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11月1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 見習記者 周旭芳)李忠國,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長沙地區第一個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2020年湖南省唯一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他用一把油紙傘撐起一片天,幫助52戶貧困戶達到平均年收入萬元以上,解決了15戶穩定脫貧問題。
他自主創立的湖南省瀏陽市達滸鎮達興工藝品廠,至2019年底工廠年銷售額接近600萬元,油紙傘產品遠銷歐美、日韓和東南亞等地。
(李忠國。)
油紙傘「老傘」發「新芽」 產品改革創新換新生
時間回到2015年,當時市場經濟不景氣,非遺產品沒有銷售渠道,導致經濟負擔重、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李忠國一家經村民小組推薦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家裡面有兩個小孩,還有一位高齡母親。」李忠國告訴星辰全媒體記者,迫於生活壓力,他開始外出打工,但因始終想著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李忠國最終還是回到了老家,2016年,李忠國正式成立達興工藝品廠。
事情轉折發生在一位客戶,來自義烏的商人帶著一個樣品找到了李忠國,這讓當時的李忠國燃起了希望。
從選材料到設計、成品,李忠國總共花了一年時間,在外打工的時間加上一年研究,也讓李忠國完成了油紙傘從根本上的創新。
「原來有很多道工序,現在只有13道了,包括紙張,木材,都是經過不斷嘗試打磨,才有了現在的油紙傘。」說起這些,李忠國滿是感慨。
油紙傘經過改良,製作手藝變成「活財富」,傘面半徑由較為單一品種拓展為大小30餘類,李忠國更學會了兒童超輕粘土畫框、雷射切割木片、套筒木質玩具等製作工藝。傳統油紙傘產業也闖出了一條新路,實現了「老傘」發「新芽」。
收到作品後,客戶非常滿意,當即籤訂了一個大單,這個機會讓李忠國成功脫貧,也為後來的幫扶脫貧奠定了基礎。
(李忠國。)
脫貧致富不忘鄉鄰 李忠國化身送貨小哥
產品的改良,讓李忠國的工廠銷售額逐步進入正規,想起之前村裡面對自己的幫助,李忠國便開始和村裡面的駐村工作隊,商量如何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藉助「網際網路+扶貧」電商扶貧新模式,增加大家的收入。
(李忠國在村民家手把手教「手藝」。)
(李忠國在村民家手把手教「手藝」。圖片均由受訪者 提供)
「一開始只有少數村民願意合作,直到經過一年時間,早期加入油紙傘加工項目,籤訂工藝品加工製作產業幫扶協議書的村民慢慢的富起來了,其他村民才願意相信。」李忠國介紹道,為更快實現「脫貧致富鄉鄰一起行」這一目標,村裡面建立起了一個扶貧車間,吸收了所有貧困戶,為他們的生計來源,點燃了一盞啟明燈。
不僅如此,面對其他無勞動能力家庭、慢性病家庭等情況,李忠國便騎上電瓶車,開始挨家挨戶的上門送貨,「幫助送原材料上門,收貨上門,免費培訓,上門技術指導,可以說是在家就可以把錢賺了。」李忠國說。
「感謝李廠長,如果不是他,我們真的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樣子。」彭世興、吳南英一家,兩人都是殘疾人,一個兒子讀高中,全靠政府救濟艱難地生活,自從加入到做油紙傘項目,李忠國便每天送貨上門,手把手教他們夫婦,做好就回收,一年下來也能賺到1萬左右,解決了家裡一切生活費用。
夫婦兩人自此逢人便說感謝李廠長熱心幫助,使他們一家看到了希望,李忠國也稱之為「最美廠長」。
一把油紙傘撐起一片天 脫貧攻堅在行動
五年來,李忠國在駐村工作隊和支村兩委的鼓勵和支持下生產銷售油紙傘等手工藝品,自身摘帽的同時,還帶領54戶鄉鄰脫貧致富奔小康,以一把油紙傘撐起「一片天」,從一個不到20平米的家庭小作坊發展成為1棟廠房、6個固定加工點和52個貧困戶家庭加工點的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0萬以上。
貧困戶平均年收入萬元以上,解決了15戶穩定脫貧問題。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達興工藝品廠仍以最大能力幫扶貧困群眾,不顧倉庫產品存量嚴重積壓的難題,堅持開工生產,堅決保障貧困群眾產業收益保持穩定。
「今後希望把產品以多樣化的形式多做一點,在保留傳統油紙傘的特色下,儘量去創新,改觀不斷適應當代市場,帶領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李忠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