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益眾籌為形式,以深入貫徹「兩山」理論、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三產融合為目的,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上堡梯田的1+4社會化模式,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為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提供了「崇義經驗」。
上堡梯田公益眾籌大會現場
上堡梯田:有800多年璀璨歷史的中國南方稻作系統遺存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保護項目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02年發起的,截止目前,中國僅有15項被列入GIAHS,上堡梯田是2017年榮膺這一榮譽的。
公益眾籌大會現場圖
上堡梯田始於南宋,已傳承800多年,是客家人先輩不懼挑戰、艱苦奮鬥、團結一致,在莽莽大山中創造的農業奇蹟,也是中國南方稻作系統的典型代表,為「中國最古老的三大梯田之一」,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評為「中國最大的客家梯田」,有「醉美天梯,田園老家」之美譽。
江西李穗 美麗崇義攝影作品
為將這份民族瑰寶、世界級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崇義縣委、縣政府搭平臺、聚資源,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形成了1+4社會化模式,擴大了上堡梯田影響力,提升了上堡古稻的價值,體現了示範帶動效應,實現了可持續的發展與保護。
1個總抓手:積極探索「三產融合式」上堡梯田公益眾籌活動
據了解,崇義「三產融合式」上堡梯田公益眾籌活動由基座、平臺和表現有機組成。
生態優勢是「三產融合式」公益眾籌活動舉辦的基座。作為由軍事家王陽明以「崇尚禮義」之意取名的崇義縣,崇義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8.3%,負氧離子濃度最高可達每立方釐米19萬個。作為「中國天然氧吧」,崇義縣境內有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上堡梯田、中國好水陽明湖等眾多優質生態旅遊資源,每年接待各地遊客超過500萬人。
江西陳小珍 崇義攝影圖
依託這種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崇義縣委、縣政府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創新構建了縣、鄉、村、企四級聯動的三產融合模式平臺。立足崇義竹木、上堡梯田大米等特色產業,崇義縣委、縣政府成立三產融合辦公室,以「做優一產 做精二產 做特三產」為理念,縣裡建三產融合示範園,成為「吃、住、行、遊、購、娛」夜間經濟消費區和網紅打卡勝地,強化示範帶動;鄉裡建三產融合服務站,提供物資保障、技術服務、業務培訓等服務;村裡建農企利益聯結服務點,保障土地租金、貧困農戶就業、農產品訂單收購等生產發展要素,而企業則建電商營銷平臺,以「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為市場導向,做實種養產業鏈,做強加工增值鏈,做深農旅增收鏈,形成了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市場化重構和演化升級的融合循環模式。
圖為公益眾籌產品
上堡梯田公益眾籌活動正是這種三產融合模式的集中體現。整體思路是,通過公益眾籌「一畝田」、「三分地」等整合性產品,不僅讓眾籌者能消費上堡古稻,同時還可以享受到崇義五寶以及景區觀光旅遊等產品;不僅可以自己享受,同時還可以帶著朋友、孩子等一起享受;不僅自己在現場享受,還可以帶走享受。從而基於眾籌活動,讓上堡梯田的農業屬性與旅遊屬性相融合,讓加工產品與旅遊相聯合,讓農業教育與旅遊相契合,讓上堡梯田這份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完成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4大舉措:一區、一司、一牌、一群人共同守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一區:落實「兩山」理論,讓遺產變景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生態是開展公益眾籌活動的基礎,為此,崇義縣委、縣政府成立崇義章江源旅遊投資公司,深入挖掘800多年的客家梯田文化耕作史,對梯田進行全面復耕,恢復客家傳統耕作方式,並對景區內6個自然村落的房屋進行修葺,保持客家傳統民居風貌,紮實推進客家文化、梯田農耕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讓面積達5萬畝的上堡梯田保持原真面貌,四季如畫,成為崇義農業、旅遊、文化新地標。
公益眾籌大會現場圖
一司:成立崇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從保護上堡梯田花甲耕者開始。 田之本在民,民之富在帶。公益眾籌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上堡古稻的增值及保護的可持續,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注入不竭的動力。崇義縣為此成立了崇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流轉上堡梯田2000畝,做樣板,樹典型,通過公司化的運營有效提升區域稻米附加值,讓上堡梯田成為IP,助力天梯上的花甲耕者能耕作、願耕作、想耕作,將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與扶貧攻堅充分結合起來。
崇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復金接受媒體採訪
圖片說明:眾籌上堡梯田是為了致敬天梯上的花甲耕者
一牌:打造崇水山田區域品牌,讓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形成鄉村振興槓桿效應。 保護一時,容易;可持續保護,難。為了讓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上堡梯田保護工作獲得可持續動力,崇義縣委、縣政府從鄉村振興長遠戰略考量出發,創建崇水山田區域品牌,通過深入挖掘崇義生態優勢,系統規劃崇義農產品的價值、形象以及包括上堡梯田米在內的產品線,不僅為上堡梯田古稻賦能,為公益眾籌提供支撐,而且成為認知崇義以及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上堡梯田的窗口,讓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能成為「商品」走出去、引進來,產生槓桿效應,助力公益眾籌,持久服務崇義鄉村振興。
圖片說明:世界冠軍陳曉軍發出視頻倡議
一群人:聯手體育明星陳曉君、史冬鵬,共同守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公眾化事業,必須社會公眾人物助力。2020年9月28日,在崇義上堡梯田農民豐收節暨公益眾籌啟動儀式上,贛州商會全國聯合總會會長王再興及體育屆冠軍明星陳曉君發出視頻倡議,史冬鵬現場倡議廣大市民和企業參與眾籌,加入守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大陣營。踐行「兩山」理論,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此舉得到現場300餘位嘉賓熱烈響應,紛紛籤約,共同眾籌上堡「一畝地」、「三分地」等產品,眾多嘉賓分別成為了「保護上堡梯田首善大使」、「 「上堡梯田守護者」,讓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走上了一條社會化公益眾籌的創新保護之路。
崇義縣縣長潘金城向上堡梯田形象大使史冬鵬授牌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崇義這種以三產融合為主的1+4公益眾籌保護模式,意義絕不僅僅在於現場眾籌出去1600畝上堡梯田,更在於通過社會化、市場化力量的參與,讓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實現了可持續,讓三產融合模式基於公益眾籌模式實現了影響力擴大,產業價值實現了提升。
「只有如上堡這樣,一斤稻米能由每斤5元提升到每斤20元以上,品質最好的達到每斤68元,全球農業文化遺產才能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從根本上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據悉,因為崇義在三產融合、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上的斐然成績,崇義三產融合示範產業園2020年9月榮獲「第二批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榮譽稱號,崇義三產融合經驗做法則被納入了江西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及經驗做法推廣清單中。
以公益眾籌為形式,以深入貫徹「兩山」理論、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三產融合為目的,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上堡梯田的1+4社會化模式,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為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提供了「崇義經驗」。
上堡梯田公益眾籌大會現場
上堡梯田:有800多年璀璨歷史的中國南方稻作系統遺存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保護項目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02年發起的,截止目前,中國僅有15項被列入GIAHS,上堡梯田是2017年榮膺這一榮譽的。
公益眾籌大會現場圖
上堡梯田始於南宋,已傳承800多年,是客家人先輩不懼挑戰、艱苦奮鬥、團結一致,在莽莽大山中創造的農業奇蹟,也是中國南方稻作系統的典型代表,為「中國最古老的三大梯田之一」,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評為「中國最大的客家梯田」,有「醉美天梯,田園老家」之美譽。
江西李穗 美麗崇義攝影作品
為將這份民族瑰寶、世界級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崇義縣委、縣政府搭平臺、聚資源,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形成了1+4社會化模式,擴大了上堡梯田影響力,提升了上堡古稻的價值,體現了示範帶動效應,實現了可持續的發展與保護。
1個總抓手:積極探索「三產融合式」上堡梯田公益眾籌活動
據了解,崇義「三產融合式」上堡梯田公益眾籌活動由基座、平臺和表現有機組成。
生態優勢是「三產融合式」公益眾籌活動舉辦的基座。作為由軍事家王陽明以「崇尚禮義」之意取名的崇義縣,崇義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8.3%,負氧離子濃度最高可達每立方釐米19萬個。作為「中國天然氧吧」,崇義縣境內有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上堡梯田、中國好水陽明湖等眾多優質生態旅遊資源,每年接待各地遊客超過500萬人。
江西陳小珍 崇義攝影圖
依託這種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崇義縣委、縣政府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創新構建了縣、鄉、村、企四級聯動的三產融合模式平臺。立足崇義竹木、上堡梯田大米等特色產業,崇義縣委、縣政府成立三產融合辦公室,以「做優一產 做精二產 做特三產」為理念,縣裡建三產融合示範園,成為「吃、住、行、遊、購、娛」夜間經濟消費區和網紅打卡勝地,強化示範帶動;鄉裡建三產融合服務站,提供物資保障、技術服務、業務培訓等服務;村裡建農企利益聯結服務點,保障土地租金、貧困農戶就業、農產品訂單收購等生產發展要素,而企業則建電商營銷平臺,以「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為市場導向,做實種養產業鏈,做強加工增值鏈,做深農旅增收鏈,形成了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市場化重構和演化升級的融合循環模式。
圖為公益眾籌產品
上堡梯田公益眾籌活動正是這種三產融合模式的集中體現。整體思路是,通過公益眾籌「一畝田」、「三分地」等整合性產品,不僅讓眾籌者能消費上堡古稻,同時還可以享受到崇義五寶以及景區觀光旅遊等產品;不僅可以自己享受,同時還可以帶著朋友、孩子等一起享受;不僅自己在現場享受,還可以帶走享受。從而基於眾籌活動,讓上堡梯田的農業屬性與旅遊屬性相融合,讓加工產品與旅遊相聯合,讓農業教育與旅遊相契合,讓上堡梯田這份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完成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4大舉措:一區、一司、一牌、一群人共同守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一區:落實「兩山」理論,讓遺產變景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生態是開展公益眾籌活動的基礎,為此,崇義縣委、縣政府成立崇義章江源旅遊投資公司,深入挖掘800多年的客家梯田文化耕作史,對梯田進行全面復耕,恢復客家傳統耕作方式,並對景區內6個自然村落的房屋進行修葺,保持客家傳統民居風貌,紮實推進客家文化、梯田農耕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讓面積達5萬畝的上堡梯田保持原真面貌,四季如畫,成為崇義農業、旅遊、文化新地標。
公益眾籌大會現場圖
一司:成立崇天然食品有限公司,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從保護上堡梯田花甲耕者開始。 田之本在民,民之富在帶。公益眾籌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上堡古稻的增值及保護的可持續,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注入不竭的動力。崇義縣為此成立了崇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流轉上堡梯田2000畝,做樣板,樹典型,通過公司化的運營有效提升區域稻米附加值,讓上堡梯田成為IP,助力天梯上的花甲耕者能耕作、願耕作、想耕作,將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與扶貧攻堅充分結合起來。
崇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復金接受媒體採訪
圖片說明:眾籌上堡梯田是為了致敬天梯上的花甲耕者
一牌:打造崇水山田區域品牌,讓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形成鄉村振興槓桿效應。 保護一時,容易;可持續保護,難。為了讓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上堡梯田保護工作獲得可持續動力,崇義縣委、縣政府從鄉村振興長遠戰略考量出發,創建崇水山田區域品牌,通過深入挖掘崇義生態優勢,系統規劃崇義農產品的價值、形象以及包括上堡梯田米在內的產品線,不僅為上堡梯田古稻賦能,為公益眾籌提供支撐,而且成為認知崇義以及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上堡梯田的窗口,讓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能成為「商品」走出去、引進來,產生槓桿效應,助力公益眾籌,持久服務崇義鄉村振興。
圖片說明:世界冠軍陳曉軍發出視頻倡議
一群人:聯手體育明星陳曉君、史冬鵬,共同守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公眾化事業,必須社會公眾人物助力。2020年9月28日,在崇義上堡梯田農民豐收節暨公益眾籌啟動儀式上,贛州商會全國聯合總會會長王再興及體育屆冠軍明星陳曉君發出視頻倡議,史冬鵬現場倡議廣大市民和企業參與眾籌,加入守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大陣營。踐行「兩山」理論,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此舉得到現場300餘位嘉賓熱烈響應,紛紛籤約,共同眾籌上堡「一畝地」、「三分地」等產品,眾多嘉賓分別成為了「保護上堡梯田首善大使」、「 「上堡梯田守護者」,讓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走上了一條社會化公益眾籌的創新保護之路。
崇義縣縣長潘金城向上堡梯田形象大使史冬鵬授牌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崇義這種以三產融合為主的1+4公益眾籌保護模式,意義絕不僅僅在於現場眾籌出去1600畝上堡梯田,更在於通過社會化、市場化力量的參與,讓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實現了可持續,讓三產融合模式基於公益眾籌模式實現了影響力擴大,產業價值實現了提升。
「只有如上堡這樣,一斤稻米能由每斤5元提升到每斤20元以上,品質最好的達到每斤68元,全球農業文化遺產才能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從根本上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據悉,因為崇義在三產融合、保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上的斐然成績,崇義三產融合示範產業園2020年9月榮獲「第二批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榮譽稱號,崇義三產融合經驗做法則被納入了江西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及經驗做法推廣清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