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ler (T):大家好,歡迎來到TE Connectivity的播客「Connected World」。很高興大家收聽本期節目。今天我們將聚焦射頻技術:什麼是射頻技術?常見應用及主要趨勢是什麼?我們邀請了Amos Cheah,TE Connectivity研發與產品開發工程團隊的高級經理。Amos Cheah,謝謝你參加我們的節目。
Amos(A):謝謝你的邀請。
T:我們非常期待你對本期主題的見解。我們先從最基本的層面開始吧。請解釋一下什麼是射頻技術,以及它為何重要。
A:沒問題。我想這樣來解釋。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射頻的定義。射頻代表無線電頻率。無線電頻率是指無線電波傳播到目的地的電磁頻率。其波段範圍大於人類耳朵的聽覺範圍,從20Khz可延伸至紅外線波段,約為300GHz。無線電波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可以在沒有空氣等任何媒介的情況下傳播。所謂RF(即射頻技術),通常是指無線電磁信號,是無線電子產品中的通信形式。射頻這一學科涵蓋電磁波產生、轉換、傳播和探測的物理定律。以James Clerk Maxwell之名命名的四個方程式為該學科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射頻技術對於無線通信至關重要?要理解其重要性,我們需認識到,電磁輻射的特性在於能將電路擴展到無線領域,因此,任何以不導電材料、機械運動、聲波甚至熱量為傳輸介質的事物都可將電能轉換為信息,且不依賴導電連接。
現在回到我們的問題上:為何電磁波比其他形式的無線通信更加普遍?換句話說,為何人們口中的無線幾乎等同於射頻或射頻技術?為什麼各種現象,例如我剛才所描述的現象,都涉及無線傳輸?有幾個原因,首先是靈活性。結合無線電路,EMR是電信號的一種延伸。時變重複電流會產生電磁場,無論你是否在倒帶。此外,電磁波是對原始信號交流成分的精確重定位。其次是速度。在交流耦合系統中,數據傳輸速率取決於信號表達變量關係的顯著程度。也就是說,即使在非常高的頻率下,電磁輻射(EMR)場譜也是一種實用的轉換介質,能使射頻系統實現非常高的傳輸速率。第三是傳輸距離,無線頻率與人們對遠距離通信的追求緊密相連。如果發射器距離很近,那麼使用電線通常更加簡便、成本更低。電磁信號作為一種帶有調製技術和接收電路的電磁波,能夠長距離地傳輸用戶信號。最後,無視線路徑要求。這點上能夠與EMR相媲美的無線通信媒介只有光。但光實際上是頻率非常高的電磁波,對視線有一定要求。而射頻通信無需清晰的視線範圍。
綜上概括為三點:首先,射頻是指在無直接電氣連接的兩個電路之間傳輸信息的電磁輻射,時變電流電壓產生以波形式運行的電磁能。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和解讀這種電波來實現信號的無線傳輸。為何電磁波或者說射頻在無線通信中佔據主導地位?因為這是除光以外的唯一替代方案。射頻的用途不止如此,低頻電波經過任何固體物體都不會消失。
T:太神奇了!謝謝你。射頻的常見應用有哪些?是否可用於Wi-Fi路由器或類似設備?能否為我們介紹下當前射頻技術的常用領域?
A:好的。很多行業的用例都會用到射頻技術,比如雷達系統、遠程控制、電視廣播、遠程監控、電腦、移動平臺,也包括手機、路由器,以及其他移動平臺。從智慧型手機、手機接收器到全球定位系統等,射頻意味著現代生活的未來。射頻技術十分獨特而又十分普遍,人們對此項技術大都習以為常,就像手機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樣。我們在短時間內取得這麼大的進步,著實令人驚嘆。人們對射頻技術的需求從未降低,世界各地的私營企業,甚至是政府機構都在使用這些設備,並競相推出射頻領域的創新技術和產品。
T:同意。射頻技術無處不在,而且非常重要。射頻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什麼?你剛剛提到了創新。有哪些創新?
A:對於即將到來的5G革命,大家可能不會陌生,我想每個人都聽說過。我認為5G是即將出現的最大變化之一。可以肯定地說,5G網絡將會部署運行,消費者對移動通信速度和性能的期望將會有質的提高。隨著智慧型手機在全球各地逐步普及,全球用戶對數據的需求將繼續上升。但是,不到6 GHz的傳統帶寬根本無法應對這種挑戰。5G的頻率會上升到毫米波級,甚至超過20 GHz,有報導稱,5G的速度可達10 Gbps/秒。毫無疑問,5G將提供快如閃電的頻段覆蓋,這以前只用於軍事和衛星應用。因此,5G將使普通消費者享用到軍事和衛星級別的技術。5G也將帶動無線通信的發展,繼而提升虛擬實境設備的連接速度,助啟物聯網時代大門。無數家居用品、手持電子設備、可穿戴設備、機器人、傳感器、自動駕駛車輛等將形成一個網際網路,連接速度將得到飛躍式的提升。因而可以預見,射頻市場前景廣闊,行業未來需求旺盛,未來10年,我們將看到這個行業的巨大增長和創新。
T:的確如此。對於5G及其影響和挑戰等的相關討論已鋪天蓋地。5G的發展趨勢將對工程師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工程師們需要克服哪些5G挑戰?
A:在我們邁向5G標準的進程中,我們需要解決很多難題,例如提高數據速率、降低延遲、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我們當前使用的4G無線技術(LTE和LTE-Advanced)已經遍地開花。面對下一代無線技術5G,我們需根據新的標準為客戶提供超高速、低延遲技術支持。工程師如何掌握這其中的技術趨勢?其中的關鍵是什麼?答案因人而異。我個人認為實現5G的關鍵技術如下:首先是面向5G的新無線電標準。不同於LTE標準,5G採用3GPP標準定義。第二,中波(medium-wave)和三期天線(PhaseⅢ antenna)將成為通用標準。基於這種複雜性,我們需要兩個基線附加籤名的資料庫。第三,由於中波的存在,信號在空氣中損失會更大。多輸入多輸出技術(我們稱之為MIMO)將顯 著提升無線數據的傳輸速率和可靠性。第四,無線電接入網,即RAN或核心網。5G網絡架構將在哪些層面有別於傳統網絡架構?從技術角度來看,5G意味著更高頻率、更寬帶寬、更高的功率效率。因此,必須具備放大器,低噪音、超低數據交叉、層壓地板、低成本的組件也很重要,中波封裝也需要部署,還有超高速、低功率的交直流變換器。我們還需要寬帶天線,以及中波天線、高增益直接天線、通知天線。這些都需要部署到位並成為規範。
T:隨著射頻技術不斷發展,以及5G技術的全球普及,人們將如何看待射頻技術?以及在射頻技術發展過程中,我們將看到哪些變化?
A:在我看來,射頻技術和無線技術將成為5G技術的同義詞。5G是一條信息高速公路,能將數字轉型提升到新的高度,推動很多領域的革新,概括一下我認為將有重大進展的5個領域:首先是智能工廠。5G將在工業4.0中發揮關鍵作用,作為設備與物聯網之間的連接技術,5G將為智能工廠注入新活力。智能工廠更廣泛地使用由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驅動的機器人,有利於推動工廠實時決策。並且使用機器人執行危險任務可以確保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智能工廠將增強現實(AR)和虛擬實境(VR)技術引入到培訓中,員工的學習和培訓會更加快捷和安全。
第二個領域是混合現實。速度和帶寬的提升有望推動AR和VR應用的大規模落地。再加上5G連接,我們很快就會看到混合現實的落地應用,從地圖、商業應用再到家電應用,我們將迎來真正的虛擬實境。結合5G技術,將AR和VR應用到汽車、手機,甚至是電腦屏幕上,AR和VR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個領域是自動駕駛汽車。5G助推自動駕駛汽車從實驗室走向實際生活是大勢所趨。其中,安全非常重要。由於所需的延遲時間短,目前只有5G技術可支持機器模仿人類。雖然5G不會一夜之間大範圍部署,但我相信,一旦5G成熟並得到普及,安全的自動化機器將獲得長遠發展,不僅包括汽車,卡車,甚至還有飛機等。
第四個領域是智慧城市。我們都知道,目前為止,城市還不算非常智能,雖然在一些領域實現了智能化,比如智能停車場、路燈,但想要持續顯著改善我們的日常生活,其連通性還有待提高。海量的數據需要4G網絡承載,導致網速降低。目前只有憑藉5G技術的超高速優勢,才能實現設備的快速連接。5G支持下,我相信智慧城市將會在全球普及。
第五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允許儘可能接近源地處理數據。因為距離近,可更快處理,使自動駕駛汽車等設備更安全的行駛。隨著5G技術帶來高速、低延遲的數據傳輸,從智慧城市、智能工廠、智能環境,再到實時分析,邊緣計算的潛力將在廣泛應用中得到充分釋放。
T:射頻技術將在未來發揮巨大作用,而且隨著技術不斷發展,我們普遍認為射頻將在5G、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城市等應用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那麼射頻在人工智慧的發展和使用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A:談到5G,射頻技術可以支持指數級的數據負載。獲得更多的數據量是人工智慧的關鍵因素。通過訪問豐富的數據,人工智慧將得到改進,進而提高5G的性能,增強安全性,減少擁堵,並實時解決問題。隨著5G和人工智慧融合發展,數據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價值。我認為射頻技術在當今世界的應用還不是很明顯。業餘時間,我喜歡看電影,尤其是科幻電影,包括漫威電影世界。在這些電影中,你可以看到人工智慧和射頻技術的完美合作,儘管有時並不現實。例如,在《鋼鐵俠》中,鋼鐵俠使用射頻技術與他的人工智慧助手賈維斯進行通信,確保在他穿著鋼鐵俠盔甲飛行的同時能夠收集信息以擊敗對手。這即使在未來也難以實現。但有了5G技術和即將到來的6G技術,迪士尼的未來世界將更加接近現實。
T:很棒。我很喜歡鋼鐵俠的例子,這是一種我之前從未想到的表達方式,可以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射頻技術,明白其作用。Amos,很高興今天有機會與你交流,了解射頻技術,也非常感謝你今天和我一起為大家介紹射頻技術。
A:客氣了。希望你們都能有所收穫。
T:確實,我今天學到了很多。感謝你加入Connected World。也非常感謝大家收聽TE Connectivity的播客Connected World。我們非常欣慰能為大家分享知識。請訂閱我們的Apple播客或Sportify,以便您直接從行動裝置上下載TE Connectivity的最新播客。更多精彩節目,敬請期待。我是主持人Tyler Kern。非常感謝您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