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蘇河丨上海郵政博物館: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

2020-12-17 澎湃新聞

原創 SDPCUS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 來自專輯閱讀蘇河

編者按

從外灘標誌性景點之一的外白渡橋往蘇州河方向看過去,一座由花崗石砌築、19根通貫上下三層的羅馬科林斯柱支撐、建築頂部有著高大鐘樓和「人民郵電」字樣的歐式風格雄偉建築令人無法忽略。這座如今已成為「網紅」打卡點的優秀歷史建築,正是當年被譽為「上海十大建築」之一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如今的上海郵政博物館所在地。

▲蘇州河地名故事/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出品

上海郵政總局的位置(星號處)

Shanghai General Post Office

上海郵政總局 遠東第一大廳

地址:北蘇州路258號

開放時間:每周三、四、六、日向公眾免費開放,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如今的上海郵政博物館

上世紀20年代,上海已經是一座經貿繁忙、市面繁華的遠東大都市。原位於北京路9號的上海郵政總局辦公點已經無法承擔越來越繁忙的郵政業務,建一座新的大樓成為當務之急。1922年一座新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於四川路橋北堍動工,1924年建成。

▲20世紀初,四川路橋畔的郵政總局

▲1923年地圖中的郵政總局「Chinese Post Office」

▲四川路橋北堍的上海郵政總局(1939年)

上世紀20年代的郵件主要通過水路和火車運輸,郵政大樓所在地在與蘇州河、黃浦江水路相接的同時,身後兩條馬路之隔即是當年承擔主要陸路運輸功能的老北站。這樣一個佔盡地利的選址,正是為了讓郵件方便快捷地抵達當時的郵政大樓進行分揀、分發,從而更快地遞送到郵件主人們的手中。

因為建築雄偉高大又佔盡地利,當時負責掌管全局的郵政總局郵務長只要手持望遠鏡,就可以從郵政大樓辦公室的窗口,遠眺外灘郵政專用碼頭上郵艇進出、郵件裝卸作業等情況,一切盡在掌握。

郵政總局大樓啟用後,除了解決郵政通信生產和辦公場地擁擠的問題,也為當時郵政總局的外籍員工安排了宿舍。

▲四川路橋和郵政總局 (1945年)

▲從郵政總局樓頂俯瞰蘇州河、黃浦江

大樓外觀為英國古典主義風格,東、南兩個主立面有上下貫通三層的科林斯式立柱,轉角處結合義大利巴洛克式鐘樓,輔以水磨外牆,北側臨天潼路一面配以機紅磚牆。

鐘樓兩邊基座圍有雕塑。北面一組雕塑三人,手執火車頭、輪船鐵錨和通信電纜,一方面是指發展成熟的交通行業;另一方面是象徵新興的無線電通訊業的發展。南面一組雕塑也是三人,正中為信使,戴帽、手執帶和棒、腳生翅,左右為愛神,執筆和書信,旁有一地球,寓意郵政為人們溝通情愫。雕塑群曾於六十年代被破壞,後予以恢復。

▲鐘樓兩邊基座上的雕塑群,一邊是象徵火車,船舶和電報的交通通訊手段,另一邊是希臘神話中的信差莫丘裡和愛神。

大樓東部2樓為營業廳,地面以白黑二色六角馬賽克鋪就,面積達960平方米,時為全市之最,至今仍透著「遠東第一大廳」的氣派。

1989年9月,上海郵政大樓被列為上海近代優秀建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大樓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2006年1月,上海郵政博物館在樓內開館。

▲有著近百年歷史的「遠東第一大廳」(如今仍作為郵政營業廳繼續為市民服務)

▲營業大廳門鉸鏈的細節(透露著當年建造時過硬的工程質量)

▲近一個世紀前的樓梯,防滑條被踩得鋥亮

▲「奶油蛋糕」式石膏吊頂

▲大樓內的壁爐之一

記錄城市變遷,迎接公眾探訪

上海郵政博物館是全國郵政行業內開辦的首家博物館。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向社會開放。整座大樓向公眾的開放區域為一樓中庭展區、二樓營業大廳以及營業廳旁闢出的郵政博物館。二樓營業大廳即原來的「遠東第一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樓1924年落成時的原貌,如今仍然承擔著各種郵政綜合業務。

營業大廳旁的郵政博物館所在區域改造前是辦公區,在一部分辦公和郵件分揀功能分散到上海火車站、虹橋、滬太路等區域後,這裡也更多承擔了展示功能,從起源與發展、網絡與科技、業務與文化、郵票與集郵四個方面展示郵政行業的變遷。

館內完整展示了從海關郵政,大清郵政,中華郵政,到人民郵政,各時期郵政事業在中國發展的歷程。

▲1896年清政府批准開辦國家郵政,標誌著近代郵政在中國正式誕生

▲大樓內部及郵車展品等

如果說郵政大樓見證了郵政行業的百年興衰,郵政博物館則用豐富的史料和多樣的展品,具象地展示出郵政行業的發展變化。其中,也可窺見一些舊日上海的生活、工作圖景:早在1911年即投放於郵件投遞的100輛自行車舊照、曾經無比繁忙的掛號信函和郵件分揀系統、專門接收緊急郵件投遞的「白帽子」郵筒、地球最南端的中國郵局、浦東開發開放紀念郵票,從飛機、郵艇、火車、汽車到摩託車、自行車的郵件投遞交通工具,上世紀20年代設立在靜安寺一帶的郵政營業所周圍仍是一片荒涼、如今周圍已是挨挨擠擠……這些帶著時代印記的展品跨越歷史的煙塵撲面而來,給人以滄海桑田的感慨。

此外,博物館內的異型郵票展區、全年保持恆溫恆溼的珍郵館,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實體郵筒,也是集郵愛好者們鍾愛的打卡去處。

▲早年掛號信函分揀的工作場景

▲「白帽子」郵筒

▲中華郵政時期所使用的郵箱與物件(民國時期郵政圍繞「快,安全,普遍,服務」的七字方針,實施多項服務措施,促進了郵政的發展)

▲大清郵政與中華郵政時期使用的郵戳

▲錯版珍郵

現在,這裡亦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是中老年終身教育基地,年接待參觀者近10萬人次。針對中小學生和中老年團隊,博物館除提供講解外,還可預約書信文化體驗、留念書籤、DIY小製作等免費體驗項目。

▲傍晚時分的郵政博物館

部分圖文參考上觀新聞

出品: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

指導單位:上海市地名管理辦公室

供稿:城市考古團隊

- 謝謝收看 -

TO BE CONTINUED

原標題:《閱讀蘇河丨上海郵政博物館:見證百年郵政業發展,留存珍貴城市記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報童招募令】小小賣報童+參觀郵政博物館+公益獻愛心
    點擊↑↑↑哈童上海升學↑↑↑關注10萬上海家長共同訂閱的公眾號每天閱讀上海地區丨入園丨幼升小丨小升初丨擇校丨教育丨戶口丨政策丨資料參觀郵政博物館和小夥伴完成賣報任務後,在教練的帶領下我們一路歡笑來到郵政博物館,感受郵政的百年歷史,郵政的深厚文化。想了解郵政的起源與發展嗎?
  • 百年復旦與百年郵政共同見證,今天這枚郵票首發!
    8月22日,《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一百周年紀念郵票在上海、義烏兩地首發。當天上午,上海首發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行。位於國福路51號的《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見證這套郵票正式面世。面向未來,面向新時代,上海市郵政快遞業將「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認真踐行「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初心使命,為實現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好的寄遞服務,為上海郵政快遞事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重磅發布|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發布 《中國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
    2020年是「十三五」時期收官之年,同時也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報告系統梳理了「十三五」時期以來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歷程,重點總結了2019年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成效,並對未來綠色發展態勢進行分析和展望。
  • 南通郵政博物館開館啦!
    1月5日,歷經五年籌建的南通郵政博物館正式開館,該館建築面積320平米,設有6個展廳,藏品2194件,集郵政行業特點和南通區域特色於一身
  • 郵政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第二屆大會在京召開
    12月11日,郵政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第二屆大會在京舉行。國家郵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戴應軍出席會議並講話。科學技術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委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並致辭。戴應軍指出,郵政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順應了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要求和郵政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需要。
  • 物流數據服務商快遞鳥出席郵政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第二屆大會
    郵政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第二屆大會在京召開  近日,郵政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第二屆大會在京舉行。國家黨組成戴應軍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郵政集團、華為、信通院、奇安信、海康威視、京東、中科院、聯想、科大訊飛、灰度環保、中保網盾、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綠盟科技、天元實業集團、快金數據、遞易、順豐、中通、韻達、百世、圓通、申通、跨越、菜鳥等單位出席了會議,快遞鳥作為第三方物流數據服務商代表,出席了大會。
  • 臺北郵政博物館,這裡面最讓集郵迷流連忘返的是——集郵展覽室
    如果不是別人告訴我說這是郵政博物館,我就會以為這是臺北市的寫字樓呢。郵政博物館成立於1966年,經過20餘年的收集,館中典藏十分豐富,步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樣的郵筒,按時間順序一字排開,非常有意思。拾級登上二樓,正展出我國郵政歷史古代部的文物,上至秦漢,下至清末,娓娓道來我國郵政的起源與沿革,各種實物或模型、蠟像,予人立體而深刻的印象。
  • 中國郵政文創品牌LOGO官宣了!
    中國郵政文創品牌LOGO發布暨中國郵政文創首屆校園產品設計大賽頒獎典禮在國家博物館舉辦郵政百年華章文創譜寫新篇在發布現場,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康寧,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郵政業務部總經理王志奇,中國集郵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任永信
  • 國際郵政公司郵政主業務從郵件轉向包裹
    國際郵政公司(IPC)近日發布了「2020IPC全球郵政業報告關鍵發現」。這是其第11年發布這一全球郵政業報告。分析發現,隨著電子商務成為郵政業發展的驅動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業務加速從郵件向包裹轉變。
  • 石郵•郵政 |光榮!21名郵政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上海郵區中心局郵件接發員他對工作滿腔熱情,對業務精益求精,對責任勇於擔當,為社會積極奉獻。在急重險難任務面前,他不畏困難,充當先鋒,積極投身生產,舍小家為大家。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上海郵政優秀職工的形象和農民工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之郵政篇】
    「十三五」期間,郵政業著力構建形成普惠城鄉、聯通國際、安全高效的快遞服務網絡,打造國際快遞航空樞紐,壯大快遞航空機隊規模。包裹騰飛、黑馬添翼。這一個5年,「天空才是極限」已不僅僅是一句諺語,更是郵政業發展的真實寫照。2015年,全行業擁有3家自主航空公司,國內快遞專用貨機71架;2020年,快遞專用貨機增長到130架,更多的快件「飛入百姓家」。
  • 中國郵政六十五年能力提升發展加速
    國家的發展,郵政的壯大,每一個郵政人都是親歷者、見證者,其間融入了每一個郵政人的辛勤付出與不懈奮鬥。 65年來,我們見證了中國郵政規模從小到大。郵政收入快速增長,1949年底僅有6200多萬元,到2013年底,集團總收入達到3625.4億元。
  • 中國郵政業實現連續7年世界第一
    實際上,今年是國內快遞發展的高速年,自9月10日國內快遞業務量達到500億件開始,每月的快遞數量都登上一個百億級臺階,並聯繫實現「四連跳」直至突破800億件大關,這又一次創造了國內快遞發展史的新紀錄。當前,郵政快遞業已基本擺脫疫情影響,日均3億件已成常態,日均服務用戶4億多人次,服務民生作用更加凸顯,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斷加碼,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不斷發揮連接千城百業、聯繫千家萬戶、連通線上線下的新型網絡價值。如今國內的郵政快遞業規模不斷擴大,郵政業業務總量和快遞業務量翻了近兩番,快遞業務量和快遞業務增速連續穩居世界第一。快遞包裹快遞量超過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經濟體總和。
  • 專訪青島市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華:「十三五」期間全市郵政...
    「十三五」期間,青島市成功申創全國首批「中國快遞示範城市」,全市年均郵政業務總量達85億元,增速超20%,其中快遞業務量近4億件,人均年使用快遞40件以上,就業人員近3萬人。半島全媒體記者專訪青島市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華,盤點青島「十三五」郵政業發展成果。
  • 四川郵政:讓生活更美好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廖濤表示,四川郵政將深度融入四川經濟社會發展,鎖定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郵政前列目標,做到敢打硬仗、能打勝仗,努力打造行業「國家隊」,不斷譜寫打上「時代烙印」、體現「四川特色」、彰顯「郵政擔當」的奮進新篇章。
  • 菜鳥、快遞鳥等物流服務商出席郵政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第二屆大會
    近日,郵政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第二屆大會在京舉行。國家郵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戴應軍出席會議並講話。科學技術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委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並致辭。
  • 新豐郵政管理局揭牌成立
    1月7日上午,新豐郵政管理局正式揭牌成立。廣東省郵政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羅德韶,新豐縣副縣長陳小可出席儀式並講話。廣東省郵政業安全中心主要負責同志出席儀式,韶關市郵政管理局主要負責同志主持儀式。新豐郵政管理局由國家郵政局批覆成立,是廣東省第四家縣級郵政監管機構,是韶關市首個縣級郵政管理機構。近年來新豐郵政快遞業務穩步發展,目前共有郵政快遞企業網點31個,為新豐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有力貢獻。新豐郵政管理局的成立,對進一步強化和落實政府監管責任、健全郵政監管體系、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一枚見證中華郵政宣誓主權的實寄封
    下面又貼中華民國郵政普10北京二版農獲圖15分加蓋暫作5分改值郵票,蓋銷天津XX年十一月六日日戳,封背面加蓋天津甲三XX年十一月六日落地戳。說起日本人在奉天建立的郵政機構,還要從1904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日俄戰爭說起,日本取得勝利後,根據《樸茨茅斯合約》從俄羅人手中奪去了滿洲中東鐵路南段和撫順煤礦等特權,1906年日本人創立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隨著日本人在東北地區利益的擴張需求,大批日本滿鐵社員及家屬紛紛來到奉天等地,為了滿足日本人郵寄需求,於是就建立了包含郵政電信業務的郵政機構,號稱奉天郵便局。
  • 中國郵政文創品牌LOGO同日發布
    本報訊 (記者 朱正義 邸亞崢) 1月5日,《辛丑年》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該套郵票設計者、著名藝術家姚鍾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愛力,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張金良,國家郵政局副局長戴應軍,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副書記古建東等出席儀式,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康寧、姚鍾華在儀式上致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鄉村郵政投遞員 34年見證家鄉變化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鄉村郵政投遞員 34年見證家鄉變化 2020-12-09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