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教師「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全面啟動,52所學校先行先試 引領...

2020-12-12 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停課不停學不停教的線上教學模式倒逼教師轉型。


線上教學模式讓老師們深刻認識到,提高信息素養水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繼9月份出臺相關方案、10月份召開工作推進會之後,近日,我市52所市級教師「提升工程2.0」項目試點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和市級專家庫成員齊聚廣東第二師範學院,開展為期5天的專項培訓。隨後,52所市級試點校研訓團隊482人,集中開展1天的專題培訓,由此拉開了江門市「能力提升工程2.0」試點校工作的序幕,也標誌著52所市級試點校工作全面啟動。

按照《江門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我市教師「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將採取「整校推進 試點先行」的思路,積極探索信息化校本研修的新模式,及時總結實踐經驗,提煉優秀成果,打造「整校推進」的樣板,並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我市全面推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提供可借鑑和複製的指引和參考。

2022年完成全員培訓任務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停課不停學不停教的線上教學模式倒逼教師轉型,也讓老師們深刻認識到,提高信息素養水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針對這一工程,我市提出了「整校推進 試點先行」的思路。各學校要建立「整校推進」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整校推進」要立足應用、靶向學習,通過「示範帶動、分批實施、全員參與」,建立適應學校發展需求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模式,激發教師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內生動力。鼓勵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學校集群發揮整體優勢,積極探索「學區整體推進」或「集團整體推進」機制。

按照《方案》,我市將在2022年完成全市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的全員培訓任務。通過示範項目以點帶面,對全市中小學教師開展每人3年不少於50學時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其中校本實踐應用學時不少50%)。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完成全市中小學教師總數30%、50%、20%的研訓任務,到2022年底,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學教師應用能力提升研訓。通過培訓,使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針對我市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薄弱問題,因地制宜開展鄉村教師信息化培訓。通過城鄉之間、東部與西部之間的校際合作,探索名師網絡課堂與遠程協同教研相結合的「雙師教學」模式培訓改革,利用優質資源、網絡工作坊、專遞課堂、遠程協同備課等多種方式形成常態化學習共同體,定向幫扶鄉村教師提高專業水平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數位化教材規模化應用全覆蓋、「人人通」空間應用等項目為抓手,探索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的區域推進機制。

擇優培育「試點先行」

相比2015年發布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1.0」的注重搭建平臺、技術融合應用,2.0工程更加強調全面應用、融合創新發展。在2.0工程項目推進會上,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從專家引領、學科融合、提升教學創新能力三個方面落實能力提升2.0工程,在「整校推進」的大思路下,擇優培育「試點先行」。

為探索、推廣好的模式,我市還加強市級「整校推進」試點示範校打造,遴選52所積極參與、條件較好的學校作為市級試點校,開展試點示範校信息化管理團隊培訓,落實試點示範校教師研修任務,打造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訓「樣板間」,為全市「整校推進」提供借鑑。

結合基礎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示範培育推廣項目,支持項目學校開展智慧教學、智慧教研、智慧評價和智慧治理,打造智慧教育示範校。遴選培育2個市級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或多技術融合)領航校(園)長工作室、4個市級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或多技術融合)名教師工作室、50個市級跨學科教學優秀教師,示範帶動全市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變革,提升校長、教師應對未來教育發展進行教育教學創新的能力。同時,還將分年度培養100名市級教育信息化骨幹校(園)長、教師,推進信息化教育教學創新,引領全市教育信息化發展。

在資源庫建設方面,擇優選用廣東二師、中國教師研修網、華南師範大學能力提升工程2.0三個系列課程作為我市專項資源庫,並在全市範圍內遴選教育信息化、教師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組建市級能力提升工程2.0專家庫,負責設計全市推進方案、制定項目管理制度指導示範項目推進、遴選課程資源、確立能力發展測評標準、指導「整校推進」和參與有關評審評估等。此外,還專兼結合,組建市、區二級研訓團隊和學校信息化管理團隊。

「技術不能取代教師,但是會用技術的教師可以取代不會用技術的教師。」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以數據為核心的移動互聯時代,信息技術融合教育應以融合創新、智慧教育為方向,在保持學科本位的前提下,信息技術應適度介入並靈活運用。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婁丹

相關焦點

  • 《深圳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專家...
    深圳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亮點(一)建立深圳智慧教育應用模式下「整校推進」的新機制。(二)培養深圳智慧教育引領未來教育方向信息化教學的新隊伍。(三)推進深圳智慧教育探索創新的新示範。
  • 塔河二小舉行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儀式
    近日,塔河二小組織舉辦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工作啟動儀式,全校教師參加了活動。活動中,校領導闡述了「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的啟動背景和現實意義,宣讀了《塔河二小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規劃》等兩劃一案內容,並號召全體教師要高度重視本次研修學習,學以致用,優質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學校教研工作相關負責人就參加「塔河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示範校信息化團隊」培訓等內容做了介紹。
  • 牡丹區舉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儀式
    12月16日,牡丹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儀式暨校長信息化領導能力培訓班在牡丹區實驗小學舉行,全區200餘名中小學校長參加培訓。培訓會上在開班儀式上,牡丹區教體局副局長李傳宇指出,各學校要充分認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大意義,依據《牡丹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制度,嚴格管理,強化培訓和指導,做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監測評估工作,構建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發展,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總體發展目標。
  • 山東濰坊打造體教融合先行先試「樣板區」
    山東濰坊市在新模式的探索中,讓一批中小學校與市、區兩級體校分頭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打造出了先行先試的「濰城樣板區」。  在濰城區,智群學校加掛市直訓練單位分校的牌子,利昌學校、光正實驗學校、軍埠口小學、永安路小學成為市直訓練單位的訓練點學校,面向全省招收適齡體育運動員,實行「雙學籍」管理,集中優秀教練員、集中優質設施設備、集中優良管理方式,全力打造具有濰坊特色的體教融合辦學新模式。
  • 金華金東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
    2020年11月26日,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啟動會暨學校管理團隊培訓會在金華市金東區第二實驗小學召開。這標誌著金東區2020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學校培訓工作正式啟動。
  • 福田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立
    原標題:福田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立   記者昨日獲悉,為進一步推進福田AI賦能教育發展示範區建設,引領福田教育信息化邁向3.0體系,促進區域智能教育整體跨越發展
  • 上蔡縣思源實驗學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正式啟動
    校園通訊社:為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學校指導力,12月18日下午,作為上蔡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示範學校,上蔡縣思源實驗學校在多功能廳舉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第一次集中培訓活動,這標誌著這項工程在該校正式啟動。
  • 鄖陽區一中:啟動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專題培訓
    為了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發展,促進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鄖陽區一中自10月開始啟動本輪教師繼續教育培訓。10月30日上午,鄖陽區一中舉行教師信息技術提升工程2.0專題培訓會,各學科備課組長,各處室負責人參加。
  • 先行先試,教研培訓邁出第一步
    (專家對理縣參訓教師進行現場指導。朱品治 供圖)雖然在2018年實現了整縣摘帽,但是理縣仍然面臨著如何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如何解決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教育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如何先行先試,教研培訓走出了第一步。為貫徹黨中央作出的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做好「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教育扶貧工作,進一步落實好《理縣民族教育發展先行實驗區建設規劃》,提升理縣教師的教研能力與教學水平,2019年4月22日-26日,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主辦了以「精準扶貧——民族教研在行動」為主題的理縣學科教師教材及課程標準教研培訓活動。
  • 東莞再增30所品牌學校 60所培育對象學校!詳細名單戳進來→
    品牌學校培育項目自2018年啟動以來,至今已遴選出120所品牌學校培育對象、認定60所品牌學校。目前,我市湧現出一批辦學理念先進、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成效突出、內涵式發展、社會口碑良好的品牌學校,這些學校在實現品牌輸出、輻射帶動發展方面做出有益探索。我市形成一套品牌學校培育經驗。
  • 新林區第二中學舉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師培訓會
    新林區第二中學舉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師培訓會 2020-12-18 2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市70所學校被命名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充分發揮其在促進校園體育普及、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和發掘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等方面的引領示範作用,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依據《山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管理辦法》,市體育局、市教育局於今年7月至12月聯合組織開展了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評定工作。
  • 教育部:52個貧困縣已實現學校網絡全覆蓋 99.7%的學校實現了百兆帶寬
    其中,52個貧困縣已實現了學校網絡全覆蓋,99.7%的學校實現了百兆帶寬。95.2%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學校統一配備的教師和學生終端數量分別為1060萬臺和1703萬臺。  教育部同時實施了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整合開發英語、音樂、美術等學科數字資源6948學時,與基礎教育階段所有學科教材配套的資源達5000萬條。
  • 東莞:今年新改擴建公辦學校32所,增加公辦學位3.7萬個
    今年,市政府「一號文」聚焦教育這一重點民生領域,全面部署推進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通過三年攻堅行動,力爭完成學校建設項目126個,增加學位15.68萬個,至2025年公辦學位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一年來,東莞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取得了哪些成效?
  • 南京今年新開辦79所學校 幼兒園53所小學13所
    就在兩周前,南京市與南京大學共建「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範區」首批重點事項合作計劃正式啟動,雙方共建金陵系列學校;共同培育南京基礎教育領域教育家型管理者和骨幹教師;共建「揚子江教育智庫」等重磅措施有序落地。
  • 教育部:52個貧困縣已實現學校網絡全覆蓋
    12月1日,澎湃新聞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獲悉,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從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出口帶寬達到100M的學校比例從12.8%躍升到98.7%。其中,52個貧困縣已實現了學校網絡全覆蓋,99.7%的學校實現了百兆帶寬。
  • 全面鋪開生活垃圾分類 引領綠色新風尚
    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啟動以來,花山區通過多形式、多方位、多舉措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和推廣工作,爭做該項工作「先鋒隊」、「排頭兵」。花山區副區長潘斌斌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區全面鋪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頗有成效,向「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自上而下一盤棋。
  • 打造「學有優教」高地 福田首個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立
    3.0體系,促進區域智能教育整體跨越發展。12月1日,福田區AI賦能教育交流分享會暨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立大會在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舉行。福田區各中小學校長、區教科院全體教研員、AI賦能教學實驗學校聯盟成員和教學實驗項目負責人及骨幹教師共200餘人參會。
  • 教育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
    央廣網北京4月3日消息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4月2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回答記者提問。《意見》指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
  • 52個貧困縣學校實現網絡全覆蓋
    95.2%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學校統一配備的教師和學生終端數量分別為1060萬臺和1703萬臺。  「在教育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優質教育資源信息化的學習環境和網絡全覆蓋目標基本上實現。特別是教育部和工信部聯合推進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年底之前,各級各類學校將全面實現網際網路全覆蓋,剛才我講的數據已經達到了99.7%。」高潤生在答記者問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