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農村田野裡野生鱉龜越來越少?都跑到哪裡去了?

2020-12-26 一依易衣亦譯

關於農村田野裡野生鱉龜越來越少,我們招遠當地農村也有這種現象,並不是野生鱉龜跑到哪裡去了,而是在如今的自然條件下,數量減少了。

常聽村裡老人說:千年王八萬年龜,形容鱉龜的自然壽命很長的。聽鄰村老劉說過這樣一件事,在過去新旺莊村南有個大灣,是原來有個磚窖廠取土形成的。天長日久積水成為魚蝦的天堂,夏季老劉去洗澡的時候,在水裡用腳踩住一個圓形的硬物,聽他形容個頭不小,農戶家裡吃麵條用的大海碗,要比大海碗還要大上一圈。

當時他認為是生活在淡水裡的河蚌,這麼大個頭肯定生長多年,肉質己經老了,根本不能食用了。當他慢悠悠的潛下水去查看,才發現那是一隻野生鱉,是典型的當地土生品種,整體是黃褐色的。當老劉反映過來,這大鱉已經靈活的遊走了。

把老劉後悔的腸子都青了,要知道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這麼大個頭的野生鱉賣個七八百塊錢是不成問題的。當時的物價工人上班一個月的工資才不過百八十的,水裡原本是鱉龜的領域,別看在陸地上笨拙,在水裡可是靈活得很,轉眼之間就看不到了。

這是在過去九幾年發生的事,讓周圍村的老百姓津津樂道談論了好久。村裡老人說這麼大個頭的野生鱉,肯定己經活了十年八年之久了,這麼有靈性的生物,怎麼能輕易現世呢,肯定是老劉看花眼了。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不用說海碗般大的,就連小個頭的野生鱉也很少見了。

首先是氣候的影響,近幾年膠東半島持續乾旱,去年全年乾旱,平時用來儲水的池塘、水庫、機井、大灣等相繼乾涸,老百姓為了澆地,請來挖掘機,在庫底繼續下挖,滲出來的水源也是少得可憐,用潛水泵接上管子,日夜不停的抽水,才能勉強給地裡澆上一遍水。

這是指的離水源近的土地,離水源遠的山塂薄地根本無水可澆,只能看老天爺的臉色。下點雨莊稼就長點,不下雨只能幹等著減產或者絕產。這種條件下,連水源都得不到保證,野生鱉龜棲身居住的環境都沒有了,哪還能生存呢?

其次是農家種地,土糞施用越來越少,化肥漸漸有取代農家土糞的趨勢。土地裡化肥成分增加,隨著下雨滲到土層深處,參入到地下水源的循環系統。或者隨著雨水的衝刷,流到湖塘堤壩裡,這也影響到野生鱉龜的生存。

總之,現在農村田野裡野生鱉龜越來越少,是因為生存環境受到影響,再加上在野生條件下,原本生長緩慢的物種,存活的機率下降了,因而數量越來越少,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相關焦點

  • 農村過去常見的甲魚,現在都去哪裡了?
    提要:過去農村常見的甲魚,為何現在很少再見了?朋友說:在農村,為什麼以前常見的甲魚基本都絕跡了?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自己小時候的事情,過去農村的小河溝、小水渠、稻田這些地方都是小孩子夏天最喜歡去的,不僅能夠捉到小魚還能夠捉到泥鰍、黃鱔,偶爾也會在小河溝裡找到甲魚,還經常能夠在河灘上的沙土裡面找到甲魚的蛋。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和小夥伴一起去小河溝裡面找黃鱔,那時候也會遇到曬太陽的甲魚,但是一般不會去捉,因為甲魚很腥,家裡人不喜歡吃。
  • 農村家庭喜歡收集老鱉蓋兒,村裡也有人收,甲魚殼有什麼作用嗎?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花姐妹看世界!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很多人到鄉下去收集「龜殼」。其用途和功能為何?龜在古代的野生池塘和河流中也被稱為龜殼。野生海龜的數量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急劇下降。目前我們常吃的甲魚多為人工養殖。
  • 為什麼大多數野生動物越來越少,反而野雞卻越來越多?
    有人說:在我國,除了老鼠,野生動物都是保護動物。這個說法從側面印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我國,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堪憂。我們且不說已經剩下不足30頭的野生東北虎(我國境內)和已經野外滅絕的華南虎,就單看我們身邊,以前隨處可見的蜻蜓、漫山遍野的野兔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就是最好的證據。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近些年許多農村地區的野雞越來越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牛蛙、黃鱔、中華鱉不列入禁食野生動物名錄,這些列入了…
    3月4日,記者了解到,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通知,中華鱉、烏龜、牛蛙等列入兩個相關名錄的兩棲爬行類按水生物種管理,這也意味著,它們不列入禁食野生動物名錄。 這兩個名錄裡都有哪些物種?南都記者查閱到,《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有166個物種,其中包括黃鱔、鱉、烏龜等。
  • 農村現在的癩蛤蟆越來越少了嗎?為什麼現在很難見到?
    但同時,有些人會疑惑,就是小時候會經常看到這種癩蛤蟆,現在不少人卻說看不到了,是癩蛤蟆越來越少了嗎?這個問題看似很無聊,而且也沒有啥實際意義,但我們從中卻能看到農村這些年來的變化,所以黑嫂認為還是值得一說的。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癩蛤蟆越來越少了?當我們弄明白這個為什麼現在看到的越來越少後,我們還要反過來問一下,癩蛤蟆真的越來越少了嗎?
  • 為什麼有些農村的光棍越來越多,女孩子都到哪裡去了?
    「大齡剩男多在農村,大齡剩女多在城市」,這是我看到的一句我認為比較客觀公正的話。現在有些農村的光棍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不光如此,甚至有的農村被戴上了「光棍村」的帽子,村裡有大半的適齡男青年都找不到媳婦,導致一些地方的寡婦都成了搶手貨。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此種現象?
  • 中華鱉、烏龜等能不能吃?農業農村部發出最新通知
    近日,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龜鱉蛙等兩棲類動物是否屬於野生動物、人工養殖的能否繼續銷售、食用,被社會各界和養殖從業者所關心。日前,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進一步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特別指出中華鱉、烏龜等列入水生動物相關名錄的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動物管理。
  • 關注丨農業農村部:牛蛙、中華鱉、部分龜鱉按水生物種管理,不禁食
    延伸閱讀 3月4日,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決定的通知》,明確中華鱉、烏龜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 這兩個名錄裡都有哪些物種?
  • 甲魚是鱉還是龜,鱉和龜有什麼區別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把甲魚又稱王八或者鱉說成是龜,兩者到底是否是同一種動物呢?答案是否定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兩者的區別。1、龜和鱉都屬於爬行動物,龜鱉目,龜屬於龜科,鱉屬於鱉科。兩種都是用肺呼吸,大部分時間呆在水下。
  • 為什麼現在東北穿貂的人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現在東北穿貂的人越來越少了?在我們國家的很多地方,穿貂皮那都是土豪的象徵,但在天寒地凍的東北,貂皮大衣簡直是標配,畢竟貂皮是東北三寶之一。而且這麼冷的天氣,來件貂皮大衣,那才能讓人勉強度過冬天。小編今日話題,為什麼有人說東北人穿貂兒的越來越少了。
  • 牛蛙、中華鱉、烏龜還能吃嗎?官方明確了!
    野生動物「禁食令」出臺後,龜、鱉、蛙等餐桌上常見的兩棲動物是否還能被食用成為輿論關注焦點。▼3月4日,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通知,中華鱉、烏龜、牛蛙等列入兩個相關名錄的兩棲爬行類按水生物種管理,這也意味著,它們不列入禁食野生動物名錄。
  • 為什麼重點高校裡的農村孩子越來越少?素質教育該背鍋嗎?
    在網絡上,偶爾看到一位教授說,重點高校裡農村孩子是越來越少了。我突然想到,在2017年,一個北京的高考狀元說的幾句話:「農村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大學。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都是知識分子,出生在北京這種教育資源得天獨厚的大城市,從而在學習的時候比外地和農村孩子有捷徑。
  • 農村田野裡,生長著1種「沙紙樹」,葉片能「餵豬」,樹皮也珍貴
    我們在農村的田野裡可以看到許多很特別的植物,不知道花友們覺得哪些植物比較特別呢?我覺得車前草、積雪草、巖黃連、莧菜、馬齒莧、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植物就有不少了,我覺得紫花地丁非常好看,它的花朵比月季還美,紫色的花朵看起來非常別致。
  • 年輕人越來越少的農村,為什麼卻出現了那麼多的「小別墅」?
    昨天回到了農村老家,發現了現在的農村變化是非常大的,大街上冷冷清清的,在街上走了一圈,看到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是老人的身影,年輕人幾乎是看不到的,雖然村子裡的人少了,可我還是發現了村子裡的變化,發現了很多的家庭都出現了三層四層的小別墅,這樣的變化讓我感覺到這樣的農村有些陌生。
  • 現在農村為什麼鳥多,蛇青蛙蜻蜓卻很少了?這個原因最主要
    導讀:農村現在除了鳥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東西都少了,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是人類改變了這個環境。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分析,也就是食物鏈某方面斷了,那麼緊接著就會帶來的一些動物減少或者是滅絕。像蟲子,青蛙,蜻蜓,這些都屬於食物鏈的最底層,而鳥類和人類是上層。
  • 以前農村每戶都有養土狗,現在感覺農村土狗越來越少了,為什麼?
    我記小時候,看到每家每戶都養的有狗,那個年代在我們農村不存在什麼寵物狗,大家都是養的土狗,養狗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吃狗肉,主要是為了看家,以防盜賊。在那時農村盜賊特別多,饑寒起盜心,主要是大家溫飽都沒解決。
  • 為什麼現在農村孩子去當兵的比以前少了?
    農村兵在部隊比較能吃苦,農村兵的軍事素質也不錯,但現在農村兵好像越來越少了,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孩子不太願意去部隊當兵呢?可能也與現在的條件限制和退役後的待遇有關吧,也有農村自身的情況有關,現在農村退役老兵的現狀可能對他們有影響。
  • 最嚴「禁野令」頒布後,牛蛙、中華鱉等到底還能不能吃?權威解答來了
    3月4日,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決定的通知》,明確中華鱉、烏龜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這也意味著,它們不列入禁食野生動物名錄。
  • 在農村,野生的甲魚和養殖的甲魚有什麼區別呢?還能食用嗎?
    在農村,野生的甲魚和養殖的甲魚有什麼區別呢?還能食用嗎? 野生甲魚和養殖甲魚有什麼區別,還能食用嗎? 甲魚在湖南方言裡又叫腳魚、團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眼中的滋補美味,市場行情一向非常好,因此在農村裡很早以前就有人開始人工養殖。不過很多人覺得人工養殖的甲魚無論口感,還是營養都比不上野生甲魚,所以在市場上野生甲魚的行情更俏,價格也更貴,這也造成了市面上常有人拿著人工養殖的甲魚魚目混珠,冒充野生甲魚賣高價,欺騙那些對甲魚不太熟悉的消費者。
  • 全國近4萬家野生動物養殖企業何去何從?農業農村部:中華鱉、烏龜等...
    全國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產業面臨著「生存還是毀滅」重大問題。3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緊急通知,明確中華鱉、烏龜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意味著,中華鱉和烏龜不列入野生動物禁食名錄。這也正符合業界呼籲的:儘快明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名目,儘快拿出禁止上市交易的野生動物處置辦法和對養殖戶的補償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