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奮力繪就三產融合發展新畫卷

2021-02-27 銅陵新聞網

園區位於銅陵市東部城區,核心區面積28.26平方公裡,跨順安、天門兩鎮,2013年成功申報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2017年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國家驗收。

「十三五」期間,園區全面推進道路、供電、供氣、基本農田改造、水利設施以及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工程,完成了城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荷花圩泵站及水系改造工程、中小灌區項目和張灣撇洪溝水毀重建項目;完成了園區主供電線路建設和330、483線路改造工程;改造架設了荷花圩泵站供電線路和專用變壓器;完成了主幹路網亮化工程,按裝鋰電池太陽能路燈334盞;實施了主幹路網綠化彩化工程;完成了園區主入口景觀工程;完成了園區自來水管道工程建設等,初步構建形成了城鄉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基礎設施體系。2020年園區主要實施了核心區汙水管網PPP工程項目建設、新橋示範園3432畝高標準農田項目、軍田湖路(東段)項目、順安河(園區段)堤頂道路項目、主幹4路大中修及綠化提升工程項目和旅遊景觀設施工程。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優化了園區發展環境,提升了園區總體形象,園區的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銅草花電商大樓

新夢想冷鏈物流

聚焦項目建設,全面推行「一二三」工作法。制訂「一張圖表」,以「圖表」管項目、抓項目、推項目,做到實時跟蹤進度,實時跟蹤服務;落實「兩個明確」,即明確責任領導和時間節點,以目標倒逼進度、時間倒逼效率,實現項項有人管、事事有人抓;通過全程領辦代辦、常態化園企溝通機制、領導調度推進「三項機制」,讓企業放心投資、舒心創業、安心發展,匯聚起低頭走路、爬坡過坎、追趕超越的強大動能。

今年以來,園區按照市、區「項目攻堅年」的要求,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列出「時間表」,畫好「路線圖」,強力推進基礎設施類、產業類、農業科技類三類項目建設。截至目前,招商引資新籤約項目7個,新開工項目6個(其中當年籤約當年開工項目4個);「三類項目」共開工17個,在談項目11個,超額完成區委區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2020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1億元、招商引資15.2億元,分別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05%和102%,其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84億元,超年度目標。

食品科技產業集聚效應初顯。2020年,園區始終把食品加工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全年共洽談食品加工項目近20多個,開創了園區加工項目建設的新曆程。老農食品加工堅果3500噸,實現銷售4500萬元,助力新疆脫貧攻堅,獲得了安徽援疆指揮隊的讚譽,即將投入生產的新工廠將突破從核桃單品向開心果、脫水蔬菜等多品發展;古俊肉製品深加工、戰友蠔情中央廚房項目和天明火鍋底料項目也將在2021年投入生產。目前園區食品產業一二三產業聯動項目20餘個,形成基地建設、食品加工、倉儲物流及電商銷售的全產業鏈條,食品產業年產值達17.3億元,已成為園區的支柱產業。 

 

聖迪樂科技大樓

2020年初,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推介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及農村創新創業園區、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名單,銅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入列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安徽銅草花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被命名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

近年來,園區通過打造「一室一圃一中心一基地」,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投入,加快集聚創新資源,特色農產品研發及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為園區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一是建設以無菌操作室、組培室以及室外煉苗基地為主要內容的重點實驗室,對生薑、草莓等品種進行組培育苗,為園區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二是引進市場主體參與建設生薑種質資源圃,對來自全國栽植生薑八大主產區的17個生薑品種進行提純、復壯,對優良品種進行種植示範推廣;三是依託市政府與江南大學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推進江南大學(銅陵)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強化科技支撐。江南大學(銅陵)國家技術轉移中心落實了中心組織機構、年度工作任務及績效考核辦法工作,常態化推進中心運行,已有3家企業籤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加快農產品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四是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聯合建立(銅陵)果樹新品種示範基地,基地面積達500畝,引進軟棗獼猴桃等果樹新品種26個,帶動園區農業企業轉型升級,加速農產品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實現了技術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高品蛋生產車間

高品質堅果產品

園區堅持三產聯動,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優勢凸顯。在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的同時,積極探索「網際網路+農業」「農業+科普」「農業+文化+旅遊」等多種融合業態。園區獲批國家級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和省級電子商務小鎮及3A級旅遊景區;銅陵廣電銅草花商城項目隆重上線,銅草花公司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向日葵公司獲得省級旅遊示範點。

食品科技產業集聚效應突出,特色農業示範效應不斷彰顯。園區把銅陵兩大地理標誌產品--白姜和鳳丹的特色產業發展作為立園之本,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銅雀二喬項目入選省「158」行動農產品加工企業重點名單,目前已加工生薑540噸,帶動基地3500畝,實現銷售3000多萬元;鳳丹科技牡丹精油、牙膏研發生產項目投放市場反應良好,目前已加工牡丹籽油650噸,帶動基地5000畝,實現銷售8000餘萬元,牡丹籽油獲第18屆中國糧油產品交易會金獎,牡丹茶獲省名優農產品交易會金獎;新夢想公司入選省「158」行動農產品倉儲物流重點企業名單,預計今年進出貨超2萬噸,交易額5000萬元以上。園區形成了以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支撐,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為牽引,以休閒農業、文化傳承、生態旅遊為引領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農特產品生產車間

電商網點

白姜產品生產車間

鳳丹產品生產車間

擘畫新藍圖,奮進新徵程。下一步,銅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按照市、區「十四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部署,以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目標,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做強做大食品科技產業園,大力發展中藥材、銅陵白姜及食品深加工等主導產業,帶動大健康食品、休閒食品、特種水產等關聯產業發展,著力打造現代食品產業集聚區、特色農業產業集聚區、三產融合發展集聚區;同時進一步築強創新平臺,集聚各類要素資源,打造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區,為長江流域丘陵地區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模式,奮力將園區打造成為集農業科技創新、企業孵化、產業集群、生態休閒於一體,安徽一流、全國聞名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區。

相關焦點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動態 2018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產業融合培訓班...
    2018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產業融合培訓班在重慶召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建設農業科技園區的相關要求,進一步促進農業科技園區提質升級,11月26日-12月1日,由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辦的「2018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產業融合培訓班」在重慶召開。
  • 雲南2個園區擬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嵩明花卉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旨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具體將如何實施?園區建設與管理要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農民受益」的原則,集聚創新資源,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著力拓展農村創新創業、成果展示示範、成果轉化推廣和高素質農民培訓四大功能,強化創新鏈,支撐產業鏈,激活人才鏈,提升價值鏈,分享利益鏈,把園區建設成為現代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高地。02.如何建設和管理?
  • 常州獲批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我市獲批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預計總投資33.4億元,核心區4.9萬畝,示範區覆蓋金壇全區和溧陽、武進、新北相關區域    常報全媒體訊 本月9日,科技部公示第九批25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名單,常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正式獲批建設。
  • 奮力做好農房改善大文章 繪就農民幸福生活新畫卷
    原標題:奮力做好農房改善大文章 繪就農民幸福生活新畫卷   綠樹成蔭的街巷筆直乾淨、青磚黛瓦的農家小樓錯落有致,蜿蜒清澈的小河靜靜流淌……在冬日暖陽下,走進
  • 德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評國家級「優秀」
    德州新聞網訊日前,國家科學技術部公布了2020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綜合評估結果。經過園區自評估、視頻答辯、現場考察以及綜合評議等程序,德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優秀」成績通過綜合評估,在全國47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中名列前茅。德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於2015年2月由科學技術部批准建設,核心區位於樂陵市,系全省第7家。
  • ...以陶為本 融合發展 繪就陶都新畫卷——安富街道「十三五」工作…
    【曬「十三五」成就·曬「十四五」思路】以陶為本 融合發展 繪就陶都新畫卷——安富街道「十三五」工作… 2020-12-17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加快一二三產融合,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新疆新聞在線網1月4日消息(新疆臺記者 雷鳴):我區加快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兩天,奇臺縣半截溝鎮腰站子村豐裕合作社理事李強正忙著組織春節貨源,合作社通過「線上+線下」銷售的有機小麥麵粉、手工掛麵等優質農副產品備受市場歡迎。「藉助電商平臺,讓全國人民都見到我們的好產品。
  • 祝賀我市一農業科技園區躋身「國家隊」!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第九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名單,全國共批准25家,河北張家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成功躋身「國家隊」,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實現了我市國家級科技園區零的突破。河北張家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批建設是推進首都兩區建設,探索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強市、綠色發展的新路,是落實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懷來葡萄產業發展的批示要求,是推進我市懷來縣乃至京津冀地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農業科技創新創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構築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成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區域創新發展的最佳平臺和載體。
  • 江西崇義 1+4三產融合模式讓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上堡梯田煥發新...
    立足崇義竹木、上堡梯田大米等特色產業,崇義縣委、縣政府成立三產融合辦公室,以「做優一產 做精二產 做特三產」為理念,縣裡建三產融合示範園,成為「吃、住、行、遊、購、娛」夜間經濟消費區和網紅打卡勝地,強化示範帶動;鄉裡建三產融合服務站,提供物資保障、技術服務、業務培訓等服務;村裡建農企利益聯結服務點,保障土地租金、貧困農戶就業、農產品訂單收購等生產發展要素,而企業則建電商營銷平臺,以「線下體驗、線上銷售
  • 梁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建成功!多個鎮街受益
    日前 國家科技部公布 第九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認定名單梁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榜上有名 這是我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梁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 海爾卡奧斯與泰祥皇朝馬漢合作,共建農業三產融合發展服務平臺
    6月17日,海爾卡奧斯與泰祥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為智慧農業新生態打造了新案例。雙方將通過各自在工業網際網路、農業信息技術等方面優勢,共建「智慧農業+健康定製」三產融合發展服務平臺。通過共建平臺,賦能中小企業轉型,打造農副產品加工行業的新生態。
  • 何光中:繪就「萬裡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
    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科學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是重要著力點。全會提出,要著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圍繞這一決策部署,全省各市州馬不停蹄抓落實,勠力同心謀發展。請聽,來自荊州市委書記何光中的聲音:繪就「萬裡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
  • 水城縣米籮鎮:打造"三變"改革新樣板 繪就鄉村發展新畫卷
    ,以此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繪就了一幅發展的壯麗畫卷。作為"三變"改革的發源地,米籮鎮先後引進貴州潤永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六盤水市農業投資公司、水城鴻源農業公司、貴州遠通公司等企業到米籮鎮,按"三變"模式,大力發展獼猴桃。
  • 三產融合催生鄉村經濟新業態
    原標題:三產融合催生鄉村經濟新業態本報記者 羅寶 本報通訊員 禹強雲新產業 質量效益提升,廣袤田野地生金立秋過後,氣溫居高不下。8月10日,記者走進全椒縣襄河鎮八波村的輝隆現代農業示範園,卻有一種綠意盎然、神清氣爽的感覺。青的禾苗、綠的苗木、紅的花卉、沉甸甸的果實,這裡仿佛是一個現代農業的「大觀園」,廣袤田野處處「生金誕銀」。
  • 江西崇義:「1+4」三產融合模式保護上堡梯田
    為將這份民族瑰寶、世界級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崇義縣委、縣政府搭平臺、聚資源,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形成了1+4社會化模式,擴大了上堡梯田影響力,提升了上堡古稻的價值,體現了示範帶動效應,實現了可持續的發展與保護。
  • 踐行「兩山」理論 繪就醉美畫卷
    ——賈汪「真旺」系列報導 2 )《踐行「兩山」理論 繪就醉美畫卷》●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效益顯著2017年以來,賈汪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落實「綠色生態」和「精品質量」的新時代農田建設理念,以打造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新亮點、提升農田建設質量為中心,以提升項目綜合效益、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潘安湖生態溼地」建設為軸心,通過進一步集中資金,加強規劃統籌,實施連片塌陷地治理,
  • 四川綿竹推進旅遊發展 繪就鄉村轉型美麗畫卷
    當地通過發展旅遊觀光、特色餐飲、開發玫瑰系列產品等措施做大做強「花卉經濟」。 「以前沿山一帶道路不通、產業不發達,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農造景、以景帶旅、以旅促農、農旅融合,極大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 「三產融合」激發雪城現代農業發展新活力
    東北網12月15日訊龍頭企業引領、電子商務助推、品牌之力推動……今年,我市堅持把加速三產融合互動作為打造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在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優勢農產品品牌建設等方面有了新突破,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 勇當現代農業發展排頭兵 ——峽山區有機農業助力濰坊國家農綜區...
    近年來,峽山區作為農綜區的重要輻射區域之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有關要求,依託峽山區生態優勢,全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綠色化,走出了一條有機引領、綠色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先後創建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今年又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創建為省優質生態農產品基地
  • 宿遷:到2022年形成千億級三產融合型農業產業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華綠生物年產食用菌鮮品12萬餘噸,工廠化食用菌生產綜合能力位居全國第四位,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已成為泗陽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工廠化食用菌產業的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