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企業的本質:社會問題就是商業機會

2020-12-14 掌上網際網路資訊

今天給大家解讀企業的本質。主要是兩個話題,第1個話題是企業的本質是什麼?第2個話題是企業的管理框架。首先我們先來講企業的本質。很多人都會問,企業到底是什麼東西?

有人會問企業不是個創造利潤組織?企業不是牟利的組織嗎?我開企業不是為了賺錢嗎?

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是這個樣子。我們再往深層次的挖掘下,企業到底是什麼,我們再看看,其他人對企業的定義有哪些理解?

我認為德魯克先生對企業的理解是比較透徹的,他說企業的本質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一個社會問題就是一個商業機會。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為了解決有海量的產品、有海量的人員,為了解決這兩方面對接問題

於是有了淘寶。淘寶為了解決海量的產品海量的問題。還有,我們以前在買產品的時候,能不能夠先把產品發給你再付錢,這個問題是什麼呢?支付寶就解決了我們不見面交付的問題,所以支付寶就是大企業。還有一個問題,比如我們人與人的交流溝通怎麼解決,微信的很好的解決了人與人的溝通問題,所以說這些大企業都是解決了社會上比較大的問題。

所以我們認為你能夠幫社會解決的問題越大,你的企業越大。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現在看看,我們企業為什麼老是做不大,你要看看社會上哪些問題,要等待我們去解決的。

第2個我們看到的企業的成長本質是什麼?

我會看看說為什麼有的企業他能夠越活越久,為什麼有的企業他可能在過幾年他就活不下去

到底本質什麼?

我們認為企業存亡,為什麼存在又為什麼消亡?我們認為它的本質是我們可以用科斯的交易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科斯他怎麼說,他說當一個企業的存在是因為企業內部的交易。它的成本是大於外部交易的成本。

比如說我們10個人開了一個公司,我們10個人交易成本是很低的,內部公司的解決問題的,大於在外界的交易。當我企業可能超過10萬人,甚至20萬30萬人的時候,如果沒有很好的管理系統,我內部消化的成本大於我跟外部在消耗成本的時候,這個時候他有可能就慢慢消亡。這個時候怎麼辦?

它有兩種辦法。第1個你要提高你內部的效率。第2個來說,它可能這種分化成很多公司了。怎麼分化?比如說像HP惠普,它的公司越來越大,它內部管理效率不高的時候,它後來就慢慢分化成三個公司,一個叫安吉門專門做設備的,另外一個會惠普電腦,專門做電腦的,另外一個是你伺服器本身的,惠普伺服器為主的三個主體。

我們還可以看一下雷軍,他是以小米手機是為主的,但是現在看他也投了很多企業,他投了一個企業,他是以企業這個團隊,他拿股份。讓他們團隊股份拿50%的股份,他拿佔少部分股份,這有什麼作用?

作用就在於他讓每個團隊,都成為一個單獨的公司,你這個團隊的人,團隊人員為整體企業負責,這樣來說它減少了它整體的內部的管理成本。

所以我們來說,如果我們得出的結論說,當企業的內部成本低於外部成本的時候,其實可以慢慢擴大。如果當你內部的交易成本高於外部成本的時候,企業可能慢慢消亡,這是他的本質。

我們探討一下為什麼企業有的利潤高,有的利潤低?

我們認為只有符合客戶需求的創新,能產生高的利潤,這裡面有兩個關鍵詞。第1個要符合客戶需求,第2個創新。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大家都知道蘋果,蘋果的利潤很高,為什麼?因為蘋果它的整體創新符合了大家的需求,我們以前的電話既要打電話,也能夠上網。它是把兩者很好結合在一起,比如說我們現在的所謂小罐茶,他也是做了產品上的創新,他解決了一個商務送禮的問題,解決了茶價格不透明的問題。他現在也可以獲得比較好的利潤,如果你沒有符合客戶的創新,你只能夠獲得社會支付給,你的一個平均水平的一個薪酬。

第2個我們想講企業的管理,這是一個比較難講的話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不同的人對於管理他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那下面我羅列一下這些大佬,看看他們對於企業管理,是怎麼理解的。

比如說毛澤東同志說:「路線方針確定了,幹部就是關鍵,」他講述了一個方向跟幹部的問題。我們再看柳傳志怎麼說:「管理就是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這三條大家都知道,他講述的也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戰略方向,一個是團隊的問題。第3個是任正非,管理就是「綱舉目張」,綱這是企業制度,目是幹部,他也是講了兩方面、兩個問題。一個是幹部,一個是管理系統。馬雲說我是用做老師的方法來做CEO,他講述了一個怎麼管人的問題,各個人都有各自的論述,他可能對外表達是,沒有把它全部的思想表達出來。

我們來看看我們書面上的是如何定義管理。我們看一下什麼叫管理?書面上的定義是管理是為了實現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實施、控制的過程。管理的核心是人

管理本質是協調,協調的中心是人。他的目的就是協調各類資源,充分利用管理功能,以最優的投入獲得最佳的回報,實現企業既定目標。

這個大家聽了可能會有點雲裡霧裡,我能不能把整體管理怎麼做,用個比較簡單的框架,把它表述出來,我們就嘗試用個比較簡單的框架,把管理怎麼做,把它表述出來,這個我們也是跟內部經過多次溝通,我們認為的管理框架。

所以我們認為管理的講述可以汗牛充棟,可以講出很多,,但是我們認為它整體大的框架,可以分為這三大塊系統。

第1個系統就是戰略方向,這是我企業到底往哪個方向走,比如說我到底是要賣麵包,還是賣汽車,還是賣軟體。這個是方向性問題、戰略方向問題。

戰略方向他怎麼定,他一般會通過他的調研系統,比如說我要看看整個行業發展趨勢。我要看看我的顧客需求、我的競爭對手情況、我自己的資源稟賦情況,所以我們調研系統。基於調研再基於各自的資源稟賦,我才確定我往哪方向走。

第2個我認為是組織和隊伍系統,組織隊伍系統又分為兩大塊。一是業務流程系統,你要把業務流程梳理清楚,二是,你要基於整體的業務流程,做出你的組織,匹配上你的組織系統。

基於此,你要把你的人力系統做好,比如你的領導班子系統,中級人員管理系統,你的基層人員管理系統等等。所有這些系統,得要選育留汰系統。貫穿這什麼概念呢?你怎麼選人的,怎麼培育的,怎麼使用的,怎麼讓他留下來,怎麼把他淘汰掉,要用這個系統把它全部貫穿。

第3個我們的業務系統,產品的研發系統我們怎麼做的,我們的渠道和銷售系統是怎麼做的,我們的品牌系統怎麼做的,我們傳播系統怎麼做的。這個就是我們認為是一個大管理框架圖。

中間我們還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支撐系統,一個是財務系統,一個叫IT系統。這個管理框架圖,可以解釋很多大的公司,它的管理是如何做的。

下面我們嘗試用管理框架圖解釋一下,目前上世界上最好的公司——華為公司。我們嘗試用這個業務系統解釋一下,他們的管理系統是怎麼樣。其實華為成功我們認為也分為三大要素。

第1個是解決了戰略問題,第2個是解決人的問題,第3個解決管理系統問題。跟我們剛才講的三大系統基本上吻合,他戰略部署、戰略系統解決哪些問題。

首先,他選對了行業,通信行業基本上有了20年高速發展,他們說我們成功是,因為我們圈了一塊肥田。什麼概念?因為它裡面整體來說,通訊行業在中國過去的二三十年都是高速發展,一開始我們知道中國在七八十年代,是固定電話缺乏的時代。固話一個快速發展,我們到了90年代到2000年,我們行動電話迅速發展,有了行動電話池,再到2000年以後,網際網路發展,有了網際網路高速發展。

這三個系統高速發展導致了裡面的,提供設備供應商他有一個高速發展。第2個它的戰略是什麼,它做了先易後難,先農村後城市的概念。他雖然說我的實力還可以,但我們放了二三十年前,他的實力可能跟一些跨國公司比起來,他的實力可能也是相對比較弱的。它怎麼辦?它先易後難,先農村後城市就是我先做農村的地方,再慢慢發展城市,,我們把我們能做的事情先做掉。

第3個是聚焦戰略,通訊行業別的東西我都不做。其實很多人都會問,你華為有政府關係為什麼不做房地產。他們說的我一定要聚焦在整體通信行業,因為你做了別的行業,你再做通信行業 可能心就散掉了,所以他聚焦這個產業。

第4個叫飽和攻擊,什麼叫飽和攻擊?它每看到個領域,也看到了商機,看到了市場,他都是以最大的力量撲上去,一定確保我在這行業做到最好、第一。叫飽和攻擊。

第5個我認為它有極大的戰略定力,我們很多時候會發覺很多企業它做到一定程度,比如說做到了幾個億,20億還是50個億,它是開始多元化發展,華為你看人家今年去年做了大概8千億,也是專注於通訊發展,所以我認為華為它發展比較好。它解決了整體的戰略問題。

接下來就要解決人的問題,什麼叫人的問題,其中人的問題我認為它解決了三大個問題。第1個它解決,用企業文化解決了它的凝聚力問題,就是說為什麼凝聚在一起。第2個它有效地分贓文化,就是解決了為誰而戰,我到底為誰而戰。第3個就是高效的培訓體系解決了,我們到底過來能不能戰的問題。

我們看看具體有什麼作用,第1個他有非常好的願景和使命,讓大家聚集在華為,到底為了什麼?我們為了豐富你們的工作生活,讓大家都願意聚集在他的底下,他有很好的價值觀。

第2個,他解決了整體的分贓文化問題,他不讓雷鋒吃虧,就是你做的好,你分的就越多,做得不好分的就少,甚至會被淘汰,它解決了分贓問題。

第3個它解決了能不能戰鬥問題。

新員工進來,他有一套培訓體系,嚴格錄取,系統培訓、導師制、壓擔子,他有這麼一個很好的體系進去,除此之外,它的幹部選擇有幹部的判斷和選擇體系都很好,他解決了基層培訓的幹部選擇,兩個體系都解決掉。

它還解決了管理體系問題,他建立了基於客戶需求的端對端的業務流程,就這個業務流程,它能夠從客戶需求出發,到研究、到銷售、到交付,就從客戶中來到客戶中去,解決第1個問題。

第2個它建立了基於業務流程的組織架構和授權體系系統,我們看看他具體到底做了哪個系統。

我們看到執行力的第1類,叫研發什麼叫IPD,叫集成產品應用系統,集成產品開發系統,這個主要是解決研發的問題。

第2個就Market to lead,從市場到線索,解決了整個Market的問題。

第3個Lead to crash,解決了銷售到回款的問題。

第4個Issue to resolution,解決售後問題,你看他執行類,它分為4大類的龐大市場。當然它也有支撐類。比如它的人力資源管理,它的財務管理,還有它的基礎信息系統,它的管理系統等等,他有支撐類系統,所以內部它建立了龐大的一個管理的流程管理系統。比如說它的IPD核心思想。

基於此我們會看到,他整體來說發展,回到我剛才講,他解決了戰略問題,解決了人的問題,解決了管理體系的問題。我們看到即使他這麼大的公司,可以用整體框架來進行一個解釋。

相關焦點

  • 社會企業在中國:從NGO到企業 解決社會問題是根本
    「解決社會問題是我們設立獎項最核心的出發點,」社企論壇總裁馬翔宇強調,「我們更希望社會企業回歸企業的本質,在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自身是可持續發展的。」  從NGO到企業  追溯社會企業在中國的發展,2007年是極為重要的一年。
  • 商業和商業競爭的本質是什麼……
    往現在比較時髦的數位化方向講,每一個商業公司都是一個價值生產機器,資本就是原料,利潤就是成果產出,你用多少的原料在單位時間內能產出多少成果,這就是商業公司的效率,這個指標就是ROE... 所以從財務人士的眼中,不同類型的公司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個不同類型的方程式...相互比較下誰的效率更高,效率更高的公司就是好公司...
  • 解讀:網絡效應的概念和商業本質
    本文扼要解讀網絡效應的概念和商業本質,指出其應用誤區。尤其是,結合產業網際網路實踐需要,深度批判了經典網絡效應理論。無論如何表達,其本質是,網絡的價值對一個潛在用戶的效用隨著規模而提升,因為更可能吸引該潛在用戶加入網絡。我們通常說規模經濟,是錢德勒意義上的供給方規模經濟。
  • 中興商業:踐行社會責任 彰顯企業擔當
    太原街是瀋陽著名的商業步行街之一,1987年中興商業成立於此。2019年,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混改後的中興商業依託方大集團完全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按照「取之於社會,回報於社會」的企業宗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傾力回報社會,開啟了全新的發展篇章。
  • 大張張國賢:我認為回歸商業本質就是品質和效率
    但問題是,在沒有死之前,只要把我們的毛病一點一點改,那麼我們的結果一定會好。做商業的時候,我們的心態是什麼?再大的事情你駕馭了就不算大,再小的事情你駕馭不了就算大了。要充分理解做商業不賺錢都是耍流氓,商業不賺錢,支撐商業真真正正向前走這種內在的東西是什麼?
  • 馬翔宇:致力以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
    近日,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總裁馬翔宇做了發言。 馬翔宇表示,中國社會企業影響力投資論壇是商業向善行業生態平臺,連接社會企業影響力投資機構和商業向善企業,致力於推動以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創建美好生活。
  • 找準公益和商業之間的平衡點 商業手段也能解決社會問題
    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總裁馬翔宇、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榮譽理事徐永光、財新國際董事副總經理李增新、創業邦董事總經理、天使基金合伙人方平潮、善達網執行總編馬廣志均出席了會議。「如果要把這個論壇冠上一個概念,那就是一種公益經濟,一種利益相關的經濟。
  • 馬蔚華:只有把社會問題變成有利可圖的商業機會 事情才能得到根本...
    在5月11日的連線中,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目標指導委員會成員、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主席、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提出了一個觀點:「所有的社會問題只有把它變成有利可圖的商業機會的時候,這些問題才能根本解決。」
  • 走進北理EMBA課堂 |《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
    2020年12月11日,北京理工大學EMBA (深圳班)《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課程在北理工創新大廈順利進行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智庫副主席。民政部中國企業公民委員會特聘專家。研究方向:創新創業、企業社會責任、數位化經濟轉型及智慧企業管理、企業組織行為等。主持及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10餘項,五百強企業課題6項。近四年,發表SCI/SSCI 國際A刊論文6篇(4篇SCI/SSCI一區論文影響因子均為9.5以上);累計影響因子超過44;2篇ESI高被引(全球1%)及高被引熱點論文(全球1%)。多本國際A刊審稿人。
  • 那些沒有被我們充分解讀和關注的企業社會責任故事
    此外,為了保證企業有動力,有能力持續地創造社會價值,社會責任的踐行也需要和企業的發展經營聯繫在一起。從戰略高度來審視企業社會責任行動近年來出現了關於戰略型企業社會責任的討論。這一理論認為,沒有企業能夠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也無法承擔解決社會問題的所有成本。
  • 做商業地產要回歸商業本質:地產只是軀殼,商業才是靈魂
    商業地產還涉及到未來的消費者定位問題,也就是商業運營後,吸引什麼樣的人群前來商場消費的問題。 總之,商業地產的複雜性要甚之於住宅,商業地產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專業!
  • 佳和商業王振軍:下沉市場是機遇 商業的本質是服務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陳晴)伴隨著三四線城市及強經濟縣鎮人群消費能力的逐步增強,以及市場空白和人們需求的不斷提高,大量的商業企業已經開啟向下沉市場滲透的步伐。近年來,萬達、印力等旗下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均集中落戶三四線城市。在這樣的背景下,區域龍頭自然也不會放過在自家門口掘金的機會。
  • 美團遭集體抵制,如何定義新商業文明下的企業社會責任?
    丹尼爾·貝爾認為美國企業界在戰後的主流觀念的轉變,標誌著企業自身的合法性不再主要取決於私有財產的不可侵犯,而是作為工具能否向人民提供越來越多的產品。但「經營效益論」也有問題,那就是沒有把社會成本納入到企業自身的成本核算中,比如汽車造成的空氣汙染,化肥企業造成的河流汙染等。
  • 春播榮登《哈佛商業評論》企業社會責任榜,安心食品商業模式創造...
    12月23日,由《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辦的"突破周期 開闢增長——2020新增長大會"於北京順利舉辦。在本次大會公布的"中國新增長創新實踐"榜單中,分榜單"中國新增長·企業社會責任榜"收錄了近一年來落實社會責任投入與創新實踐,並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同步增長的典型企業。
  • 浙商企業的社會責任有什麼特徵?哪些企業表現良好?這份報告為你解讀
    ,浙商有待打造中國商業健康品牌、創新社會責任形式、提高全球範圍內的責任影響力等。04典型案例,指路新時期中國企業公益實踐《報告》對不同特徵企業的社會責任實踐作了闡述在梳理過去幾年浙商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表現的基礎上,《報告》挑選出了包含阿里巴巴、銀泰集團、貝達藥業、海亮集團等公司在內的 14 個獨具特色的浙商戰略性社會責任典型案例,從不同角度實現了「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共贏
  • 縱觀外貿:一文解讀數字新商業9大趨勢
    11月25日,【數造全球 超級增長——2020數字新商業外貿創新峰會】在北京正式啟幕,作為峰會嘉賓,來自艾瑞研究院總經理徐樊磊,針對《2020數字新商業發展洞察報告》,從行業視角出發,解讀大數據得出的數字新商業的趨勢。
  • 解讀習總"13個如何":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學習小組按】去年12月11日,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點出過13個問題,(學習小組4月30日文章《【幹部必讀】習近平點出的這13個問題,誰來回答?》有過詳細解讀)。學習小組將依次對這些問題進行嘗試性解讀(歡迎指正)。投稿郵箱:xuexixiaozu123@qq.com。
  • 青島大學商學院Q29 精進成長班 | 「陽明心學與商業本質」
    2020年12月13日上午8時30分,青島大學商學院Q29精進成長班(第2期)第五講在青島數碼科技中心智誠靈動心學堂正式開講,王誠瑩老師授第五講「陽明心學和商業本質」。導師介紹
  • 連尚免費閱讀——打造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
    導語德魯克在談到商業機會時曾強調,企業應該把「社會責任問題轉化為經濟機會、經濟利益、生產能力、待遇豐厚的工作崗位以及社會財富。」連尚免費閱讀從建立閱讀習慣,關注「全民閱讀」這一社會問題出發,從自身、利益相關者(用戶)、社會、政府的角度,積極發現、挖掘和自身主營業務有關的商業機會,通過免費閱讀建立起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的合作網絡,與作者、用戶、廣告商、影視公司、動漫公司和政府等共同創造社會價值,進而帶動自身經濟價值的增長。
  • 《天道》:你能否抓住機會?取決於你對「信息」的正確解讀
    肖亞文面對「巨大的風險」,敢在打官司之前花重金31萬入股格律詩公司,除了她的NT思維模式外,也是她的解讀信息能力,讓她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財富大機會。說,怎麼寫,怎麼拍都是新意和深度,這就是錢,就是名利、成就、價值,隨便你能說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