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育現代化!52個貧困縣學校實現網絡全覆蓋

2020-12-14 未來網

  未來網北京12月1日(記者 張冰清)「優質教育資源信息化的學習環境和網絡全覆蓋目標基本上實現。52個貧困縣已實現了學校網絡全覆蓋,99.7%的學校實現了百兆帶寬。」在今天上午教育部召開首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司一級巡視員高潤生答記者問時表示。

  「十三五」以來,教育信息化工作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加強統籌部署,「三通兩平臺」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三全兩高一大」新發展目標穩步推進,呈現出應用深化不斷加速、創新案例競相湧現、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的良好局面。教育信息化已由起步應用階段進入融合創新階段,對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支撐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作用日益凸顯,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徑贏得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為「十四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校網絡基礎環境基本實現全覆蓋

  教育部與工信部聯合實施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學校聯網和提速降費工作。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從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出口帶寬達到100M的學校比例從12.8%躍升到98.7%。其中,52個貧困縣已實現了學校網絡全覆蓋,99.7%的學校實現了百兆帶寬。95.2%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學校統一配備的教師和學生終端數量分別為1060萬臺和1703萬臺。

  「在教育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優質教育資源信息化的學習環境和網絡全覆蓋目標基本上實現。特別是教育部和工信部聯合推進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年底之前,各級各類學校將全面實現網際網路全覆蓋,剛才我講的數據已經達到了99.7%。」高潤生在答記者問時表示。

  「在財政部的支持下,通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和『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的持續實施,農村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大幅改善,基本實現了校校有多媒體教室。因此可以說,我們教育信息化的環境建設目標基本上實現,這也為我們下一階段推進融合應用和創新發展奠定了一個比較良好的基礎。」高潤生說。

  優質資源供給大幅提升、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實施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整合開發英語、音樂、美術等學科數字資源6948學時,與基礎教育階段所有學科教材配套的資源達5000萬條。建成203個國家級職業教育資源庫,認定129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401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慕課學習人數達3.1億人次,獲得在線課程學分的高校學生突破8200萬人次。深入推進「三個課堂」應用,連續6年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基本形成,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有效途徑。

  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已接入各級平臺184個,為師生提供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服務,應用訪問總數累計超3億人次,資源共享總數超過3.2億次,月活躍用戶達6000多萬人。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數量超過1億個,將近半數的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學和教研。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不斷提升。

  信息化支撐教育治理現代化成效顯著、教師信息素養全面提升

  建成學校、教師、學生三大教育基礎資料庫,實現全國所有學校「一校一碼」、師生「一人一號」。教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有序推進,共享教育基礎數據達2.1億次,支撐600多項地方業務開展。教育部「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實現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一網通辦」。對「網際網路+教育」新業態包容審慎的監管體系初步建立,加強校外線上培訓、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網課平臺等規範管理,營造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完成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1.0,啟動提升工程2.0,累計培訓1000多萬名教師。持續舉辦教育廳局長和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培訓班、「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培訓班,「十三五」期間累計培訓3萬人。全國有超過80%的中小學學科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教師的信息素養和學科教學能力全面提升。

  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和防護能力顯著增強

  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開設相關本科專業5個,全國布點233個,11所高校入選為一流網絡安全學院示範建設高校。全面落實《網絡安全法》,建立教育系統網絡安全責任體系,制定網絡安全應急預案,通報並處置安全威脅6萬多個。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和專題培訓班,提高教育系統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一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高潤生說,教育部啟動「停課不停學」工作,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通過電視空中課堂保障沒有網絡或網速較慢地區學生的居家學習;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門課程,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會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彈性教學手冊—中國「停課不停學」的經驗》,為世界各國在線教學提供了中國方案。這次疫情,以信息化有效支撐了近3億師生的在線教學,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同時,全社會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面向未來,高潤生坦言,特別是「十四五」期間,要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目標任務,從六個方面繼續推進相關工作:一是大力推廣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推進個性化的學習。二是將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放在優先位置,讓混合教學、在線教學成為教師教學自覺應用的策略和方法。三是利用信息技術驅動教育評價創新,嘗試智能技術支撐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四是改善提升教育信息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泛在交互的智能化教與學的環境。五是堅持重視教育科學研究,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六是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構建適應未來教育的體制機制。

  「當前,正在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也正在研究出臺『網際網路+教育』的指導意見,從宏觀層面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加強頂層設計,指明發展方向。」高潤生表示。

相關焦點

  • 教育現代化進行時 全國52個貧困縣已實現網絡覆蓋
    中國網北京12月1日訊(記者劉佳)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特別是今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信息化對教育的作用和意義更是不容小覷。臨近2020年年末,今天,教育部公布「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有關情況。
  • 教育部:52個貧困縣已實現學校網絡全覆蓋 99.7%的學校實現了百兆帶寬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目前,52個貧困縣已實現了學校網絡全覆蓋,99.7%的學校實現了百兆帶寬。」教育部科學技術司一級巡視員高潤生說。
  • 教育部:52個貧困縣已實現學校網絡全覆蓋
    12月1日,澎湃新聞從教育部新聞發布會獲悉,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從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出口帶寬達到100M的學校比例從12.8%躍升到98.7%。其中,52個貧困縣已實現了學校網絡全覆蓋,99.7%的學校實現了百兆帶寬。
  • 全國中小學聯網率達99.7% 52個貧困縣學校網絡全覆蓋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12月1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化建設情況。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攝影高潤生表示,教育部與工信部聯合實施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學校聯網和提速降費工作。其中,52個貧困縣已實現了學校網絡全覆蓋,99.7%的學校實現了百兆帶寬。95.2%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學校統一配備的教師和學生終端數量分別為1060萬臺和1703萬臺。
  • 基本實現網際網路全覆蓋!我國95.2%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我國教育信息化已由起步應用階段進入融合創新階段,學校網絡基礎環境基本實現全覆蓋。  今年內各級各類學校將實現網際網路全覆蓋   據介紹,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從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
  • 陝西安康:白河縣實現學校錄播教室鄉鎮全覆蓋
    編輯/曹加蘭|責編/文娟|編審/謝坤近日,白河縣新建的6個錄播教室順利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至此白河縣實現學校錄播教室鄉鎮全覆蓋。據悉,為加快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打造全縣數字校園新高地,今年,白河縣教體科技局通過爭取高陵、西鹹新區幫扶資金,為9所學校新建了9個高清錄播教室,它們的建成和啟用為學校教學的「教、研、訓」高效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標誌該縣信息化教育教學環境又上新臺階。
  • 中國最後52個貧困縣摘帽!貴州:中國最後一批貧困縣摘帽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 |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方怡暉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均實現脫貧摘帽。至此,貴州省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根本性勝利。
  • 山西最後17個貧困縣這樣實現脫貧摘帽 脫貧各有特色
    17個貧困縣是怎樣脫貧摘帽的?廣靈縣:推動增收措施「三覆蓋」。鄉、村、戶產業項目全覆蓋。實施扶貧「引擎」項目17個,累計帶動19748貧困人口,人均年增收500至3000元。「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貧困人口」務工就業全覆蓋。建成扶貧車間109個,帶動2937貧困人口在家門口穩定就業增收。
  • 52個未摘帽貧困縣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範培訓圓滿...
    8月6日,52個未摘帽貧困縣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範培訓結業式通過「雲端」舉行。首批50家高校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1400多名教師和學生志願者,對口52個縣5200多名教師,順利完成為期近4個月的在線培訓,進一步提升了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和教學能力。
  • 教育部:推進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工作
    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呂玉剛司長指出,線上教育確實在疫情期間有效地支撐了「停課不停學」工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將把做好線上教學工作作為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的戰略工程來看待,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抓手,也就是以教育信息化來引領、帶動教育現代化。
  • 中國剩餘52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出列
    新華社貴陽11月23日電 題:中國剩餘52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出列新華社記者王麗、向定傑「距2020年12月31日倒計時38天。」一塊形如鐘錶的電子屏,掛在思渠鎮政府內。指針一分一秒流動,記錄著脫貧攻堅奔向小康的徵程。
  •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來源:國務院扶貧辦網站原標題: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山西作為全國光伏扶貧首批試點省份,從2014年試點以來,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財政部、國家電網等部門和單位大力支持下
  • 湖南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2042所 實現國貧縣鄉鎮全覆蓋
    記者從省文明辦獲悉,「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全省通過中央、省級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2042所,其中,中央專項彩票公益基金支持項目1042所,省級支持項目1000所。2020年是湖南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的第十年,實現國家級貧困縣鄉鎮全覆蓋。
  • 以科學啟智扶志 52個貧困縣參與「我和媽媽學科學」公益科普活動
    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的「我和媽媽學科學」公益科普活動自今年10月開啟以來,已有來自52個貧困縣的200餘所學校的學生參與。逾5萬名學生提交了短視頻作品7000餘部,網絡平臺傳播點擊量突破8000萬人次。
  • 溫州11個縣(市、區)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圖片來源:浙江發布樂清市其中,幼兒園244所,小學86所,初中(含九年一貫制)58所,普通高中15所,中等職業學校5所,特殊學校1所,電大(社區學院)1所。在校生23.20萬人,在編教職工1.04萬人。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達91.85%,等級幼兒園佔比達99.22%,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創建率達98.61%,省一級、二級特色示範高中佔比率達73.33%。
  • 淨月教育吹響率先整體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號角——淨月高新區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共同體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淨月高新區確定了「十四五」期間將率先整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鄉村教育發展上完成基礎設施現代化、辦學理念現代化、隊伍建設現代化和教學水平現代化,全面打造更高質量、更大公平的教育服務體系,讓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使命擔當實實在在落地生根。
  • 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基本實現公眾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
    新華網石家莊1月2日電(記者馮維健)記者從河北省通信管理局獲悉,截至2020年底,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3066個移動通信基站建設完成,傳輸線路達3400皮長公裡,賽事所有區域基本實現了公眾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
  • 上海理工大學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學校教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上海理工大學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學校教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上海理工大學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堅持共治共建共享理念,推進「數字上理」智慧校園建設,不斷深化學校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形態、教育治理的變革創新,促進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 保定:1104個貧困村實現產業全覆蓋
    1104個貧困村實現產業全覆蓋、收益監測全覆蓋,9個貧困縣實現縣有主導產業、鄉有主導品種、村有產業項目、戶有產業幫扶。「扶貧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貧困地區穩定脫貧提供了根本性支撐。我市扶貧產業呈現出規模效應明顯、帶貧作用突出、收益穩定增長等特點,培育出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扶貧典型模式。」
  • 累計結算收益34.35億元 山西光伏扶貧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
    、69萬貧困人口,實現貧困縣貧困村全覆蓋。村集體年度收益100萬元以上有58個,50萬元至100萬元的有486個,30萬元至50萬元的有1361個,20萬元至30萬元的有1105個,10萬元至20萬元的有1975個,10萬以下5萬元以上的有4306個。三是增強了貧困群眾脫貧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