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去常見的甲魚,現在都去哪裡了?

2021-01-17 科學興農

提要:過去農村常見的甲魚,為何現在很少再見了?

朋友說:在農村,為什麼以前常見的甲魚基本都絕跡了?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自己小時候的事情,過去農村的小河溝、小水渠、稻田這些地方都是小孩子夏天最喜歡去的,不僅能夠捉到小魚還能夠捉到泥鰍、黃鱔,偶爾也會在小河溝裡找到甲魚,還經常能夠在河灘上的沙土裡面找到甲魚的蛋。

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和小夥伴一起去小河溝裡面找黃鱔,那時候也會遇到曬太陽的甲魚,但是一般不會去捉,因為甲魚很腥,家裡人不喜歡吃。不過那時候的甲魚確實是不少,夏天的時候經常能夠在河邊的沙土堆裡面找到甲魚的蛋,大小和鵪鶉蛋差不多,一般都是正圓形的,殼子很薄,小孩子很喜歡拿著玩。

甲魚的營養非常高,過去吃的人還比較少,主要是一些高檔的飯店才會有,不過現在人們已經注意到了甲魚營養價值,不少的地方已經有人工進行養殖甲魚的養殖場了。

現在農村的甲魚確實是比過去要少很多,不過也沒有到絕跡的地步。其實不光是甲魚變少了,農村小河裡面的很多魚蝦也都變少了,並且水質也沒有過去好,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部分農村的水質變差確實會造成魚、鱉的數量減少。

除了水質方面的原因之外,還有就是過度捕撈這個原因。野生的魚、鱉在口感方面要比養殖的更加好,價錢自然也要比人工養殖的更加貴一些。所以不少人開始大量捕撈野生的魚、鱉,有些甚至直接用藥或者用電來捕撈,這樣的做法嚴重的減少了水中的野生魚、鱉的數量。

另外還有就是農藥等的使用,農村很多的河溝、水渠都是和農田相連的,隨著近些年農藥、化肥等的過度使用,也造成河水中的水生物數量減少,並且水質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汙染。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農村過去常見的小動物,四隻腳,尾巴斷了會「刷鍋」,現在不見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過去常見的小動物,四隻腳,尾巴斷了會「刷鍋」,現在不見了。生活在農村,總有很多童年美好的記憶,有時候一個小物件,或者是一個小動物都能夠引起一段美好的回憶。但是當發現過去農村常見的小動物,不知何時竟然消失了,再也見不到它的蹤跡時,心裡難免不產生失落感,因為它畢竟陪伴著自己度過了那個時代,那個童年。
  • 烏龜、甲魚、王八、鱉區別是什麼?農村人都不知道
    中國自古就有「千年王八萬年龜」的說法,而且他們在農村也是很常見的。但是,你知道甲魚、王八、烏龜、鱉的區別是什麼嗎?一起來看看吧 烏龜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為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我國各地幾乎均有分布。
  • 過去農村很常見的樹木,現在有人收購果實,村民:都砍沒了
    過去的農村樹木諸多,尤其是過去的農村,種植的樹木是很繁雜的,什麼樣的樹木都有人種,樹木品種畢竟豐富是農村的一種習慣,各種各樣不同的樹木,也都有不同的用途。
  • 農村在吃甲魚的時候,是怎樣殺的?這一招知道嗎?
    在農村很多人抓到了甲魚,在做甲魚殺甲魚的時候,不知道怎麼辦,弄出了許許多多的笑話,讓人啼笑皆非。因為現在野生甲魚十分稀少,很多青年人,既沒親眼看過,又沒吃過。因此,對吃甲魚是非常稀罕的,更不用說怎麼樣的去殺甲魚了。我隔壁家裡就鬧出了一樁笑話。
  • 農村常見的樹木,過去家家戶戶都有種植,如今淪為野生
    事實上,除了桂花樹,農村還有很多可以賣錢的樹。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過去在農村地區常見的樹木,幾乎每家每戶都會種植它們,這種樹叫小桐樹,然而現在農村地區已經很少有人種植它了,大部分也淪為野生的了。過去,小桐樹在農村很常見,因為這種樹不會阻礙莊稼的生長,所以農民朋友也不會特別地去管理它。
  • 在農村,野生的甲魚和養殖的甲魚有什麼區別呢?還能食用嗎?
    在農村,野生的甲魚和養殖的甲魚有什麼區別呢?還能食用嗎? 野生甲魚和養殖甲魚有什麼區別,還能食用嗎? 甲魚在湖南方言裡又叫腳魚、團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眼中的滋補美味,市場行情一向非常好,因此在農村裡很早以前就有人開始人工養殖。不過很多人覺得人工養殖的甲魚無論口感,還是營養都比不上野生甲魚,所以在市場上野生甲魚的行情更俏,價格也更貴,這也造成了市面上常有人拿著人工養殖的甲魚魚目混珠,冒充野生甲魚賣高價,欺騙那些對甲魚不太熟悉的消費者。
  • 農村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啥意思?
    過去,兔子、山雞、甲魚、泥鰍、黃鱔等,價很低賤,賣不起價。捕捉時很有樂趣。拿回家時,一臉愁容。道理很簡單,這些東西是好東西,過去山上、水裡,想抓就抓,多的是,但拿回家後,家裡沒油炒,能不愁嗎?因此,小時候,父母寧可讓我們去砍一捆柴,或打一筐豬草,也不讓我們去捕捉這類東西。
  • 農村池塘甲魚,有如何特別之處?
    今天我們的主角是農村甲魚,也就是傳說中的王八哥,它也是一位資深網紅,已經達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地步。好了言歸正傳,我就和大家先介紹一下它甲魚它是鱉的俗稱,它同時也叫團魚、水魚、是卵生兩棲爬行動物,是龜鱉目鱉科軟殼水生龜的統稱。共有20多個種類甲魚它是變溫動物,為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喜歡在水邊的陸地上活動爬行。甲魚它主要生活在湖泊、池塘、水庫以及河裡。
  • 甲魚殼在農村有兩個作用,村裡也經常有人來收,他們收走幹什麼?
    甲魚在我們這裡叫「老鱉」,以前村邊的河裡經常能捉到野生的老鱉,這些年漸漸少了,農村酒席上這道菜現在卻慢慢多了起來,酒席上所用,全部都是人工養殖的,並不是野生的,現在上哪裡也捉不到那麼多野生的。一、老鱉殼在農村的用途長期在農村生活的人,特別是北方人,對於這個老鱉殼其實是很熟悉的,因為在過去,幾乎每家都有這樣的東西。這東西般用在什麼地方呢?用來舀面和舀米。
  • 為什麼現在農村田野裡野生鱉龜越來越少?都跑到哪裡去了?
    關於農村田野裡野生鱉龜越來越少,我們招遠當地農村也有這種現象,並不是野生鱉龜跑到哪裡去了,而是在如今的自然條件下,數量減少了。常聽村裡老人說:千年王八萬年龜,形容鱉龜的自然壽命很長的。聽鄰村老劉說過這樣一件事,在過去新旺莊村南有個大灣,是原來有個磚窖廠取土形成的。天長日久積水成為魚蝦的天堂,夏季老劉去洗澡的時候,在水裡用腳踩住一個圓形的硬物,聽他形容個頭不小,農戶家裡吃麵條用的大海碗,要比大海碗還要大上一圈。當時他認為是生活在淡水裡的河蚌,這麼大個頭肯定生長多年,肉質己經老了,根本不能食用了。
  • 農村俗語2不摸:上山甲魚,下山野雞,有什麼深層含義?
    農村俗語2不摸:上山甲魚,下山野雞,有什麼深層含義? 俗語在我國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是我們的先輩老祖們根據自己的的生產、生活經驗和人生的閱歷為我們總結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就像是我們身邊的老人們總告訴一些他們的經驗之談,讓後輩的我們少走彎路,俗語也是這樣的。
  • 人稱「水下老虎」,過去農村很常見,如今成稀缺品,100元一斤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人稱「水下老虎」,過去農村很常見,如今成稀缺品,曬乾100元一斤。
  • 它曾是很火的品種,但現在落寞了,甲魚什麼時候才能反彈?
    從「五水共治」行動開展以後,杭州湖州嘉興金華等地溫室大棚就陸續拆了,現在浙江省就是在湖州還有一些溫室大棚沒拆完,市面上銷售的甲魚90%都是外塘甲魚,溫室甲魚的市場份額大幅減少。有一部分浙江的溫室魚養殖戶轉到安徽等地養殖了,有一部分轉養外塘,還有一些人離開了甲魚行業。
  • 野生甲魚價值很高,而農村有很多小河流,裡邊有沒有甲魚?
    要知道眼前的水域有沒有野生甲魚,是有最簡單而又明顯辦法的,但必須是甲魚沒有冬眠的季節。那就是練就兩手掌的掌力,在水裡製造震響。如有甲魚,甲魚就會受驚潛入水底,並冒出氣泡來。會抓甲魚的人,只要在冒水泡處潛水下去,就可直接抓到甲魚的。如果本水域沒有甲魚,是沒有這種氣泡上冒的,也無須多浪費時間。
  • 疫情期間路邊的乞討人員都去哪裡了?是回農村老家去了?
    疫情期間路邊的乞丐都去哪裡了,流浪漢去哪裡了?這次疫情防控是從1月23日武漢開始封城,拉開了各地抗擊疫情的序幕,那天農曆是臘月二十九日,第二天是除夕,是農曆年。農村俗話說「叫花子也有年」,因為這些路邊的乞丐,絕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家。
  • 深圳不讓吃甲魚了?一千多億產值怎麼辦?數百萬人就業怎麼辦
    這場疫情慢慢已經被我們控制住了,現在反思起來很多人說:到底是什麼導致了病毒的傳播?源頭在哪裡?很多人說可能又是野生動物,17年前我們說非典是因為我們食用果子狸引起的,今年有人說可能是我們使用蝙蝠引起的。甚至也有人站出來說:我們中國人實在是太能吃了!
  • 為什麼有些農村的光棍越來越多,女孩子都到哪裡去了?
    「大齡剩男多在農村,大齡剩女多在城市」,這是我看到的一句我認為比較客觀公正的話。現在有些農村的光棍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不光如此,甚至有的農村被戴上了「光棍村」的帽子,村裡有大半的適齡男青年都找不到媳婦,導致一些地方的寡婦都成了搶手貨。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此種現象?
  • 2020年,甲魚有沒有解禁,還能繼續養殖甲魚嗎?
    不過,隨著疫情的病毒源調查,國家農業農村部指出,水生的野生動物不屬於被禁行列,只禁止陸生的野生動物(包括人工飼養、馴化的)全面禁止食用與銷售。甲魚、烏龜、牛蛙等水生動物解禁了,現在隨便去市場上都可以買到,價錢也比以前有較大的漲幅。因為,政策明確了,養殖戶心中的大石放下了,比較理智的考慮價格因素,開始惜售等待賣個好價錢了。
  • 路邊常見的「小刺球」,過去是農村娃的玩具,其實還是上好中藥材
    路邊常見的「小刺球」,過去是農村娃的玩具,其實還是上好中藥材我們在農村裡見到的這些植物,有的能夠食用,口感好,是難得的美味,其實更多的植物是我們聽說過的中藥材。像之前介紹過的莎草,它乾燥後的根莖其實就是藥材「香附」,還有路邊常見的地黃,它的植株也長得很普通,但是根部的價值珍貴,藥用效果好。今天介紹的這種「小刺球」,過去是農村娃的玩具,在路邊也很常見,其實它也是上好的中藥材。這種植物其實就是「蒼耳」,說到蒼耳大家都不會陌生,它在農村裡是很常見的植物。
  • 甲魚,能吃還是不能吃?這是個大問題
    但隨之而來的《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卻讓一些人犯起了嘀咕:今後連甲魚這類常見的養殖食物也吃不到了嗎?甲魚能不能吃?對於深圳此舉體現出的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人們紛紛點讚支持,但對於徵求意見稿中禁食甲魚等已經比較常見的人工養殖動物,各方的爭論頗為激烈。支持派:反對派:圖片來自網絡截圖甲魚到底能否保證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