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產融合催生鄉村經濟新業態
本報記者 羅寶 本報通訊員 禹強雲
新產業 質量效益提升,廣袤田野地生金
立秋過後,氣溫居高不下。8月10日,記者走進全椒縣襄河鎮八波村的輝隆現代農業示範園,卻有一種綠意盎然、神清氣爽的感覺。青的禾苗、綠的苗木、紅的花卉、沉甸甸的果實,這裡仿佛是一個現代農業的「大觀園」,廣袤田野處處「生金誕銀」。
在3000畝梔子基地,一棵棵1米多高的梔子樹上,掛滿了梔子果。「這種阿里山1號梔子果可是寶貝啊,用它提取出的梔子黃色素是純植物色素,做蛋糕、麵包等食物,健康可口,一斤能賣一兩萬元。 」輝隆集團全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向軍介紹說,目前梔子基地已有3000畝,一年內建成加工廠,批量生產。
走進火龍果大棚,那一根根肥碩的根莖上結滿的紅彤彤的果實,叫人心曠神怡。摘下一個一斤左右的火龍果,剝開外皮,露出誘人的紅瓤,一口咬下,滿嘴香甜。江向軍說,這種臺灣紅心火龍果全部用的有機質肥,不打農藥,物聯網設備自動控制棚內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和土壤墒情,5斤一箱在網上賣66塊錢,現場採摘30元一斤,採3斤送一斤,遊客絡繹不絕。
還有奼紫嫣紅的北美海棠、籽大可口的瓜蔞、琳琅滿目的百果採摘園……安徽輝隆集團2010年入駐全椒,整體流轉八波村2.2萬畝土地,打造了優質糧生產、良種繁育、生態園林和設施農業四大功能區,全部種植質量高、效益好的新品種,培育出一批全新的農業產業。企業在獲得高收益的同時,也帶動園區內的農民戶均增收5萬元以上。
在全椒縣沿滁河的武崗、二郎口等鄉鎮,農民們在秋季收割完水稻後,紛紛投放蝦種苗,栽水草,來年3月底起捕,6月下旬再栽種水稻,稻蝦共生,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每畝地一年養蝦純收入近3000元,加上一季水稻,效益可觀。而且,這種稻蝦米不打農藥、施有機肥,綠色無公害,一斤能賣到10塊錢。
新技術 集約高效生產,智慧農業顯生機
在全椒縣石沛鎮榮鴻農業科技示範園的蔬菜生產基地裡,工作人員正在蔬菜大棚內測試物聯網技術應用效果。 「這種智能球可以自動採集環境信息,自動提醒異常,自動開關施肥設備,我們只要輕輕點擊手機或電腦,就能澆水施肥,取得節工、節水、節肥和提質增效的良好效果。 」據園區負責人湯玉春介紹,由於地處江淮分水嶺,缺水易旱,示範園引進了「物聯網+水肥一體化」技術,全面實施節水灌溉工程,鋪通輸水管網,噴滴灌全覆蓋達到12000畝,節水50%以上、節肥40%以上。公司還與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合作建設科技部專家工作站和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試上60畝的新式鋼架大棚,生產的避雨設施葡萄,一畝地僅7至9棵葡萄樹,一棵樹年產值可達1萬元,林下活血丹、覆盆子等中藥材套種也漸成規模。
全椒縣2013年即啟動農業物聯網建設,重點圍繞主導產業,在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中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現已建成市、縣兩級平臺和指揮中心,以及大田種植、畜禽、漁業等12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點。
隨著育秧工廠、肥水一體化、農業物聯網、園藝大棚、控根容器、小飛機防控、飛蛾誘捕器、太陽能殺蟲燈、乾濕分離、雨汙分流和糞汙資源化利用等新型實用技術的推廣,全椒縣農業逐步實現集約高效生產,農業規模經營比重已達50%左右,農業科技貢獻率達72%,創省級名牌產品6個,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分別有19個和77個。
新理念 三產融合發展,風景區裡瓜果香
置身輝隆現代農業示範園,不僅有生金的土地、豐碩的果實,還能看到在花叢樹陰中的美麗新村,在田野一角矗立的富硒大米加工廠,在園區家門口上班的農業工人,在鳥語花香之中漫步的老人、嬉戲的孩童,在果園或樂園裡採摘、玩耍的遊人。
全椒縣跳出就農業抓農業的傳統模式,跨行、跨界,三產融合發展。特別是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讓農房變客房、農區變景區、田園變遊園、農民變市民。為此,該縣結合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美好鄉村建設及縣綠色生態旅遊一環線的打造,邀請農業部規劃設計院等單位編制規劃,整村推進建設,合理布局產業,湧現出一個個宛如風景區般美麗的新鄉村、示範區。
輝隆現代農業示範園現在正全力衝刺5A級風景區,3年內投入1.5億元發展壩上草原露營、親子科普、水上樂園、農事體驗、農家灶臺、果樹蔬菜領養、植物迷宮等項目,如今已吸引越來越多遊客觀光體驗。而示範園所在的八波村已有一半的村民舊房拆遷,搬進美好鄉村示範點河東新村。複式小樓點綴在平疇綠野之間,道路寬敞整潔,花草樹木環繞在樓前屋後,一條穿村而過的小河邊,石凳、長椅星星點點,為民服務中心功能齊全,成為遊客的又一個好去處。「我們的夢想是打造一個青山綠水,開門見果,遊人如織,瓜果飄香的原生態風景區,讓城裡人在這裡記得住鄉愁。 」江向軍說。
石沛鎮榮鴻農業科技示範園也在大季村1.8萬畝土地上「描繪」著美麗鄉村的藍圖:發展高端花卉苗木,進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打造生態旅遊度假勝地。公司請來杭州園林設計院做規劃,1.2萬畝用於種植,6個村民組搬遷至集中安置點,2個村民組修舊如舊,打造特色古民居和民宿酒店,供遊客用餐、住宿。現代農業的發展讓農民的生活發生了巨變,石沛鎮大季村村民戎家本夫妻倆將家裡的30畝地流轉給了榮鴻公司,每畝年租金520元,兩人在公司務工,年收入4萬多元,古民居建成後,他家的老宅子還成了家庭客棧,又是一筆不小的收益。
如今,全椒縣在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信息服務、流通等眾多領域,廣泛應用網際網路技術,以「網際網路+」串起現代農業的產業鏈條,催生出農業農村經濟新業態。在「賣貨郎」電子商務大墅鎮誠義服務站的展廳裡,各類土特產品琳琅滿目:百年辣醬、管壩牛肉、馬廠酥笏牌等在內的當地20多個農、特產品都已進行線上銷售……服務站負責人宋發德告訴記者,「賣貨郎」電商平臺已在各鎮、村設立加盟服務站,不收加盟費,免費對各加盟和供貨農戶開展培訓。目前,全縣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已有300多家,電子商務零售交易額突破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