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鵬:自然音樂是生命之「藥」

2021-01-08 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記者  梁呈尉)第一次拜訪陳志鵬,他坐在空曠的房間裡,靜靜地吃著早餐。一粥一素一湯,盤腿而坐的他不像音樂家更像是位修行者。他說,古人認為音樂是一味藥,有療愈的作用。在繁體字yue(樂)」與「yao(藥)」、「樂le(樂)」同音通意,所以「樂」的本義就是樂(yuè)器、音樂(yuè)。人們聽到美妙的音樂,心情當然快樂(lè)了。《黃帝內經》云:「五音通達五臟」,自然音樂自山川草木江河湖海而起,迸發在每個生靈的體態和靈魂中。

人物名片:陳志鵬  自然藝術家  國際音樂家  自然音樂發起人  

 出生於藝術與教育世家,成長在文藝環境,自幼學習東西方藝術。曾參與和推動民謠、世界音樂,跨界文化藝術在中國早期的發展。 一直從事自然音樂及藝術的研究、創作和教育,創辦「自然音樂中心」、「樂音自然文化傳播」、「自然感知品牌」。推動自然藝術文化,自然養育、自然教育。多年倡導並踐行古代及自然樂器的傳承和創作,交流與合作。曾主演國內外藝術電影並創作、製作影視音樂。長年攜團隊和世界民族、世界音樂及多元藝術合作,受邀交流自然音樂藝術與文化。

回歸到本源 自然音樂中的修行者

「我們都從自然中來,還是應該回歸到自然,回歸到本源。」陳志鵬的話很少,但每一句都很精妙。早在十幾年前,他就提出了「自然音樂」這個概念,自然音樂可以被理解為自然而然的音樂,也可以是自然環境中生發的音樂。根據不同人的當下狀態,現場演奏的環境與音樂人之間的關聯,是氣韻與節律之間的生長和變化。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古代漢語中是沒有大自然這一說法的,在古拉丁語、印度語等各大古文明語言中都有同樣的意義。」陳志鵬認為,「大自然」與「自然」是有區別的,人與自然是統一的,而大自然一詞是人類將自己與自然分離開來的表現,失去了和諧與平衡的整體性。

當工業科技快速發展,人們能感知到的自然元素越來越少,如果這些通道被關閉上,就像人的皮膚被堵塞住,無法呼吸,渾身都會不自在。以小見大,當今世界的身心問題皆源於此。所以,許多人會發現聽民族或者世界各地的原生態音樂,會讓人趨於安定,也會喚醒生命原本的健康狀態。引導人們回歸自然,感知萬物的一體,看見自己的內在。不對立不分裂的生活和生命狀態,亦是當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實體現。

以「身」為載體 用聲音感知世界

上世紀90年代個人畫作就以萬元被收藏。因為喜愛音樂,便開始了他的音樂之路,曾和許多著名音樂家及樂隊合作,也是自然音樂的發起人及自然養育教育的倡導者,越是深入的學習交流,越讓他發覺音樂和藝術自然性的重要。

現代世界讓聲音變得規範化、樂器變得標準化,這種規矩的學習方式讓陳志鵬不再感到音樂是抒發感情、溝通世界的紐帶。而自然音樂倡導、傳承、發揚中國及東方和世界優秀文化,呈現人與環境生態健康的本質。他希望通過自然音樂,簡單純粹並且豐富多彩的方式讓大家自然的進行心靈的對話,跳出思想和意識的阻礙,全然感知,恢復人類本有的覺知和健康。

世間萬物都有它的聲音與頻率,從生命的孕育到出生、成長,每一個時刻都伴隨著頻率和振動。他發出聲音,也聆聽聲響,成為世界的一員,聲音成為與世界溝通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人的生命因為與環境、大自然連接,才有了感覺,才知道用什麼樂器,發什麼聲音。

其實對於聲音的感受,陳志鵬可以往前回憶很久。小時候,他就喜歡以身體為載體,拍打、敲擊或是通過聲線發出各種聲音,這種練聲方式一直持續到現在,已然成為他的「生活標配」,也是他與自己、與自然對話的方式。現在陳志鵬回想起自己五六歲時,用各種自然材質、甚至廢棄的子彈殼、各種陶土製作出簡單原始的半手工樂器,其實就是人類本能對於音樂和樂器的探索。

用音樂共享世界 找到每個人最適合的「位置」

2003年,陳志鵬放棄了北京的一切,移居大理、離群隱居,研習自然音樂和音樂藝術教育。音樂是什麼?聲音是什麼?在我們的生命中怎樣與自然天地洪荒宇宙發生連結?得到答案的他選擇在大理讓「自然音樂」這棵樹壯大勃發。

在離開城市的日子裡,陳志鵬做了很多關於自然音樂的嘗試,除了在世界各地採風,也有公益演出、學術分享等活動,他希望慢慢地累積,讓自然音樂這個名詞和媒介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慢慢隨著時代的變化,起到協調人的身心健康和世界文明文化的作用。

多年前在重慶山區的一次活動中,陳志鵬和家長、小朋友,還有當地的農民伯伯一起探尋聲音的世界。他帶領大家把一些竹子鋸成不同粗細的節,有敲打的,也有吹奏,其目的就是調動大家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讓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的創造力和自然的一體。最後大家都很投入,不管是城裡的、鄉村的、還是大人、孩子、老人,雖然大家文化程度和見識程度都不一樣,但通過音樂大家融合在了一起。沉浸在戶外的空間中,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像在生活與工作中我們也在尋找位置一樣。

其實「音樂藝術審美的教育與對生活生命的教育是相通的。」陳志鵬表示,從胎教開始,我們就接觸音樂,我們總是容易被視覺和其他感官吸引,但更為重要的聲音常常被忽略。聲音和音樂、樂器中保留著人類文明各個方面的智慧,以自然音樂的概念為引,連接傳統文化、數理、科學等等與音樂之間關聯的奧秘,分享世界文明、共享生態健康。這便是自然音樂存在的意義。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鞍山金和礦業有限公司經理陳志鵬:新時代民營企業技術創新領跑者
    陳志鵬說。 除此之外,陳志鵬微信裡還有50多個微信群,分別是出廠礦石配礦化驗結果匯總、礦石含量情況上報、車間工作匯總表……涵蓋公司全部部門、幾乎所有崗位。每個部門定時把指標匯總表格發到群裡,向陳志鵬報告。他不在現場時,這些表格就是他的眼睛,也是廠區各崗位提示器,一旦發生問題,陳志鵬就立刻跑到現場,跟大家一起想辦法。
  • 白亮與世界名人養生醫療音樂創始人吳慎教授交流《生命之樂,亦樂亦藥》
    國際知名音樂療法教授吳慎先生首創以「五音」療「五臟」,以「樂」代「藥「的方法,他將中國古聖詩賢流傳下來,以音樂、書法、詩歌、繪畫陶冶情操的方法來治療疾病,開創了中國音療生命律動的>《生命之樂——樂先藥後,亦樂亦藥》的音樂養生理療理論。
  • 陳志鵬總算換造型了!「娘氣」已不存在,網友:這次才像個男人
    本文為時尚的小酒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大家都知道陳志鵬,他是小虎隊其中一員。之前小虎隊三個人,其實就是陳志朋的名氣最大,但是換到現在可以說,吳奇隆和蘇有朋都混的是風生水起,只有陳志朋自己名氣趕不上他們兩個人。最近一段時間,陳志鵬可以說是經常上熱搜,在某音上也是經常翻出他的視頻。
  • 哥哥》,陳曉東、陳志鵬自己的一次從零「突破」之旅!
    哥哥》和《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其「混齡」二字,因為節目組邀請了21位來自不同領域,以不同年齡層次的哥哥們同臺競技,最終將選擇7位哥哥成團出道。這其中比較引起話題的就是陳曉東和陳志鵬。首先是陳曉東,節目還沒播出的時候,一條「出道25年的陳曉東被評委肆意點評」的爆料就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大家紛紛為陳曉東抱不平,當然,也是第一次聽說了這檔《追光吧!哥哥》。
  • ...完善在華布局——科萊恩催化劑業務中國區副總裁陳志鵬一席談
    這是科萊恩催化劑業務中國區副總裁陳志鵬近日在科萊恩嘉興數位化催化劑生產基地建設現場說得一番話。他表示,興建嘉興CATOFIN催化劑工廠是科萊恩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投資是科萊恩在中國市場持續增強業務覆蓋、提升本土能力、滿足客戶需求的又一實例。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志鵬調研指前鎮水產智能化養殖尾水淨化...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志鵬調研指前鎮水產智能化養殖尾水淨化處置循環使用項目2020-05-28 22:0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金壇區人民政府        瀏覽量: 2365 次 我要評論 5月27日下午,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志鵬蒞臨金壇區指前鎮,調研水產智能化養殖尾水淨化處置循環使用項目,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吳琪明,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忠華,金壇區區委書記狄志強
  • 郭富城金髮造型亮相,出場方式和陳志鵬撞衫,有顏值是可以任性!
    郭天王並著有顏值著也太任性了,這個發色,還有這個指甲油,出場方式和陳志鵬撞衫, 出多少人第一眼以為是陳志朋出場了!也有網友表示,天王長得帥沒辦法,真是有顏值任性,顏值高可以駕馭了任何髮型,任何發色,現在的審美,連天王也要放飛自我了!就在近日不走尋常路的陳志朋又開始玩出花了,看看看,這還是普通鞋子嗎?請問美感在哪裡我腫麼看不出來?
  • 效仿自然之德 善待生命與生態
    近代以來,人類社會遭遇了生態問題的挑戰,深層次原因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自然在近代以來遭遇祛魅,逐漸被對象化和客體化。古代農業文明的生存主要取決於自然環境,一場蝗災能讓一個繁華之地陷入饑荒,一場大水也會奪走許多人的生命。由於技術落後,自然便被賦予了一種神聖性。
  • 自然博物館399件生物標本展現"生命之美"
    「生命之美」展覽近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突破常規的陳列方式,展現該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 昆蟲、飛禽走獸、海貝、植物……自然博物館精選399件生物標本領銜亮相展廳,讓觀眾在目不暇接中,驚嘆「生命之美」。 姿態萬千的飛鳥展現色彩之美。
  • 藥的祖先竟是音樂 ,精選100首世界名曲,送給大家(值得珍藏)
    大家都知道倉頡造「樂」字,是根據黃帝戰蚩尤這段歷史。所以這個音樂是用來治病的,後來發現草也能治病所以「樂」字上頭加了一個草頭,就成了「藥」。所以說藥的祖先是音樂,音樂最早的功能是治病。 02 音樂能夠治病,現在醫學領域的研究人員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
  • 驚嘆「生命之美」!自然博物館精選399件標本亮相展廳
    日前,「生命之美」展覽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突破慣有的陳列方式展現該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昆蟲、飛禽走獸、海貝、植物……自然博物館精選了399件生物標本領銜亮相展廳,讓觀眾在目不暇接中,驚嘆「生命之美」。
  • 在療愈這件事上,音樂是藥的祖先
    傳說倉頡造「樂」字,是根據黃帝戰蚩尤這段歷史。翻閱古籍,我們發現《黃帝內經》也提出樂能治病,即「五音可以調五臟」理論。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與天相應也。」同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也將角、徵、宮、商、羽五音分屬木、火、土、金、水,從而五音與五臟相通。
  • 全息療愈音樂︱ 水晶音樂之--水之靈
    而宇宙中的元素之首是水,人為萬物之靈,身體80%以上為水元素。因此在珮拉米全息療愈音樂裡,水元素的音樂會佔有非常大的比重。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這首 《水之靈》 時長22分零7秒的音樂裡。透過水晶琴的頻率震動,使受到各種空氣、噪音、微波輻射、各種能量汙染的身心空間裡,在自然元素的音波震動中得到淨化,並在連接中平衡、激活身心能量裡的最佳狀態,獲得宇宙間傳遞給你的療愈信息。
  • 藥的祖先竟是音樂,精選100首世界名曲,送給大家(值得珍藏)
    01 藥的祖先是音樂美好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淨化人的心靈,給人以美妙的享受。但是您知道麼,音樂產生之初是為了治病的。這一點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因為藥【藥】字是從樂【樂】字而來,樂在產生之初,是用來治病的,是藥的祖先。大家都知道倉頡造「樂」字,是根據黃帝戰蚩尤這段歷史。中國古代打仗是要擂戰鼓的,黃帝當年把蚩尤打後,蚩尤的士兵被擂戰鼓震昏了。黃帝是一位很仁慈的君主。為了治癒這些士兵,就做了一個金屬鍾型的東西,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樂器。
  • 人之大德 敬畏生命
    更有位不知名的男神玩家在微信圈裡說,他宅在家裡這麼久,終於發明了一瓶神奇的特效藥,藥名叫什麼呢?「好響出去丸」!困頓而不失幽默,更需要冷靜思考。也正是在困頓的時候,我們才有更多的機會思考;才可以痛定思痛,三思而後行;才可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走得多了,走得遠了,也需要停下來想一想,我們為什麼出發?
  • 音樂帶來的奇妙體驗之十:在你心目中,音樂像什麼?
    經典音樂如同流傳至今的詩詞,可以在時間的長河中讓人銘記、吟唱;經典音樂又不同於詩詞,ta不需要文字功底,無論居廟堂之高,亦或處江湖之遠,無論名流巨賈、達官貴人,亦或芸芸眾生、販夫走卒,都可以在音樂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鳴。在我心中,音樂像是生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承載著我的喜怒哀樂,承載著我的記憶、我的感悟。
  • 自然資源部聯合QQ音樂推出地球日音樂歌單,共邀你聆聽自然之美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圍繞「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QQ音樂推出「地球日音樂歌單」(http://t.cn/A6wQH3Q8),向社會公眾特別推介了30首大自然相關的音樂,邀請大家聆聽有「聲」有「色」的大自然的之美。上線後不到24小時,該主題歌單在QQ音樂的播放量突破257萬,並獲得廣大聽眾的一致好評。
  • 音樂療法——可以聽的「藥」
  • 泰倫斯與他的《生命之樹》
    影片中,泰倫斯還運用了細胞、星球、雲團、極光等眾多描繪自然極致之美的鏡頭段落,向觀眾展現一種浩渺又磅礴的生命大觀。    導演把這種綿延不絕的「神的創造」表現得詩意而虔誠,自然萬物中最美的「微觀」(細胞)與最美的「宏觀」(宇宙)來表現宇宙與人類的生命同根,兩者的關係正如一顆大樹的葉芽與枝幹一般。
  • 華晨宇《鬥牛》:除去視聽享受,歌曲還完美詮釋了敬畏自然與生命
    24日晚,華晨宇在《歌手·當打之年》奪冠,成為最新歌王。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期《鬥牛》--華晨宇身著一襲鬥牛元素服裝,用超燃的舞臺表現和高超的歌唱技術,毫無懸念地徵服了聽眾。他簡直是在用生命唱歌,在歌聲中注入了全部心力,舞臺上張弛有度極具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