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是人生頭等大事,吃喝是第一,拉撒緊跟其後,充分說明了「進出」平衡對於人體來說是同等重要,哪一樣出問題都是要命的。從一定角度上來說,出更重要,胃腸道的容積是一定的,排不出來,自然是無法攝入的,消化不良的時候,往往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這是機體在以另外的方式排出來。
昨天,病房來了位年輕的小姑娘,診斷為腸梗阻,出現了寒戰、高熱,哭得稀裡譁啦的;幾年前,一位截癱的患者十多天未排大便,什麼方法都用了還是無效,無奈、我戴上手套徒手掏大便,掏出十多塊硬如鵝卵石的大便;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多日未排大便,一周都吃不進東西,費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大便掏完,大爺感動得熱淚盈眶,緊緊握著我的手不放,出院後特意送來錦旗表示感謝;記得有一次外出學習,因為長時間坐車導致便秘,回到家折騰了一下午,排出來的時候累得快虛脫了......
所以今天就來聊聊排便異常的護理。
排便的評估內容
1、排便次數 排便是人體的基本生理需要,排便次數因人而異。-般成人每1-3次嬰幼兒每天排便3-5次。每天排便超過3次(成人)或每周少於3 次,應視為排便異常,如腹瀉、便秘。
2、排便量 每日排便量與膳食的種類、數量、攝入的液體量、大便次數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關。正常成人每天排便量約100~ 300g。進食低纖維、高蛋白質等精 細食物者糞便量少而細膩。進食大量蔬菜、水果等粗糧者糞便量較多。當消化器官功能紊亂時,也會出現排便量的改變如腸道梗阻腹瀉等。
3.糞便的性狀
1)形狀與軟硬度:正常人的糞便為成形軟便。便秘時糞便堅硬,呈慄子樣; 消化不良或急性腸炎時可為稀便或水樣便;腸道部分梗阻或直腸狹窄,糞便常呈扁 條形或帶狀。
2)顏色:正常成人的糞便顏色呈黃褐色或棕黃色。嬰兒的糞便呈黃色或金 黃色。因攝入食物或藥物種類的不同,糞便顏色會發生變化,如食用大量綠葉蔬 菜,糞便可呈暗綠色;攝入動物血或鐵製劑,糞便可呈無光樣黑色。如果糞便顏色 改變與上述情況無關,表示消化系統有病理變化存在。如柏油樣便提示上消化道 出血;白陶土色便提示膽道梗阻;暗紅色血便提示下消化道出血;果醬樣便見於腸 套疊、阿米巴痢疾;糞便表面粘有鮮紅色血液見於痔瘡或肛裂;白色「米淚水」樣便 見於霍亂、副霍亂。
3)內容物:糞便內容物主要為食物殘渣、脫落的大量腸上皮細胞、細菌以及 機體代謝後的廢物,如膽色素衍生物和鈣、鎂、汞等鹽類。糞便中混入少量,液,肉 眼不易査見。當消化道有感染或出血時糞便中可混有血液、膿液或肉眼可見的離 液腸道寄丄蟲感染患者的糞便中可檢出蛔蟲、蛻蟲、絛蟲節片等。
4)氣味.正常時糞便氣味因膳食種類而異,強度由腐敗菌的活動性及動物 蛋白質的量而定。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輕。嚴重腹瀉患者因未消化的蛋白質與 腐旳言作用糞便呈戚性反應,氣味極惡臭;下消化道潰瘍、惡性腫瘤患者糞便呈腐 *堂圍眉肖論道出血的柏油樣糞便呈腥臭味;消化不良、乳兒因糖類未充分消化或 吸收;旨肪酸產生氣體,糞便呈酸性反應'氣味為酸敗臭。
(二)異常排便的評估
1、便秘 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狀,改變排便次數減少,排出過於幹硬的糞便,且排便不暢困難。
1)原因某些器質性病變排班排便習慣不良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排便時間,或者是活動受限制強烈的情緒反應,各類職場肛門手術某些藥物的不合理使用飲食結構不合理,飲水量不足,濫用緩解劑,栓劑灌腸,長期臥床或者是活動減少等以上原因,均可抑制腸道功能而導致便秘的發生。
2)症狀和體徵腹脹,腹痛,食慾不佳,消化不良發利,舌苔變後頭痛等另外便秘,這份變更應出診,腹部較硬時且緊張,有時可觸及包塊,肛診可觸及糞塊。
2、糞便嵌塞 指糞便持久滯留堆積在直腸內,堅硬不能排出,常發生於慢性便秘的患者。
1)原因便秘未能及時解除,糞便滯留在直腸內,水分被持續吸收,二姨狀結腸排下的糞便有不斷的加入,最終是糞塊,變得又大又硬,不能排除,發生糞便坎塞。
2)症狀和體徵患者有排便衝動,腹部脹痛,直腸肛門疼痛,肛門處有少量液化的糞便滲出,但不能排除糞便。
排便異常的護理
便秘患者的護理
1.提供適當的排便環境為患者提供單獨隱蔽的環境及充裕的排便時間。 雨上圍簾或用屏風遮擋,避開査房、治療護理和進餐時間,以消除緊張情緒,保持 :清舒暢,利於排便。
2.選取適宜的排便姿勢 床上使用便盆時,除非有特別禁忌,最好採取坐姿 知高床頭,利用重力作用增加腹內壓促進排便。病情允許時讓患者下床上廁所 統。對手術患者,在手術前應有計劃地訓練其在床上使用便盆。
3.腹部環形按摩 排便時用手沿結腸解剖位置自右向左環行按摩,可促使降結腸的內容物向下移動,並可增加腹內壓,促進排便。指端輕壓肛門後端也可促進排便。
4.遵醫囑給予口服緩瀉藥物 緩瀉劑可使糞便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加快腸蠕動,加速腸內容物的運行,而起到導瀉的作用。但使用緩瀉劑時應根據患者的特點及病情選用。對於老年人、兒童應選擇作用緩和的瀉劑,慢性便秘的患者可選用蓖麻油、番瀉葉、酚酞(果導)、大黃等接觸性洩劑。
使用緩瀉劑可暫時解除便秘,但長期使用或濫用又常成為慢性便秘的主要原因。 其機制是是服用緩瀉劑後結腸內容物被徹底排空,隨後幾天無足量糞便刺激不能正常排便,沒有排便又再次使用緩瀉劑,如此反覆,其結果使結腸的正常排便反射失去作用,反射減少造成結腸擴張弛緩,這樣結腸就只對緩瀉劑、栓劑、灌腸等強烈剌激做出反應,產生對緩瀉劑的生理依賴,失去正常排便的功能,導致慢性便秘。
5.使用簡易通便剤 常用的有開塞露、甘油栓等。其作用機制是軟化糞便, 潤滑腸壁,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
6.以上方法均無效時,遵醫囑給予灌腸。
7.健康教育 幫助患者及家屬正確認識維持正常排便習慣的意義和獲得有關排便的知識。
8.幫助患者重建正常的排便習慣 指導患者選擇一個適合自身排便的時間, 理想的排便時間是進食後(早餐後)效果最好,因進食刺激大腸集團蠕動而引起排便反射,每天固定在此時間排便,並堅持下去,不隨意使用緩瀉劑及灌腸等方法。
9.合理安排膳食 多攝取可促進排便的食物和飲料。如多食用蔬菜、水果、 粗糧等高纖維食物;餐前提供開水、檸檬汁等熱飲,促進腸蠕動,刺激排便反射;適當提供輕瀉食物如梅子汁等促進排便;多飲水,病情允許時每日液體攝入量應不少 於2000ml;適當食用油脂類的食物。
10.鼓勵患者適當運動按個人需要擬訂規律的活動計劃並協助患者進行運 動,如散步、做操、打太極拳等。臥床患者可進行床上活動。此外還應指導患者進 行糸強腹肌和盆底部肌肉的運動,以增加腸蠕動和肌張力,促進排便。
(二)糞便嵌墓患者的護理
1.早期可使用栓劑、口服緩瀉劑來潤腸通便。
2.必要時先行油類保留灌腸,2 ~3小時後再做清潔灌腸。
3.人工取便 通常在清潔灌腸無效後按醫囑執行。具體方法為:術者戴上手套,將塗潤滑劑的示指慢慢插入患者直腸內,觸到硬物時注意大小、硬度,然後機械地破碎糞塊,一塊一塊地取出。操作時應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直腸黏膜。用人工取便易刺激迷走神經,故心臟病、脊椎受損者須慎重使用。操作中如患者出現心 悸、頭昏時須立刻停止。
4.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排便的知識,建立合理的膳食結構。協助患者建立並維持正常的排便習慣,防止便秘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