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革新與日本的明治維新確有相似之處,但是,二者卻也有著性質上的差別。儘管都是自上而下的變革,但一個是全盤資本主義化的政治運動,一個卻是應運而生的經濟和政治改革。
日本的明治維新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末,標誌性事件是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並實行君主立憲制政體。根本任務是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其背景是在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衝擊下。
從效果來說,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了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從政治上講,是日本的近代化開端。從影響來說,使日本自此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然而,日本的明治維新並不徹底,一些封建殘餘並沒有清除,最終導致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的侵略道路。
越南的革新也是自上而下進行的,但越南的變革卻帶有明顯的「完善」性質,是從經濟到政治的循序漸進式改革。同時,越南的革新也是在人們對生存,生活訴求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產物。
確切的說,越南的革新並不是「獨創」,而是「有例可尋」。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在借鑑別人成功的經驗。這也是越南革新少走了很多彎路的重要原因。
其實,越南的改革起步較晚,它也不叫「改革」,而是叫「革新」。越南革新的標誌性事件是1986年召開的越共六大。也就是在這次大會上,越南黨和政府提出了推行「革新開放政策」的主張。
他們醞釀,準備和觀望了好幾年時間才下決心推行革新政策。儘管由於基礎薄弱等因素的制約,但不得不說,越南的革新確實也取得了成效。比如說,越南革新之初的1989年,其GDP只有62億美元。而到2018年時,越南的GDP已經達到了2400億美元,增長了40倍。
對於越南的革新,有些觀點是存在誤區的。比如說越南革新中的「西化」問題。其實,如果辯證的看,越南的革新並沒有超越制度和政體的範疇。越南的革新既有制度完善的需求,也有越南人民對生存和生活狀態改善的訴求。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越南的革新開放也是一場應運而生的變革。
在越南1986年提出革新開放前,越南的國際環境不佳,國內的經濟狀況不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從國際環境來說,在此之前,越南曾與美國及周邊三個鄰國發生過戰爭和衝突。
從經濟層面而言,以農業為主,幾乎沒有工業基礎,加之戰爭,經濟自然是受創嚴重,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革新之前,越南的朋友似乎只有蘇聯一個鐵桿,在一段時間裡,越南也是依賴蘇聯的援助苦苦支撐。
然而,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也已經搖搖欲墜,沒有能力再繼續援助越南,所以,不得不取消了對越南的物資援助和資金支持。蘇聯的「斷供」導致越南雪上加霜。俗話說「窮則思變」,再加之鄰居的成功經驗,於是,越南決心進行革新。畢竟,人民需要生存,國家需要發展。
客觀的說,起初,越南的革新開放步伐並不大,其領域也僅限於經濟層面。不過,在2009年後,越南的革新開放步伐加快了,並由經濟領域向政治和社會領域擴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1)越南從革新開放中嘗到了甜頭,由原來的「吃不飽」到「吃飽飯」,解決了生存問題。所以,越南人民有了更進一步的訴求,那就是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
(2)越南是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但卻又地少而人多。指望單一的農業來提高生活質量顯然不現實,再者,那麼多剩餘勞動力也無法安置。所以,越南必須從工業和貿易上尋求「突破口」。
(3)革新開放前,越南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基礎,經濟又很差,自然也就沒有發展工業的技術和資金。而做貿易既需要市場,也需要「符合交易規則」的金融體系和社會軟環境。因為,如果想獲得技術,資金及西方的市場,則又必須符合西方的規則要求。鑑於此,也就催生了越南革新開放的領域擴展。
應該說,越南革新開放的步伐還是比較大的,涉及的領域也很敏感。比如,土地的所有制改革,戶籍的取消,司法獨立的嘗試,財產公示,縣一級的普選,公務員的合同制,勞動法的修訂,允許建立獨立工會等。
其實,越南的這些社會及政治領域的革新,既是為了適應國際貿易的要求,也是自身經濟發展和生活質量提高的「倒逼」。俗話說「不進則退」,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並需要上一個臺階時,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況且,越南從革新中確實也受益了。起碼到目前為止如此。
越南的經濟已經保持了十多年的連續增長勢頭。特別是近幾年來,一些低端產品的製造業紛紛轉移到了越南。使越南成為了繼印度後的另一個中低端技術和產品的「世界加工廠」,其引資增長幅度也與印度不相上下,成為了西方國家及國際投資資本的「新寵兒」。
從GDP來說,越南2018年的GDP總量是2400億美元,增幅為7.08%,位列東南亞國家第二名。越南2019年的GDP是2619.21億美元,增幅為7.02%,名列東南亞國家首位。今年以來,雖然受到了疫情衝擊,其GDP增長幅度有所下降,但相比較來說,越南的經濟仍然可圈可點。在疫情防控上,越南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個防控較好的國家之一,所以,越南仍然保持著經濟的正增長。據估算,如果不出現特別的疫情變化,越南今年的GDP增長可能會達到5.5%左右。這在疫情泛濫的當今世界,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了。
越南也是個有「想法」的國家,在去年12月的中央政府與地方在線會議上,越南總理阮春福表示,越南將力爭在2045年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阮春福認為,現在的越南正在靠近中高收入國家的「門檻」。那麼,果真如此嗎?
我們來分析一下,越南2019年的GDP是2619.21億美元,如果按照「新算法」,則可以達到3300億美元,越南現在有9700萬人口,人均GDP3400美元左右。而中高收入國家的最低門檻是人均GDP3996美元,應該說,越南已經靠近,還是有希望的。
從貿易角度來說,越南與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都已經實現了實質上的「自由貿易」。而在去年,越南還分別與歐盟和南美共同市場國家籤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而越南之所以能夠與這些國家籤署「自由貿易協定」,自然與越南的軟環境改善分不開。而軟環境的改善又與諸如勞動法的修訂,貿易規則的規範等社會和政治領域的革新有關聯。當然,越南的大力度革新也引起了擔憂和爭議。有觀點認為,越南是在「西化」。
還有觀點認為,越南的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完全依靠西方技術和資金的方式「不安全」,一旦西方國家撤資,越南就可能會面臨經濟崩塌的危險。
越南也是個智慧和能夠吃苦耐勞的民族,他們不可能看不到過分依賴西方的風險。然而,現在的越南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為了經濟不停頓,它們的革新也不得不繼續深入。
這既有「規律性」的因素,也有現實和未來的因素。據測算,從現在到2045年間,越南的人口將新增1800萬,其中,勞動力人口新增1100萬左右,試想,如果不發展工業和貿易,這部分人口將如何安置?而越南人民追求生活質量提高的訴求又如何實現?所以,越南只能是以經濟發展和利益為目標繼續革新下去。
對於越南的革新步伐和力度,歷來都有見仁見智的觀點。看好的有,看衰的也有。不過,筆者認為,不革新,也就沒有「失敗」之說,可是,那也難以有成功的喜悅。所以,「嘗試」一下也未嘗不可。如果成功了,就可能會奠定未來成為發達國家的基礎。即便是失敗,也沒有什麼無可挽回的損失。畢竟,探索是人類進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