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王媚)許許多多溫州人在外創業,每個人的故事都有屬於自己精彩,每個溫州商人都可以在《溫州一家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每天堅持勞作,365天全年無休,憑藉十多年的口碑和信譽,在西安,多次被網友種草的小餐館:溫州風味美食,多次上榜大眾點評「必吃榜」。
一家四口撐起了整個小店
溫州風味美食位於甜水井街,在這裡,聚集著不少「寶藏小店」,說起平價海鮮,這家人均70元的小店一定是西安人心中的「白月光」,網友jwl1997在點評中說,雖然裝修不是很起眼的小店,但味道正宗到沒有理由,吃過以後你可能就無法忘記了。廚藝最高的境界就是用簡單的烹飪方式作出不簡單的美味,溫州菜就是如此,油燜大蝦、爆炒蟶子、麻辣魚肚是絕對的招牌菜。
一家四口,撐起了整個小店,十幾年間,從路邊攤到如今三家店鋪,爸爸林忠康是地道的溫州人,媽媽王秀娥是正宗的西安人,一南一北的家庭組合,讓小店煥發著南方人的聰慧和北方人的爽朗,生意越做越大,口碑越來越好。
今年已經59歲的王秀娥,在店內主要負責採購菜品和前臺,雖然年紀大了,但她幹活麻利,王秀娥告訴記者,他和老伴白手起家,最早就是路邊攤,只有花蛤、蟶子、蒸黃魚、香菇肉片四道菜,萬事開頭難一點都不假,如果沒有堅持,根本做不到現在的規模。現在,老伴每天早上5點多就要去進貨,她8點要出發去菜市場買菜,儘管可以讓商家送貨上門,但為了保證新鮮,老兩口堅持親力親為。
中午12點,王秀娥開始了忙碌,食客們陸續到店,她要負責點菜、上菜和結帳,讓客人們最親切的,是王秀娥的手寫菜單。記者看到,前來就餐的食客有三五成群的朋友,也有附近的上班族,還有想念這一口的老饕餮。一碗米飯、一盤素菜,再來一份油燜大蝦,即便一個人的午餐,也可以有滿滿的幸福感。
王秀娥說,儘管分店還有兩家,但大夥衝著老店來的更多,十年時間,她把一個沒人氣的小巷子變成美食聚集地,進店來除了吃飯,大家聊聊家常,不順心的事也說,高興的事也聊。她更看重的是人與人的交流,來到店裡,就像回到自己家吃頓飯。被關注的人多了,王秀娥非常開心和有成就感,一天的勞累也減輕了許多。
西安46家餐廳上榜「必吃榜」
隨著小店的擴張,王秀娥的兩個兒子從外地回到西安,幫助父母經營,二兒子林利義說,父母的勤勞和樸實深刻地影響著他和哥哥,80後的他,幫得了後廚、做得了主廚,店裡的生意能紅火十幾年,是因為食材新鮮、價格公道。為了適應顧客的口味,菜品也一直在做改良,以麻辣魚肚為例,在溫州那邊,都是用醃製的雪裡紅一起炒,鮮香帶一點點的腥味,但西安當地人不是很接受,於是改成了麻辣口味,期間吸取了很多食客的意見,大家對改良的口味也十分滿意。
記者了解到,7月24日,2020大眾點評「必吃榜」正式發布。來自全國44座城市的1290家餐廳最終入選,在西安,朱秀英梆梆肉葫蘆頭、馬洪小炒泡饃館、溫州風味美食等46家餐廳上榜。上榜的必吃餐廳,是依託過去一年大眾點評2844萬用戶貢獻的1.6億條真實消費點評數據綜合評選而出。
林利義說,小店已不是第一次上榜,入圍必吃榜後,慕名而來的食客增多了,每次在大眾點評上看到食客們的評論,他都會認真記錄,對於大家提出的環境問題,他會在年底進行重新裝修,希望能有更寬敞的地方和舒適的氛圍,為更多食客服務。對於口味,他不僅會跟主廚多次試吃,還會邀請食客品嘗後給出評價。
目前,店裡90%都是回頭客,對於如何獲取新客戶群體,林利義花了大量時間來琢磨利用線上引流和數位化轉型來獲得更多「黏性客戶」。記者從大眾點評「必吃榜」數據中看到,溫州風味美食是西安唯一入圍的海鮮品類商戶。入圍必吃榜後,商戶在大眾點評頁面上的整體瀏覽量和異地用戶瀏覽量分別上漲78.9%和68%,榜單對商戶線上流量的增益效果明顯,提高商戶在本異地食客中的影響力,擴大服務半徑。
對於未來的發展,林利義表示,無論10年、20年,溫州風味美食的品質不會變,隨著父母年紀大逐漸增大,他們對小店的感情和寄託很沉重,他和哥哥肩負著整個家庭的傳承。希望讓更多本地人和外地遊客能在西安吃上正宗的溫州口味,餐飲人的念想很簡單,用最新鮮的食材做好每一盤菜,讓食客吃得好、心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