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蒼狼白鹿的傳說,一直都想看看蒙古秘史,最近這幾天有時間,就在網上查找了一下,讓我失望的是,蒙古秘史講了成吉思汗的先輩到成吉思汗去世後的一段歷史,大篇幅講述的是還成吉思汗的歷史,除了意思為蒼狼和白鹿的人名,卻沒有找到關於蒼狼白鹿傳說的記述。在看蒙古秘史的同時,我也就秘史中的人物、地點與網上查找的資料相對證,主要是想對額爾古納河流域的歷史有所了解,在驗證中找到一點追尋歷史的樂趣。
蒙古秘史共282節,第1節寫到:
成吉思可汗的先世,是奉天命而生的孛兒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馬闌勒。他們渡過大湖(又譯渡海)而來,來到斡難河源頭的不兒罕合勒敦山紮營住下。他們生下的兒子為巴塔赤罕。
成吉思汗畫像
成吉思汗雕像
孛兒帖赤那畫像
豁埃馬闌勒畫像
孛兒帖赤那(borte-chinoa),原譯為蒼色的狼,豁埃馬闌勒(ghoa-maral),原譯為慘白色的鹿,在我看的這本《蒙古秘史-新譯並注釋》(札奇斯欽著)中提到,狼鹿之說是否另有其所象徵的意義,已不可考。讀到這裡,有點小失望。他們渡過的大湖,或者海,原文為tenggis,在突厥畏兀兒語中為海、大湖的意思。斡難(onon)河,一般指鄂嫩河,該河流發源於蒙古小肯特山東麓,流域面積94,000平方公裡,與音果達河匯合成石勒喀河,為黑龍江上遊之一。鄂嫩河往西北,就是貝加爾湖,我想孛兒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馬闌勒渡過的大湖,應該就是貝加爾湖。找度娘問了一下,也有解讀這個tenggis是達賚湖的,即現在的呼倫湖,按照這種說法,孛兒帖赤那就是從東往西走,那麼他就有可能是從大興安嶺、室韋走向草原。但是呼倫湖相對與貝加爾湖要小得多得多,似乎不足以稱之為「海」。不兒罕合勒敦山,歷史觀點它可能位於肯特山脈的某個區域。肯特山位於蒙古首都烏蘭巴託東側,漢朝時稱為狼居胥山。《新元史》中關於這一段的記述為:「乞顏之後,有孛兒貼赤那,譯義為蒼狼。其妻曰豁埃馬蘭勒,譯義為慘白牡鹿。皆取物為名,世俗附會,乃謂狼妻牝鹿,誣莫甚矣。孛兒貼赤那與豁埃馬蘭勒,同渡騰吉思海,徙於斡難河源不兒罕山之下,生子曰巴塔赤罕」。《新元史》是柯劭忞所撰圖書,成書於1920年,看來蒼狼白鹿的傳說以前就有了。
蒙古秘史的第1節到第58節,寫的都是成吉思可汗——鐵木真的先輩人物,到第59節,寫到鐵木真出生。
在此僅做一圖,列出成吉思可汗——鐵木真的先輩人物的圖譜。依照圖譜算下來,孛兒帖赤那到鐵木真歷經了二十三代人。圖譜並不完全詳細,也沒有列出氏族,只是一時興起而為之,請勿細究。
蒼狼白鹿的傳說是否真實,我們無法考證,但額爾古納河流域、石勒喀河流域、黑龍江流域曾經是室韋部落生存繁衍的棲息地,這是肯定的。東胡、匈奴、韃靼、柔然、扶餘、室韋,各氏族、部落間的交流、爭鬥,逐漸為蒙古統一和崛起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