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夜航船。邵寶卷算計陳平安的底氣何在?

2020-12-14 凰殤閒話

劍來第七百七十章 夜航船

上一章末尾,邵寶卷問陳平安:「如何是西來意?道士擔漏卮麼?」

之前尚且不知邵寶卷如何算計陳平安,這一章已大致清楚。

邵寶卷的問題是一段公案,涉及到了佛家和道家,所以挑擔僧人和算命老道都盯住了陳平安,這個公案本身如何,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陳平安如何回答,更明確點說,是看陳平安偏向於哪邊。陳平安的回答肯定不可能讓雙方都滿意。

這就是邵寶卷的算計,陳平安總要得罪一方。

按照陳平安的猜想,一旦答對某些問題,就有可能得到某些機緣。同時付出一些代價。原文如下:

陳平安其實已經瞧出了個大致端倪,渡船之上,最少在條目城和那本末城內,一個人的見聞學識,比如沈校勘知道諸峰形成的真相,邵寶卷為那幅無字帖填補空白,補上文字內容,一旦被渡船「某人」勘驗為確鑿無誤,就可以贏取一樁或大或小的機緣。但是,代價是什麼,極有可能就是留下一縷魂魄在這渡船上,淪為裴錢從古籍上看到的那種「活神仙」,身陷某些個文字牢獄當中。

這是陳平安的猜測,目前最接近真相,但是還有疑問。

有了陳平安的這點猜測,就能知道邵寶卷在算計陳平安什麼。邵寶卷希望陳平安在渡船上付出一些代價。

這裡隱晦的表明,邵寶卷在浩然天下和陳平安不是一個陣營的人,未來極有可能是對手。

接下來正式說一說夜航船這一章。

一、陳平安與挑擔僧人打機鋒

這一段其實極其雜亂,陳平安和僧人只說了幾句話,剩下的文字,全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旁白,引經據典,不知所云。可能總管是想將副本搞得宏大一些,所以就又強行加入了一些人物和故事。

小編就勉為其難,儘量抽絲剝繭,給出自以為是的合理解釋,幫總管圓回去。

在上一章最後,陳平安識破了邵寶卷的算計,所以這一章開篇,邵寶捲來了一句「渭水秋風,願者上鉤。」

其實這句話就是我們常說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總管為了顯擺自己的文學功底,不想用俗語,就改了一下。

這是邵寶卷在為自己開脫,他還不想過早的暴露自己的意圖。

陳平安問道:「那這裡就是澧陽路上了?」

是不是覺得很突兀?

其實這是陳平安自己在捋脈絡,從第一個遇到的沈校勘開始。

得到邵寶卷的肯定回答後,陳平安已經大致明白之前遇到的人是怎麼回事。

原文如下:

澧縣也有一處轄地,名為夢溪,難怪那位沈校勘會來這邊逛蕩,看樣子還是那座專賣府志書鋪的常客。沈校勘多半與邵寶卷差不多,都不是條目城當地人士,只是佔了後手優勢,反而佔儘先機,所以比較喜歡四處撿漏,像那邵寶卷好似幾個眨眼功夫,就得寶數件,而且一定在別處城中還另有機緣,在等著這位邵城主靠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去一一獲取,收入囊中。邵寶卷和沈校勘,今天在條目城所獲機緣法寶,無論是沈校勘的那本書,還是那把寶刀「小眉」,還有一袋子娥綠和一截縴繩,都很貨真價實。

這段話點明,沈校勘和邵寶卷都是最近才進入夜航船的外來人,和陳平安一行是差不多的狀態,都在四處尋寶,但是兩人已經完成了不少任務,在渡船上有了一定的身份和收穫。

算命老道士、虯髯漢子、書鋪掌柜、兵器鋪掌柜等等,則是留在這裡的「活神仙」。

第七百六十五章說過:

渡船之上,只有一位好似大道顯化而生的古怪僧人。只是這條渡船行蹤不定,能否登船,只看機緣,但是登船之人,全部泥牛入海,無一人能夠離開。在那之後,一位流霞洲仙人女修蔥蒨,與一位中土劍仙聯袂登船查探,不曾想依舊無法將渡船留下,還差點被那位仿佛無境的年輕僧人,「挽留做客一百年」,雙方只能強行破開小天地,才得以重返浩然天下。

陳平安現在是十一境劍修,實力強大,並不是很擔心被算計,萬一打不過,還可以開天逃跑。

因為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所以這一次陳平安就顯得比較大膽,準備繼續在夜航船上遊歷。

僧人明顯是夜航船上的大機緣所在,對每一個外來人都有自己的評價。給陳平安的評價是「北邊家鄉人」。

「家鄉人」三個字表明僧人對陳平安的第一印象比較好。老鄉見老鄉……

《青龍疏鈔》表明僧人的原型應該是唐代的宣鑑禪師,俗姓周,四川劍南人,精通《金剛經》,人稱周金剛,屬於北方禪宗。

文中陳平安遇到的僧人應該是年輕時候的周金剛,史書記載,周金剛曾挑著一部《青龍疏鈔》,去往湖南常德一帶鬥佛。這裡的鬥佛指的是比拼佛法,不是殺人什麼的。周金剛落敗,後來就一直留在湖南常德的南方禪宗。

文中僧人口中的「腳底人」,指的就是南方禪宗的僧人。關於周金剛的事跡,能寫一大篇,這裡就不多說。

陳平安明顯是讀過周金剛的相關書籍,在致禮之後,直接說「不如先欠六十棒。」

這裡實際上根本沒有回答僧人的問題。而是直接說出了史書上的結果,所以僧人才會疑惑。

僧人接著又問了兩個問題,陳平安更過分,根本答非我問,「只等禪燈一照,千古之下十方龍象,點開正眼,灼破昏衢。」

僧人不解時,陳平安甚至是直接翻牌「誰來點燈?如何點燈?」

這幾句話根本就是那位周金剛到達南方禪宗後的經歷,是他頓悟的過程。

陳平安會打個錘子的機鋒?只不過仗著知道對方的跟腳,直接將僧人點化,使其頓悟罷了。

所以那位僧人才高興的大笑離去。

這個僧人明顯極其關鍵,邵寶卷已經多次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和僧人搭訕,可惜一無所獲。

這裡詳細介紹了一下兵器鋪掌柜杜秀才。

原型應該是唐代李白的好友杜秀才,家住銅陵五松山附近。文中稱之為五松先生,文中可能是白也的好友。

《花氣燻人帖》,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的小品之作。

這裡提到,杜秀才眼神一直停留在青衫客所背長劍上,應該是想起了好友白也、即李白。

陳平安所背長劍,是用白也贈送的太白仙劍劍尖煉製而成,杜秀才可能會有所感應。

之後描繪的杜秀才煉銅陵之山、煮盱眙蝦蟹,都是為了側面體現杜秀才的實力。

杜秀才曾經是浩然天下一等一的山中鍊師,善於煉製寶物,手中可能有不少好東西。估計在這個副本中,會給陳平安一些驚喜,比如送一件半仙兵,或者幫他提高一下長劍「夜遊」的品質。

後面有描述,陳平安所背長劍不見了。說不定就是交給這位山中鍊師加工去了。這只是個人猜想,做不得數。

二、陳平安扯起諸多線頭

邵寶卷見僧人離開,故作好心的提醒陳平安不要放棄到手的機緣。陳平安默不作聲,顯得很謹慎。

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這裡又是四個典故。

德山棒,德山宜鑑禪師常以棒打為接引學人的方法,形成特殊的家風,被稱為德山棒。

臨濟喝,臨濟宗義玄禪師常以大聲呵斥來接引弟子,所以世人稱他為「臨濟喝」,以彰顯他獨特的禪教方式。

德山棒與臨濟喝,形成禪宗特有的棒喝交加。

雲門餅,雲門宗祖師文偃闡述佛理的法門。

趙州茶,是趙州從諗的開悟示語。趙州從諗是南嶽下三世法嗣,趙州茶警示學人學習佛法不是一個知性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

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這四個詞其實都是講禪宗接應弟子的法門,得其一足以。

陳平安用這四個詞,來諷刺邵寶卷的貪心不足。

陳平安扯起的第一個線頭是「條目城」、夜航船。與陸臺一起遊歷桐葉洲時,陸臺曾提起過有這麼一條渡船。陳平安當了劍氣長城隱官,查閱避暑行宮秘密檔案,找到過關於渡船的一些記載。

《真珠船》,明朝胡侍撰。是一本書雜採經史故事及小說家言,其曰《真珠船》者,陸佃詩注引元稹之言,謂讀書每得一義,如得一真珠船也。

《夜航船》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張岱所著的百科類圖書。

避暑行宮記載的夜航船,是周密寫在《真珠船》的末尾書頁旁白處的一段話,「前有真珠船,後有夜航船,學海無涯,一葉扁舟,縫縫補補,載人夜遊萬古天地間」。

前隱官蕭愻加了一句歪歪扭扭的批註「去你娘的,兩拳打爛。」

後面的內容就比較好理解。

老道士封君,原型封衡,字君達。虯髯漢子原型荊軻,應該是兵家修士。

僧人走了,算命老道士還盯著一行三人,裴錢就施展了一下學自崔東山的畫地為牢,將小米粒保護起來。

老道士又說出了幾個渡船中的人物,崆峒夫人、隋煬帝。這又是一個典故。

隋煬帝嚷著要被砍頭的故事就不說了。

崆峒夫人,原型吳絳仙,隋煬帝宮中女官。

門海,就是大水缸,存水滅火用的,俗稱吉祥缸、太平缸。常見於古代宮中或者大戶人家中。

老道士果然抓住陳平安不放,要他回答之前邵寶卷所提的問題。

陳平安接著和稀泥。

邵寶卷接著落井下石。

看樣子,陳平安必定會在渡船上向邵寶卷問劍了。

青牛道士和陳平安鬥法一場後消失,陳平安的長劍「夜遊」不知所蹤。這個可能後面會交代。

邵寶卷被稱之為夢遊客,和劉羨陽的夢中練劍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城主所求

條目城城主求一篇《性惡》,是陳平安先生文聖的著作。文聖原型是荀子。

條目城城主李十郎應該是儒家修士。李十郎原型清代戲曲家李漁。

另一位城主身份未明,說了一句「酒仙詩佛,劍同萬古」,目前不好確定身份。

古代被稱為酒仙的有兩個人:酒仙劉伶、酒仙李白。

詩佛是唐朝詩人王維。

這三個人未必是城主。

目前渡船已確定至少有六座城,條目城、本未城、推敲城、容貌城、白眼城、點睛城。其中是否有同城不同名,尚未可知。

其中容貌城城主是邵寶卷。條目城城主是李十郎。其他城主身份未明。

從第七百六十五章和本章看來,夜航船主人極大可能是僧人,最大的機緣在於佛家。僧人才是關鍵。

佛家在劍來中出現的很少,現在開始給佛家出場做鋪墊,也屬正常。

陳平安本身就與佛家有很大關係,姚老頭、降服心猿的僧人、五行之屬本命物中的金色書頁等。

話題:

邵寶卷算計陳平安的底氣在哪裡?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本文由凰殤閒話原創,謝謝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

相關焦點

  • 劍來,江湖別過詳解。弓之得失,陳平安的選擇。這些看懂了嗎?
    劍來第七百七十一章 江湖別過之前的兩章然很多朋友看的暈頭轉向,差點放棄。各種分析,也是有真有假、有對有錯。今天的章節總算讓人有點撥開雲霧見天日的感覺。按照說中所說,就是有點條目了。先說一個確定的內容,夜航船目前共有十二座城,有些城池還有別稱。
  • 劍來,齊聚。吳霜降離開,陳平安前往文廟開會,文聖一脈將齊聚
    字帖有了,陳平安得寸進尺,討要一副楹聯。吳霜降以歲除宮特有的七寶泥上書: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歷史上,這句詩是蘇軾的外甥向舅舅求的術法。所以,劍來中說,吳霜降佔了陳平安的便宜。陳平安又說了一個桐葉宗已故宗主傅靈清的故事,點明仰慕王老先生,王元章一高興,又送了兩方印章,分別刻文:「風雪助興」「天下狂士。」。「天地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膽澄澈,便欲仙去」出自張岱的《夜航船》。
  • 劍來:阿良的本命神通太狂暴,陳平安敢加入戰場的底氣何來?
    論力,這就更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即便如早先預測那般,陳平安有著足以比肩大劍仙之力,甚至索性再拔高一些,哪怕他有著不輸飛升境劍修的戰力,可在那片戰場上這個境界沒什麼用,齊廷濟就被阿良警告別幫倒忙,陳平安就更不必說了。那麼陳平安重返蠻荒的意義何在呢?難道只是因為隔了一座天下有點遠,所以換一個更近的地方看戲嗎?
  • 劍來:寧姚仗劍飛升尋陳平安,瓊林宗恐怕有難了!
    而接下來的劇情就非常關鍵了,「夜航船」畢竟只是陳平安北俱蘆洲之行的一個小插曲,真正的重頭戲應該還是陳平安處理春露圃的相關事宜,但這是在寧姚出現之前,她的出現很可能會將陳平安的計劃打亂,甚至引爆一個能夠震動整個浩然天下的大炸彈!按照陳平安最初的計劃,他是想要先處理春露圃的事情,然後回頭將家鄉那邊的事情徹底解決掉,最後謀劃桐葉洲建立下宗之事以及其他事宜的處理。
  • 劍來章評之774文聖一脈的學生們
    夜航船上十二城神仙眷侶兩劍修春風吹過有花開夜航船上十二城上四城。歷朝君主,哪個不想垂拱而治,登得船來,只好翻翻舊帳。太平城,別稱甲子城。張角自稱得天書三部,創太平道,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下四城。本末城,別稱荒唐城。強者弱,弱者強,本末顛倒,儘是荒唐。推敲城,別稱一字城。推門敲門,一字亦可為師。
  • 劍來:寫了那麼久,劍來的主題究竟是什麼呢?
    小編在不久前見到這麼一個說法,是在小編評論區見到的,他說《劍來》的寫作講究的是一種克制,在最初看到的時候,一知半解,甚至有些不以為然,可是這個說法卻一直烙在心裡,想了許久。回想《劍來》到目前為止的劇情,確實是有著這麼一種味道的:克制。
  • 《劍來》最新章節775章(會一會十四境)章評簡析
    田婉意欲逃出生天,必須支開盯梢的崔東山和姜尚真,唯一的希望是給陳平安製造麻煩,麻煩大到崔東山和姜尚真必須親赴救援,類似於「圍魏救趙」。田婉與劍氣長城卸任刑官同屬暗黑盟友,通過船主與邵寶卷交易,算計陳平安,邵會憑此投名狀"入盟。儘管邵的算計不成,但寧姚帶來的心魔「天然」引出歲除宮宮主吳霜降。
  • 劍來,還記得壁畫城中的八位神女嗎?伏線千裡,是否值得扯出來?
    劍來最新章節算計中出現了一個被遺忘的人物:邵寶卷。邵寶卷參與了對陳平安一行三人的陰謀算計。邵寶卷身邊有一位壁畫城神女天官圖走出的一位神女:掛硯神女。這位神女暫時沒有出現。壁畫城的八幅神女天官圖存世已久。比駐守骸骨灘的披麻宗還要歷史悠遠。
  • 劍來:秀秀姐已不在,小精怪最討厭陳平安,陳平安:結果沒認出我
    以前好人山主不在家,裴錢不在家,老廚子不在家,至少還有秀秀姐會經常來找她,如今秀秀姐也不在了。其實,還有一個小精怪,她也很想她的秀秀姐。大驪王朝在舊中嶽地界給龍泉劍宗找了一些新地盤,阮秀就去那邊看了。然後,正是在那邊,阮秀遇上了一個小精怪,古靈精怪的精怪,還蠻可愛的一個小傢伙。
  • 《劍來》:文聖一脈學說被推崇,陳平安卻悶悶不樂,原因何在
    #劍來#《劍來》陳平安從劍氣長城出來之後,到大泉王朝和姚氏家族一起商議一些事情。01 捧殺《劍來》這本書所涉及到的一些道理很多,其中就有一個很至關重要的就是捧殺。我記得之前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劍來》被稱作第五名著的論斷,當時就有很多書友在聲討我。我並不是在推薦這個名頭,我只是在闡明過分捧高一本書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其實文聖一脈的學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 《劍來》「北俱蘆洲」之行的回顧帖
    陳平安從「劍氣長城」歸來,首行目的地選擇了「北俱蘆洲」。「北俱蘆洲」是「落魄山」的根據地,也是「寶瓶洲」的堅定盟友,未來在討伐「蠻荒天下」的戰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北俱蘆洲」之行分成三個階段,「夜航船」、「文廟會議」、「北俱蘆洲」。
  • 劍來:陳平安扶搖直上,只因出身在驪珠洞天,不然只是個泥腿子!
    《劍來》中陳平安從小悽苦,但憑藉本心,經由一系列的磨礪成為未來大道可期之人。但陳平安所取得的成就,除去本身的一些天賦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出身在驪珠洞天,因為驪珠洞天有這些存在。但要說他是陳平安的貴人,很多人都會反駁,說什麼楊老頭是生意人,投資陳平安只為利益,不是真心幫助陳平安。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人賞識提供機會讓你功成名就,即便你給他也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那人就不算幫助你,不是你的貴人嗎?第三個 陸沉道教掌教之一,陳平安在驪珠洞天結識,陸沉精於算計,坑害了不少人包括齊靜春。
  • 劍來,曹慈與陳平安問拳,文聖一脈相互講道理,各自遠遊
    第八百零六章 青白之爭一、曹慈與陳平安問拳二、文聖一脈相互講道理,各自遠遊詳述:一、白衣曹慈與青衫陳平安來一場只分勝負的問拳。問拳很精彩,旁白很多,說的很明白,不詳述。雙方境界:曹慈止境歸真境,陳平安止境氣盛境。止境分三個小境界:氣盛、歸真、神到。白衣曹慈問拳的理由有二:1、同輩之中,能入他眼中的武夫只有陳平安,既然遇見,不問拳一場,有些可惜。2、曹慈自創的拳法需要足夠強度的問拳來檢驗。
  • 《劍來》,陳平安找大驪太后,寧姚看見那沉甸甸的樣子:沒得談
    《劍來》,大戰將起前,正是報仇雪恨時。正陽山老猿已經身死道消,下一步,是要找回流散在天下各地的幾片本命瓷,而其中一塊,便在大驪太后手中。所以,陳平安的下一站直指大驪京城。在夜航船上,寧姚還打趣過一句「你到底有幾個此地無銀三百兩」,嚇得陳平安愣是不敢吭聲。這次符舟之上為何不見隋右邊?還不是因為感受到了來自寧姚的「凜冽」目光,不得不「避其鋒芒」了。可惜,她不躲還好,這一躲正好讓寧姚有了想法,這不正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麼,虧得陳平安還一副無知無覺的樣子,裝啥呢?
  • 劍來文聖一脈的學生們簡析,阿良回歸,劉十六前往落魄山上香
    簡介:一、寧陳相會,封道友接著打工二、陳平安回到條目城,寧姚問劍李十郎三、夜航船上十二城四、山主夫人駕到,膝蓋先留著五、李槐大爺閃亮登場,飛升境老狗添功了得船內的人各種憋屈和無奈。一、寧要和陳平安之間的膩膩歪歪就不用說。青牛道人封君的實力逐漸明朗。按照陳平安的閒聊說法,青牛道人之前至少是飛升境道士。寧姚配合的說了句:「原來是你以前提過的四位道門前輩之一。」
  • 劍來:作為陳平安的引路人的齊先生,除了聖人算計,為何會死?
    說到劍來,大家所能想到的永遠是那些讓我們難以忘記的人物,例如那位被迫融入天道的老秀才,還有那一位天下無敵的阿量,那些陳平安遠遊路上所遇見的人。但是有一個人,作為影響了陳平安一生的人,卻最早被滅亡。那麼為何作者始終不願著墨過多呢?
  • 劍來:陳平安拜見至聖先師用意何在?文聖為弟子操碎了心!
    時光匆匆,轉眼陳平安已逾不惑之年,時至今日也算是小有成就了。回顧這四十來年,我認為其實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溫巢情深,家境雖不富裕但有父母相寵,平淡卻有溫情;悲慘世界,雙親先後離世,陳平安用稚嫩雙肩扛起家庭重擔,數次險死還生;否極泰來,社會底層苦苦掙扎的陳平安先後遇到數位生命中的貴人,新的冒險重置了陳平安對生命的思考,也成就了現在陳平安!
  • 劍來:寧姚和陳平安的感情起源
    說起陳平安和寧姚的感情,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羨慕萬分的。很應那句話:所愛隔山海,山海亦能平。的確,這麼兩個相互喜歡的人,一直是離多聚少,陳平安先後兩次跨越萬水千山去見寧姚,後面又是寧姚遠遊浩然天下來見陳平安。
  • 《劍來》:陳平安與齊靜春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陳平安本命瓷被打碎後,宛如黑暗中的螢火,小鎮的機緣紛紛向他湧來,但卻留不住。雖說也免去了本命瓷落入買瓷人之手的後患(生死操於人手)。 十四歲時,長生橋被蔡金簡打碎。後因陸沉緣故,照顧受傷的寧姚。劉羨陽因不肯交出祖傳劍經,被正陽山搬山猿打傷垂死,陳平安與寧姚合戰搬山猿,逼使搬山猿在小鎮換了三口氣(約折壽八十載)。
  • 《劍來》崔東山是一個怎樣的人物?他性格乖張,成了陳平安的徒弟
    #劍來#在《劍來》中,崔東山是陳平安身邊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他本來是大驪國師崔瀺的一個分身,他的靈魂也是來自崔瀺分割過來的,想算計齊靜春,結果失敗了,齊先生給崔東山打落了上五境,老秀才又讓崔東山與崔瀺失去了聯繫,於是,崔東山也就成為崔瀺之外獨立一人了。可能為了懲罰崔東山,老秀才又逼迫著崔東山拜陳平安為師,一開始崔東山還不情不願的,但是惹不起老秀才,崔東山也就很無奈地成了陳平安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