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很多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飯後經常會感到噁心、嘔吐
上腹部飽脹感
到了飯點也不想吃東西
有時因為吃的少了
導致暈倒等低血糖症狀
險些出現意外
這個時候一定要警惕
是不是糖尿病引起的胃輕癱在作怪
不要以為僅僅是胃腸不好而忽視
從來沒有糖尿病的朋友出現以上症狀
最好到醫院檢查血糖
確診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
一直患有糖尿病的糖友
病程5-10年以上、血糖控制不佳
需要警惕「糖尿病胃輕癱」
血糖和胃的關係
以前,我們可能經常聽說糖尿病有很多併發症,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但幾乎很少聽說「糖尿病胃輕癱」這個詞,實際上這個病並不罕見,只是過去未被重視而已。
實際上,50%-76%的糖尿病患者都合併有胃輕癱。北京協和醫院曾對門診糖尿病患者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50%的患者有胃腸動力紊亂症狀。同時,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也曾對糖尿病專科門診患者進行病史和動力學診斷發現,62-69%的患者有胃動力障礙。
(圖片來源於網絡)
1.認識胃輕癱
所謂「胃輕癱」,並不是指你的胃就此癱瘓了,而是指胃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如同「癱瘓」一般。
實際上,糖尿病性胃輕癱是胃部神經持續受到高血糖的損害而產生的,以胃動力低下、排空延遲為特點。
典型表現為腹脹、早飽、厭食、噯氣、噁心、嘔吐、體重減輕,陣發性噁心,嘔吐可持續數天到數月,可反覆發作,尤其是在餐後,這種症狀會更加明顯。並發食管下括約肌壓力減低時可出現胃-食管反流症狀,如反酸、反食、燒心等,嚴重者會出現反流性食管炎。
2.血糖控制越差胃輕癱越嚴重
血糖水平升高時,血液黏度增加,微循環出現障礙,會損傷植物神經功能及腸神經系統,隨之抑制胃動力,胃內食物不能及時排入腸道,而在胃內瀦留。
尤其是長期血糖升高,血糖控制欠佳,甚至伴有代謝紊亂時,胃動力障礙則會加重。須及時糾正這些因素,才能緩解胃部症狀。否則,最終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胃動力損傷,即便再嚴格控制血糖也難以糾正。
所以,良好平穩控制血糖水平,是防治糖尿病胃輕癱的基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控制血糖,護胃養胃
1. 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胃部症狀改善的基礎。長期高血糖水平會抑制胃排空功能,因此糖友應積極主動嚴格控制好血糖水平,避免及改善糖尿病胃輕癱的發生。
2. 飲食調節
少吃多餐、低脂飲食。把一日三餐的熱量重新分配成5-6小餐,更好地控制餐後血糖,促進胃動力。如果已經發生胃輕癱的糖友,應待噁心、嘔吐、上腹飽脹等胃腸道症狀減輕後,再適當地調整進餐次數。
由於高纖維、高脂飲食或固體食物會進一步加重胃排空延遲的情況,所以應避免食用油炸、油煎和富含纖維素、容易引起胃石的食物,如大白菜、芹菜、山藥、柿子、堅果等。限制每日蔬菜攝入量在半斤左右。
(圖片來源於網絡)
3. 規律運動
建議每次進行有氧運動 20-30 分鐘,每周至少3-4 次,採取循序漸進原則。如快步走、遊泳、瑜伽或者家務勞動等。
4. 藥物應用
服用促進胃腸動力藥,包括胃復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上述藥物無效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胃動素受體激動劑如紅黴素、阿奇黴素等,但此類藥物屬於抗生素,長期使用可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同時可能造成一定肝損害,因此不作為首選藥物。
由於糖尿病胃輕癱屬於神經病變,可使用甲鈷銨營養神經、硫辛酸抗氧化等治療辦法,促進胃腸道自主神經的修復。
4. 按摩腹部
最簡單的物理療法莫過於自己按摩揉搓腹部了,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防治胃輕癱問題。具體方法如下:
先排空小便、洗淨雙手,仰臥平躺;雙膝微微屈起,全身放鬆;左手掌隨意搭在腹部上,右手疊放在左手上,按順時針方向,以自己能接受的力度循環多次按揉。按揉時,用力要適度,呼吸自然,可利於胃腸蠕動。
總而言之,糖尿病胃輕癱輕則影響食慾,重則大幅度降低糖友們的生活質量,還會同時引發其他糖尿病併發症,嚴重時需要長期藥物治療。因此,必須加以重視,好好控制血糖,防勝於治。
近期常常噁心嘔吐腹脹,伴隨體重突然減輕,要警惕這個病---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2215帖
馬醫生推薦
糖尿病患者的胃會「癱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