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言論自由的「聖地」?還是宣洩壓力的天堂?
自由,真的是網絡世界的標籤嗎?
近日,杭州吳女士取快遞途中被偷拍視頻並上傳網上,被造謠「富婆出軌快遞小哥」;前段時間,成都女孩被確診新冠肺炎後因為從事酒吧相關行業被網暴造謠「夜場女王」,編排出根本不存在的混亂私生活;廣州一學生家長拿「血衣」照片上傳網絡稱孩子被教師體罰致吐血搶救,後查明「血衣」實為化妝品和水製造出來的效果,體罰也是謠言,還專門僱請網絡水軍炒作……
在網絡世界可以隨意造謠中傷他人?網絡真的這麼自由嗎?
今年7月份,浙江杭州的吳女士,像往常一樣去小區的快遞網點取了個快遞,她萬萬沒想到,僅僅只是因為取了個快遞,自己之後的生活就再也不受自己控制。
吳女士被造謠編排了一場「出軌」的大戲。
取快遞的視頻被惡意偷拍,上傳到了網絡,同時被曬出的還有「吳女士」與「快遞小哥」的微信聊天截圖,用以證明兩人的「姦情」,不堪入目的聊天內容和取快遞的視頻先是被發到車友群,而後又被廣泛的轉發到小區業主群,「富婆出軌快遞小哥」,很快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而作為事件主人公的吳女士,這些流言蜚語讓她的工作生活徹底陷入深淵,被公司勸退離職,至今找不到工作,還被醫院診斷為抑鬱狀態,精神健康受到極大影響,遭遇了「社會性死亡」。
但是,事實真相卻是吳女士不過是去取了個快遞,被傳到網上的兩人不堪入目的聊天內容也是造謠者郎某某和何某某分別扮演「女業主」和「快遞小哥」故意製造出來的假「證據」。
造謠者只不過簡簡單單敲了幾個字上傳到網絡,卻對現實中的他人造成了一生難以磨滅的影響。
同樣令人氣憤的,還有「廣州一家長偽造血衣造謠老師體罰女兒至吐血」事件,家長劉某自認為女兒在校內遭遇老師體罰,先是在班級微信群、朋友圈及微信籤名處發布詛咒、辱罵、威脅老師的言論及圖片,而後又通過微博持續編造女兒被老師體罰、老師索要照顧費等信息,還上傳了以證實女兒被體罰至吐血的照片,引發全網關注、同情,輿論持續發酵後,經查明卻是一起造謠事件,血衣是被化妝品和水製造出來的道具,家長劉某還向馬某支付760元購買增粉、點讚、轉發等服務,導致其微博影響力逐步擴大,公共秩序嚴重混亂。
造謠,成本低廉甚至不需要成本,卻能夠對他人造成毀滅性的傷害。
上述兩起造謠事件,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或許不明真相的你,也曾是謠言的助攻者之一……網絡世界的造謠,難道還是言論自由嗎?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11月20日,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偽造血衣造謠教師體罰案」被告人劉某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兩年。
而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的吳女士,兩名嫌疑人雖然道歉但並無誠意,且拒絕賠償。吳女士公開表態拒絕道歉,可以不要賠償,但對於兩人的刑事責任,她將「追責到底」。吳女士提起刑事自訴,要求以誹謗罪追究造謠者的刑事責任,充分表明依法維權、嚴懲造謠者的堅決態度。並且,此次網絡謠言事件證據完整、清晰,造謠者的違法行為符合相關刑事處罰標準,且已對吳女士造成嚴重傷害,相信法律會給予兩人應有的懲罰。
近些年來,網絡謠言泛濫成災,不少人名譽和經濟受損,正常生活受到影響。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9.4億,66.6%的被調查者表示經常遇到網絡謠言。不少的造謠事件只是為了洩私憤、博眼球,造謠成本低廉,但有了網際網路的助攻,謠言的傳播力卻極強,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惡意行為也隨之而來,或許「鍵盤俠」只是躲在屏幕後面敲了幾個字,但這對於受害者而言,卻是難以承受的傷害。
「我可以做的,是通過我的維權,對社會上其他懷有不法之心的人起到震懾作用,給類似的受害者依法維權提供一點點借鑑。」
這是吳女士在遭遇網絡造謠後表示堅決維權時說的話。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編造、散布虛假信息構成網絡謠言,造謠者、傳播者和網絡服務提供者都可能會承擔相應的民事甚至刑事責任。同時,規制網絡謠言的法律法規還在不斷完善,依法打擊和遏制網絡謠言,維護公民合法權益,讓造謠者承擔應有的法律代價,提高違法成本,是對網絡謠言最好的震懾。