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勞動者 脫貧致富不忘鄉鄰 李忠國一把油紙傘撐起一片天

2020-12-16 長沙新聞網

      星辰在線11月19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黃超 見習記者 周旭芳)李忠國,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長沙地區第一個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2020年湖南省唯一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他用一把油紙傘撐起一片天,幫助52戶貧困戶達到平均年收入萬元以上,解決了15戶穩定脫貧問題。

      他自主創立的湖南省瀏陽市達滸鎮達興工藝品廠,至2019年底工廠年銷售額接近600萬元,油紙傘產品遠銷歐美、日韓和東南亞等地。

(李忠國。)

     油紙傘「老傘」發「新芽」 產品改革創新換新生
      時間回到2015年,當時市場經濟不景氣,非遺產品沒有銷售渠道,導致經濟負擔重、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李忠國一家經村民小組推薦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家裡面有兩個小孩,還有一位高齡母親。」李忠國告訴星辰全媒體記者,迫於生活壓力,他開始外出打工,但因始終想著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李忠國最終還是回到了老家,2016年,李忠國正式成立達興工藝品廠。
      事情轉折發生在一位客戶,來自義烏的商人帶著一個樣品找到了李忠國,這讓當時的李忠國燃起了希望。

      從選材料到設計、成品,李忠國總共花了一年時間,在外打工的時間加上一年研究,也讓李忠國完成了油紙傘從根本上的創新。

     「原來有很多道工序,現在只有13道了,包括紙張,木材,都是經過不斷嘗試打磨,才有了現在的油紙傘。」說起這些,李忠國滿是感慨。

      油紙傘經過改良,製作手藝變成「活財富」,傘面半徑由較為單一品種拓展為大小30餘類,李忠國更學會了兒童超輕粘土畫框、雷射切割木片、套筒木質玩具等製作工藝。傳統油紙傘產業也闖出了一條新路,實現了「老傘」發「新芽」。
      收到作品後,客戶非常滿意,當即籤訂了一個大單,這個機會讓李忠國成功脫貧,也為後來的幫扶脫貧奠定了基礎。

(李忠國。)

     脫貧致富不忘鄉鄰 李忠國化身送貨小哥
     產品的改良,讓李忠國的工廠銷售額逐步進入正規,想起之前村裡面對自己的幫助,李忠國便開始和村裡面的駐村工作隊,商量如何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藉助「網際網路+扶貧」電商扶貧新模式,增加大家的收入。

(李忠國在村民家手把手教「手藝」。)


(李忠國在村民家手把手教「手藝」。圖片均由受訪者 提供)

     「一開始只有少數村民願意合作,直到經過一年時間,早期加入油紙傘加工項目,籤訂工藝品加工製作產業幫扶協議書的村民慢慢的富起來了,其他村民才願意相信。」李忠國介紹道,為更快實現「脫貧致富鄉鄰一起行」這一目標,村裡面建立起了一個扶貧車間,吸收了所有貧困戶,為他們的生計來源,點燃了一盞啟明燈。
     不僅如此,面對其他無勞動能力家庭、慢性病家庭等情況,李忠國便騎上電瓶車,開始挨家挨戶的上門送貨,「幫助送原材料上門,收貨上門,免費培訓,上門技術指導,可以說是在家就可以把錢賺了。」李忠國說。
     「感謝李廠長,如果不是他,我們真的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樣子。」彭世興、吳南英一家,兩人都是殘疾人,一個兒子讀高中,全靠政府救濟艱難地生活,自從加入到做油紙傘項目,李忠國便每天送貨上門,手把手教他們夫婦,做好就回收,一年下來也能賺到1萬左右,解決了家裡一切生活費用。

      夫婦兩人自此逢人便說感謝李廠長熱心幫助,使他們一家看到了希望,李忠國也稱之為「最美廠長」。

     一把油紙傘撐起一片天 脫貧攻堅在行動
     五年來,李忠國在駐村工作隊和支村兩委的鼓勵和支持下生產銷售油紙傘等手工藝品,自身摘帽的同時,還帶領54戶鄉鄰脫貧致富奔小康,以一把油紙傘撐起「一片天」,從一個不到20平米的家庭小作坊發展成為1棟廠房、6個固定加工點和52個貧困戶家庭加工點的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0萬以上。
     貧困戶平均年收入萬元以上,解決了15戶穩定脫貧問題。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達興工藝品廠仍以最大能力幫扶貧困群眾,不顧倉庫產品存量嚴重積壓的難題,堅持開工生產,堅決保障貧困群眾產業收益保持穩定。
     「今後希望把產品以多樣化的形式多做一點,在保留傳統油紙傘的特色下,儘量去創新,改觀不斷適應當代市場,帶領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李忠國說。

相關焦點

  • 一把油紙傘撐起「一片天」——記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瀏陽...
    在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支村兩委的鼓勵和支持下,李忠國憑著自身一股鑽勁和韌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創辦達興工藝品廠,生產銷售油紙傘等手工藝品,不僅摘掉了自己貧困戶的帽子,還帶領51戶鄉鄰脫貧致富奔小康,用一把油紙傘撐起「一片天」。
  • 一把油紙傘,一空煙雨散
    一把油紙傘,一空煙雨散。 此時的四月天,不似以往晴朗,幾乎一整天都是煙雨濛濛,雨聲連綿不斷。下雨天,一把油紙傘,撐起關於江南煙雨的美好想像。煙雨朦朧,氤氳江南,油紙掠過。青石板上,是誰撐起一把油紙傘,又是誰走過誰的心田。穿過多情的雨季,尋覓那專屬於你我的一簾幽夢。傘下,誰取柳綠輕柔,誰飾花兒簇簇; 誰斂桃的嫣紅,誰塗幽香碧荷。
  • 央媒看襄陽|宜城「牛人」王國慶 致富不忘鄉鄰
    近日中國新聞網聚焦襄陽報導宜城「牛人」王國慶致富不忘鄉鄰致力社會公益事業每年養牛賣牛達6000多頭帶動4個鎮(辦事處)的30個村自公司成立起,李生本就在公司實現就近就業,每年三四萬元的工資,讓一家人寬裕了不少。2017年下半年,積累了多年養牛經驗的李生本,和王國慶交流了自己單幹的想法,但是苦於沒有資金。得知李生本連一頭牛都買不起,王國慶心疼了,就送給他8頭牛養殖,等掙錢了再還本錢。「當時就想,能幫一把是一把,萬一他虧了,我就不要本錢了,沒想到他三年就回了本。」
  • 【原創】《勞動最美》致敬最美勞動者
    【原創】《勞動最美》致敬最美勞動者 2020-05-01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富不忘鄉鄰——記臨夏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李漢騫
    本報記者 喬棟明在臨夏縣黃泥灣鎮十五里舖村,流傳著企業家李漢騫創業不忘故土、致富不忘鄉鄰的佳話。「共同致富,不忘幫助困難群眾」,是李漢騫始終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更是他積極追求的目標。在全力發展好公司的同時,他把公司發展與當地群眾的需求相結合,積極投身到李家坪村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工程中,為李家坪村所有貧困戶群眾全部提供零利潤瓷磚,得到了家鄉父老的讚美。在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的同時,他十分關注職工的生活。
  • 【村裡最遠那一戶⑭】只手撐起一片天
    14路記者跋山涉水,走進村裡最偏僻的角落,記錄最動人的脫貧故事,以此致敬扶貧這項千秋德政,致敬這個偉大徵程中行走的人們。 村裡最遠那一戶⑭丨只手撐起一片天 文丨新湖南客戶端 很難想像,這個幼年燒傷致殘、未成年便喪父、五年前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瘦弱漢子,居然能撐起這麼一片天地。
  • 歲月靜好 只因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他用一條獨臂撐起了一片天
    如果按姓氏筆畫排序 它總是排在前面 他姓丁 丁讓我們想到這是一個男人 而一個老兵 面對著這個姓的時候 他想到的是 一條獨臂撐起了一片天
  • 【樂齡文苑】致敬勞動者
    致敬勞動者-劉正林-在明媚的春光中,又迎來了火紅的五月。這一系列的運動,改變了世界勞動者的命運和地位,自1840年巴黎會議將五月一日作為國際勞動節的決定,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五月一日確定為勞動節,從此,全世界勞動者有了自己的節日,從此,五月就已經成為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我們翻閱歷史,仰望錘斧相映的旗幟,頓時心潮澎湃,肅然起敬,為工人階級的舉動驕傲、自豪,更應該致敬創造世界、推動歷史前進的主人——廣大勞動者!
  • 為非正規就業勞動者撐起職業安全「保護傘」
    當下的勞動力市場,非正規就業勞動者人員眾多,既有超齡勞動者和職業學校的學生等年齡與法定勞動年齡人口「兩頭不靠」的人員,也有像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雖屬法定勞動者、但無法與用工單位籤訂勞動合同的靈活就業人員。不僅如此,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提高、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三新」(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範疇的不斷擴容,越來越多的非正規就業勞動者進入勞動力市場,解決非正規就業勞動者的工傷保險問題日益迫切。
  • 瓦房店農民李忠國成為藏品大戶
    30 年專注財神畫像收藏 農民李忠國成為國內藏品大戶 在遼寧省瓦房店市趙屯鄉鄭屯村,鄉親們都說李忠國進城後這些年成了大老闆,不僅增長了文化,看上去就是個有錢人,聽說靠收藏古董發了家。還有人說,李忠國在城裡創業 30 年,如今是幾千萬資產的富翁。
  • 廣袤無垠的草原,是小草撐起了一片天
    廣袤無垠的草原,是小草撐起了一片天。在高山之巔,沒有樹木,只有小草在昂著頭,瞅著你。你看過被壓在瓦礫和石塊下一顆小草的生成和成長嗎?不管石頭有多重,石塊與石塊之間縫隙如何狹小,但是一粒種子,生根發芽,往土壤裡鑽,小草頑強不屈,鑽出地面,頂翻石塊,迎著太陽笑。
  • 井陘法院:線下線上工作相結合 撐起分包小區「一片天」
    井陘法院:線下線上工作相結合 撐起分包小區「一片天」 2021-01-15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勞動節,以電影致敬勞動者
    致敬勞動者讓我們弘揚勞動精神激發實幹作為擼起袖子加油幹風雨無阻向前進以不懈奮鬥唱響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在今天這個勞動者的節日裡向全體勞動者致以最真摯的敬意今日觀影推薦一、《港珠澳大橋》劇情簡介:本片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
  • 油紙傘---騰衝記憶深處的詩意飛揚~
    據他說,當地的油紙傘已經傳承近三百年了,清朝康熙末年(1722年)的一天,在縣衙裡當師爺的鄭姓第六代子孫鄭以謙(字思讓),在縣城街上遇到了四川來的擅長做油紙傘的張姓和周姓師傅,對油紙傘的製作技藝非常感興趣,於是便誠心拜了師傅,利用閒暇時間精心學藝。在掌握了製作油紙傘的全部技藝後,便回到村子開設了作坊,一邊製作出售油紙傘一邊將技藝傳授給了村裡大多數人。
  • 河源全城亮燈致敬勞動者
    河源市區主要商圈、人流集中路段戶外LED屏幕亮燈:致敬最美勞動者和勞動模範!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河源市將啟動為期半個月的「致敬勞動者·致敬勞動模範」全城亮燈展播活動,12名勞動者、3名勞動模範的身影,在市商業中心(堅基廣場)、萬隆城、光輝家具、翔豐商業廣場、華怡集團等河源市區主要商圈、人流集中路段的10處戶外LED廣告屏幕上、當地新媒體客戶端或網絡平臺同時刷屏。
  • 全國各地開展多形式活動 向勞動者致敬 倡導文明安全出遊
    勞動是快樂和幸福的源泉,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來自於勞動者的智慧和勤勞。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唱響致敬勞動者的讚歌,感謝他們辛勤的付出。同時疫情尚未結束,防控還不能放鬆,如何「安心遊」也成為「五一」出行的關鍵詞。
  • 人民日報:致敬一線勞動者,快手上的他們才是最美的敬業福
    2月13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發布題為「致敬堅守一線的勞動者,他們才是最美的敬業福」的視頻集錦,讓我們看到了不分白晝,不畏嚴寒默默奮戰在一線的一群堅守者們。該視頻中的片段,全部來自於快手平臺上用戶的真實記錄。列車員、鐵路工人、環衛工人、電網工人、搶險工人、暖氣維修工、交通警察,通過對這些在春節裡依舊奮戰在一線的勞動者們的記錄,讓我們看到了最美麗的「敬業福」。
  • 鎮巴青水妹子撐起仁和一片天
    鎮巴青水苗家妹子漢家女撐起仁和一片天仁和村女領導班子集體風貌仁和村位於青水鎮北部,距鎮政府26公裡,西與西鄉縣峽口鎮相鄰,北與西鄉縣的柳樹鎮、楊河鎮接界、東與西鄉縣的堰口鎮接壤、南與青水鎮皮窩鋪村交界。
  • 王偉傑:致富不忘鄉鄰
    從家庭養殖幹起,他不斷擴大規模,在2008年籌措資金50餘萬元,流轉土地30餘畝,建立鑫華兔業養殖場,如今已是豫南規模最大的長毛兔養殖基地。 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王偉傑曾遭遇大量長毛兔因病死亡的困境。因此,他格外重視養殖技術,多次到江浙一帶,向那裡的養殖戶取經,並買回種兔,培育出產毛量大、毛質粗密的品種。
  • 致敬勞動者,用勞動書寫我們的新時代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在這個屬於勞動者的節日裡,我們真誠地為勞動者點讚,為奮鬥者喝彩。新時代,城市阡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勞動者奔波的身影,每一份付出都折射出照亮夢想天空的光芒,擦亮勞動最光榮的價值底色。每一位勞動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每一個勞動者的努力都值得被尊重——光榮屬於每一個勞動者,向勞動者致敬。於淼 30歲 瀋陽故宮講解員「我在瀋陽故宮工作已經8年了,因疫情原因,前段時間遊客較少,現在春暖花開了,遊客量較之前有所增長,相信『五一』期間會有越來越多的遊客走進瀋陽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