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易門:苗家繡娘小針頭織就五彩致富路

2020-12-16 騰訊網

苗家繡娘的作品

近年來,玉溪市易門縣浦貝鄉阿姑村採取「公司+合作社+繡娘」的發展模式,將民族刺繡產業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打造「產業脫貧.巾幗行動」的品牌,讓青苗刺繡走出大山,讓更多的家庭婦女和貧困戶通過刺繡業增收、脫貧致富,撐起家庭「半邊天」。

「苗族刺繡,嫁姑娘、討媳婦是可以用的,衣裳服裝就是這樣做出來啦,年輕、老點兒的穿就不用這麼花,不用繡這麼複雜……」正在給繡娘講解刺繡作品的刺繡設計、顏色搭配區分的,是苗族服飾製作項目縣級傳承人熊樹芝。

苗族刺繡是浦貝鄉極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關羊洞苗族聚居地,苗族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民族民間文化價值,這一支系青苗女裝,具有風格多樣、顏色豔麗、裝飾豐富、針法精細、款式大方、圖案鮮明等特點,體現著青苗婦女高超的刺繡技藝。作為關羊洞苗族服飾傳承人的熊樹芝,從兒時學習刺繡到現在帶徒傳藝,已達40餘年。

熊樹芝說,「衣服、刺繡手藝,我從小就學會了。只要村民們想要學的,我的手藝都會教給他們。手藝在了,手藝全都有了,個個都會增加收入,一年會比一年好過,個個都有錢使。」

如今的關羊洞村,已有40多名婦女做起繡娘,苗繡已成為當地苗族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的特色載體,小小針尖讓更多的苗家婦女和貧困戶通過苗繡增收、脫貧、致富。

「村委會通過苗族刺繡非遺傳承人帶動我們苗族婦女群眾,開展苗族刺繡。村上也是由婦聯牽頭,從2017年以來已舉辦過多次的苗族刺繡技能培訓,通過這個培訓我們整個苗族婦女的刺繡技術也好或者是設計方面的這些水平都有所提高。」阿姑村黨總支書記楊敏表示,銷路主要就是通過婦聯牽頭,給我們聯繫工廠,還有峨山的小龍茵這些相關的公司,通過他們訂單來進行刺繡加工。通過苗族刺繡,我們整個苗族同胞的收入也有所提高。

「今年是脫貧攻堅關鍵之年,也為我們群眾的增收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下一步,我們還繼續要加強培訓,通過提高我們群眾的刺繡水平來增收致富。」楊敏說。

目前,阿姑村通過「公司+合作社+繡娘」的發展模式,成為浦貝鄉的特色優勢產業,為巾幗創業脫貧搭建了堅實的平臺,發展成為扶貧致富項目。

近年來,浦貝鄉政府通過成立苗族刺繡協會,邀請各級專家實地開展技能培訓等,將外地先進技藝引入到本地苗繡的製作之中,進一步提升青苗刺繡技藝水準,努力實現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助推苗族刺繡產業發展,為村民們找到了一條因地因時制宜的增收路。

雲南網通訊員 潘楚遙 張耀輝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探訪西北蠶桑大縣石泉:小蠶桑「織」出致富路
    探訪西北蠶桑大縣石泉:小蠶桑「織」出致富路
  • 雲南易門縣捐助47噸愛心蔬菜馳援湖北襄陽
    雲南網訊(記者 賈雲巍 黨曉培 通訊員 黃湘輝 張良)14日,滿載著雲南易門縣18萬人民真情和祝福的47噸愛心蔬菜,在簡單的捐贈儀式結束後運往湖北襄陽。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易門縣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應對,同時也牽掛著湖北疫區的一舉一動,當了解到疫情群眾生活必需品短缺情況後,易門縣農業部門積極組織易門辰豐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在全縣範圍內收購蔬菜,短短一天半的時間,辰豐農產品公司依託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政府,發動當地的菜農和種植大戶,收購青花、松花、丕藍、包菜、青筍、香芹等10餘個品種蔬菜,共計2046件47.085
  • 黃金粽、苗家刺繡、苗族銀飾……不一樣的小鎮國貨端午禮盒!
    去年穀雨發布了小鎮國貨年味禮與清明禮,今天,穀雨聯合800位苗家繡娘、3位傳統手藝人,為你獻上這款誠意滿滿的端午禮——粗糙的雙手日復一日的堅持,默默無聞中的溫度和感動,傳統手藝人這份堅持的力量,讓我們感知到滿滿的能量,於是,春風裡聯合穀雨故事,與黃金粽手藝人
  • 雲南馬龍:苗家村寨換新顏
    走進這個苗族小村,嶄新亮堂的房屋、乾淨整潔的道路、功能配套的休閒小廣場、極具民族特色的牆體畫等,讓人眼前一亮、交口稱讚,誰也想不到這個原本基礎設施滯後、生產生活條件落後、居住環境簡陋的小寨子會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外出走的都是土路,尤其雨天路滑難走。現在,不僅村裡到村委會的水泥路修好了,就連村子裡大大小小的各條路也修成水泥路了,加上裝了路燈,村民們出行方便多了。」
  • 玉溪市委政法委精準幫扶讓村民走上致富路
    玉溪市委政法委精準幫扶讓村民走上致富路 2020-12-04 1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1雲南易門縣教育體育系統提前招聘教師22人公告
    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和《易門縣教育體育系統2021年提前招聘教師實施方案》,現將易門縣教育體育系統2021提前招聘22名在職在編教師有關事宜公告如下:一、招聘崗位及數量(一)易門縣第一中學(雲南師範大學附屬易門中學)高中教師7名。其中,語文教師2名,數學、物理、日語、體育、美術教師各1名。
  • 「五彩祥雲」出現了?就在我國雲南上空,是吉祥的徵兆?
    通過影視劇大聖娶親還繁衍出來了這樣一句話,我的愛人會騎著五彩祥雲來接我。那麼五彩祥雲是否真的存在呢?在12月11日我國雲南大理的上空就出現了這樣一朵雲彩,顏色五彩斑斕,看起來非常的奪目。通過圖片可以看得出來,它就像是一團火焰一樣在不斷變換著顏色。
  • 易門同題詩《大龍口》
    秀子興,男,漢族,中共黨員,畢業於雲南師大政教系。先後任教於易門三中、一中、縣委黨校。2014年退休,縣、市、省楹聯學會會員。潘彥清 :男,漢族,1949年出生,雲南省易門縣委黨校退休教師,雲南省楹聯學會會員,易門縣詩聯學會會員,易門縣老幹部詩書畫協會會員。創作的楹聯、詩、詞,先後在《滇聯》、《雲南省老幹部工作網》、《玉溪晚晴》、《洟源》、《易門老年大學》(校刊)、以及易門離退休幹部工作委員會、縣委老乾局等報刊雜誌上發表。現任易門縣詩聯學會秘書長。
  • 鄉村振興易門探索出「政府+企業+網紅」新模式
    雲南網訊(記者 李亞芬 黃磨西)6月19日由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趙興堂攜手網絡達人「雲南小花」進行的「鄉村振興 易門在路上」農特產品直播間正式開播,在兩個小時的直播中,共計有22萬人觀看了本次直播,點讚量達3.7萬。直播現場。
  • 寧海繡娘 讓晴隆女紅 走出大山
    晴隆繡娘的手工產品。寧海繡娘為晴隆女紅直播帶貨。現場,傳統女紅技藝傳承人繆素青當起了主播,直播售賣來自貴州省晴隆縣繡娘們的近千件女紅作品,吸引了不少粉絲觀看。寧海繡娘為晴隆女紅直播帶貨「這是晴隆繡娘手工織的布,染色後可用作衣料。這塊沒有經過染色處理,喜歡喝茶的朋友,可以自己DIY做成茶席。」
  • 織金縣茶店鄉:苗族繡娘蠟染刺繡忙
    近日,記者在織金縣茶店鄉海馬村繡娘蠟染刺繡工作坊看到,苗族繡娘們正在緊密鑼鼓趕訂單,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一塊方巾、一團火燭、一隻蠟刀、一針一線,勾勒出一幅幅具有民族積澱的畫卷。據悉,在茶店鄉繡娘蠟染刺繡專業合作社法人羅英的帶領下,海馬村的苗族秀娘們,通過蠟染刺繡實現了增收致富。  「以前在家裡種地掙不了錢,只能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裡和爺爺奶奶生活。
  • 擺脫靠天吃飯,「草原繡娘」有把「金鑰匙」!
    圖為繡娘參加等級評選的作品(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供圖)王金蓮是旗裡的一級繡娘,因此成為了村裡繡娘們的「師父」,但其實她接觸蒙古族刺繡不過兩年。2017年,王金蓮自願報名參加了中旗的繡娘培訓班。學習刺繡的過程,對王金蓮來說並不容易。
  • 易門優質豌豆入選「愛心蔬菜」馳援湖北
    為全力支援湖北打贏疫情防疫阻擊戰,緩解疫區群眾生活必需品短缺情況,中共雲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向湖北省捐贈我省蔬菜、水果、花卉及肉奶蛋等高原特色農產品。近日,由雲南省人民政府出資向易門山源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購買的23750公斤優質甜脆豌豆發往武漢,馳援武漢人民「菜籃子」。
  • 屏邊這裡的繡娘奧利給!
    撐起致富半邊天今年52歲的楊自蘭,是土生土長的太平村人,也是全村唯一懂得蠟染技藝的苗繡藝人。「我的外婆、我的媽媽都愛繡花,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我自然而然地就會繡了。」楊自蘭說。致富之後的張秀瓊不忘回報鄉親,每年都下訂單給村裡的繡娘,幫助她們增加些收入。「90後」繡娘楊貴珍平時在家帶孩子,閒暇時間就繡一些苗繡,雖然收入不多,但也足夠貼補家用。
  • 針線刺盤繡 繡娘巧增收
    他們中有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的駐村書記,也有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老鴉樹村的普通群眾,還有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乾田村的創業青年……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駐村報導,與讀者一同走進那些村、走近那些人,一起傾聽華夏大地中華兒女脫貧攻堅的鏗鏘足音……  ——編 者  產業嬗變  從固守薄田到拿起繡針,生活在指尖越變越美  路好
  • 遵義這個「繡娘」,很Man!
    ……」近日,在務川自治縣大坪街道山青社區移民搬遷點的扶貧車間裡,各位「繡娘」有說有笑地聊著最近的生活,手上的針線在鞋墊上來回穿梭。今年,社區扶貧車間辦起了手工針織坊,在小鞋墊上做大文章,群眾變身為「繡娘」,繡出「新生活」。
  • 新時代文明實踐丨乳源:「媽媽製造」帶領農村婦女走上致富路
    新時代文明實踐丨乳源:「媽媽製造」帶領農村婦女走上致富路 2020-07-27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少數民族服飾如何從田間走向世界?
    村子裡,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摩梭傳統手工紡織廠,廠長阿七獨支瑪是一位能幹的摩梭婦女,是她帶領村裡的婦女們找到了一條依靠手工紡織走向致富的路。「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讓村子裡的女性同胞都能依靠紡織過上理想的生活。」阿七獨支瑪相信:「一定要用最天然的棉線,用最虔誠的態度,織出最有溫度的服飾。」
  • 苗家百年手藝的酸湯火鍋來南亞了!每①口都是苗家傳承的美味!
    紅酸是用自製糟辣椒和毛辣果(貴州特產小番茄,皮薄個小,酸味濃鬱)熬製的。白酸湯底沒有辣味,口感清新,是用貴州的香禾糯米、青包穀浸泡打汁然後熬製成米湯狀態後密封起來自然發酵的。苗家特色怎麼少得了苗家黃粑。把加了紅糖、豆渣、白糖的糯米飯放在蒸籠裡,鋪上粽葉,高溫蒸3-4個小時,蒸出來顏色金黃,有濃烈的清香味。
  • 羅應光到易門峨山調研復工復產和鄉村振興等工作
    在易門工業園區麥子田片區雲南官房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調研企業復產及穩增長工作3月2日至3日,市委書記羅應光到易門縣、峨山縣調研復工復產、鄉村振興、抗旱、基層黨建等工作。在易門工業園區曾所片區雲南三友食品有限公司調研企業復產情況易門縣、峨山縣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推動項目復工企業復產。羅應光走進企業生產車間、深入重點項目建設一線,實地檢驗員工到崗、體溫監測、口罩配給、食堂就餐等防控措施落實情況,聽取生產經營和項目推進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