據馬翔宇介紹,社會企業獎的評選對象是為解決社會問題而設立的企業;商業向善獎的評選對象是商業企業為解決社會問題而設立的項目。

  「把他們歸到一起叫向善企業,在解決社會問題的路上,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企業,我們都把它定義為向善企業。」馬翔宇表示。

  2020的向光獎在保持社會企業獎、影響力投資獎、商業向善獎三類獎項的同時,還特別設立了「抗疫特別貢獻企業獎」和「年度研究獎「。

  「我們是圍繞如何更好地建設行業生態來設置獎項的。打造獎項其實是一種價值觀的倡導,是希望鼓舞和表彰行業標杆,推動更多機構運用商業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參與的人多了,才更能夠凸顯向光獎的價值,對更大範圍解決社會問題才有意義。」

  新的起點新的未來

  從7月8日啟動至今,向光獎的申報已經過去一個月了。據馬翔宇介紹,截至目前,2020向光獎之中國影響力投資人TOP3評選的申請數量較去年已有逾三倍的增長。

  申請者中包含多家關注醫療、教育、消費和環保等領域的知名投資人,其背後的投資機構常年穩居各類投資機構榜單前列。其中一些投資人更是多家包括社會企業在內的頭部向善企業的早期投資人和伯樂。

  投資機構的重視,從一個側面顯示出社會企業的活力與吸引力,而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社會企業,以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邏輯則更加清晰。

  「我們希望進入我們視野的社會企業,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出發點的企業。我們更希望社會企業回歸企業的本質,在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企業自身是可持續發展的。」馬翔宇表示。

  《2020年初中國社會企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報告》顯示,在疫情的衝擊下,大部分社會企業經營受到嚴重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報告》深入調查了社會企業對政策、行業平臺和線上培訓三個方面具體需求。

  政策支持需求中,社會企業對金融政策支持、援企穩崗政策、緩繳社會保險費和房租減免支持四方面需求較高,其中「金融政策支持」呼聲最高。

  在行業平臺提供支持方面,超過78.58%的社會企業最想獲得「政府、大企業資源對接」,其次是「媒體採訪(線上)、宣傳報導」。

  與此同時,為疫情結束後的發展做好準備,近一半的社會企業在剛需課程中對「疫情之下如何進行銷售管理」需求最高。

  很顯然這些需求都是從企業運營、商業發展的角度提出的,而不是從NGO運作的角度進行的考量。

  在馬翔宇看來,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社會企業暫時的困境,但從長遠看,對向善企業的發展,反倒是一個更好的機遇。

  「因為高歌猛進忙著發展的時候,會把追求經濟效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上。疫情、國際環境變化等黑天鵝事件反而會促使更多企業和企業家反思——在高歌猛進的時候,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社會問題?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對於企業來說到底哪個更應該是一個長遠的追求?企業的的使命和終極目的究竟是什麼?」馬翔宇強調。

  成為向善企業,恰恰是在複雜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背景下,很多企業在對自身價值反思之後的主動選擇和轉變。「讓我們感到特別欣喜的是,在我們接觸的一些企業家當中,能明顯感知到這種反思和變化。 」馬翔宇表示。

  馬翔宇強調:「我們希望進入我們視野的社會企業,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出發點的企業。我們更希望社會企業回歸企業的本質,在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企業自身是可持續發展的。」

  而向光獎也在回應這種趨勢。據馬翔宇介紹,一方面,通過向光獎的評選,解決他們身份認知的問題,讓這類企業有一個明確的身份標籤,可以加入同行者的社群,為他們帶來前行路上鼓舞的力量,並由此喚起全社會對他們的尊重。

  一方面,社企論壇會為社會企業提供實際的助益。包括打造加速器計劃、提升品牌影響力、獲得融資的機會、拓展國內國際視野等。

  「解決社會問題是我們設立獎項最核心的出發點。社企論壇一直秉承的是做社會企業陪伴者的理念,我們希望能夠伴隨行業的發展。」 馬翔宇強調。

  社會企業、影響力投資機構、商業向善企業、社企論壇等平臺正在走向融合,社會企業發展的生態系統日漸成型,更多的社會問題將會通過商業手段得以解決。

  向光而行,未來可期!

  

(責任編輯:王剛 HF004)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焦點

  • 星使推薦|2020中國社會企業大事記
    通過苗圃-孵化-加速三階孵化(分別對應種子、天使、Pre-A輪階段的初創型社企),形成以社創私董會、混合金融、社區落地為服務核心的「能建-融資-規模化」社企成長體系,助力中國社企藉助資本力量解決社會問題。1月12日,2020中國社會企業家年會暨社企周開幕式在北京大學博雅國際酒店中華廳舉行。
  • 德魯克論企業的社會責任
    (圖片來源:全景網)作為中國最優秀的企業,華為的企業價值觀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將它的使命表述為「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與華為大同小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很少有企業將公眾非常關心的社會責任列入核心價值。這是為什麼呢?
  • 解讀企業的本質:社會問題就是商業機會
    我們再往深層次的挖掘下,企業到底是什麼,我們再看看,其他人對企業的定義有哪些理解?我認為德魯克先生對企業的理解是比較透徹的,他說企業的本質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一個社會問題就是一個商業機會。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為了解決有海量的產品、有海量的人員,為了解決這兩方面對接問題於是有了淘寶。
  • 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本報北京6月7日電(光明網記者張薇、金赫)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局局長彭華崗日前做客光明網直播間,就中央企業如何更好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等問題,接受了光明網的獨家採訪。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意義重大  近來,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尤其是央企的社會責任行動,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 呂建中:用企業和社會聽得懂的話語助力企業社會責任根植
    這讓我讓我聯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長期以來,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和實踐的傳播沒有在走進企業家內心方面取得廣泛性成效,儘管企業家們有著熱忱的社會情懷和責任感,仍苦於缺乏系統的、能夠聯繫到自身和企業經營活動的認知,沒有能夠形成價值創造的效果;如果我們能夠用企業、企業家能聽得懂的語言、方式來傳播、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和可持續商業的理念,就能更廣泛、有效地喚起他們的認同,並將企業家的情懷轉化為企業家的行為,調動起更多的企業加入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商業的實踐當中來
  •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駿豐頻譜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百強企業」殊榮
    此次論壇表彰了一批信譽良好和社會責任感強的個人和單位,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習酒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廣州市浪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獲選20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度致敬、慈善扶貧人物、抗疫先鋒等企業人物獎項。
  •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發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
    從2010年3月到2018年3月,報告評級工作已經走過了8個春夏秋冬,值此新評級標準發布之際,我們理應總結回顧過往,以便更好走向未來,共同推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向更好更高質量發展。  八載芳華報告質量穩步提升  2010年3月,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在各界專家的支持下,依據《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指南(CASS-CSR1.0)》,制定並發布了我國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評價標準——《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標準(2010)》,成為指導和規範我國社會責任報告編制領域的重要推動力量。
  • [公告]藍色光標:2014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國際化是企業的發展目標,也一直是國家的發展方向,對於中國來說,國際化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國際化,也應是理念與文化的國際化,生態文明的理念應該得到全球的普及,推進生態文明的建設對中國乃至全球都是一個意義重大的項目,藍色光標將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為推進生態文明踐行企業應有的責任。
  • 多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業內專家共話企業社會責任與創新發展
    本次活動還揭曉了年度抗疫先鋒企業、年度公益典範企業、年度用戶口碑推薦品牌、年度責任創新企業等致敬名單,一大批在2020年度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和案例摘得殊榮。2020年抗疫、扶貧路上中國企業都是關鍵力量企業社會責任(CSR),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理念。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
  • 博智宏觀論壇:企業價值的下一個賽道是環境 社會和治理
    在「博智宏觀論壇-ESG如何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環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長張承惠、第五屆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張永生共同探討了「ESG如何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沿話題。
  • 綠色發展理念下的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的「綠色」內涵  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經濟增長模式。  企業建立的初衷和最終目標是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但企業發展往往需要較多的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投入,且隨著企業對社會各方面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來越突出。企業社會責任的提出,旨在從根本上維護公眾的切身利益,限制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以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代價實現自身發展。
  • 馬翔宇:致力以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
    近日,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總裁馬翔宇做了發言。 馬翔宇表示,中國社會企業影響力投資論壇是商業向善行業生態平臺,連接社會企業影響力投資機構和商業向善企業,致力於推動以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創建美好生活。
  • 第五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峰會_財經_中國網
    [2012-12-20 14:55:46]   [原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會長鍾攸平]幾年來,通過各方面的積極參與,企業社會責任問題越來越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重視,但是如何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認識企業社會責任,仍是一個值得企業家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 企業社會責任如何多維履行?業內專家共話企業社會責任與創新發展
    Echo是眾多抗疫企業社會責任新格局新風採的一個縮影。2020年,無論是在抗疫戰場,還是在扶貧戰場,中國企業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在如扶貧濟困、抗疫救災、科技創新、質量堅守、維護消費者權益等方面,諸多優秀的企業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擔當。  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如何更深入地理解企業社會責任?
  • 博智宏觀論壇:企業價值的下一個賽道是環境、社會和治理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何憲,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尹建堃,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經濟及數學系教授埃裡克·馬斯金,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委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紐約商品交易所理事會主席威廉·普爾普拉,國際僱傭與勞動關係協會執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曾湘泉,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
  • 邱萬橋:中國企業應該積極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峰會的參與讓我看到巨大的市場機遇,接觸到最先進的企業經營理念,同時也更深刻的明白身上肩負的責任。」邱萬橋如是說。邱萬橋告訴記者,參會的過程中,他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所擁有的話語權,不論是資本實力還是市場潛力,都成為歐洲乃至世界不容小覷的力量。中國企業家在國際的舞臺上,越來越有自信,國際的交流與合作不僅是單純話題的交流,更蘊藏著深層次的社會資源流動。
  • 幼視通:踐行向善企業理念,用科技解決社會痛點
    近日,由財新國際、創業邦和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主辦的2020向光獎名單公布,作為深耕學前教育行業,堅持以SaaS產品服務和智能硬體設備推廣,在全國智慧幼兒園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幼視通(北京銘軟雲視科技有限公司),與碧桂園控股、華大基因等知名企業共同榮獲「2020向光獎」,被評為2020向善企業。
  • 2020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論壇 | 專家視點
    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北京召開。> 首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先鋒人物」之一、社會責任建設領域知名專家、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首席研究員梁曉暉博士發表了題為「企業的社會責任風險管理——趨勢與挑戰」的演講。
  • 為什麼越來越多公司喜歡被稱為社會企業?
    全球範圍內,人們對政治和社會機構的信任度創下歷史新低水平,正期望商界領袖能夠幫助自己填補福利空白。消費者也越來越熱衷於追蹤公司及其產品的全部信息,向大眾表達自己的意願,參與到更多的社會活動中來。支付寶和滴滴就瞄準了制度缺失環境中潛藏的盈利機會,推動了所在行業乃至社會的發展。
  • 新湖集團入選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
    12月30日,為使社會全面了解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實踐成就、樹立和宣傳我國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正面形象、引導更多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全國工商聯在北京公開發布《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0)》、《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