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保險靠內地業務強力支撐 疫情之下前平安幹將將挑大任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資管科技

作者:汴燕

大摩近日發表報告稱,下調友邦保險(01299)內地及香港新業務價值及保費增長預測,並下調今明兩年每股盈利預測,目標價相應自92港元下調至85港元,但維持「增持」評級。

實際上,友邦保險自發布年報起股價就開始一路下行,截至3月19日報跌至60.05港元,創年內新低。

根據友邦保險年報,業績受到去年香港社會事件的衝擊很大。

受香港社會事件衝擊大

友邦歷史悠久,最初1912年在上海租界成立一家代理公司,它是友邦公司的前身,真正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始於1992年,並於同年在上海設立分公司,於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友邦保險集團目前業務範圍覆蓋亞太區內18個市場,包括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內地、南韓、菲律賓、澳洲、印度尼西亞、中國臺灣、越南、紐西蘭、澳門特別行政區、汶萊、柬埔寨和緬甸擁有全資的分公司及附屬公司、斯裡蘭卡附屬公司的99%權益及印度合資公司的49%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在中國唯一的外企獨資保險公司,由於政策受限,在大陸的業務範圍僅限北京、深圳、上海、廣東省、江蘇省、以及天津和石家莊地區。

也正是因為業務地域的局限性,其在湖北尚未開設分支,因此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衝擊下,承受的壓力要比內地保險公司弱很多。

但是其所具備的優勢在去年沒能充分發揮。

其3月12日發布年報顯示,2019年友邦保險年化新保費65.85億美元,同比增長僅1.15%,而2018年為15%;新業務價值44.17億美元,同比增長6%,2018年是22%;稅後營運溢利57.41億美元,同比增長9%,但2018年為13%。

同時,在友邦保險發布年報當天,股價一度急挫超過5%,單日總市值蒸發逾380億港元。

友邦保險集團稱,增速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到2019年下半年香港地區社會事件影響,以至於中國內地旅客客戶群的新業務價值下跌5%。

中泰證券報告表示,2019上半年友邦香港新單保費中70%來自於內地訪港遊客,受去年Q3-Q4香港社會事件的影響,友邦香港nbv同比增速由2019H1的19%滑落至2019H2的-26%,和內地訪港人數趨勢基本一致。

整個香港保險市場均是如此,據香港保監局信息,2019年第三季,內地訪客壽險產品新造保單保費未過百億,同比下滑18.1%,環比下滑28.82%,至96.52億港元。第四季仍然持進一步下降趨勢。

對於友邦而言,慶幸的是,儘管友邦保險香港業務走低,但友邦中國內地的業績表現不俗。

年報顯示,友邦中國內地市場再次憑藉強勁增長領跑集團:新業務價值同比提升27%,年化新保費同比提升22%。基於新業務的攀升,友邦中國內地市場2019年稅後營運溢利同比增長28%,首次突破10億美元。

友邦中國的業績表現,同中國保險市場的強大潛力有關。友邦保險集團執行長兼總裁黃經輝表示,隨著去年年底中國宣布進一步向外資開放壽險市場,友邦已就改建上海分公司為子公司事項提交監管批准申請。如獲得批覆,將為友邦在中國內地把業務拓展至其他區域奠定新的基礎。

保費在內地市場偏貴

話說回來,欲在中國市場進一步深耕,遵守中國市場的制度、給予投保人最大的誠意是很重要的方面,在這方面,友邦中國還有很大需要改善提升的空間。

今年1月10日,友邦保險因多款長期健康保險產品報備的費率浮動管理辦法,違反關於長期健康保險不得進行費率浮動的監管規定,被保監會點名。查看各大社交論壇上關於友邦保險的資料,有很多網友因友邦的保費偏貴頗有微詞。

2016年底以前,很多人都去香港買保險,當時,香港保險和大陸保險相比,無論是價格還是保障範圍,優勢確實很明顯,僅保費就比內地便宜30%甚至更多,即便香港保單確實要比大陸保險稍微麻煩一些,還是值得去折騰一下的。

但2017年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大陸很多保險不僅保費比香港更便宜,保障範圍也不相上下。

以友邦保險重疾險為例,它最突出的特點保障大而全,開始推出的時候受很多人的青睞,當然保費也有點偏貴。比如《友邦全佑惠享重疾保障計劃》,30歲成年男子,50萬保額,選擇19年交費,每年的保費是15450元。當然,同樣的條件,差別不大的保障,大陸很多重疾險保費比友邦低的保險公司還真不少。比如華夏保險常青樹多倍版2.0,20年交費,每年12235;太平人壽金生康瑞20交費,每年交12150元;泰康惠健康19年交費,每年13200元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其他保險公司重疾險差不多保障,年交保費比友邦低,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全佑惠享的確保障比較全面,不僅管重大疾病裡面的輕症和重症,還管全殘、身故、老年護理等等,還要捆綁銷售長期意外險。有網友生動的評價稱:「就好像你只想買漢堡,但必須得買套餐是一個道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重疾、身故、全殘、老年長期護理金、生命終末期是共用額度的,只要賠了其中一項,其他保障就會終止。

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顯著

保險代理人制度是友邦最初引入大陸的,目前代理人大軍已經突破800萬人,可以說如果沒有近30年的代理人制度發展,中國保險業的增速不會有那麼快,國人的保險意識也不會到達今天的水準。

但是當前代理人的增員越發艱難,有的公司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比如已經發布了2019年報的平安保險,就面臨代理人大幅下滑問題。

而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之下,壽險代理人制度進一步面臨更大挑戰。面對面的培訓和展業,團隊人員的擴充的雙重困境進一步凸顯。

「過去兩個月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成為全球的一個新風險。面對面交流的減少已對友邦集團第一季的新業務銷售造成顯著的影響。」友邦保險集團執行長兼總裁黃經輝表示。《資管科技》注意到當前友邦保險內地的代理招聘依然強勁。

如何應對疫情影響以及深度開拓內地市場,這一重任很快將轉移到前平安保險幹將之一李源祥身上。

去年11月,友邦保險公告稱,集團執行長兼總裁黃經輝將於2020年5月31日辭任所有職務,董事會委任原中國平安執行董事、聯席執行長李源祥為候任集團執行長兼總裁,將於2020年6月1日正式任職。

對於李源祥轉會,友邦保險可謂是開出「天價」高薪。根據合約,李源祥2020年的年度目標總薪酬為702.5萬美元。同時,李源祥還將得到總價值2815.1萬美元的補償金,分6年執行。

李源祥是否能實現友邦的期望,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友邦保險以萬億市值「劍挑」保險五巨頭,勝算幾何?
    據人民日報報導,中國近期擬推出12條對外開放新措施,其中包括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入股在華外資保險公司、允許外國保險集團公司投資設立保險類機構等。友邦保險是第一家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的外資保險公司,業務範圍涵蓋人壽保險、人身意外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江蘇,廣東設立全資子公司。
  • 友邦人壽總經理張曉宇:未來將投資房地產、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等領域
    財聯社(上海,記者 丁豔)訊,8月18日,友邦保險宣布已正式獲得營業執照,並在上海舉辦成立揭牌儀式,目前友邦人壽已著手申請在中國內地其他區域設立新的分支機構。而早在6月17日,友邦保險獲銀保監會批覆,將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改建為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友邦人壽,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如此,分改子之於友邦而言意味著哪些機遇?
  • 友邦保險2019年年報:中國內地市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7%,增速持續...
    其中,按固定匯率基準計算,新業務價值(VONB)增長6%,不計入香港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增長16%;年化新保費(ANP)增加2%至65.85億美元;稅後營運溢利(OPAT)上升9%至57.41億美元。友邦中國內地市場再次憑藉強勁增長領跑集團:新業務價值(VONB)同比提升27%,年化新保費(ANP)同比提升22%。
  • 友邦保險財報出爐:稅後營運溢利57.41億美元 中國內地首次突破10億...
    如獲得監管批覆,這將為我們在中國內地把業務拓展至其他區域奠定新的基礎,而這方面的工作始於2019年,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莊市開設營銷服務部。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1月,已經在中國平安深耕16年的李源祥提交辭呈,轉任友邦集團執行長兼總裁。
  • 繼友邦保險之後 滙豐人壽也宣布將變身為獨資壽險公司
    2- A I A S K I-友邦保險擬將在上海設立獨資壽險公司在滙豐保險(亞洲)有限公司宣布收購國民信託50%股權,將滙豐人壽變身為內地獨資壽險公司之前,早在2020年1月,友邦保險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
  • 取得內地獨資牌照後 友邦人壽如何破局?
    來源:券商中國成立百年、內地復業28載的友邦保險,日前正式以友邦人壽的名義開展業務。內地獨資壽險牌照的獲得,將為友邦保險帶來哪些可能性?策略調整、投資解鎖、機構擴張、發展網際網路保險、密切關注大灣區保險機會……日前,友邦保險高管在與記者的交流中,談論到了百年友邦的新計劃。
  • 「保險要聞」平安擬成立農業保司;人保健康上線新險;友邦新業務
    綜合來看,2019年保險業整體投資仍以固收類資產為主,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整體投資資產以債券、銀行存款、金融產品為主,三者佔比65%。國華人壽前4月保費收入173.41億天茂集團5月11日發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2020前4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173.41億元。
  • 一線丨友邦保險獲批成為內地首家外資獨資險企
    2020年6月19日,友邦保險有限公司取得中國銀保監會批覆,將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為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下文簡稱「友邦人壽」)。友邦人壽將落戶上海, 這也是在中國內地首家獲得設立批覆的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
  • 銀保監會將先審批誰?友邦保險之後,滙豐人壽宣布將變身獨資
    這將是繼今年1月9日友邦保險宣布將在中國內地設立獨資壽險公司之後,內地保險市場第二家宣布將設立的獨資壽險公司。目前兩家獨資壽險公司的設立均有待中國銀保監會的正式批准才能生效。 5月4日,滙豐保險(亞洲)有限公司(下稱「滙豐亞洲」)宣布,已與其在華壽險合作夥伴——國民信託有限公司(下稱「國民信託」)達成協議,將收購其所持50%股權。
  • 「友邦保險」被點名背後 產品設計是否合理?
    友邦集團歷史悠久,起源於美國,曾是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全資子公司,後被AIG賣出,成為獨立運營個體,並於2010年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迅速發展壯大,擴展出內地各子公司,擁有上海、廣東、深圳、北京、江蘇分公司,是亞太區主要的壽險集團,業務覆蓋飯亞太地區18個市場,有超過3200萬份個人保單持有人,1919年進入中國,今年是其成立100周年。
  • 友邦保險,高估值底氣
    其中國區年報顯示,友邦中國內地保費收入43.66億美元,增幅高達41.2%;淨利潤43.44億元,同比增長118.31%。跨國經營能力從2018年的經營數據來看,內地的幾大人壽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要大幅度高於友邦,但友邦的增速是最快的。
  • 55歲李源祥正式出任友邦保險CEO兼總裁 年薪5000萬
    友邦保險在過往一百年取得了累累碩果,我期待與我們出色的員工合作,共同開創友邦保險下一個長期及可持續增長的篇章。」在此之前,李源祥在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工作了16年。2004年,李源祥以平安壽險董事長特別助理身份加入平安,歷任平安壽險董事長特別助理、總經理及董事長。
  • 世界保險市值百強:4天蒸發2.7萬億,等於沒了兩個平安!
    世界保險 市值TOP5受美股瘋狂下跌影響,全球多國股市也難逃下跌。在此等瘋狂的市場之下,保險股也難逃「厄運」。2019年世界保險市值前五強的公司,依次分別是「伯克希爾哈撒韋」「中國平安」「友邦保險」「中國人壽」「安聯」。本周,五隻股票全部下跌!
  • 2019年12月27日,友邦保險集團上海分公司改建為全資持股人壽保險子...
    「尊敬的客戶:為優化架構、便利服務及業務拓展,友邦計劃將上海分公司改建為全資持股人壽保險子公司、並將內地現有其他分支機構改建為新公司下屬機構……」日前,友邦客戶陳小姐收到了這樣一條簡訊。對於友邦的一個普通客戶來說,只是一個通知簡訊,而對於整個保險行業來說,則意味著外資壽險公司持股比例限制即將成為歷史。
  • 保險營銷高手去哪?內地MDRT會員驟降45%,平安國壽無緣TOP10,永達理...
    012020年內地MDRT會員同比驟降45%,國壽平安無緣TOP10,友邦連續6年蟬聯全球第一據悉,國際壽險百萬圓桌會議(MDRT)成立於1927年,現已成為一家由優秀壽險與金融服務從業人員組成的國際性協會組織,會員為全球壽險銷售領域精英,其註冊人數在衡量保險機構高素質代理人規模方面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中信建投:友邦保險(01299)PEV估值中樞不斷提升,中國大陸將成重要...
    李源祥先生於2020年6月正式擔任公司執行長兼總裁,具有超過30年保險行業經驗,且熟悉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印度、印尼、中國臺灣、泰國及越南等多個亞洲市場,此前於中國平安工作7年,曾擔任聯席執行長及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在加入中國平安前,曾於英國保誠擔任多個高級職位。短期獎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高管與股東利益高度綁定。
  • 「夢想即是傳世寶」 友邦保險攜手上海博物館開啟合作
    在此後的一個世紀,友邦作為中國現代保險業發展的親歷者和推動者,對於東方故裡的文化始終懷有難捨的情結。今年,友邦保險獲批成立中國內地首家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友邦人壽。立足新起點的友邦,渴望在不斷進行業務創新,守護更多中國家庭夢想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努力讓每一代國人對於「健康長久好生活」的祈盼得到實現與傳承。
  • 友邦的第二次「股災機遇」 壽險「小茅臺」的危與機
    自1月中旬起,友邦保險(HK:01299)的股價就從最高點的87.8港元,一路跌至68.75港元。市場如此看衰友邦,是因為疫情讓保險代理人發展業務受阻,銷售不佳。而中國的保險代理人制度,就是由友邦帶來的。
  • 友邦保險(01299.HK)友邦保險2020年中報點評:OPAT和UFSG體現韌性...
    其中內地地區 2季度新業務價值已經恢復同比正增長,上半年共吸引 15 萬人參加線上招聘,新入職人力同比增速達到 2 位數,香港地區受 2 月以來內地封關影響(友邦 2020Q1 離岸新單保費下降 79%),上半年 NBV 大幅下降,但本土居民業務在5-6 月出現一定反彈;2020H1 價值率下降來源於產品組合變化和承保開支超支。
  • 友邦人壽正式落定 如何鋪設機構最受關注
    2019年底,中國平安「核心高管」李源祥轉戰友邦保險集團任執行長兼總裁的消息引發行業的關注和熱議,「天價」的補償費及高達5000萬元的年薪,在保險圈掀起軒然大波。隨著「保險圈薪資第一高管」、「大佬級高管薪資」等聲音的發出,這場不同尋常的職場變動,也將友邦下一步的發展帶到了聚光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