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博書法竟如此驚豔?

2021-02-18 至善書法

在北宋時期大興科舉,興詞賦,少管軍隊,少練兵,就是在這種重文輕武的大環境下,北宋出了許多大文豪,大書法家。今天至善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大儒就是史稱介休三賢之一的文彥博。

文彥博,字寬夫。汾州介休人,就是現在的山西介休,在世92年(1006-1097),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書法家,史稱介休三賢之一。文彥博在歷史上是一個「神童」,更是一位賢相。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將入相50年,功業巍巍,權位顯赫。

文彥博《內翰帖》

自古文人多清高,在文彥博看來,書法只是小技,只是當作工具而已,平生不以書法得名,也不會有像後來的米、蘇、黃等人對書法的研究精神(蘇軾生於1037年、黃庭堅生於1045年、米芾生於1051年)。由於他滿腹經綸,博古通今,胸中珠璣羅列,流露在書法上,卻也卓爾不同凡響。

文彥博小時候的兩個故事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其一是文彥博有兩個罐子,做錯事放黑豆於其中一個罐中,做對事就放紅豆於另一個罐中。每天檢查紅、黑豆的數量,日積月累,黑豆越來越少,紅豆越來越多。

另一個故事是文彥博與小朋友踢球,球誤入深深的樹洞中,眾人無計可施,文彥博想出一法:用水灌樹洞,水滿而球浮出。前一個故事講文彥博的嚴於律己,後一則故事則講他的機智和聰明。也許這種品格正是成就了他以後的事業。文彥博信奉佛法,晚年更甚,曾和淨尹法師集合十萬人舉行淨土的法會。

文彥博《內翰帖》局部

彥博工書善墨翰,結字疏宕閒雅,筆法清勁,筆勢飛動,風格英爽,蘊藉凝重,頗有唐人風致受顏真卿書法影響尤深。

宋周必大《益公題跋》云:"公年過七十,筆力猶清壯如此,非獨見所養深厚,亦足佔壽考之祥矣。"又云:"公字雖不甚置意,亦時有唐人風致,非無師法者。"

宋黃庭堅《山谷集》云:"潞公書筆勢清勁,真不愧古人。"宋樓鑰《攻愧集》云:"潞公翰墨飛動,使人望而畏之。"

宋朱長文《墨池編》云:"文潞公書,風格英爽。"

黃庭堅評價:「餘嘗謂潞公云:公書極似蘇靈芝。公曰:靈芝墨豬耳。蓋不肯與靈芝爭長。今觀『到洛為兒子赴許昌帖』,筆勢清勁,真不愧古人」。

文彥博著有《大饗明堂紀要》二卷、《藥準》一卷,已佚,今存《文潞公集》40卷,收入《山右叢書》中。文彥博詩六卷,以明嘉靖五年平陽王溱刻《文潞公文集》四十卷本為底本。參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錫疇、瞿熙邦校本;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補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另從《施注蘇詩》、《輿地紀勝》等輯得集外詩九首、附於卷末。

文彥博也愛寫詩、詞,但所留甚少,且多與政治有關。《全宋詩》273~278輯錄有其詩集,集外輯得佚詩九首,《<全宋詩·文彥博詩>輯補》輯有《全宋詩》失收佚詩35首又二句。《全宋詩訂補》輯得佚詩一首。《全宋文》卷641~卷659輯錄他的文集,集外補輯53篇。 《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文彥博尺牘《內翰帖》 行書 紙本 26.4×43.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內翰帖》,凡十行,(此帖《三希堂法帖》改作十一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七十一字。

釋文:彥博啟,先此郵中得報,內翰奄棄盛年。久忝知契,聞訃摧咽,況乎天性,何可勝處?切須自勉。老年如何當此,生於前年,罹此痛,猶賴素曾留意於無生法,故粗能自遣,幸聽愚者之言。彥博 。

文彥博 《左藏帖》

釋文:左藏至親人至得書知安甚慰知 非久上京別求 差遣不知所求如何事理可否恐枉 去略示其所圖何如冬初加重彥博諮

文彥博《三札卷》

故宮博物院所藏這件《三札卷》為行書,紙本,縱43.6釐米,橫223釐米。

此卷沒有具體書寫年份,不能遽斷具體寫於何年。就文彥博現存的幾件書跡看,書法水平及風格也不盡相同,可能和他書寫的時間跨度大有關係。就《三札卷》看,書風也不完全一致,可能也不是一個時期所書。

至善書法

書  法  之  道 , 至  善  至  美

相關焦點

  • 書法人物•文彥博
    文彥博對:「沒有別的。臣只是能任隨其意、悠然閒適而自得其樂,不因外物而傷和氣,不敢做過分的事,事情做的正好就行了。」神宗認為文彥博說的是著名的言論。名聞四夷 元祐年間,遼朝派使者耶律永昌、劉霄來訪問,蘇軾接待,同使者一起拜謁哲宗。在殿門外使者望見文彥博,退立改容說道:「這是潞國公吧?」並問文彥博年壽。
  • 書法人物文彥博
    張貴妃為了鞏固自己在後宮的地位,主動結交文彥博,對他以伯父相稱,以便在皇宮爭寵中獲更多的外力支持。當時,文彥博是樞密直學士、成都知州。有一次,臨近上元節,張貴妃示意文彥博進獻燈籠錦。蜀錦天下聞名,尤以成都燈籠錦為最,此錦紋樣以燈籠為主體,配飾流蘇和蜜蜂,「五穀豐登」。文彥博馬上安排人把燈籠錦製成,並送達京師。
  • 山西籍名臣文彥博出將入相達50年之久,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
    文彥博的書法很有名,遠遠超過了他文章詩賦的成就。或許因為他在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我們只看到了他精於吏治的一面。其實在歷史上,他的書法修為比同一時期的富弼、司馬光、王安石要好得多,也遠遠超過了刻意學書的歐陽修。
  • 宋朝第一名相文彥博
    >李廣欣伊川縣河濱街道羅村有北宋著名政治家、書法家,宋朝第一名相文彥博的墓冢,2007年升格為洛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忠烈,即文彥博諡號,清朝時墓地東西9米、南北10米、高3.4米。」 康熙三十三年進士、戶部侍郎,詩人呂履恆曾寫有《文潞公墓》一詩。文彥博(1006一1097年),生於北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於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字寬夫,號伊叟,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天聖五年(1027年)文彥博與包拯、韓琦等同科進士及第。
  • 厚重伊川: 文彥博伊洛足跡錄
    司馬光為文彥博父作《文太師輓詞三首》,王堯臣奉詔為文彥博父作神道碑文,司馬光代文彥博作謝表。仁宗皇帝親筆飛白賜奉墳寺額,其父為「教忠積慶」,其母為「永福」。不久,因此故將墳墓所在地改名教忠鄉積慶裡,後又改為賢相鄉上官店村直至南宋。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文彥博53歲。這年六月,文彥博以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到任後,居住在洛陽從善坊。
  • 宋朝念佛的大臣「文彥博」
    宋朝重文輕武,同樣級別的文官排位要在武將之前,神宗考慮到文彥博德高望重,特別下詔說:「文彥博是朝廷歷朝臣子,令陳昇之位在文彥博之下,以符合朕禮賢之意。」面對這份殊榮,文彥博堅決推辭說:「自我朝開始,從來沒有樞密使位次居於宰相之前的,我本人還稍稍知道一點禮節,不敢擾亂朝綱。」甘於人後的文彥博讓神宗大為感動。
  • 林妙可書法讓人「驚豔」,書法功底深厚,深得祖父的書法精髓
    可能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林妙可不僅能歌善舞,書法讓人很「驚豔」,功底深深厚,讓人稱讚。01林妙可書法讓人「驚豔」,書法功底深厚,深得祖父的書法精髓林妙可有著深厚的書法家族背景,她的祖父林鍇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林妙可從小便生活在書法氛圍之中
  • 【文氏溯源】文彥博家世考
    《晉陽學刊》2006年第5期侯小寶、李寅生的《〈文潞公集〉版本考略》中提及「維申」時,其頁下腳註為:「維申,為文彥博第六子文及甫的字。」此說亦誤,當源於四庫本《潞公文集·提要》或《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潞公集提要》在論及維申時所加按語。       《故裡三賢之文彥博》[1]載:「我們終於找到了一位自稱是文彥博第22代子孫的文老先生。
  • 文彥博:如何成為自己「嚮往」的樣子?
    站在當下的社會立場,來看文彥博,也許能夠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啟迪。文彥博和大多數封建社會的孩子一樣,走著前人已經走了幾百年的老路。日復一日的讀書,等待著有朝一日進士及第,去朝廷上班。不過和普通孩子有點不太一樣的是,文彥博的家世。從秦朝開始,歷經兩漢、後魏、北周、隋唐、五代。
  • 北宋名相文彥博結交張貴妃當上宰相?真有此事還是文彥博背黑鍋?
    最後,文彥博也因此被宋仁宗罷相,離開京城。《宋史.唐介傳》:介遂劾宰相文彥博守蜀日造間金奇錦,緣閹侍通宮掖,以得執政;今顯用堯佐,益自固結,請罷之而相富弼……帝急召執政示之曰:「介論事是其職。至謂彥博由妃嬪致宰相,此何言也?進用冢司,豈應得預?」時彥博在前,介責之曰:「彥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隱。」彥博拜謝不已,帝怒益甚。
  • 大家公認的主心骨文彥博,跟大家有什麼不同?
    後來在紫宸殿宴請遼國使節,宰相文彥博照例舉杯祝壽,仁宗卻說:「不快樂嗎?」文彥博錯愕,知道皇帝發病。宋臣們都提心弔膽,生怕皇帝失態,好不容易挨到宴席結束。(文彥博早期事跡,見本號歷史文章「宋仁宗:錦緞贈美女沒毛病,送進朕的後宮啥意思?」)遼國使節告辭回國前,紫宸殿中又設下盛宴,為他送行。
  • 看看文彥博——任何較量,到最後拼的都是身體
    (見本號歷史文章「大家公認的主心骨文彥博,跟大家有什麼不同?」)宋仁宗晚年身體狀況很差,又沒有兒子。文彥博等大臣為了政權穩定,請求立宗室子弟為儲君,即後來的英宗皇帝。英宗繼位後,很承文彥博的情。他並不居功,推託都是先帝聖明,太后協助,自己沒幹啥。英宗則說,你當初建議立儲,對朕有恩。
  • 跟隨詩詞的腳步,走進長壽宰相文彥博的風採人生
    北宋時期的著名宰相文彥博,就是一個享年九十一歲高齡的長壽宰相。文彥博(1006年—1097年),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人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1027年,他進士及第,歷任殿中侍御史、轉運副使、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相傳文彥博能當上宰相,和宋仁宗的寵妃張貴妃有很大關係。
  • 文彥博的詩有哪些?文彥博的詩詞全集8首
    雙泉 - 宋代·文彥博 長劍並彈霜氣豪,白虹半折秋雲高。濯纓洗耳更何處,世人回看輕鴻毛。 送順師赴積慶院寂照庵結夏 其二 - 宋代·文彥博 西堂舊有牧牛圖,七祖真容列座隅。
  • 宋代宰相文彥博治蜀兩三事,小事情體現出宰相的大智慧
    文彥博是宋朝時的名臣,他曾於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十二月到慶曆七年(1047年)四月在益州任知州。理學家程頤曾讚揚對文彥博在益州的功績:「成都人稱近時鎮蜀之善者,莫如田元鈞(指田況)、文潞公(指文彥博)。」不過,文彥博有著宋代士大夫的共同毛病,就是喜歡狎妓行樂,並因此被朝廷盯上了。
  • 宋朝第一帥哥狄青,被歐陽修、文彥博排擠,真是功高自滿之人?
    在充軍服兵役時臉上刺字了,可是也絲毫沒有影響他的樣貌,還因為整個人氣宇軒昂,被選為皇家儀仗隊的一名馬兵這種帥氣,還不止體現在他身上,也遺傳到了他兒子狄詠身上,宋哲宗為大長公主挑夫婿時就說過:「一定要像狄詠那個樣子」只是這樣的相貌,並沒有帶給他什麼好處,反而就算抗擊西夏有功,也屢屢被人瞧不起,被人排擠,北宋官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歐陽修和文彥博
  • 文彥博歷經四朝,任將相五十年,九十二歲善終,可以說是老奸巨猾
    宰相文彥博對其他幾個執政說:「天子生死未卜,我們幾個人晚上要留宿宮中值班,以防發生不測。」沒想到,當夜真出事了。當天晚上,值班的有文彥博和兩個參知政事(副宰相)劉沆、王堯臣。《智囊》記載,半夜之時,突然有人叩打宮門,說有要事求見執政。文彥博派人一問,原來是開封知府王素。【知開封府王素嘗夜叩宮門,求見執政白事。】
  • 文彥博 從翼城知縣到大宋相國
    文彥博由進士甲科及第,於天聖五年農曆八月二十九日以大理評事(名義上的職務,其實不負責大理寺事務)任絳州翼城縣知事。至天聖八年(1030)九月七日改任并州榆次縣知事,供職翼城整三年。他平易近人,勤勉政事,關心農事、文教,與翼城百姓結下深厚的情誼。   肅貪除惡,弘揚正氣。
  • 包拯一生不徇私,卻被宋仁宗懷疑攀附宰相文彥博、參與結黨?
    唐介同時還彈劾了當時的宰相文彥博,並導致文彥博被貶出京,被貶的還有御史吳奎。吳奎與包拯同屬諫院,包拯曾向宋仁宗提出挽留,認為唐介的彈劾是亂彈劾,這一提議反讓宋仁宗認為有包拯和吳奎故意結好文彥博之嫌。恰巧文彥博、吳奎和包拯三人都是天聖五年(1027年)中的進士,是同年之誼。所以後人有人認為包拯、文彥博、吳奎已經就是在結黨。
  • 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北宋宰相文彥博說出了文官們的真實想法
    作為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代表,舊黨中的領頭人,文彥博一直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他跟舊黨其他那些貨色不一樣,他一向是個耿直boy,說的都是大實話。雖然難聽,但是直白的讓人無法反駁。就如同標題中那句「陛下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可謂是將儒家文官們的底褲給扒了個底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