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葉俊榮解方:原來「拔管」變「拔蔡」

2021-02-15 U臺說

教育部長葉俊榮。 記者陳柏亨/攝影

 

選在張天欽為「東廠事件」辭職當天,教育部長葉俊榮宣布了「拔管事件」的解決方案,一則有效地分散了張天欽案的注意力,二則強化了民進黨政府絕不認錯的形象。葉俊榮的「解方」重點有二:一是遴選會須重啟第二階段的遴選程序,二是遴選會應先決議,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是否迴避或解除遴選委員職務。換言之,依教育部重新認定的遴選「瑕疵」,從管中閔移到了蔡明興身上。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轉變。教育部原來的「拔管」決定,都認定管中閔對獨董身分有所隱瞞或違規,必須剔除其資格。而今葉俊榮的處理,則保留了管中閔的「候選人」資格(但仍拒絕承認其「當選人」資格),轉而質疑蔡明興的「遴選委員」資格,認為蔡明興應該迴避或去職。鬧了九個月,教育部「拔管變拔蔡」,這真是讓人看了如墜五裡霧的髮夾彎!

 

簡言之,葉俊榮想要維持他「溫和溝通」兼為臺大教授的形象,不敢過於蠻幹,因此新方案和前兩任部長「有點一樣又有點不一樣」。一樣的地方是,仍要求臺大重啟遴選,這是要維持蔡政府顏面,並給教育部一個下臺階;不一樣的地方是,「拔管變拔蔡」,把資格問題移到蔡明興身上。

 

要臺大重啟遴選,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正如遴委會發言人所說,法源依據何在?但若從「不是拔管是拔蔡」的角度看待此事,拔管爭議或許有一個更簡單的解決之道:只需依當初的投票結果,以蔡明興應該迴避而將其投票視為「廢票」,扣除他的一票,重新認定管中閔的當選資格。由於管中閔在該輪投票獲得十二票,領先第二名候選人陳銘憲有三票之多;亦即,蔡明興的一票不可能改變遴選結局,所以「管中閔為最高票當選人」的結果不變。遴選會若能重新集會,據此回應教育部的「蔡明興迴避」論,臺大應有正當理由要求教育部依法發出聘書。

 

葉俊榮要求臺大重回第二階段遴選,其實是強詞奪理;但他要求重審蔡明興的資格,倒提供了一條出路。在法理上,有一個「無害錯誤」原則(harmless error),是指一個決議過程若發生輕微的錯誤,而此錯誤不會損及當事人權利或影響實質結果,則此輕微錯誤不構成原案件須重新審理或取消判決的依據。

 

事實上,此一法理在臺灣的法律上已有普遍適用。例如《公司法》第一八九條第一款規定,如發生當事人認為程序或決議方法有誤,訴請法院撤銷原決議,但法院認定「其違反之事實非屬重大且於決議無影響者,得駁回其請求」。葉俊榮若認為遴選「瑕疵」在蔡明興而非管中閔,而蔡明興迴避與否無法改變選舉結果,只算是一個「無害錯誤」;那麼,遴委會不妨借用此一法理,重新要求教育部接受遴選結果,教育部應該沒有理由不接受吧?

 

教育部從最初的磨刀霍霍,演變成如今的「不是拔管是拔蔡」,顯示整起事件何其荒唐。當初各部會將所有責任歸咎於管中閔一人,從獨董爭議到赴陸講學、論文抄襲,各部會皆裝模作樣地參與意見,炮製出無數罪名,還有勞北檢大陣仗約談各方人士。直到發現當時任內政部長的葉俊榮、教育部長的吳茂昆都中箭,最後李遠哲還來加碼一腳稱「臺大沒有能力選出一流校長」,政壇的闇黑勢力難以想像!

 

拔管事件演至今天,與其說臺大需要一個「校長」,不如說蔡政府及教育部需要一個「下臺階」。原因是,臺灣社會有目共睹,蔡政府如何利用權勢侵犯大學自主,如何濫用法理拔除異己;明明已犧牲了兩名教育部長,還不肯道歉認錯,非要臺大幫它端出一個下臺階。無論如何,從「拔管」變「拔蔡」的髮夾彎,已證明蔡政府的心虛及理屈;葉俊榮拋出的這球,就看遴委會怎麼踢回去了。

相關焦點

  • 評論│顧主委,金融業最大家族姓「泛」
    顧立雄果然一鳴驚人,未上任即提出將加強金融監管,包括「裁判兼球員」及「家族化和產金分離」等問題;結果,遭輿論批評他「去家族化」的起手式就錯了。顧立雄事後否認說過要「去家族化」,但他不斷強化「金融業很家族化」的仇富印象,意圖明顯。要問的是:顧立雄知道臺灣金融業最大的家族是誰嗎? 有關「家族化」說法,近來公共論壇已有不少評論。
  • 評論│教育部長的「五日京兆」宿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無部長,臺灣大學無校長」的亂象已持續一個多月,行政院預告新任教長人選約詢已近成熟,即將公布。回顧過去廿年,三度政黨輪替,換了十一個教育部長,平均每人任期一年多,吳茂昆更以四十多日創下最短命的紀錄。正因為如此,有志之士視教長一職為畏途,就算政院能找到願跳火坑的勇士,若無法擺脫政治幹擾,恐怕終難逃「五日京兆」的命運。
  • 評論│細說「合而不同」的臺日關係
    蔡總統日前接見日本東大「兩岸關係研究小組」,籲臺日合作拓展第三國市場。
  • 原來日本人不常講「阿娜答」!常用錯的「あなた」日語教學
    製圖:Nene│素材:イラストAC▋迷思①:「阿娜答」沒有「老公」的意思常會在日本影劇中看到忙碌的家庭主婦,對著下班回家的先生說「あなた、お風呂にする?それともご飯が先?」叫老公「あなた」給人感覺叫老派、過時│圖片來源:Photo AC
  • 評論│寧可「商人無祖國」,切勿「祖國無商人」
    聯合報系資料照 華盛頓記者張加/攝影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宣布在美國投資百億美元,此一大手筆投資無法落腳臺灣,讓不少國人感到遺憾,也引起一波「商人無祖國」的爭論。郭臺銘在答覆媒體訪問時說,「市場就是我的祖國」;但他也說「政治要為經濟服務」,更強調:「不要忘了我在哪裡繳稅!」
  • 評論│鄭南榕也絕不會苟同蔡政府的作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民進黨蠻橫通過《反滲透法》,把臺灣帶入「準戒嚴」的境地。同一天,臺大教授蘇宏達公開了他被警方訊問的經過,原因只是他一年前在臉書批評蔡政府的「故宮南移」政策,被調查局認定「影響臺灣安全」及「危害社會安定」。蘇宏達問道:「一個失去言論自由的臺灣,又怎麼能凝聚人心,捍衛民主?」
  • 《炮仔聲》放大絕「男男同婚」 妍熙爸認愛「蔡主任」:找到我的另一半!
    王宇婕扮演瘋狂小三「王妍熙」,和陳志強的假面婚姻糾纏多集,眼看渣男老公奪走家產,轉性變正派,老爸「王世昌」更為了爭產,即將上演「出櫃同婚」的劇情,讓觀眾看傻了眼!▲《炮仔聲》破百集上演男男同婚,妍熙爸認愛蔡主任。
  • 評論│「非核家園」若變「缺電家園」,誰負責?
    蔡政府此舉,是要宣示其「非核家園」的決心,並斷絕核四廠任何啟用的機會。正值供電危機當頭,綠能和天然氣難以接續,而嚴重的空汙又導致燃煤電廠不受歡迎;蔡政府不顧一切把核燃料送走,除了固執不通,更是愚昧至極。試問:一旦「非核家園」變成「缺電家園」,民進黨誰要負責? 論時機,蔡政府在此際將核四燃料棒送走,是極不智的決定。
  • 評論│大火燒穿「代表隊」和「綠執政」真相
    圖/讀者提供 桃園「旭富製藥」發生大火造成一死一傷,也讓生產線報銷,大量庫存付之一炬。諷刺的是,今年四月,蔡英文還因該公司生產奎寧原料親自到訪,但大火後衛福部忙著切割,說奎寧對新冠肺炎「療效不太好」,所以沒影響。原來,當初所說的「製藥代表隊」,只是虛話一場。 蔡政府標榜的「防疫代表隊」,曾紅極一時,如今逐一破功。
  • 今日評論│聯合/柯文哲「最有感」的施政
    市長室專員邱昱凱被爆利用臺北市長柯文哲的名義,向兵役局「喬人事」,臺北市長柯文哲(中)在議會質詢時,議員送上牌子要柯文哲清君側 。記者陳柏亨/攝影柯文哲一個月來在遊泳池裡躲沙魚,結果是:戴季全辭去悠遊卡公司所有職務,發言人林筱淇也跟著辭職。記者問柯文哲,就任以來哪一項施政「最有感」?柯市長說:「我也不知道。」答案其實已經揭曉,AV女優悠遊卡無疑就是柯就任十個月「最有感」的施政。
  • 評論│蔡碧仲的演出,足堪勝任「東廠」總管
    在蘇貞昌的「魔鬼論」後,竟還有異軍突起如法務部次長蔡碧仲者,他在立院為蘇揆護航不僅把魔鬼「實體化」,還對律師貼上「違背臺灣利益」的罪名。蔡政府的政務官,讓人大開眼界。 如果「魔鬼」一詞可以用來給人定罪,還需法律嗎?何況,大談「魔鬼交易」的人,竟然還是行政院長和法務部次長。
  • 「九千歲」原來是這意思!這些「新詞」繞暈你
    」,這詞究竟怎麼解釋,「一例」指什麼?舉例說:「五位一體」總佈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還有民主集中制「四個服從」、廉政建設「兩個責任」、黨的「四條路線」、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廉政建設「一崗雙責」、黨的「六大紀律」、好幹部「五條標準」……
  • 評論│99年後,我們被迫重補五四破網
    時隔九十九年,自詡「民主進步」的蔡政府竟粗暴幹預校園、踐踏民主,社會被迫要重溫「五四」,這真是臺灣大倒退的表徵! 對拔管事件感到憤怒的,除了臺大師生和校友,也包括了廣大的教育界和反對濫權的社會人士。近日來,維護大學自主的行動已遍地開花:清大先發出「捍衛臺灣民主與學術自由」的宣言,國立和私立大學校院協會接著發表聲明,譴責這是大學自治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時刻」,其他院校表態聲援「我們不再沉默了」,更獲得廣大的連署支持。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更發起「三不運動」——「不接受、不忍受、不配合」吳茂昆的決策,直到他下臺為止。
  • 惡搞無罪 新版權例保「二創」
    就反對派聲稱修例是將侵權行為「民事變刑事」,他批評此說法完全錯誤,並強調修例後的大量侵權行為才會刑事化。當局昨日又為網民釋疑,重申在facebook分享連結、截圖、改圖、改歌、翻唱等都不會違反修訂後的版權條例。
  • 短評│賴神燒起「託育之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政績再添一筆——「託育之亂」,全臺淪陷。 託育補助新制,今天趕鴨上路。但中央和地方各行其是,保母擔心被套牢管死,幼教業者串連拒簽;而託育補助可能看得到吃不到,更讓父母心焦,爺奶不爽。 託育之亂,禍起於賴揆堅持把失敗的「臺南經驗」擴大到全臺。
  • 確定「拔管」 教育部要臺大重選│聯合報臺商版0428曬新聞
    教育部昨晚退回臺大準校長管中閔(中)聘任案,一直神隱的管爺,則在昨天上午現身到臺大自主聯盟舉辦的活動,感謝支持。圖/讀者提供教育部「卡管」歹戲拖棚近四個月,昨晚終於「拔管」,以有經濟法律上重大利益未迴避的適法疑慮,宣布駁回臺大遴選委員會選出管中閔為臺大校長的聘任案,要求遴委會讓原本八位候選人重新回到遴選初審階段,等於重啟遴選,新校長上任至少還要拖幾個月。後續臺大是否遵照教部指示重啟遴選,據校方透露,不會隨之起舞,是否提起行政訴訟也尚未決定。
  • 「泛民」頻「射波」 蟲炎加一刀
    fb截圖反對派中人要令自己「鶴立雞群」,從來唔係集中show自己點叻,而係話其他人幾差,就連「自己人」都無面畀。話說「自決派」立法會議員區諾軒,俾人鬧缺席會議偕妻遊日本,結果小學雞上身去人哋fb罵戰,結果有其他網民睇唔過眼,製圖一次過踢爆除咗區諾軒外,公民黨嘅郭家麒、街工梁耀忠(白頭佬)同「專業議政」梁繼昌原來都是「關鍵缺席」嘅慣犯。
  • 評論│從「東廠」到「義和團」的促轉會
    儘管這些要求在相關部會碰了釘子,蔡英文也說「去蔣」不是促轉會說了算;但一個缺乏適當角色定位的促轉會如何繼續存在,是一個大問題。 促轉會正副主委出缺已相當時日,行政院遲遲不把人補齊,莫非自知這個以「東廠」自命的機構已無力回天,因此要等它自己慢慢萎縮衰亡?但促轉會目前的運作卻非如此,儘管群龍無首,內部的委員及小將們卻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作為愈發肆無忌憚。
  • 評論│從旭海、洲仔村 看吳宏謀的「軌道大夢」
    隨著臺灣進入高齡社會,學者統計全臺有卅四個「極限村落」,高齡人口超過廿五%,五百公尺內沒有任何公車站牌,成了現代社會中「行的難民」。在政府的宏大建設中,他們是被遺忘的一群。 新任交長吳宏謀近日幾次受訪,一再提出要加速「軌道運輸」,必須以「同理心」看待地方運輸建設等,他更暢談高鐵不僅應延伸至屏東,還要把花東納進考量。
  • 【谷阿莫原創】關於臺灣常見用語「白爛」
    我是谷阿莫,這是我寫的第九篇文章,經過我的研究,原來「原創文章」跟「評論功能」,好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功能,我原本以為擁有原創文章標籤才可以有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