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時代更迭激蕩之時,就會湧現出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家。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的盧梭、伏爾泰便是如此。再者便是後來的馬克思、恩格斯。
而要說我國時代變革的關鍵時期,必然是我國近代百年時期。這一時期,我國同樣也出了不少大師。譬如章太炎、魯迅、梁啓超等等不勝枚舉,而在眾多大師當中,有一顆最璀璨的明珠,他就是陳寅恪。
為何說陳寅恪是最厲害的那位呢?近代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如是說「陳先生的學問,300年來一人而已」,梁啓超這般說道「我梁某人算是有不少著作,對得起自己的學問了,然而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甚至連當年蔣介石敗逃臺灣時,都準備用專機護送陳寅恪去臺灣,可見他的學問有多廣。
而陳寅恪涉獵的是哪些方面呢?乃是國學,他的國學知識儲備超越了那個年代所有的知識分子,能享此盛譽也就不奇怪了。
最厲害的是,陳寅恪雖然主攻國學,但他的西學造詣也很高。當年他在日本留學時還和魯迅是同學,後來魯迅繼續留在東京靠翻譯日語半工半讀。而陳寅恪則開始遊學美國和歐洲各國,將西方文化也學了個大概。
也是因為這段經歷,陳寅恪掌握了八國語言,甚至連梵語這種快失傳的冷門語言也略懂一二。並且,因為語言上的天賦,還曾幫陳寅恪化解了一次危機。具體是怎麼回事呢?還請各位接著往下看。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終於撕破嘴臉,開始從關東南下直逼平津。而當時陳寅恪在幹什麼呢?他父親陳三立因為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憤而絕食,沒多久溘然長逝。這之後,陳寅恪便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1939年那會,英國牛津大學想要聘請陳寅恪當漢學教授,結果就在他準備從香港上船時,抗戰形勢進一步惡化,陳寅恪也因此滯留香港。而在1941年,香港也被日軍佔領,陳寅恪最後的棲息之所也不再安全。終於,日軍在香港掃蕩時,找到了陳寅恪的屋子。
起初他們並不知道是陳寅恪的寓所,直接野蠻暴力破開了陳寅恪的家門。他們上來就是一頓亂翻,企圖搜出一些值錢的東西。結果讓他們大失所望,陳寅恪除了幾箱書之外,並沒有其他財產。
這之前,陳寅恪一直是一言不發。後來這些日本兵將他的書隨意丟棄,這才徹底激怒了陳寅恪。隨後,51歲的陳寅恪用多年不說的日語對著這群日本兵破口大罵起來。
陳寅恪用的還不是普通的日語,乃是東京的方言,這比正宗日語還要地道,在日本軍中一般只有大佐級別的軍官才會這麼說。這一下給這群日本兵給整懵了,他們以為陳寅恪是隱居在香港的日本貴族,連忙賠禮道歉,說道「對不起,這就走」。
陳寅恪就這樣憑藉自己的語言天賦逃過一劫,雖然事後日軍也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但並沒有對他怎樣,反倒是力邀他在民間宣傳大東亞共榮的思想。陳寅恪又如何會同意?最後日軍也是不了了之。
陳寅恪的學問固然讓人折服,但更讓人欽佩的是他作為一個手無寸鐵的文人,在面對兇殘的日軍時,依然保留了一個中國人的節氣。如此大師,也難怪成了一個時代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