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疫情與政策的雙向助推下,企業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變革大潮已經來臨,多元化勞動用工或將成為未來主流模式。」人力資源服務雲服務商乾通互連CEO錢康近日表示。
乾通互聯《2020中國多元化勞動關係市場研報》顯示,多元化用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企業降低綜合用工成本、適配高峰用工需求、減輕管理負擔和用工風險的問題,概括來說就是既能降本,又能增效。在調研的數百家企業中,超過51%的HR部門認為多元化用工模式對企業相當重要。從企業規模來看,多元化用工模式不僅應用於大型和集團性企業,而且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也在嘗試新型用工模式。
錢康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透露,乾通互連下一階段的業務戰略發展重心將向多元化用工傾斜,全面升級產品、組織架構、生態服務鏈條,打造人力資源一站式生態服務平臺。
記者注意到,今年雲計算產業飛速發展,作為距離「人」最近的細分賽道HR雲服務迎來增長,HR SaaS領域的投融資事件明顯增加,IT巨頭、投資機構紛紛出手布局,包括乾通互連在內的眾多HR SaaS服務商更是加碼發力,以搶食行業發展紅利。
重心向多元化用工傾斜
錢康告訴記者,今年在政策、經濟、疫情等因素影響下,社會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企業人力管理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內的就業結構和模式悄然改變。其中,政策支持明顯利好HR雲發展。今年以來,政府指出要千方百計加快恢復和穩定就業,為就業創業、靈活就業提供更多機會。7月31日,國務院27號文件中指出把支持靈活就業作為穩就業和保居民就業的重要舉措。
CIC灼識諮詢報告顯示,靈活用工市場在2014年~201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6.4%,到2023年靈活用工將佔用工市場總規模的41.5%。靈活用工模式在國外非常成熟,日本、歐美等地區的靈活用工佔比達到30%以上,相對比之下,國內靈活用工市場的滲透率還不足5%。這從側面說明國內靈活用工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乾通互連在業務描述中並沒有使用「靈活用工」一詞,而是使用了「多元化用工」。什麼是多元化勞動關係?乾通互連COO徐毅向記者解釋,多元化用工涵蓋範圍更廣,多元化用工從用工單位與勞動者的關係大致可以分為非標準勞動關係和非勞動關係兩大類,非標準勞動關係又包括勞動合同工、臨時合同工、非全日制用工等,而非勞動關係涵蓋場景更豐富,網際網路眾包人員、自營勞動者、經紀公司籤約人員、合夥關係、零工模式下的自由職業者、勞務派遣員工、項目外包員工。未來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對用工結構的設計將是向多元化趨勢發展的。
從統計數據來看,網際網路、文化科研教育、廣告傳媒三類行業率先開展或涉足多元化用工模式,這是因為這些行業市場格局變化較快,業務波動明顯,項目制度特徵明顯,技術人員培養周期長,行業整體項背相望水平高等,通過傳統的勞動關係用工模式無法解決和匹配,多元化用工模式能夠更好地去解決這些問題,實現人與業務的合理配置。
據錢康介紹,下一階段,乾通互連的發展重心在多元化用工,其全新上線的嗖嗖人力平臺,融合數據云、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形成了各模塊既獨立又互為連通的生態服務平臺,將企業各「關係人」的效能與價值最大化釋放。
對標企業瞄準國際巨頭
針對行業裡競爭對標企業的提問,徐毅回應道,乾通互連並沒有把國內的同類企業當成競品,而是將對標企業瞄準了日本人力資源巨頭瑞可利(Recruit Holdings),瑞可利成立於1960年,業務覆蓋日本及全球範圍,它建立了人力資源服務生態中比較完整的版圖,對於企業客戶的黏合性和商業價值做得較好。目前,乾通互連重點關注的以企業客戶中心,企業客戶使用乾通互連的產品服務是否享受到降本增效的商業價值,通過高效實用的產品切實解決客戶問題,才能建立用戶忠誠度和保持穩定的復購率,這也是品牌的核心能力與「殺手鐧」。
記者注意到,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企業削減了用工成本,用工市場遭遇「最難求職季」。與此同時,社會各界對於「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大討論,將HR雲服務商也推進風口,使得今年的HR雲市場尤其熱鬧,眾多參與「玩家」都不同程度地加速布局拓展市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法室副主任王天玉指出,新的消費形態滲透社會公眾生活,平臺用工模式正在發生變革,目前包括美團、滴滴出行、餓了麼、達達等在內的許多組織型平臺與勞務需求者、勞務提供者形成新型模式的關係,新模式引發的爭議訴訟案件在攀升,無論是用工結構,還是法律體系都在發生變革。「無法預見5G時代所帶來的平臺用工模式轉變,但勞動的靈活、多元、自主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業界存在一種質疑聲音稱網際網路巨頭將部分用工風險「轉嫁」給用工服務商,針對這樣的聲音,錢康正面回應稱,靈活用工的本質是勞動力和勞動力僱傭方的一個價值匹配,從法律關係上來看,實際並不存在「店大欺客」的問題,雙方是平等的,合作協議裡明確雙方的責任,外賣、網約車、快遞等平臺做大有自己的商業邏輯、市場驅動力,也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之所以引發爭議是因為產業鏈條上很多技術、服務甚至政策法律等還有很大的優化完善空間。
(文章來源:貝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