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氫彈投擲失敗,飛行員寧願粉身碎骨,也絕不跳傘

2020-12-23 新歷史

在新中國兩彈一星的研製過程中,有太多的科學家,軍人,工人等群體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犧牲。當年,很多人明知道參與這些項目,會承擔很大風險,但還是有很多人願意站出來,解放軍空軍少將楊國祥就是其中的一位。

1929年,楊國祥出生於雲南省玉溪市一個貧困的彝族山村。1948年春,楊國祥考入峨山地下黨領導的峨山中學,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楊國祥被保送到航校學習,是新中國第一批培養的飛行員。剛到航校的時候,由於中國空軍力量比較薄弱,根本拿不出像樣點的飛機讓航校學員們去學習。航校學習的條件也十分艱苦,航校用於教學的是幾架日本人留下來的落後教練機還有國民黨軍飛行員起來帶來的飛機。教員大多數是日本關東軍空軍投降人員和國民黨一部分起義人員。

1951年,楊國祥從航校畢業之後,分配到航空兵某團擔任飛行員,1952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了入朝作戰。1952年國慶節,楊國祥參加了國慶大閱兵活動,駕駛戰機飛越天安門。1954年,楊國祥參加了改裝某型號噴氣式戰鬥機的任務,榮立三等功,升為中隊長。1956年,在全國軍隊大比武中,楊國祥獲得了全國空軍比賽的第一。

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在成功研製了原子彈,氫彈後,卻缺乏投擲原子彈,氫彈的飛機和飛行員。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國防科委二機部和飛行員經過一系列實驗,決定使用強五戰鬥機投擲原子彈,氫彈。楊國祥因為表現優異,飛行技術高超,成為了投擲核武器的飛行員。1970年,在經過長達兩個月的政治審查後,楊國祥被任命為投擲中國第一顆實戰氫彈的主飛行員。

1970年11月,楊國祥到達了西北核試驗基地機場,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秘密訓練。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楊國祥每天駕駛飛機進行嚴格的試投氫彈訓練,連續投擲了150枚與氫彈大小相同模型氫彈,最後又投擲了3枚與氫彈相同的遙測氫彈,最後終於達成了技術要求。

1971年12月30日,楊國祥駕駛著一架嶄新攜帶氫彈的超音速「強五K」飛機,昂首展翅靜靜地挺立在機場跑道線上,準備投擲中國第一顆實戰氫彈,周總理在北京坐鎮指揮,全國邊防警戒雷達開機進入一級戰備,嚴密搜索空中目標,以防敵機偷襲。12時20分,隨著核試驗機場指揮員宋佔元師長的一聲令下,楊國祥駕駛戰機起飛。

當飛機距離靶標中心9公裡時,核試驗指揮部發出了投擲氫彈的命令。楊國祥一拉駕駛杆,機頭慢慢仰起來,飛機仰到45度時,用力按了投彈電鈕,並迅速掉轉機頭飛回來。在這個時候,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投擲氫彈的裝置並沒有啟動,氫彈並沒有投擲成功。楊國祥迅速檢查了一遍投擲程序,發現並沒有什麼問題,之後又重新飛回去做了兩次投擲,但是都沒有成功,最後飛機油量也不足了,只能飛行40分鐘。

當時楊國祥如果自己跳傘,可能會倖存下來,但是飛機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很有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損失。而且這枚氫彈凝聚了太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如果就這樣跳傘了,損失太大,所以他決定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把氫彈帶回去。飛機帶著氫彈著陸在當時是很危險的,稍有危險就會發生難以預料的損失。

當時整個機場的人員全部疏散到安全區域,只有師長宋佔元和一個參謀留了下來,負責指揮楊國祥降落。幸運的是,楊國祥駕駛著飛機安全著陸了,氫彈也沒有爆炸。事後查出是因為當時工廠加工工業粗糙,導致投彈系統的一個電磁開關沒有打開。1972年1月7日,楊國祥又進行了第二次投彈,這次投彈很成功,氫彈爆炸的聲音震撼了整個羅布泊。

相關焦點

  • 1971年氫彈試驗,飛行員三次投擲都失敗,寧願粉身碎骨也不跳傘
    1929年,楊國祥出生於雲南玉溪一個貧困的彝族小山村,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楊國祥被保送到航校學習。楊國祥是中國第一批飛行員,他和我們現在現象的天之驕子並不同,當時的航校生活十分艱苦。當時航校剛剛建立,使用的教練機都是繳獲的日本還國民黨的美式舊飛機,教員也大多數都是日本關東軍空軍投降人員和國民黨空軍起義人員。
  • 1971年,飛行員楊國祥投放氫彈失敗,油只夠飛40分鐘,他放棄跳傘
    我國是在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當量30萬噸。1972年1月7日,我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實戰氫彈。這位投擲氫彈的英雄,就是飛行員楊國祥。鮮為人知的是,第一次氫彈投放時,由於設備突發故障,並未成功投放,如果飛行員此時跳傘,自己是可以逃生的,但是失控的飛機帶著恐怖的氫彈,落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一場災難。楊國祥以超常膽略和精湛的飛行技藝,冒險帶彈返回基地。1929年出生的楊國祥是雲南彝族人。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空軍飛行員。
  • 1971年,飛行員楊國祥投擲氫彈失敗,他捨生忘死帶彈著陸
    在1971年的時候,中國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優秀的飛行員,在進行投擲氫彈的演習中,他所駕駛的戰機因意外而未能完成對氫彈的投擲,後來,為了祖國的發展,他毅然決然帶著氫彈著陸。那麼,這位飛行員究竟是誰?在這場演習中,他又有著怎樣特殊的經歷呢?
  • 1971年,楊國祥投擲氫彈失敗,他放棄逃生選擇與氫彈共存亡
    在1971年的時候,中國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優秀的飛行員,在進行投擲氫彈的演習中,他所駕駛的戰機因意外而未能完成對氫彈的投擲,後來,為了祖國的發展,他毅然決然帶著氫彈著陸。那麼,這位飛行員究竟是誰?在這場演習中,他又有著怎樣特殊的經歷呢?
  • 1971年,我們的戰士投擲氫彈失敗,他竟放棄逃生選擇與氫彈共存亡
    這個人被稱為彝族雄鷹,而且還見證了氫彈的成功試爆。那麼這位飛行員究竟是誰?一位有理想的飛行員——楊國祥,這位捨生忘死的飛行員是一位彝族人,他叫楊國祥。他出生於1929年的雲南玉溪的一個彝族山村裡。那個時候社會動蕩,這也註定了他的人生不會平凡。他在1948年考入了峨山中學,在那裡深受改革的影響,並且愛國主義情懷非常濃烈。
  • 1971年,楊國祥投擲氫彈失敗,他卻放棄逃生選擇,與氫彈共存亡
    面對這種可怕的武器,我國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局勢,也在1967年成功的研製了屬於自己的氫彈。但可惜的是,研究氫彈還只是第1步,接下來還需要進行氫彈的投擲和試爆。這個任務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實際上充滿著危險,因為飛機上搭載的是目前來說最可怕的一樣武器,稍不留神,不僅會讓自己灰飛煙滅,而且還會給地面上的人們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
  • 1971年,楊國祥「投擲氫彈」失敗,他放棄逃生,選擇與氫彈同生死
    正因為他的優秀,所以他很快被要求負責一項偉大的任務,這個任務就是投擲氫彈。 二、偉大的時刻 眾所周知,在當時特殊的環境下,美國不止一次對我國進行核訛詐,就連蘇聯也曾經如使過。
  • 「彝族雄鷹」楊國祥:唯一攜帶實戰氫彈,駕駛戰鬥機著陸的飛行員
    兩彈一星許多人知道,就是原子彈,氫彈和衛星的研製和發射。 在1971年的時候,我國就有這樣一位優秀的飛行員,在進行投擲氫彈的演習中,他所駕駛的戰機因意外而未能完成對氫彈的投擲,但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他帶著必死的決心,毅然決然帶著氫彈著陸。那麼,這位飛行員究竟是誰?他的名字叫楊國祥!
  • 49年前,楊國祥投擲氫彈失敗,他沒有選擇逃生,與氫彈共存亡
    但實際上我們卻可以發現,這三四百年的歷史差距,卻被我們用短短幾十年給彌補上了。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展速度不斷騰飛,靠著自己的努力重新回到了大國的行列。為何我國能夠發展如此迅速?因為那一批批不服輸,不放棄,勢要發展祖國的有志之士,他們為祖國的發展盡心盡力,所以才有了現在中國的繁華盛世。
  • 【雲南傑出人物】投擲第一顆實戰氫彈的英雄飛行員彝族之鷹楊國祥
    我國第一顆實戰用氫彈研製出來後,周恩來指示:擔任投擲任務的飛行員政治上要最可靠、技術上要最熟練、飛行上要最有經驗的團職以上的幹部擔任。楊國祥被毛主席、周總理批准為用我國自己設計製造的超音速強五戰鬥機投擲中國第一顆氫彈的飛行員。1967年,我國第1顆氫彈被成功研製並爆炸,但是想要知道這一次的研製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戰價值,只有通過實驗才能證實。科研人員,決定以國產的強五戰機來完成這次實驗的投彈任務。對強五戰機十分熟悉的楊國祥,最終成為投彈飛機的主飛行員。
  • 揭秘強5投氫彈:飛行員帶彈返回威脅萬人生命
    當你的任務是去投擲一枚核彈時,你返回基地時最好不要把核彈也一起帶回來。但是將核彈帶回基地這件事就在1971年發生在楊國祥身上。楊國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一位飛行員。
  • 強5甲飛機成功投擲氫彈 49年前羅布泊上空的一次「狂飆」
    今年是我國第一顆氫彈甩投成功49周年。我國彝族飛行員楊國祥於1972年1月7日,駕駛強5甲飛機,成功地投擲了我國第一枚實用氫彈,使這次核試驗獲得圓滿結果。1971年12月30日,在我國西部靶場作實用氫彈的投擲試驗,由於掛彈推脫機構出了故障,因而強5甲不得不帶氫彈返場著陸,而1972年當日是在充分優化和訓練純熟條件下完成使命的。
  • 新中國首次甩投氫彈,卻出意外!飛行員決定帶彈迫降,成世界首例
    甩投氫彈19世紀60年代,在著名科學家錢三強先生的組織下,一大批青年科學工作者悄悄地開始了對氫彈的研究。經過了7、8年的艱苦奮鬥之後,中國有了製造氫彈的能力。然我國有了造氫彈的能力,但我國氫彈投送能力還並未成熟。
  • 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空軍上尉軍銜 因跳傘失敗犧牲 年僅30歲
    中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空軍上尉軍銜 因跳傘失敗犧牲 年僅30歲 2016年11月12日,八一飛行表演隊在唐山玉田縣進行飛行訓練中,女飛行員餘旭因跳傘失敗,壯烈犧牲。後來她的遺體在天津火化,並安葬在四川省崇州市革命烈士陵園。
  • 加油機一頭撞爆轟炸機,4枚氫彈在歐洲從天而降!千倍廣島當量
    而自從人們真正的見識到核武器的威力之後,各國開始了對核武器的研究,在這樣的研究趨勢下,比之前爆炸過的原子彈威力更大的氫彈問世。據說一顆氫彈足以抵擋數顆原子彈一起爆炸的威力,是當之無愧的破壞之王。美蘇冷戰期間,蘇聯就曾經製造過一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氫彈,「沙皇炸彈」。
  • 為什麼打仗不能射擊跳傘飛行員?
    不過駕駛戰鬥機雖然很帥,但是駕駛戰鬥機在戰場上戰鬥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戰機在高空進行戰鬥,一旦出現不好的狀況,戰機被擊中,那麼基本上就只能等待戰機墜毀,飛行員也因此會出現生命危險。戰機如果即將墜毀,飛行員只能選擇跳傘,但是在戰場上跳傘,空中沒有任何的掩護,飛行員不就成為了靶子了嗎?不過在戰場上射殺飛行員是被禁止的。
  • 發生空難時,為什麼航空公司寧願賠幾十億,也不願讓乘客跳傘逃生?
    1977年3月27日,在西班牙特那裡夫島的上空,發生了一起世界上最大的民航空難:兩架波音747客機相撞,巨大的爆炸聲沖天而起,火球在半空中發出耀眼的光芒,飛機上的583人全部死亡
  • 打仗時不能打跳傘的飛行員是怎麼回事?
    不少國家開始投入大量的資金,去培養更多優秀的飛行員,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搶奪制空權。不過,只要上了戰場,戰機就會面臨著各種意外事故。一旦無法繼續駕駛戰機,飛行員就只能立馬採取跳機逃生的措施。由於戰機面世之初,逃生裝備的性能還沒有得到完善,所以只有跳傘才有生還的可能,但若是跳傘後遭遇了敵人的襲擊該怎麼辦呢?
  • 空戰時千萬不能攻擊跳傘的飛行員是怎麼回事?
    遇到這種情況,飛行員也只能讓飛機墜毀自己跳傘逃生,在戰爭中,空中是沒有任何掩護的,那這些跳傘的飛行員就不怕被敵方擊中嗎?其實,各國都遵守著一個規則,那就是千萬不射殺敵方已經跳傘的飛行員,為什麼明明是在打仗,卻還要禁止射殺跳傘飛行員呢?
  • 為什麼航空公司在遭遇空難時,寧願損失數十億也不讓乘客跳傘?
    雖然人們經常看到飛機事故,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例如,2015年,全球有3400萬次航班和36億名乘客,發生了17起航空災難,造成564人死亡,事故率是二百萬分之一,也有專家整理了一套有趣的數據,車禍死亡概率是空難的137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