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發育異常與身材矮小症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SCMC VIP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特診部

骨發育異常與身材矮小症

看過美劇《權力的遊戲》的人都會對劇中人物提利昂(小惡魔)(Tyrion Lannister)印象深刻,他容貌醜陋、身材矮小,但喜愛讀書,善於思考,富有謀略,屢次運用智慧讓自己化險為夷。

01

你了解骨發育異常所致的身材矮小症嗎?

是 (is):

特點是身材矮小。一般認為侏儒症的定義是成人身高低於147cm。成人的平均身高約為122CM。

患者的父母或家人的身高多為普通成人平均身高左右。

400多種骨骼發育異常的遺傳性疾病可導致身材矮小發生。

最常見的骨發育異常是軟骨發育不全。

不是 (is not):

智力殘疾。(大多數患者智力正常。)

一種需要「治癒」的疾病。(大多數患者壽命很長,生活得很充實。)

有很多的不可能。(骨發育異常所致的身材矮小症患者可以和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 也可以正常上學,工作,開車,結婚,養育孩子等。)

02

骨發育異常成因

大多數是由卵子或精子細胞在受孕前的基因突變引起。另一些則是因為自父母單方或雙方的基因異常所致。基因突變隨機發生,無法預料與預防。

不同類型的患者可有不同的遺傳表現,有時身高都正常的父母可以有一個身材矮小的孩子。而父母雙方都有骨發育異常有時也有可能生一個身高正常的孩子。

03

骨發育異常有哪些類型?

每位骨發育異常的患者的表現都一樣嗎?並不是。骨發育異常的患者都很矮小,四肢和軀幹的比例與一般身材的人不同,因不同的病因可有不同的身體特徵 。

一般身材比例失調有兩種類型:短軀幹和短肢。

短軀幹型:相對於四肢,軀幹較短。

短肢型:相對於軀幹,四肢較短。

***軟骨發育不全

目前最常見的骨發育不良是軟骨發育不全。在不同種族人群中的發病率為兩萬五千分之一。軟骨發育不全的人軀幹相對較長,四肢,尤其是四肢的近端部分較短。

其他特徵好包括:

頭部較大,前額突出;

鼻梁扁平;

手和手指縮短;

行走時下段背部擺動;

雙腿彎曲;

成人平均身高剛超過120cm。

***骨畸形性發育不良

是另一種短肢骨發育異常。嬰兒中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一。主要表現為於前臂和小腿縮短 。

其他表現可有:

顎裂;

花椰菜狀的耳朵;

拇指位置異常(也稱搭便車拇指);

內翻足;

日漸加重的脊柱彎曲;

大多數患有骨畸形性發育不良的人都伴關節問題,影響活動,多需要使用輪椅等助步裝置。

***脊椎骨骺發育不良(SED)

是一種短軀幹骨骼發育不良,累及脊椎和組成關節(骨骺)的近端骨。也是常見的類型之一。在有些類型的SED中,短軀幹畸形可能直到學齡期才被發現。其他類型一般在出生時就可以被發現。

患有SED的孩子也可能有以下症狀:

出生時有足畸形和/或顎裂;

視力和/或聽力問題;

脊柱不穩定和/或彎曲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

幼年時就有關節活動能力下降和關節炎。

04

骨發育異常的診斷與治療

一些骨發育異常的患者可以在產前檢查時發現,也有一些直到出生後才被診斷出來。產前超聲、出生後的X線檢查有助於診斷,基因檢測可以確診。

可能的併發症及治療

不同原因的骨發育異常,可有不同併發症,而且這些併發症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不過大多數的併發症都可以治療。

患兒需要骨科、神經外科、五官科、呼吸科的專科治療,有些情況需要手術來治療,對於身材矮小與較小的氣道的孩子來說,手術時的麻醉風險明顯增加。

因身材矮小和骨骼生長的差異,這些兒童學會翻身、獨坐和走行走都比普通兒童要緩慢,這不能認為是發育遲緩,只能算是發育的差異。骨發育異常的孩子有自身的發育規律。

對於患兒來說,控制體重很重要。體重過重會對背部和關節產生更多的壓力。

「小兒童」可能在運動及活動的類型選擇上存在限制。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安全的體育活動來保持健康與活力十分重要。

05

父母應該知曉

骨發育異常的兒童可以過健康、積極的生活,他們的各種權力應該受到保護。不同類型的患者的骨骼異常和嚴重程度各有不同,一般情況下,只要正確及時治療,壽命不會因為身材矮小而受到影響。父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就培養孩子獨立和自尊意識,以幫助孩子過上自己想要的美好的生活。

06

其他注意事項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育水平,而不是身材大小來對待他。比如2歲的孩子不應該繼續使用奶瓶,雖然孩子看上去只有1歲那麼大。6歲的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家務,比如,打掃房間,不要因為孩子矮小而破例。

關注孩子的局限性。家中適當做一些改變以適應孩子的需求,比如在一些地方放置腳蹬等,讓身材矮小的孩子家裡也有獨立感。

把孩子的情況看成是獨一無二的特點,而不是問題。家長的態度和期望會極大地影響孩子的自尊。

如果孩子在學校被別人取笑,一定正視。與老師或者校長溝通,確保孩子得到尊重與支持。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所需要的保健與治療。這樣,當孩子長大後,會越來越獨立。

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愛好興趣。諮詢醫生孩子適應的和需要避免一些運動。如果孩子不適合運動,也許可以嘗試音樂、藝術、電腦、寫作或攝影。

經常全家一起活動,根據需要選擇或調整活動項目,適應孩子的能力。

寫稿 | 張巧

編輯 | 李冰冰

攝影 | 林欣晨

製作 | 胡懿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矮小症兒童可能就在身邊,千萬別大意,如何發現孩子矮小症?
    隨著我們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那麼大家對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嚮往也越來越迫切了,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長腿歐巴或者是一個苗條淑女,所以大家對生長發育給予了高度關注,目前,我過兒童矮小症並發率約3%,所有矮小人群中,需要治療的4~15歲患兒,大約有700萬人,但每年真正接受治療的患者,不足3萬名
  • 寶寶身高矮,就是矮小症?就是發育遲緩?別急,看完這一篇再說
    如果寶寶是3歲內,家長也要密切關注孩子身高、體重問題,如果發現寶寶持續性發育緩慢,要及時就醫,查明原因,防止病因持續到3歲後,影響骨骼的發育,導致寶寶兒童期的矮小。兒童期、青春期是孩子矮小症的重災區,所以寶寶媽媽若此時發現寶寶身材持續矮小,一定要及時及時帶孩子去兒科做進一步的諮詢和診治,及時進行相應治療,切勿錯過為孩子科學增高的寶貴時機,以免孩子骨骼鈣化成型無法糾正。
  • 北京兒童矮小症_北京哪家醫院能查小孩發育過快
    北京兒童矮小症_北京哪家醫院能查小孩發育過快 時間:2021-01-08 11:12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 矮小是指身高比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的兒童平均身高低3個百分點,3-10歲是治療身材矮小的黃金時期,北京看長高的醫院,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讓無數家長體會到孩子成長的快樂,秉承「以患兒為中心以醫生為核心」的宗旨
  • 專家呼籲:矮小症已超800萬 關注兒童身高問題刻不容緩
    據央視報報導,全國目前已有超800萬矮小症患者,並且還以每年16萬人的速度遞增!其實孩子身材矮小,長不高。不僅是家長們的心病,對孩子來說,更是揮之不去的陰影。什麼是矮小症?當您的孩子身高處在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健康兒童生長曲線第三百分位數以下或低於-2D(兩個標準差)時即為矮身材或稱身材矮小。(不懂標準差和百分位沒關係,如果您的孩子,在班級裡從低到高排隊,排在前五名,您要警惕矮小症了。)
  • 什麼是兒童矮小?
    假如你們家的寶寶在班級裡面排隊的時候,是比較靠前的前三名,那麼Ta可能已經是身材矮小了,那為什麼孩子會矮小呢?今天就由昆明市延安醫院兒科楊濤副主任給大家聊一聊什麼是兒童矮小。  什麼是兒童矮小  當孩子的身高低於同年齡、性別兒童的第3百分位數或2個標準差即為身材矮小  另外還要注意孩子身高增長速率:  嬰幼兒期(3歲以下)生長速率<7釐米/年  兒童期(3歲-青春期)生長速率<5釐米/年  青春期生長速率<5.5-6.5釐米/年
  • 內分泌知名專家熊豐教授:揭秘矮小症防治密碼
    擅長: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小症、特納症候群、宮內發育遲緩等各種原因矮小症;性早熟、性發育異常如小陰莖、小睪丸、外生殖器異常、兩性畸形等。如何發現孩子矮小?1.對比標準身高表如果發現孩子比同齡人明顯矮小很多,這時候應該注意了。測量孩子的身高時,應該不要讓孩子穿鞋,直立靠牆站,取腳後跟到頭頂之間的垂直距離。
  • 6歲矮小症男孩被劉翔點評「可以進國家隊」|專家:還來得及
    廣東六兒童醫院兒科專家提醒說:矮小症患兒及早治療可最大限度提高成年身高,10歲前是幹預和治療的黃金期。孩子不長個兒,家長很揪心,尤其是懷疑或已經確診為矮小症的患兒家長,見到專家總有問不完的問題。本文搜集了家長最常問的兩個問題,希望能為家長解疑釋惑。
  • 得了矮小症還能增高16cm?別懷疑,是真的!
    紅網時刻11月30日訊(通訊員 易婷)確診矮小症後,還能再增高16cm?在由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提供醫療保障的綜藝節目《小巨人運動會》中,6歲半的泡泡在5歲三個月的時候被確診為矮小症,泡泡爸爸對泡泡的身高問題一直很擔心,在醫生治療和爸爸訓練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六歲半的泡泡不僅在「小巨人運動會」上拿下了50米短跑冠軍,還成功長高16釐米。
  • 矮小症患者梅西身高從1.4米長到1.69米!兒科專家王凌飛支招幫孩子實現身高逆轉
    家有身材矮小的孩子,家長希望他能長到理想身高。家有身材偏矮或中等身材的孩子,家長則希望他能長成大高個。足球巨星梅西就曾經是一位矮小症患者。12歲時,身高僅140釐米的他被查出患有矮小症,需要通過注射生長激素來促進身高的增長。然而,由於家裡承擔不起治療所需的費用,梅西險些因為矮小症而斷送自己的足球生涯。
  • 關注孩子成長健康 東營家長們切勿小瞧矮小症
    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心願,然而,有一種疾病往往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那就是「矮小症」。矮小症離我們並不遠何為矮小症?東營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劉欣告訴記者,人的身高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但是有一個相對的範圍。醫學上用百分位法或標準差法來判定孩子是否屬於矮小。
  • 孩子發育晚還是矮小症,家長傻傻分不清,3個方法幫你正確區分
    當然了如果孩子小時候比較矮小,不排除是發育晚,有些孩子小時候很矮,長大後的身高卻比很多人要高,每個孩子雖然說生長的速度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孩子確實比同齡的人矮小很多,家長就有必要引起重視了。目前我國患有矮小症的兒童越來越多,然而真正接受治療的孩子卻很少,這正是有些家長沒有足夠的了解矮小症帶來的危害導致的,有些家長經常採取觀望的態度,抱著僥倖的心理,導致最後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因此,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成長情況,如果孩子真的患有「矮小症」則在第一時間帶孩子就醫檢查。那麼如何辨別「發育晚」和「矮小症」?
  • 別把矮小症當是晚長,這些情況你有嗎?看完就清楚了
    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長得矮問題上不以為然,都現在這個年代了,還有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長的矮,是發育晚,以後會追上的,但是有些孩子可能患有矮小症,正是因為家長的這種誤區最後耽誤了孩子長高的最佳時期,後悔不已。經過調查發現目前孩子矮小症的機率與前幾年相比增長了很多,身高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標誌,身高增長水平反映了兒童線性生長狀況和骨骼生長良好與否,也是兒童健康狀況的重要衡量指標。由於現在孩子的壓力大,有些孩子作業多的每天晚上都熬夜寫作業,或者是家庭因素,都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矮小症。
  • 走出矮小的誤區,不要讓你的錯誤觀念,毀了孩子一生!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然而有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身材比同齡人矮,卻盲目地認為是「晚長」,以為過兩年「長開了」就好了,從而不予重視。那麼,孩子長不高是晚長嗎?
  • 矮小僅僅只是身高矮麼?讓主任來告訴你答案
    讓我們來了解下矮小症,矮小矮小,到底怎麼才算是矮小?  矮小症,指兒童的身高低於同年齡、性別兒童的第三百分位數或2個標準差即為身材矮小。  在李主任的診治過程中,我們確診了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納症候群,性早熟等,那這分別是什麼疾病,又有哪些危害呢?簡單了解下。
  • 看生長發育專科門診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一旦生長發育有一點點異常都會讓家人心急如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逐漸改變。兒童生長發育中的矮身材、性早熟、肥胖症等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 經常骨折可能是成骨發育不良,需要格外注意,主要和遺傳有關
    但是多數成骨發育不全病的患者因為骨折多發性,並且依附於骨膜進行相應的修復,所以很多成骨發育不全,病的患者在早期很有可能會出現燒不出一就出現發育畸形等問題,這是因為骨膜錯位等相應問題,導致了骨折的部分修復過程現了異常情況。
  • 矮小症男孩增高16釐米,靠這幾項運動逆天改命?
    「泡泡」五歲時被診斷矮小症,在醫生建議下,爸爸開始對他進行了每天一個半小時的魔鬼訓練沒有矮小症,能不能採用生長激素治療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問題。低於3%或者-2Z並不一定意味著疾病,但需要引起重視,值得去看看有沒有什麼潛在的病理原因導致孩子的身高發育不理想,比如是不是營養不良,是不是有慢性病,是不是內分泌異常。
  • 跟矮小很像,女孩子要警惕特納症候群
    其實有一種疾病,跟矮小很像,如果不進行染色體的檢測是無法確診的…… 孩子身高長得慢、沒有別人高,有的家長會覺得是生長激素缺乏,有的家長甚至還抱著老觀念:這是晚長。其實有一種疾病,跟矮小很像,如果不進行染色體的檢測是無法確診的,這便是特納症候群。
  • 矮小症男孩增高16釐米,每天1.5小時高強度運動逆天改命?
    昨天,一個確診矮小症的6歲半孩子「泡泡」,通過運動成功長高16釐米,上了新聞熱搜。「泡泡」五歲時被診斷矮小症,在醫生建議下,爸爸開始對他進行了每天一個半小時的魔鬼訓練:匍匐前進、折返跑、立定跳遠等。如今,六歲半的泡泡不僅在「小巨人運動會」上拿下了50米短跑冠軍,還成功長高16釐米。這條新聞有明顯的誤導,運動真的能增高嗎?
  • 震驚大家的「小巨人」一年長高16釐米 矮小症也可以「逆天改命」
    真實的原因是:原來泡泡患了矮小症。從採訪中可以體會到,泡泡爸爸對泡泡生長發育的擔心。身高確實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當兩個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總是會被家長拉著比一比高矮。當孩子的身高低於同齡人時,腦袋裡會冒出無數個疑問:是運動少了?營養沒跟上?難不成得了矮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