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技術和無線電怎樣聯繫起來?雙射頻接收器工作原理及設計方案

2021-01-12 電子發燒友
  射頻技術和無線電怎樣聯繫起來?

  現代射頻儀器已經從單純的測量設備發展成為重要的系統設計工具。這種發展得益於軟體無線電(SDR)引發的各種技術。軟體無線電所具有的靈活性正在掀起無線通信行業以及射頻測試儀器的變革。

  20世紀80年代末,??工程師們開始嘗試軟體無線電構想。過去,無線電需要依賴於複雜模擬電路才能發送和接收射頻和微波信號以及實現對信息信號的編碼和解碼。軟體無線電的最初構想是使用通用無線電來進行信號發送和接收,同時在軟體中執行多個物理層功能(如調製和解調)。

  WalterH.W.Tuttlebee在其發表的文章SoftwareDefined Radio:Origins,Driversand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中寫到:軟體無線電最初的一些典型應用包括軍用無線電通信項目,比如20世紀90年代初的SPEAKeasy項目。在該項目的設計中,通過在軟體中開發許多調製和解調功能,無線電為各種無線接口之間提供了互操作性。

  然而,到了90年代末,工程師們開始積極研究軟體無線電技術在商業系統的應用,如蜂窩基站。其中闡述越來越多應用的軟體無線電需求的一篇最有影響力的論文是Joseph Mitola III博士於1993年發表在IEEE Spectrum的Software Radios: Survey,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s。Mitola博士也由於其廣泛的研究而被稱為「軟體無線電之父」」。

  最能夠體現軟體無線電方法的優勢也許是現代基站。隨著無線標準從GSM演變到LTE,通過硬體來增加對新標準的支持變得日益困難。此外,基站是通過複雜且不斷更新換代的軟體來進行信號處理和閉環控制。例如,功率放大器(PA)線性化技術,如數字預失真(DPD),對基站的性能至關重要,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因而,軟體無線電方法成為基站設計和維持長期支持性的理想選擇。

  儀器的根本變革

  與此同時,軟體無線電架構正日益廣泛地應用於無線行業,射頻測試和測量設備正在經歷一個重大的轉折。21世紀初,新無線標準的問世要求儀器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測量功能,因而也要求架構更加靈活。由於這需要大量的射頻測量工程師才能實現,過去針對少數應用專門設計儀器的做法已經變得不切實際。因此,測試廠商開始探索軟體定義射頻測試設備的概念。

  傳統掃頻調諧頻譜分析儀的發展是整個行業過渡到軟體定義儀器系統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在傳統的頻譜分析儀中,解析度帶寬濾波和功率檢測等功能是基於模擬組件來實現的。然而,今天的現代射頻信號分析儀通過集成通用射頻下變頻器(無線電)來生成數位化I / Q採樣。該儀器能夠使用頻譜計算等多種方法來處理I / Q採樣數據。因此,可能用於執行光譜測量的同一信號分析儀還可以用於解碼RADAR脈衝、解調LTE信號或甚至無線記錄GPS信號。

  如今,測試廠商已經進一步完善射頻儀器架構,以不斷趨近於軟體無線電架構。新一代射頻儀器的基本架構不僅結合了通用無線電,還結合了廣泛的PC和信號處理技術,如多核CPU和FPGA。今天,RF測試設備的軟體無線電化為傳統RF測試應用提供了顯著的優勢,同時也幫助工程師實現了以前無法用射頻儀器實現的應用。

  摩爾定律對射頻測試的影響

  儀器信號處理性能的不斷提高是將PC技術集成到RF儀器的最明顯優勢之一。摩爾定律預測CPU的處理能力將不斷提高,這意味著儀器的處理性能也會不斷提高。因此,由於CPU廠商不斷更新處理器技術,基於PC的儀器的測量速度也不斷加快。例如,十年前需要50 ms的頻譜測量現在只需5 ms即可完成。

  除了CPU,現代射頻儀器也逐漸集成了現代軟體無線電的核心技術——FPGA。FPGA應用於射頻儀器已經有十多年,當今一個不斷發展的趨勢是讓儀器的FPGA實現用戶可編程。用戶可編程的FPGA將儀器的作用從單一功能設備擴展為無限靈活的閉環控制系統。

  隨著當今支持FPGA的儀器的出現,工程師可以將FPGA的實時控制功能與對於時間要求極其嚴格的測試功能相結合。例如,在需要通過數字接口實現設備控制的測試應用中,支持FPGA的儀器可以同步執行數字設備控制與射頻測量。基於用戶可編程的FPGA提供的新測試方法,工程師們的測試時間提高了100倍。

  支持FPGA的工具也推動了FPGA編程的巨大創新。儘管一些工程師多年來一直使用VHDL等硬體描述語言,但FPGA編程的複雜性為該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重重障礙。

  軟體無線電推動FPGA的應用

  今天,RF儀器中類似於軟體無線電的架構元素已經模糊了傳統儀器和嵌入式平臺之間的界限。定義儀器的特性,如用戶可編程的FPGA,使得RF儀器日趨廣泛地用於嵌入式應用中。

  二十年前,將價值上百萬美元的RF信號發生器和射頻信號分析儀組裝在一起來開發雷達系統的原型似乎令人難以想像。這種系統不僅成本高昂、規模巨大,而且複雜的編程體驗也令工程師望而生畏,不願使用無線通信設備之類的儀器。

  然而現在,PXI等體積更小巧、功能更強大的基於PC的儀器平臺成為了電子嵌入式系統的理想原型解決方案。基於PC的儀器不僅能滿足嵌入式系統的尺寸和成本要求,同時也為工程師提供了一種可以重新配置RF儀器,從而實現RF儀器的廣泛應用的良好軟體體驗。所以,工程師開始使用射頻信號發生器和分析儀來設計雷達、信道仿真器、GPS記錄儀和DPD硬體等嵌入式系統。

  使用軟體來充分定義和定製RF儀器行為的這一能力已經成為解決下一代測試挑戰的關鍵。因此,未來的RF儀器架構將越來越難與軟體無線電架構區分開來。

  雙射頻接收器工作原理及設計方案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引用,從而引發相關領域的高度關注。目前的接收機模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使用精度要求。所以,在原有的單模接收機的基礎 上研發更高精度、更加穩定耐用的雙模接收機成為研究的核心。

  本文提出了一種GPS/Galileo雙頻雙模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的設計方案,該方案結合現有資源,展示出了該種接收機設計的實例。重點分析了混頻部分、本振部分及控制部分的功能及實現。最後利用頻譜儀及射頻信號發生器等設備對實例進行系統級測試,驗證了系統結構的正確性。

  1 GPS/Galileo 雙模雙頻接收機系統1.1 接收機結構

  設計接收機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頻帶的選擇。如圖1所示,GPSL1/L5和GalileoE1/E5a中心頻率相同,如果選擇該頻段的話,那麼很多的元器件可以得到復用,從而極大地減少了研發和生產成本,同時也可以減小接收機的體積。

  比較流行的雙頻雙模接收機射頻前端的結構大致有信號獨享通道、公用信道、通過控制使某一時刻通道內只有一個載頻信號三類。本設計以第三種方案為基礎,在儘可能減少信號相互幹擾的同時,爭取最大限度地復用元器件。結構圖如圖2所示。

  1.2 接收機系統整體性能指標

  在參考接收機的性能要求的基礎上,設計GPS接收機射頻前端晶片的各項系統指標見表1.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全面詳解射頻技術原理電路及設計電路
    RFID是一項易於操控,簡單實用且特別適合用於自動化控制的靈活性應用技術,其所具備的獨特優越性是其它識別技術無法企及的。它既可支持只讀工作模式也可支持讀寫工作模式,且無需接觸或瞄準;可自由工作在各種惡劣環境下;可進行高度的數據集成。另外,由於該技術很難被仿冒、侵入,使RFID具備了極高的安全防護能力。
  • 模組射頻電路PCB設計方案
    模組射頻電路PCB設計方案 佚名 發表於 2020-03-04 08:36:13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興起,現在的電子產品搭載無線通訊功能是越來越普遍了,而無線通訊技術是依賴於
  • 超高頻射頻識別系統讀寫器設計方案
    0.引 言  射頻識別(RFID,RadioFrequency Iden tiFication) 技術是一種新興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是利用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以達到目標識別並交換數據的目的。
  • TE與你談談射頻技術在互連世界的發展趨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射頻的定義。射頻代表無線電頻率。無線電頻率是指無線電波傳播到目的地的電磁頻率。其波段範圍大於人類耳朵的聽覺範圍,從20Khz可延伸至紅外線波段,約為300GHz。無線電波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可以在沒有空氣等任何媒介的情況下傳播。所謂RF(即射頻技術),通常是指無線電磁信號,是無線電子產品中的通信形式。射頻這一學科涵蓋電磁波產生、轉換、傳播和探測的物理定律。
  • 射頻消融術,治療心律失常原理是什麼?流程是怎樣的?
    患者張大叔,今年51歲,前段時間總覺得心慌胸悶,到醫院診斷為心律失常,醫生建議做射頻消融術,但張大叔聽到手術,難免有些牴觸,怕自己會下不來手術臺,其實像張大叔這樣,由於對射頻消融術手術的認知較少,擔心手術帶來危險,往往因為猶豫不決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 射頻晶片是什麼_射頻晶片的用途是什麼
    射頻晶片指的就是將無線電信號通信轉換成一定的無線電信號波形, 並通過天線諧振發送出去的一個電子元器件。射頻晶片架構包括接收通道和發射通道兩大部分。對於現有的GSM和TD-SCDMA模式而言,終端增加支持一個頻段,則其射頻晶片相應地增加一條接收通道,但是否需要新增一條發射通道則視新增頻段與原有頻段間隔關係而定。對於具有接收分集的移動通信系統而言,其射頻接收通道的數量是射頻發射通道數量的兩倍。這意味著終端支持的LTE頻段數量越多,則其射頻晶片接收通道數量將會顯著增加。
  • 七年RF電路設計達人,揭秘如何成為合格的射頻工程師?
    那麼怎麼樣才能把射頻工作做好呢?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敢說這樣或者那樣就一定可以學好射頻,做好射頻;很簡單,如果你的大學老師,你的導師這樣的專業理論教師都沒讓你感覺對學射頻技術有所收穫的話,那麼很難說其它人就能讓你知道怎麼學習射頻技術。我本身的專業不是學微波技術的,但從事RF電路設計工作七年,可以說當初對如何學習射頻技術根本就是沒有方向的。
  • 菜鳥入門:射頻工程師必須掌握的「工作語言」
    基本原理,清楚測試的內容,並懂得選用最適合 的儀器完成這些測試工作。問題是,大多數從事低頻應用(工作頻率在1MHz以下)的工程師不太熟悉高頻的應用特點。  大部分射頻無線傳輸系統都是針對功率傳輸而進行設計優化 的,因此特徵阻抗都是50歐姆。  為了儘量減少反射,無線測試與測量應用中的射頻線纜和組件都是基於50歐姆特徵阻抗而設計的。相反,當阻抗匹配時,就實現了最佳的功率傳輸。  如果某個信號波從一種特徵阻抗傳輸到另一種不同的特徵阻抗,那麼就會引起信號反射和反向傳輸。如果阻抗相同,就不會發生反射。
  • 射頻電路阻抗匹配原理
    打開APP 射頻電路阻抗匹配原理 發表於 2017-11-13 09:00:18   射頻電路
  • 最全最新丨中國Sub-1GHz 射頻收發器市場報告
    射頻收發器是一個集發射器和接收器於一體的集成電路,主要應用於無線通信設備。兩個或多個設備通過射頻收發器進行發送和/或接受無線電信號進行通信。射頻收發器工作模式有半雙工和全雙工。半雙工工作模式的射頻收發器,其發射器和收發器連接到同一個天線,通過射頻開關來設置是發送信號還是接受信號,發送信號時不能接受數據;全雙工工作模式,發射器和接收器工作在不同的頻率,在發送數據時可以同時接受數據。一個基本的射頻模塊應用系統通常包括:微控制器、接收器/發射器、晶振、巴倫、濾波、天線、射頻開關等組成。如下圖所示:
  • 同軸變換器原理及射頻功率放大器寬帶匹配設計
    射頻功率放大器的寬帶匹配設計在很多遠程通信、雷達或測試系統中,要求發射機功放工作在非常寬的頻率範圍。例如,工作於多個倍頻程甚至於幾十個倍頻程。寬帶匹配是寬帶阻抗匹配的簡稱,是寬帶射頻功放以及最大功率傳輸系統的主要電路,寬帶匹配的作用是,使射頻功率放大管的輸入、輸出達到最佳的阻抗匹配,實現寬帶內的最大功率放大傳輸。因此,寬帶阻抗匹配網絡的設計是寬帶射頻功放設計的主要任務。同軸電纜阻抗變換器簡稱同軸變換器,能實現有效的寬帶匹配,可以為射頻功率放大管提供寬頻帶工作的條件。
  • 射頻源控制信號模擬器的設計與應用
    熟悉微電子工藝設備的人都知道,射頻源(RFGENERATER)是半導體工藝不可缺少的設備,其主要應用於等離子體幹法刻蝕設備。其原理是刻蝕氣體(主要是F基和C1基的氣體)通過氣體流量控制系統通入反應腔室,在高頻電場(頻率通常為13.56MHz)作用下產生輝光放電,使氣體分子或原子發生電離,形成等離子體(Plasma)。
  • 射頻晶片國產替代來臨(附射頻晶片產業鏈)!
    射頻濾波器的作用是保留特定頻段內的信號, 將特定頻段外的信號濾除, 從而提高信號的抗幹擾性及信噪比。以聲表面波濾波器為例, 其工作原理:輸入電信號被輸入叉指換能器轉換成同頻率聲波, 經過輸出叉指能換器轉換成電信號, 實現頻率選擇。濾波器的市場驅動主要源於新通信制式對額外濾波的需求。
  • 什麼是射頻識別技術?本文帶你了解其中奧秘
    射頻識別(RFID)是由上世紀50年代的雷達技術衍生出的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它通過無線電信號來識別特定的目標,並且讀取寫入相關數據,可以與識別目標進行數據交換。光聽它的名字大家感覺很陌生,但其實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常用的身份證和校園卡就使用了這種技術。要想了解射頻識別技術,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射頻識別系統。
  • 微波射頻領域傳奇人物
    他還以聯合波形採樣技術和一種儀器的實時示波法而聞名。現代通信主要依賴於他那被用作混頻器和頻率轉換器的Gilbert單元。模擬器件同仁Gilbert,在Oregon建立了ADI 的西北實驗設計中心。在那裡他繼續研究高速非線性電路技術的射頻產品。JAMES CLERK MAXWELL(麥克斯韋)
  • 射頻識別系統微帶蝙蝠翼天線設計
    摘要:天線設計及製造技術是RFID的核心關鍵技術之一,天線性能直接決定了RFID系統的識別距離和範圍。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44538.htm  射頻識別(RFID)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用射頻通信實現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
  • 從溶洞救險到5G通信,這家射頻晶片公司「超越一切可能」
    一家以色列的初創公司——Maxtech Networks提供的通訊系統,可使無線電設備以菊花鏈模式連結起來,在一般無線電無法起作用的地方產生無線電傳輸能力。而此次行動共享了19臺小型無線設備,手持通訊設備的電池續航力可達10小時。  ADI公司的使命是「超越一切可能」,AD9364晶片的表現,可謂這種「超越」的鮮活解讀!
  • 射頻電路設計要點最全匯總
    射頻(RF)電路板設計由於在理論上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常被形容為一種「黑色藝術」(black art) 。但這只是一種以偏蓋全的觀點,RF電路板設計還是有許多可以遵循的法則。不過,在實際設計時,真正實用的技巧是當這些法則因各種限制而無法實施時,如何對它們進行折衷處理。重要的RF設計課題包括:阻抗和阻抗匹配、絕緣層材料和層疊板、波長和諧波...等。
  • 在射頻軟體化的道路上 Teledyne e2v的數據轉換 器可直接訪問Ka...
    軟衛星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新一代的寬帶數據轉換器,這種轉換器首次實現直接訪問 Ka 波段,從而消除中頻無線電環節,並首次將射頻軟體化引入了關鍵頻譜波段。實現這種複雜的寬帶器件需要詳細的工程步驟,包括實驗室條件下對兩個概念設計的評估結果。結論很清楚:現在是重新評估架構選擇和準備設計軟衛星的時候了。量產的樣品預計在 2021 年底發布。
  • 射頻電子電路設計圖集錦TOP8 —電路圖天天讀(135)
    本方案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基於軟體無線電理 論來設計和實現,以達到建立一個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的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仿真平臺的目標。以實現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低噪聲係數,小的互調失真,大的動 態範圍和鏡像抑制,良好的AGC,足夠的增益和正確的選擇性等設計要求。通過對接收機射頻前端的設計方案可行性分析和利用射頻電路仿真軟體ADS進行系統 建模設計與參數仿真,實現接收機射頻前端電路設計的系統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