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憑藉此詩得以升遷

2020-12-18 柳暗花明美文齋

近水樓臺先得月,下一句是「向陽花木易為春。」出自宋代蘇麟的《斷句》。這是流傳甚廣的詩句,因全詩僅此兩句,故稱為斷句。

【解釋】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蘇麟(969~1052前後),宋杭州屬縣巡檢。詩人並不出名,卻這兩句斷句的詩句,而廣為人知。

故事出自宋俞文豹編撰的《清夜錄》。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範仲淹,學識淵博,能詩能文。他寫的《嶽陽樓記》膾炙人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

範仲淹長期在朝為官,並擔任要職,也曾鎮守過地方。在他鎮守杭州期間,對部下很寬厚。他舉賢不避親,對手下的人都根據其所長進行舉薦,不少人因而得以提拔或晉升,眾人對他都很感激。

當時蘇麟因擔任巡檢,常常在外,一直未被範仲淹舉薦。也沒有機會得到提拔。他眼看著自己周圍的同僚,無論職位和能力比自己高低,都一個個得到了升遷,而自己卻依舊是個巡檢,心裡難免忿忿不平。

蘇麟認定自己一定是被這位範大人遺忘了,可又不知該怎樣表達,才能引起範仲淹的注意?找範大人直言,明顯是討要官位,他又好面子難以開口。不說吧,心裡又很不平衡。為此,他總是憂心忡忡。

我想,或許是朱慶餘試問張籍的故事啟發了他:朱慶餘以《近試上張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來探問,不知是否能考中?

張籍讀了他這首詩後,心照不宣,酬和了一首《越女出鏡心》。「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暗示朱慶餘考試很成功,因為他的一曲菱歌(即《閨意》詩),足以與萬金相匹敵。

兩首詩,一問一答,問和答都用了比喻的方法,或者說用了一語雙關的手法,言此而意彼,非常巧妙。前者通過「閨意」而問,後者以「越女出鏡心」而答。也正因為有了這一問一答,才有了這千古的詩壇佳話。

蘇麟於是如法炮製,決定寫首詩去向範仲淹大人請教,實際上是想委婉地提醒他:請別忘了自己!想到這裡,蘇麟趕忙興致勃勃拿出紙筆認真地寫了首詩,並將詩句呈給了範仲淹,很虛心地請他賜教。

蘇麟作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看似詠樓臺亭榭、花草樹木,實則暗示:好處都被別人佔了,而自己卻得不到恩澤。

範仲淹是何等聰明之人,他吟誦著蘇麟的詩,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不由會意地笑了。哈哈大笑之後,對於這兩句詩也多有讚賞。他暗暗自責,怎麼就把蘇麟忘了呢?因此,馬上寫了封推薦信,很快,蘇麟就得到了提拔升遷。

在古典詩詞當中,很多精彩作品都是全篇完整地流傳了下來,即便有殘句,也會有所註明。但蘇麟的斷句,全篇只有2句,卻也依然流傳千年成為名言,而詩人也憑藉這首詩也很快得到了提拔。

蘇麟的斷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之後成為人盡皆知的成語,用以譏諷借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親信撈取好處的人,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說明越靠近權力中心,越能得到升遷的機會。強調了外因對事物發展的影響,即環境對人的影響。所以在實際的生活當中,人們常常用這個來諷刺那些有背景的人。

歷經千年,蘇麟的斷句流傳至今,充分說明其本身的生命力。同事也說明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之中,這兩句古詩依然得到廣泛的運用。「近水樓臺」這個詞在今天依然帶有貶義的意思,相關的現象在今日依然存在。

(圖片源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必刪!)

相關焦點

  • 【誦讀經典】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範仲淹是宋朝時的一位政治家、文學家,他學問很好,能詩能文。他寫的《嶽陽樓記》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  範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擔任要職,也曾鎮守過地方。有一段時間,他鎮守杭州。
  • 共讀國學 |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注釋:八六子:杜牧始創此調,又名《感黃鸝》。恨如芳草: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芳草,更行更遠還生。」剗(chǎn):同「鏟」。青驄(cōng):毛色青白相間的馬。袂(mèi)紅:紅袖,指女子,情人。娉(pīng)婷:美貌,指美人。
  • 詭神詩話:七絕·續蘇麟斷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半生苦覓終如願,柳暗花明見海津。自註:1、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出自宋代蘇麟《斷句》,此詩因只寫二句而得名,原為蘇麟向範仲淹所獻詩,範仲淹明白其言外之意,最終將其提拔。2、斷句續寫最難,尤其是流傳千古之斷句,續寫時既要保留原斷句詩意,又要另有創新,若有升華則更佳。
  • 「美文選粹」郝志剛|向陽花木易為春
    向陽花木易為春己亥歲尾,朗日晴空,城郊紅彤彤的燈籠早已在街頭巷陌懸掛起來,在田地山間層層積雪的映襯下格外耀眼,豔陽下,榆柳向陽的柔條已經泛黃,又一個春天馬上就要到了。我看見女兒的笑臉綻放其間,就像一幅幅新春的畫卷。
  • 才子夜裡被風雨吵醒,在牆上寫首僅有7字的小詩,誕生個常用成語
    【兩句詩】 《斷句》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文人蘇麟。話說在範仲淹鎮守錢塘一帶的時候,喜歡提拔手下之人,當時很多在他身邊當差的人都得到了晉升重用,大家也是其樂融融。
  • 他一生只留下2句詩,短短14字,讓範仲淹慚愧不已,後誕生一成語
    詩歌的評判標準,並不在於作詩數量的多寡,而在於質量,畢竟能達到李白、杜甫那種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只要能有個一兩首詩流傳後世,就足以稱得上不枉此生了。然而,北宋詩人蘇麟卻是一個「奇葩」,因為他這輩子只留下了2句詩,其餘的要麼就是不出名,要麼就是失傳已久。不過,僅憑這兩句詩,他就足以讓範仲淹汗顏了。這是怎麼回事?他和範仲淹有什麼過節麼?
  • 此人只有兩句詩傳世,卻是家喻戶曉,還因此誕生一成語
    諸如乾隆那般,寫了數萬首詩,只有一首《詠雪》被人記住,而且還有爭議,若非他頂著一個皇帝身份,或許誰也不會知道,有一個叫做愛新覺羅·弘曆的人,寫了數萬首詩。即便如陸遊這般有名的大詩人,在其9000多首詩作中,能夠為人們熟知傳誦的作品,也不過是極少數的一部分。
  • 貂蟬那麼美,王允為何不佔為己有?
    至於王允到底佔沒佔有貂蟬,自古男人多好色,王允那麼聰明,如果身體沒毛病的話,那肯定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一,貂蟬不是王允的親生女兒,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二,貂蟬貌美如花,而且還是個歌姬,王允怎麼可能放過他。三,王允收養貂蟬就是用來交易的,他既然有這種想法,必然要身先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