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記者 梁呈尉)第一次拜訪陳志鵬,他坐在空曠的房間裡,靜靜地吃著早餐。一粥一素一湯,盤腿而坐的他不像音樂家更像是位修行者。他說,古人認為音樂是一味藥,有療愈的作用。在繁體字yue(樂)」與「yao(藥)」、「樂le(樂)」同音通意,所以「樂」的本義就是樂(yuè)器、音樂(yuè)。人們聽到美妙的音樂,心情當然快樂(lè)了。《黃帝內經》云:「五音通達五臟」,自然音樂自山川草木江河湖海而起,迸發在每個生靈的體態和靈魂中。
人物名片:陳志鵬 自然藝術家 國際音樂家 自然音樂發起人
出生於藝術與教育世家,成長在文藝環境,自幼學習東西方藝術。曾參與和推動民謠、世界音樂,跨界文化藝術在中國早期的發展。 一直從事自然音樂及藝術的研究、創作和教育,創辦「自然音樂中心」、「樂音自然文化傳播」、「自然感知品牌」。推動自然藝術文化,自然養育、自然教育。多年倡導並踐行古代及自然樂器的傳承和創作,交流與合作。曾主演國內外藝術電影並創作、製作影視音樂。長年攜團隊和世界民族、世界音樂及多元藝術合作,受邀交流自然音樂藝術與文化。
回歸到本源 自然音樂中的修行者
「我們都從自然中來,還是應該回歸到自然,回歸到本源。」陳志鵬的話很少,但每一句都很精妙。早在十幾年前,他就提出了「自然音樂」這個概念,自然音樂可以被理解為自然而然的音樂,也可以是自然環境中生發的音樂。根據不同人的當下狀態,現場演奏的環境與音樂人之間的關聯,是氣韻與節律之間的生長和變化。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古代漢語中是沒有大自然這一說法的,在古拉丁語、印度語等各大古文明語言中都有同樣的意義。」陳志鵬認為,「大自然」與「自然」是有區別的,人與自然是統一的,而大自然一詞是人類將自己與自然分離開來的表現,失去了和諧與平衡的整體性。
當工業科技快速發展,人們能感知到的自然元素越來越少,如果這些通道被關閉上,就像人的皮膚被堵塞住,無法呼吸,渾身都會不自在。以小見大,當今世界的身心問題皆源於此。所以,許多人會發現聽民族或者世界各地的原生態音樂,會讓人趨於安定,也會喚醒生命原本的健康狀態。引導人們回歸自然,感知萬物的一體,看見自己的內在。不對立不分裂的生活和生命狀態,亦是當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實體現。
以「身」為載體 用聲音感知世界
上世紀90年代個人畫作就以萬元被收藏。因為喜愛音樂,便開始了他的音樂之路,曾和許多著名音樂家及樂隊合作,也是自然音樂的發起人及自然養育教育的倡導者,越是深入的學習交流,越讓他發覺音樂和藝術自然性的重要。
現代世界讓聲音變得規範化、樂器變得標準化,這種規矩的學習方式讓陳志鵬不再感到音樂是抒發感情、溝通世界的紐帶。而自然音樂倡導、傳承、發揚中國及東方和世界優秀文化,呈現人與環境生態健康的本質。他希望通過自然音樂,簡單純粹並且豐富多彩的方式讓大家自然的進行心靈的對話,跳出思想和意識的阻礙,全然感知,恢復人類本有的覺知和健康。
世間萬物都有它的聲音與頻率,從生命的孕育到出生、成長,每一個時刻都伴隨著頻率和振動。他發出聲音,也聆聽聲響,成為世界的一員,聲音成為與世界溝通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人的生命因為與環境、大自然連接,才有了感覺,才知道用什麼樂器,發什麼聲音。
其實對於聲音的感受,陳志鵬可以往前回憶很久。小時候,他就喜歡以身體為載體,拍打、敲擊或是通過聲線發出各種聲音,這種練聲方式一直持續到現在,已然成為他的「生活標配」,也是他與自己、與自然對話的方式。現在陳志鵬回想起自己五六歲時,用各種自然材質、甚至廢棄的子彈殼、各種陶土製作出簡單原始的半手工樂器,其實就是人類本能對於音樂和樂器的探索。
用音樂共享世界 找到每個人最適合的「位置」
2003年,陳志鵬放棄了北京的一切,移居大理、離群隱居,研習自然音樂和音樂藝術教育。音樂是什麼?聲音是什麼?在我們的生命中怎樣與自然天地洪荒宇宙發生連結?得到答案的他選擇在大理讓「自然音樂」這棵樹壯大勃發。
在離開城市的日子裡,陳志鵬做了很多關於自然音樂的嘗試,除了在世界各地採風,也有公益演出、學術分享等活動,他希望慢慢地累積,讓自然音樂這個名詞和媒介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慢慢隨著時代的變化,起到協調人的身心健康和世界文明文化的作用。
多年前在重慶山區的一次活動中,陳志鵬和家長、小朋友,還有當地的農民伯伯一起探尋聲音的世界。他帶領大家把一些竹子鋸成不同粗細的節,有敲打的,也有吹奏,其目的就是調動大家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讓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的創造力和自然的一體。最後大家都很投入,不管是城裡的、鄉村的、還是大人、孩子、老人,雖然大家文化程度和見識程度都不一樣,但通過音樂大家融合在了一起。沉浸在戶外的空間中,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像在生活與工作中我們也在尋找位置一樣。
其實「音樂藝術審美的教育與對生活生命的教育是相通的。」陳志鵬表示,從胎教開始,我們就接觸音樂,我們總是容易被視覺和其他感官吸引,但更為重要的聲音常常被忽略。聲音和音樂、樂器中保留著人類文明各個方面的智慧,以自然音樂的概念為引,連接傳統文化、數理、科學等等與音樂之間關聯的奧秘,分享世界文明、共享生態健康。這便是自然音樂存在的意義。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