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志氣很大,他認為在皇帝面前轉悠還不行,還得想辦法造勢

2020-12-23 吳學華看天下

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拒絕轉載

唐鑑離京城時,曾國藩和倭仁等一幫理學名流,還有不少大臣及湖南老鄉們,將唐鑑送到離京三十裡的驛館。

在內心,曾國藩真的不捨得唐鑑離開,有唐鑑在,他好歹有一棵大樹可以乘涼,對於理學的知識,隨時上門求教。而且與唐鑑他們交往,心情非常舒暢,不像在穆彰阿的面前那樣受拘謹。

曾國藩為了顯示自己在遇到唐鑑之後獲得新生,還將自己增加了一個叫「滌生」的號。古代人都有字號,你要起幾個都沒人管。

他在日記上寫道:「自今日起改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梁之汙也;生者,取其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唐鑑見了之後稱讚道:「有志氣!滌生,望你今後滌舊而生新。」

曾國藩兩次改名,都是在遇到老師之後,都是有目的地獲得老師的青睞,這份心機無人可比。

唐鑑除了教曾國藩攻讀理學之外,還經常鼓勵他以天下為己任,多讀史書,瀏覽輿地地圖,鑽研兵法,一備來日大用。

唐鑑果然是個高人,預感到中華大地上即將狼煙四起,所以要曾國藩學軍事。後來,太平軍起,曾國藩又在唐鑑的極力推薦下,在湘操練鄉勇團練,才有了後來的曾太保。

惺惺相惜灑淚而別,古代送別友人,一般都會寫詩留作紀念的,我們這位曾詹事也不例外。他在《送唐先生南歸序》中寫道:……吾鄉善化唐先生,三十而志洛閩之學,特立獨行,詬譏而不悔。歲庚子,以方伯內召,為太常卿。吾黨之士三數人者,日就考德問業,雖以國藩之不才,亦且為義理所燻蒸……自卿大夫之弟子,與凡民之秀者,皆上之人置師以教之……博求萬物之理,以尊聞而行知……

這「博求萬物之理,以尊聞而行知」兩句,成了千古名句,為後人所推崇,什麼行知學校,在介紹中都會加上這一句(不信可百度去)。

唐鑑的離去,曾國藩著實有些心痛,不僅僅是一個良師益友的離開,而是維繫著他和道光皇帝中間的那根紐帶,就這麼斷了。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不生傲氣,不丟骨氣,不損志氣
    CFIC導讀◆曾國藩能夠成為世人眼中的「千古第一完人」,正在於不生傲氣、不丟骨氣、不損志氣。曾國藩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被後世尊稱為「半個聖人」。沒有人生來順遂,曾國藩的人生路也是諸多坎坷。然而深厚的自我修養,最終成就了曾國藩。
  • 鹹豐皇帝多疑寡斷,在43名團練大臣中,為何獨讓曾國藩組建湘軍?
    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在組建湘軍的時候,非常艱難。朝廷不僅沒有糧餉支持,就連招兵買馬,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可是,性格多疑寡斷的鹹豐皇帝,在他任命的43名團練大臣中,為何獨讓曾國藩組建湘軍呢?並不是鹹豐皇帝信任曾國藩,對他格外器重,而是曾國藩自己爭取來的機會。
  • 小偷都覺得他是一個笨蛋,曾國藩何以成為一代名臣和偉人
    作為清朝官場的翹楚,曾國藩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曾國藩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在這期間,他歷任工、刑、吏部的侍郎。和他的高速升遷相比,清朝的國勢則在日漸衰退。有1個小偷習慣深夜行竊。這一天來到一戶人家,發現1位年輕人正在埋頭苦讀,他便潛伏在屋簷下默默等待,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再行竊。
  • 為何鹹豐的這個遺言到了曾國藩這就不行了?
    曾國藩為什麼不稱王?這個問題在網上流傳很久了,雖然網友們也給出了這樣、或那樣的見解,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個「王」的稱呼原本就該屬於曾國藩,那是鹹豐皇帝臨終前的遺言1861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雙重壓力下,鹹豐皇帝倒下了。
  • 曾國藩如何借鹹豐皇帝之手組建湘軍?瞞天過海,操作手法老道
    手中有了兵權,即使朝廷要想卸磨殺驢,也不敢貿然行動了,反之,手握重兵的曾國藩向朝廷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時,朝廷也不得不答應。那麼,曾國藩是如何成為一個關鍵人物的呢?這來源於他駕馭上層領導的能力。從鹹豐皇帝在部署和太平天國作戰的一系列政策中,曾國藩看到,他能改變清朝的歷史和命運。
  • 曾國藩成功智慧:天道忌巧,越是聰明人,越會下這3種「笨功夫」
    有一句話叫做「天道忌巧」,這句話是曾國藩說過的一句話,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天道是忌諱人做事有太多取巧,有時候是需要一些笨拙的功夫。曾國藩認為「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這一點在他身上可以看到鮮明的例子,雖然曾國藩是晚清名臣,功績很大甚至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但是曾國藩的智商,其實是不太高的,甚至可歸之為「笨拙」。不僅是曾國藩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是「吾生平短於才」、「秉質愚柔」。
  • 曾國藩初入官場受到打擊,幡然醒悟:要想成功,得從馭人開始
    曾國藩剛剛入朝為官的時候,並不懂如何馭人,受到三次打擊後,終於幡然醒悟:要想成功,得從馭人開始。會馭人,才能走得長遠。要想弄清楚曾國藩是如何馭人的,我們得從他踏入官場時開始。因為進入官場前,曾國藩和我們今天很多學子一樣,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接觸的人並不多,也無人可馭。
  • 手握重兵卻遲遲不出,鹹豐急得私信大罵,曾國藩:不懂別瞎指揮!
    手握重兵卻遲遲不出,鹹豐急得私信大罵,曾國藩:不懂別瞎指揮!中國古代社會受限於技術水平,遠程社交是以書信進行,從個人之間的情感到軍國大事的交流,不一而足。尤其後者的最高級別——奏摺,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君臣之間的博弈水平,而近幾百年來給我們提供這一視角最多者莫過於晚清中興名臣之首曾國藩。
  • 鹹豐皇帝被英法聯軍打出京城,曾國藩12萬湘軍,為何見死不救
    飛快的蒙古騎兵,甚至還沒飛舞到英法聯軍身邊,就中彈身亡了。很多蒙古兵,直接被重炮打成肉沫。數小時之後,上萬的蒙古騎兵全軍覆沒,而英法聯軍中僅僅戰死5人,英軍2人,法軍3人。在冷兵器面前,火槍火藥完勝。舉世聞名的圓明園被焚燒成灰燼,鹹豐皇帝直接從京城逃到了承德。曾國藩的12萬大軍就在僧格林沁抵抗英法聯軍之時,鹹豐皇帝還特意下旨,讓曾國藩帶領湘軍前來迎戰。曾國藩當時坐擁12萬湘軍,但是從頭到尾曾國藩都未曾迎戰。
  • 安德海分明是慈禧太后面前紅人,為什麼山東巡撫丁寶楨還敢殺他?
    安德海作為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山東巡撫丁寶楨要想擅自處死他還是需要勇氣的,不過,真正要處死安德海的,並非丁寶楨,而是東太后慈安,有了東太后的首肯,丁寶楨才會放手在山東將安德海就地處決。作為慈禧太后身邊備受寵信的大紅人,安德海卻居功自傲,恃寵而驕,雖然只是六品的藍翎太監,竟然連小皇帝載淳、恭親王奕訢等朝中大臣都不放在眼裡。安德海還搬弄是非,挑撥同治帝和慈禧太后的母子關係,令同治帝經常被母后訓斥。安德海目無皇帝,胡作非為,已經到了令同治皇帝忍無可忍的地步。
  • 曾國藩默默無聞時,如何與名滿天下的名人交往?馭人要不露痕跡
    曾國藩剛剛進入官場的時候,也是默默無聞,可他卻能和當時一些名滿天下的名人交往,靠什麼技巧?那就是馭人,而且要不露痕跡,否則,就沒人願意和他交往了。前面我們講到,曾國藩在翰林院受到上司趙楫和同僚壓制,最終被道光皇帝革去翰林院檢討職務,成了一名每天都要去上班,卻不拿薪水的候補檢討。
  • 醜女穿越古代變成了狐狸精,還成為了皇帝最得寵的妃子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古裝穿越喜劇片:大唐狐狸精傳,一起來看吧,故事是這樣的,這帶著眼鏡的女孩就是咱們的女主小麗,她是一個大公司一名普通的職員,不過卻是個職場受氣包,誰讓她長得不夠好,身材不夠好,老闆都不待見她,同事還時不時的就嘲笑他。
  • 薪盡火傳:曾國藩與李鴻章
    李鴻章一看沒有辦法,只好來了。曾國藩也沒睬他,吩咐大家先吃早飯。  吃過飯以後,曾國藩把李鴻章叫過來。他說:少荃,你在我這辦事,就要知道我待人接物的原則。這個原則只有一個字——「誠」。說完這話,曾國藩掉頭就走,把李鴻章給晾在那裡。打那以後,李鴻章開始嚴格地約束自己,改了不少缺點。他的才能逐漸顯現出來,成為曾國藩的一個重要助手。
  • 李秀成被俘後向曾國藩投降 其實是挖了個大坑想讓他往裡跳!
    天京失陷以後,他放棄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卻保護著洪秀全的兒子突出重圍。被俘之時,清兵問他:「汝今計安出?」李秀成概然回答:「死耳。」洋洋得意的敵人在他面前張牙舞爪,譏諷這位成了階下囚的忠王。李秀清非常淡然,不過一死而已。但不足幾天,這位英雄卻轉變成了狗熊,不僅老實交待罪行,還乞求活命,前後反差太大,令人咋舌。
  • 鹹豐為打壓曾國藩,提拔胡林翼為巡撫,曾國藩聽後大喜:天助我也
    曾國藩在湖南辦團練有成,驍勇善戰的湘軍很快便能和太平軍平分秋色,還取得了幾次勝利。這讓遠在北京城的鹹豐皇帝亂了心:不是自己人,不放心吶!那他又會做點什麼呢?此時的胡林翼正在戰場上指揮戰士廝殺,他沒想到朝廷會下這樣的命令把他調走。同時,他還在意一件事:曾國藩會怎麼想?原來就在去年,曾國藩曾被鹹豐皇帝短暫地授予這個官位,然後僅僅九天後就收回了成命。而能夠做一地的實權官員,一直是曾國藩長久以來的願望。朝廷的安排會不會讓曾國藩對他心生間隙?
  • 曾國藩:和做人有關
    此時的曾國藩,不僅在戰場上失利,在政治上也很不得志,由於湘軍出省作戰,其糧餉為就地籌措。可江西的官員認為湘軍到了江西後,不僅搶了他們的功勞,還增加了他的負擔,拒絕給湘軍糧餉。由於曾國藩的手中並沒有地方實權,根本無法調度地方官員,將士們缺衣少食,十分艱難。
  • 他是明朝最好的皇帝,曾國藩評價他不遜李世民,為何卻默默無聞?
    但其實呢,明朝還有一位皇帝,雖然一直默默無聞,但他在明朝官方的評價中,卻是最好的;他在明朝百姓心目中,完全不遜於赫赫有名的漢文帝和宋仁宗;至於他的功績,更是被曾國藩評價可比肩漢武帝和唐太宗。  那麼,這位皇帝是誰呢?他的名字叫做朱祐樘,明孝宗是也!
  • 何桂清臨陣逃脫,死黨抱團重金打點,卻被曾國藩一句話要了命
    雖然事先有許多人給他求情,但曾國藩簡單的一句話就要了他的命! 說起何桂清,他在官場上的經歷還與曾國藩的經歷有些相似。何桂清同曾國藩一樣,以前是當文官的,專門管教育這塊,按現在話來說,何桂清的職位相當於如今的省教育廳廳長。可就是這麼一個大官,卻因為曾國藩的一句話沒了性命!可見當時的官場真不好混吶!
  •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拙誠勤恆犟
    現在他開始跟皇帝打太極,皇帝派他去四川,他一算去四川死定了。不想去怎麼辦呢?他不能跟皇帝說不去,他說我馬上就去。一個勁說我馬上就去。然後在這邊說,這邊又出了什麼事,那邊又出了什麼事,他老讓皇帝覺得他在努力地想去。但是去不了,直到最後拖黃不去。第三招,成就他人。也叫一同「濫舉」,什麼意思呢?,就是曾國藩過去打一場仗下來,不保舉幾個人。被保舉的這些人都能升官,都能加頂戴都能加俸祿。
  • 曾國藩:做人贏在和氣,輸在脾氣,成在大氣
    曾國藩管理湘軍憑的是「誠」「和」,在部下面前不耍官威,不擺官架子,而是仁慈寬厚,以德治軍。 李鴻章早年是曾國藩的門生,他這樣描述曾國藩的日常:當他在軍營裡吃飯,在其他人沒到全時,總會很耐心的等待著大家。席間他都會講個笑話給大家,大家笑的前仰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