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十大弟子傳]優波離(持戒第一)出身首陀羅族

2021-02-23 靈隱寺


優波離(持戒第一)

出身首陀羅族  

  優波離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在階級森嚴的印度社會,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優波離出身在首陀羅族的賤族,命運註定他就是別人的奴隸,生為首陀羅的種族,在古印度是被認做「初生」的人,其受社會的歧視,好象一塊糞土,不值一顧。

  首陀羅的人,在路上如遇到婆羅門和剎帝利,要跪在路旁讓路,如果偷看他們一眼,眼睛就會被挖掉,如果和婆羅門或剎帝利講說理由,就會被割掉舌頭,可憐的優波離,出生在首陀羅族中,就是過著如此悲慘的生活。

  優波離的童年,唯一可給他安慰的就是他的父母,不管怎樣被人嘲笑、輕侮,父母愛子之心總不會比人稍差。

  優波離從小就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婆羅門教的摩奴法典,他雖然有心學習,但對生在首陀羅族中的他,這簡直是一種妄想。

  當優波離長大以後,父母想讓他學一項手藝,以備將來生活餬口。在當時,政府的公職或商行的買賣,生為一個首陀羅族的人,無法參加,而且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要想參加軍政商教的活動,也不容易。父母知道孩子的出路,唯有在農工、勞力、奴隸之中選擇其一,藉此度過可憐的人生。

  起初,父母本想讓優波離學習耕種農田,但後來想到種田過於辛苦,而且種田需要大的力氣,從小生來瘦弱的優波離,父母怕他受不住而作罷,繼之父母想把他送去做工,為人趕馬拉車,但後來又想到馬夫和車夫的生活,起早帶晚,奔波勞碌,又捨不得讓孩子受那些辛苦。天下父母心,為了優波離的職業問題,父母真傷透腦筋!

  為別人做奴隸,也要找個好主人,要想找到好主人,還得自己先學一項專長的技術,父母商量的結果,選來選去,就送他去學做一個剃頭匠。

  優波離是一位很易於接受教導的孩子,他的天賦性情有虛心和服從的良好習慣,雖然是剃頭的手藝,不要多久,他就能把各種髮型,各種剃法,全都學會。

  學會了手藝,父母又為他託人介紹,好不容易,迦毘羅的王宮,允許他前去剃頭理髮。

  優波離雖然是一個理髮匠,但他的心地純良,本性忠實,終於獲得釋迦族的信任,讓他在宮中,專門負責為一些小王子們理髮。

  像跋提王子、阿那律王子等,都是優波離為他們理的發,這些小王子們見他理髮細心,不但很快,而且不痛,大家很歡喜他,他也很尊敬大家。

 

相關焦點

  •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一,摩訶迦葉——頭陀第一也稱大迦葉,因為佛陀弟子中叫迦葉的很多,一般說大迦葉就是指的摩訶迦葉。他專修頭陀苦行,一直是獨來獨往,後來即使到了老年,還一直堅修苦行,因為他是佛弟子中修無執著苦行得到第一人,禪宗就將其尊為頭陀第一。他和佛陀著名的「沾花一笑」的故事一直傳誦至今。
  • 佛陀十大弟子是誰?都是什麼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常隨釋尊說法度生的10位著名出家弟子,他們是:舍利弗、目犍連、阿那律、阿難陀、羅睺羅、摩訶迦葉
  • 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簡介!
    在釋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傑出的十大羅漢為十大弟子:第一為摩訶迦葉,稱苦行第一;
  •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簡介
    微信LJYMJX【智慧菩提】須菩提釋作善吉、空生、善業,出生於舍衛城,是給孤獨長者之弟、須摩那長者之子  在釋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傑出的十大羅漢為十大弟子:    第一為摩訶迦葉,稱苦行第一;  在我國一般古寺中,釋迦牟尼佛像和十大弟子像安奉在一殿的也有很多。茲將十大弟子的簡要歷史分述於下。      1、摩訶迦葉  他專修頭陀行,為第一次佛典結集的主腦人。由於完成這次佛典結集任務,所以大迦葉的盛名,遂名聞天下。
  • 釋迦佛的十大弟子
    在釋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傑出的十大羅漢為十大弟子:第一為摩訶迦葉,稱苦行第一;第二阿難陀,稱多聞第一;第三舍利弗,稱智慧第一;第四是須菩提,稱解空第一;第五是富樓那,稱說法第一;第六是大目犍連,稱神通第一;第七是摩訶迦旃延,稱論義第一;第八是阿那律,稱天眼第一;第九是優婆離,稱持戒第一;第十位是羅睺羅,稱密行第一。
  • 了解三寶·之三·上首弟子(各臻異彩的傑出佛弟子)
    (《增一阿含四意斷品》)」佛陀時常讚嘆兩位上首弟子。譬如《增一阿含弟子品》云:「智慧無窮、決了諸疑,所謂舍利弗比丘是;神足輕舉、飛到十方,所謂大目揵連比丘是。」神通第一摩訶目犍連,婆羅門種姓,是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在加入僧團後,經一月證得解脫;佛陀當即宣布他們是上首者(《南傳大藏經長部大本經》:「今我有二弟子名舍利弗、目犍連,為第一兩賢者」)。
  • 揭秘佛陀十大弟子 個個都是曠世奇才
    佛陀十大弟子像(圖片來源:資料圖)佛陀的十大弟子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常隨釋尊說法度生的10位著名出家弟子,他們是:舍利弗、目犍連、阿那律、阿難陀、羅睺羅、摩訶迦葉、迦旃延、富樓那、優婆離、須菩提。一次他與目犍連外出旅行,路遇釋尊的弟子馬勝比丘,聞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之偈,產生了對佛教的信仰。不久,便率眾弟子皈依了佛教。舍利弗未出家時已是很有名望的婆羅門教學者,他的出家使當時佛陀的聲望與威德大大增強。舍利弗皈依佛陀後,「持戒多聞,少欲知足,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深受佛陀稱讚。
  • 佛陀十大弟子傳 - 智慧第一舍利弗(下)
    佛陀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說法的時候,舍利弗在耆闍崛山入金剛三昧。這時山中有一善一惡兩鬼王鎮守,一名優婆迦羅,一名伽羅,他們遠遠的見到舍利弗結跏趺坐,伽羅惡鬼對優婆迦羅善鬼說道:「優婆伽羅鬼王!我今能以拳擊殺此沙門的頭!」「你快不要這麼說,這一位沙門是佛陀的弟子,聰明智慧,最為第一。而且他有神德威力,你如果對他生起害意,將來永久沉淪,受苦無量。」
  • 一個首陀羅人 五臺山佛教 今天
    國王盛怒之下,把所有的首陀羅人及其妻兒等全關在屋子裡,一把火燒掉整個首陀羅村。這場浩劫的唯一倖存者,是首陀羅人一個在外謀生的兒子,他覺得在首陀羅一輩子做奴隸沒有意義,於是裝扮成婆羅門階級的模樣,出外謀生,還跟著一位上師學習隱身法。有一天,他回到賤民村,只見一片廢墟,不見自己的父母家人。
  • 佛陀家庭成員介紹
    據南傳上座部的說法,她和淨飯王婚後遲遲未育,摩耶夫人很是憂愁。有一天,夢見一頭白象進入她的腹部,後來她便懷孕。按照當時印度的習俗,她回娘家待產,在五月的一個月圓夜,走到藍毗尼園,稍事休息,便作動要生,她在無憂樹下生下太子。當時的摩耶夫人已是四十幾歲,是高齡產婦。但太子依然是順產出生。
  • 故事丨佛陀的兒子羅睺羅
    而佛教歷史上第一位隨佛出家的兒童——是身為佛陀兒子的羅睺羅。今天,就帶您認識這位與佛陀有大因緣的少年。佛陀的兒子羅睺羅,佛教歷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少年。羅睺羅尊者,梵名 Rāhula,又譯羅侯羅、羅怙羅、羅護羅或羅雲,意譯覆障或障月,相傳公元前6世紀-前5世紀生於古印度北部迦毘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是釋迦牟尼佛的獨生子,也是後來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在眾弟子中,密行第一。
  • 【佛教故事】被稱為「多聞第一」的佛陀弟子阿難 記憶力為什麼那麼好?
    阿難,也叫阿難陀,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他的記憶力特別好,佛陀講的話,他能一字不落地講出來,佛教第一次結集經典的時候,就是由阿難把經藏背誦出來的,因此被稱為「多聞第一」。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跟隨佛陀出家,在佛陀55歲,選阿難為常隨侍者。佛陀涅槃後,由大迦葉尊者統領廣大佛家弟子。大迦葉圓寂後,阿難尊者繼續率領弟子弘揚佛法,被後世尊稱為「二祖」。阿難的記憶力為什麼那麼好?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一般也稱為「釋尊」或「佛陀」。喬達摩(Gotama;Gautama)又譯「瞿曇」,義為「純淑」、「地最勝」。傳統上認為這是他的族姓;也有認為是其母族姓,其姨母是拘利族瞿曇姓之女,此外舍利子、滿慈子、迦旃延子等都以母之姓來稱呼,說明當時有名字包含母親姓名的習俗。
  • 佛陀傳:密行的本義是什麼?
    眾所周知,在佛陀的十大弟子當中,他的兒子羅睺羅算是其中的一個,即密行第一。據說羅睺羅在聽完佛陀講修禪定的法門之後,內心一下就恍然開朗,過去的一切雜念包括還俗等,都被一掃而光。他的這種優勢,至少有兩點是其他比丘無法企及,一是他有一位無所不知,洞察一切的父親:無上佛陀,二是有一位智慧第一的老師:舍利弗。因此,他知道自己一定可以實證解脫,覺悟無上智慧。
  • 凍蒜和持戒
    弟子們忙問,「師父,過午還吃,不守戒啊?」師父說,「我問你們,什麼叫午啊?」「午,太陽在正中。「」對啊,皇帝是什麼?皇帝是天子,天子來了,就是太陽到正中的時候。」他就講了一句話,麗日中天。太陽在空中的時候,這是天的正中。今天天子說東西準備好了,他在的地方就是太陽在正中。他都說沒有過午,那還有什麼,拿起來就吃。實際上道生法師考慮的是什麼呢?他考慮的是長遠。
  • 釋迦族為何要遭滅族之罪
    (佛三次阻止琉璃王大軍,但釋迦族依然難逃惡報。)據《大唐西域記》記載,室羅伐悉底國有一個影覆精舍,佛陀曾在此與外道論義,距離影覆精舍不遠處有一佛塔,這裡曾經是佛陀為了延緩釋迦族的滅族之災,而擋住琉璃王子軍隊的地方。
  • 佛陀雖有無量神通萬千變化,但仍有四件事情是極盡所能也做不到的
    弟子詢問佛陀:「您既然有廣大慈悲又神通無量,為何不能讓所有人都免於受苦受難呢?」佛陀無奈地說:「我雖有無量神通萬千變化,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極盡所能也做不到的。」因果不可改有一則關於佛陀的小故事,釋迦族因由過去定業,琉璃王子三次起兵討伐,不過都被釋迦摩尼給化解了,但是之後琉璃王子又一次更大規模的興兵討伐,釋迦牟尼深知這一次是無力保住自己的家族了。這時他的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想保住釋迦族的血脈,於是將釋迦族500精英放入缽中送到了天上,等這邊戰爭結束後,他將這個缽拿下來一看,裡面的人早已化為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